A. 美國欠我國巨款可建120艘航母,他為何會欠我們這么多錢
因為我們國家買了美國發行的國債,所以美國才欠我們的錢。
許多人會想知道中國借給美國多少錢,或者美國欠我們多少錢?不久前,數據流出,美國欠中國1.1萬億美元。這個概念是什麼?要知道,在美國,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成本大約超過100億美元,而1.1萬億美元足以建造一百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實際上,中國對美國的貸款也是有益的。這可以看作是互利共贏的局面。正是因為中國向美國借了那麼多錢,也就是說,中國的GDP增長將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應當知道,當美國發行國債時,許多國家都在爭相購買,最終將其計入我們的收入。可以看出,美國的國債在世界范圍內仍然非常寶貴。
B. 為什麼中國還從外國銀行貸款而中國還從美國買美債
購買美國國債是因為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貿易貨幣,世界貿易結算都是用美元進行結算,
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目前是世界上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第一號大國,所以各國都以美元作為
結算貨幣,而我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也成為我們向別人借貸時的有利保障,就像我們去銀行貸款,
銀行自然要看看你有沒有什麼值得抵押的東西,外匯儲備還可以防止別國拋售本國貨幣,這種情
況下就可以用外匯儲備進行干預,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C. 如果這次美國次貸款危機發生在中國而不是在美國的話,那會影響到全世界嗎就像現在一樣
次貸危機的發生及升級原理主要遵循以下步驟來的:
第一步: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者出現大范圍還款困難
第二步:貸款還款率的銳減,使得基於次貸產品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幾近崩潰
第三步:購買大量次貸衍生品的國內外金融機構紛紛破產
第四步:世界范圍內金融機構的破產形成連鎖反應,影響實體企業以及更多的金融機構,並引起全球性恐慌
但是這種事情是很難發生在中國的.或者說,是很難像樓主提問的那樣發生,並影響全世界的
1.中國不會發生次貸危機:頂多隻是銀行業因為次級住房貸款的增加而使呆壞帳增加而已.這對我們國家的金融和經濟來說算不得什麼.我們國家以前形成了那麼多的呆壞賬,總共不就倒了一家商業銀行嗎.
2.即使還款問題實在是很嚴重,它也僅僅局限於商業銀行系統,而不會有那麼強的傳染性.國家只要向商業銀行系統注資,或者剝離出來就行了,治理起來比較容易.而說它沒有那麼強的傳染性,則是因為:首先,我國沒有實行銀行資產證券化.銀行沒有實行資產證券化,那麼還款出現問題的損失只有它自己承擔,不會像美國這次那樣經由金融市場傳染到全球各地去;其次,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市場容納量小,對QFII的管理比較嚴格,對QFII在我國金融市場的投資有額度限制.也就是說,即使我國金融市場發生那種不幸事件,外國的機構投資者也不會像本次危機一樣因為拼了老命買了大量的金融產品而遭受無法承受的損失,進而破產.
D. 中國為何有近萬億美元的外幣貸款,同時又買美國國債一萬多億美元不買美國國債是否就可以減少外幣貸款
中國有近10,000億美元的外幣貸款,我覺得應該是在美國的星際影響他得到了很多個這種。
E. 美國欠中國萬億美元國債:真有那膽子不還嗎
老是有人覺得欠債才是大爺,以為國與國直接的貸款和老百姓的債務糾紛一樣,其實美國發行的債券是在市面上流通的,想要美國還錢根本不需要問美國政府要,而是直接在市面上拋售就可以了,還有很多債券根本是無記名的,不用擔心說有人不敢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但是我們2個國家加起來的債券只是美國債券發行量的一小部分而已,最大的債券擁有這其實是美國老百姓,只是債權國突然拋售這么多債券的話會引起恐慌性拋售導致債券市場崩潰,這才是美國擔心債權國要債的真正原因。
F. 美國印鈔1.9萬億對中國的影響
分析美國大量印鈔對我們國家的影響,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分析美國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這個問題一直是備受經濟學界關注。由於美聯儲具有「全球央行」的獨特地位,大量文獻已經證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整會對全球其他國家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
一、相關影響
1. 外貿出口
這對外貿來說,是利好的消息。如果美國本土物價上漲得厲害,會導致他們加大進口的需求量。而其他國家還沒有從新冠疫情中緩過來,只有我們中國恢復了正常生產。
2. 匯率走勢
現在人民幣匯率維持在6.4左右,目前有回升的趨勢。美元放水本質會加速美元貶值,但按美國一貫作風,都是先放水,然後再引導美元升值收割。
另外石油上漲會緩解美元貶值的壓力,全世界石油都是美元結算,需求變多以後,美元會獲得支撐。
3. 原材料
美國這波巨款勢必會引起全球通貨膨脹,中國也會面臨「輸入性通貨膨脹」。貨幣多了,而供應短缺,銅,鐵,鋁,塑料等原材料還會繼續上漲,企業老闆又要開始頭疼了。
美國消化這1.9億需要一段時間,可能一年多左右,我們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些計劃調整或應變措施。
二、相關理論研究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最新出版的《多重約束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一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具體內容分享如下: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傳統的貨幣政策效果失真,催生了量化寬松等一大批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誕生。這些以量化寬松為主的寬松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造成資本外流,大量美元貸款流向非美國地區,國際市場的流動性顯著提升。對其他國家的通脹水平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二是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量化寬松的溢出性反應敏感。金融全球化使各國的債券收益率存在聯動,降低了央行對國內金融環境的調控能力。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會導致新興國家資本流動減少,產出減少,匯率貶值。
三是三元悖論二元化。三元悖論是指在開放經濟下,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自由流動三者只能選其二。資本流動、資產價格、信貸增長存在國際性的金融周期。信貸流動多的國家受國際金融周期的影響更大。大國的貨幣政策會影響國際銀行的杠桿率,影響國際金融體系的資本流動和信貸增長。因此只要資本流動,不管匯率政策如何,國際金融周期自會限制國內貨幣政策,三元悖論由此便為二元悖論。
除了上面一些宏觀理論分析外,也有研究人員進行了偏微觀影響的分析,在這里主要分享幾個大家可能比較關注的方面:
第一,外匯儲備可能縮水。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超過三萬億美元,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造成貨幣超發,致使美元貶值,這將會使得我國外匯儲備價值縮水。
第二,增加我國的通脹壓力,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點。
在大宗商品價格方面,由於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計價,全球美元流動性的增加將帶來美元貶值,從而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於我國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能源,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可能推高我國生產成本,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
與此同時,相較於美國而言,中國經濟率先恢復,資產回報率可能偏高,會吸引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從而推高資本流入國資產價格水平,比如說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金融行業資產泡沫風險增加,進一步加劇我國的通脹壓力。
第三,在國際貿易方面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美元流動性的增加在國際貿易方面對中國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主要取決於支出轉換效應和收入吸收效應的共同作用。
從支出轉換效應來看,美元流動性的增加,美元貶值而人民幣相對升值,不利於中國的出口,而人民幣購買力提高會促使進口增加,凈出口下降導致產出下降。不過從收入吸收效應來看,美元多了有利於刺激市場需求,有利於中國的出口。從今年的結果來看,我國外貿情況超出預期。說明收入吸收效應作用顯著。
第四,杠桿率上升,債務風險加劇。在全球貨幣政策較為寬松的大環境下,雖然我國是少數採取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但受疫情影響,央行增加流動性投放、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也不小。總體融資環境比較寬松,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企業更容易通過獲得低息貸款、過橋、續貸等資金渡過難關。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會增加企業債券兌付風險,提升銀行的壞賬水平,進而破壞金融的穩定性。
不可否認,美國寬松貨幣政策會給我們帶來不容忽略的影響。不過,美國不可能一直維持如此寬松的貨幣政策。從過去來看,當美國退出寬松貨幣政策時,勢必又會對中國造成影響。這也需要我們重點關注。比如說: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布美聯儲可能會削減量化寬松規模,這就引起了「削減恐慌」。大量的資金尤其是投向證券組合的資金,在短時間內快速撤離新興市場,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匯率、資產價格普遍下降,造成了顯著沖擊。
G. 中國擁有大量美國債務,為什麼
撿到了芝麻,丟了大西瓜。
擔心外匯貶值,每年收一些國債利息,但美國用於威脅與脅迫各國的核航母、核潛艇、軍機、戰艦等,相當於是用中國和日本等國的非常低息的貸款建造的。
中國不僅購買了美國國債,而且還購買股票、金融期貨、許多行業的資產、其他債券等,相當於對美國的軍工與經濟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持。
民企進入美國的資金也很多。並且,民間與官場的許多個人財富,都進入了美國。
美國的國債總額雖然超過了20萬億美元,但中國相當於直接與間接地在總體上幫助解決了相當大的部分。中國在美國的資產總量非常巨大。早已經被誤導和誘騙上了賊船了。不知是否還能盡快下得來?
H. 在金融危機中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中國借給美國多少錢
美國不欠我們國債,是我們用外匯儲備——美元去買美國國債,相當於把美元借給美國吧!中國的外匯儲備是1.9萬億美元,截至2008年9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5850億美元,美國國債是我國主要投資品種,另外還有美國政府擔保的房地產債券、以及一些企業債,總共美元儲備在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中所佔的比例高達60%。很多美國人的貸款買房子的錢都是我們借的,所以中國擁有美元債券是上1萬億美元左右。
同時美國也持有中國發行的債券,也就是我們欠美國的錢,大約有1000億美元債券。
I. 關於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問題
1,中國害怕:美元貶值,自己的美元資產縮水,即我們的美元資產的安全性。我們的總理已經說過了。
2,美國害怕:中國拋售或者不再購買美國國債,那麼美國借錢的成本就會提高,對自己的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國務卿、財政部長、政府的其他部長和官員不時的飛到中國進行安撫和推銷,可以看最近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