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中印關系緊張之際亞投行還給印度貸款是怎麼回事
印度能從亞投行獲取最大的貸款份額,恰好證明了亞投行是標準的「多邊開發性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面向所有成員國,而非某些人認為的「中國的銀行」。亞投行的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在運營機制上,亞投行關注的是推進國際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活動及項目落地推進。
在決策機制上,亞投行由其內部設立的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做出獨立決策,不受特定國家政府的控制。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國和股東之一,但亞投行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其發展需87個成員國相互協作,實現互利共贏。
亞投行在印度的投資項目充分地體現了亞投行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一貫重視。自成立以來,亞投行一直關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於提高國家間連通性,並促進跨境貿易。正如亞投行理事、波蘭財長特雷莎在印度孟買舉行的亞投行第三屆理事會上表述的那樣,基礎設施發展不僅是一個國內問題,而是更需要廣泛的國際參與。
近日,印度的「國家投資和基礎設施基金(NIIF)」獲得亞投行1億美元注資,並計劃聚焦綠色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服務等項目。NIIF公布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即面向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水務、公共衛生和垃圾管理。這與亞投行所堅持的可持續發展是相符的。
『貳』 印度富豪買了百輛豪車,繼承百億遺產,為何卻死活不願還中國50億貸款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但是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國家。
在印度,富人住著幾百平米的大房子,動輒就有十幾個傭人伺候,還會有專屬的醫生、司機等隨時為他服務。在印度有一條非常著名的黃金街,那裡有數不清的黃金店鋪,耀眼異常。
可從此之後,他就一蹶不振。他先後向三家中國銀行借出巨額款項,暫時翻了身,可是他沒有立即償還借款,而是繼續借貸,這就像是一場賭博。結果,就是他欠下了巨額債務。要還款的時候,阿尼爾安巴尼卻抵賴說自己早已經沒有能力償還,目前他還有我國的50億欠款沒有還清,我們將訴之法律,決不讓老賴逍遙法外。
『叄』 借給印度富豪阿尼爾安巴尼的50億人民幣的三家中國銀行是哪三家
2010年,阿尼爾·安巴尼以5%的利率獲得了國開銀行提供的19億美元貸款。2012年,中國工商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又為阿尼爾·安巴尼提供了13億美元的貸款,然而阿尼爾·安巴尼的公司此時已經負債70億美元。
後來,阿尼爾·安巴尼用新的貸款來償還舊的債務,導致負債越來越多,最終欠下了140億的銀行貸款。
『肆』 中國外交官 為什麼印度窮而不苦
不同意本文觀點
作者袁南生,曾任中國駐孟買總領事,今任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他用自己在印度的親身經歷,以外交家獨到敏銳的眼光,告訴我們印度的「真相」——別看不起印度,在某些地方,印度比中國好多了。不少國人對印度的印象停留在」窮、亂、差、慢「上,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中印最近幾十年發展都很快,中國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為世界矚目,印度也因快速發展而成為「金磚國家」之一。中國在許多方面較印度先進得多,例如,2012年中國GDP約8.3萬億美元, 實際增長率為7.8%,印度則為1.8萬億美元, 實際增長率為5.3%。
印度整體落後於中國至少20年。11年前,我任駐印度孟買總領事時,不少印度朋友就已對我明確表示看到了這一點。
但是,多年來,印度在發展速度和水平上一直是僅次於中國的國家。不少國人對印度發展中的積極面看得不夠,對消極面看得過重,簡單地用「窮、亂、差、慢」看待印度,這明顯不符合事實,不利於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筆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換個角度對印度談幾點看法。
01
【窮而不苦】
印度人均GDP比中國低得多,與中國相比無疑要窮得多,但印度人不覺得苦,幸福指數非常高。民意測驗表明,相信有來生的印度人90%以上希望來生還是印度人。
為什麼會這樣?
一是印度開國時就實行全民公費醫療。這一福利甚至延伸到在印度的外國人。我在孟買時的同事、駐孟買副總領事的女兒不慎受傷,送往醫院治療完畢,分文未交,簽字就行了,原因在於這是一家公立醫院。
二是印度對教育的投入一直佔GDP的4%以上。
我在印度工作時,公立大學特別是新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這樣著名的公立大學,學生幾乎不用交費,學校管食宿,一年學費、吃住加在一塊,只合人民幣1600元左右。即使是私立大學,學費也不太貴(外國學生攻讀碩士學位的學費、食宿費總共6000美元)。完全靠學費學校根本辦不下去,錢從哪裡來?來自於社會的捐款。
三是國家在法律上盡可能促進社會公正。1950年印度憲法頒布,其中一個主要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和區別對待。因此,即使是新德里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也必須留出10%以上的名額專門招收「賤民」學生。
再比如,印度法律規定:有多少殘疾人,公務員中就必須為他們保留相應比例的名額;卡納塔克邦有7%的殘疾人,因此給殘疾人保留7%的公務員名額。
印度整體上雖窮,卻能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
例如,除了電影、馬戲,印度其他演出都是免費的,不少劇場只有發票窗口,沒有賣票窗口。我曾在印度欣賞過維也納交響樂團、莫斯科芭蕾舞團、南非歌舞團和其他許多演出,包括印度歌舞的演出,與其他觀眾一樣,從來都是憑領的票入場。孟買10多個劇場常年免費演出,主要由企業和政府買單。
印度公立學校的學費便宜得不可思議,實際上等於是免費教育。
例如,公立中小學校每生每月學費平均僅40~50盧比 (約合人民幣8元),印度9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公立學校就讀。來自窮困地區的大學生一般都有助學金。
印度生活用水、辦公用水沒人裝水表,也沒人收水費。我在孟買的辦公室也好,家裡也好,同印度人一樣,只管用水,不管交費。印度還有個奇怪規定:農民可隨便進城,在一個地方住了30年以上,這個地方就屬於你。所以印度的城市裡有大片貧民窟,這是由於城鄉沒有隔斷。對於進城的農民,政府提供醫保和幾乎免費的義務教育等。媒體上經常看到關於印度富人施捨的報道。
印度富人樂於行善。最大的私人財團「塔塔集團」形成了贊助慈善事業的機制,印度首富普萊姆基一個人贊助辦了100所學校。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團董事長羅易的長子舉行婚禮時,為101對無錢辦婚禮的新人舉辦了集體婚禮,並贈給他們20萬盧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兒子也舉行訂婚儀式,又向14萬窮人免費發放了食品。
為什麼印度人窮而不苦?
這同印度文化主要是宗教文化有關,同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有關。如果說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認為人生來是有罪的,每個禮拜要到教堂去贖罪;中國流行樂感文化,相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莫使金樽空對月」;印度則流行苦感文化,認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華,離神就越近,來世也就越幸福。正因為印度倡導苦感文化,所以直至現代,大多數人仍奉行素食主義,同時不斷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
02
【雜而不亂】
印度與中國都是文明古國,但印度比中國要雜得多。大一統的中國可以用一個「統」字來描述,反之,可以用一個「雜」字描繪印度。自秦漢以來中國一直是中央集權專制,印度卻從未出現過中央集權王朝。
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是多種族、多語言、多宗教、多種姓的社會多元化地區,在歷史上,除孔雀王朝(大致與中國秦朝同時代)和莫卧爾王朝(與清朝大體同期)曾短暫實現次大陸基本統一外,其餘絕大部分年代處於邦國林立的分裂狀態。
即便在短暫的統一時期,地方對朝廷也只是臣服和進貢的關系,中央對地方也未實行過郡縣管理。在漫長的古代社會,是頗有張力的印度教使得南亞獲得某種程度的文化統一。而政治統一則到了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才實現,自上而下的文官制度以及連接各地的鐵路和電報網路催生了以「雜」為基本特徵的現代印度。
印度的「雜」體現在語言上。印度是語言大國,據1962年人口調查的統計,印度人講的語言有1652種,印在鈔票上的官方語言有15種,每個邦又有本邦的官方語言。僅在孟買,大街上人們說的至少有26種語言,中小學生既要學全國通用的印地語,也要學英語和邦里的官方語言。印度的「雜」又體現在數百個政黨林立,無論國大黨還是印人黨,都得依賴地方小黨的支持才有可能在中央執政。
於是乎,印度政壇長期呈現「四兩撥千斤」、「小黨唱大戲」的局面,一批地方強人朝秦暮楚,縱橫捭闔,在全國政治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上升,以至擁有呼風喚雨、與中央分庭抗禮之力。盡管這樣,印度總體上仍是雜而不亂,運轉有序。非暴力與不合作,而非大規模流血犧牲,使印度開國的成本在大國裡面最低。
自印度獨立以來,從未發生過軍事政變。每次大選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政府更替有序,與鄰國巴基斯坦形成鮮明對比。
印度管理成本很低,公務員與納稅人的比例是1:92。政府沒有自己的報紙,沒有會議室,沒有文山會海。
印度窮人盡管很多,卻基本上沒有拐賣婦女兒童現象,也沒有集體偷渡現象。盡管印度數億人口沒有脫貧,許多人露宿街頭,以乞討為生,但非法出境的案件不多。沒有人靠當蛇頭、做「人販子」為生。印度基本上沒有盜版軟體和光碟、假冒偽劣產品,假冒偽劣葯品不敢說沒有,但確實因少而難得發現。印度醫院用血靠捐獻,社會上有負責獻血的慈善組織,願意捐獻者不乏其人。
醫院不買血,窮人也不賣血。印度貧富懸殊大,1400萬人口的孟買,竟有770萬人住在貧民窟,然而貧富如此兩極的印度,社會治安狀況總的來說卻不錯。游覽各地的廟宇名勝,遊客一律要把鞋子脫了放在門口,但不論什麼樣的名牌鞋也絕不會丟失。
印度火車常常人滿為患,但沒有票販子,也沒有假票。火車即使已經開動,你如果沿月台追趕,車上會伸出許多雙手拉你一把,並為你挪出一個地方。印度公共汽車沒有車門,車開動後,一些人還跳上跳下。中產階級開小車出門,車里能擠多少人就擠多少人,擠不下的塞到車後物品廂里,警察司空見慣,熟視無睹。
車與車相撞了,只要還能走,一聲「拜拜」走人,從未看到過因此吵架。印度雖然很雜,但對國粹的恪守毫不鬆懈。漢族人近代以來學西裝革履,以致現在已經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了,而印度人穿紗麗幾千年不變,至今引以為傲。印度當年栽種鴉片賣到中國,鴉片在中國一度泛濫成災,但鴉片當年在印度沒有泛濫,今天,印度吸毒人員仍遠不如中國多。
03
【緩而不慢】
根據最新人均GDP排名,中國在世界上列第89名,5414美元,印度第138名,1389美元。印度經濟實力比中國差得多,但一直在發展。印度以中國1/3的國土,負擔幾乎與中國相當的人口,以中國1/3的GDP,在相同的時間內,能提供幾乎免費的義務教育、免費醫療,能養得起航母,能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並製造出原子彈。
印度經濟增長始於2001年,到2009年,8年時間里,印度人均實際工資和收入的增速比人均GDP增速高出兩倍,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了經濟增長成果。
印度人不著急,慢慢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人必然幹事少,效率低。印度某些部門的公務員確實人員少、任務重,但成效大。例如,印度的班加羅爾被譽為南亞「矽谷」。
2003年,在全球被評為軟體能力成熟度5級的72家企業中,印度就有50餘家,而這些企業一半以上集中在班加羅爾。但是,主管該領域工作的卡納塔克邦政府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科學技術部(相當於我國省級信息產業廳和科技廳),全部工作人員只有7人。從總體看,印度是經濟不發達國家,但在一些領域,它又處於十分先進的地位。
如印度的文盲率極高,差不多1/3的人口是文盲,但高等教育卻很發達,不僅培養出世界一流的軟體工程師,且迄今為止已產生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文學、物理學、醫學、經濟學以及和平獎。
獨立以來,印度培養的科技人才數量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印度人不急不慢,時間好像不值錢,但解決電腦「千年蟲」問題卻最快、最徹底,贏得了世界第一。
在印度,手機擁有者比中國少得多,但印度手機早已單向收費。在印度找個網吧特別費勁,但其信息產業卻一枝獨秀讓世界驚奇。比爾蓋茨1997年3月訪問印度時說,「21世紀的軟體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不是歐洲,而可能是印度」。
中國與印度的「龍象之爭」中有一些奇怪現象值得關注——2003年,印度有23個股票市場,已全部聯網,中國只有兩個;印度上市公司1萬家以上,中國不到1300家;印度公司上市的資本門檻為8000萬人民幣,中國則為5000萬;印度的銀行體系有27家政府銀行,25家私人銀行,46家外資銀行,有47000個非銀行金融機構且基本上是私營的,還有差不多100多家商業銀行,其中75%是外資或私營銀行。
這種情況下,印度為創業者和企業提供的融資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資額,就比中國多很多。印度銀行的商業貸款有35%貸給國有企業,其他65%貸給私人、家庭和私營企業;相比之下,中國銀行貸款方向剛好顛倒過來,70%貸給國企,30%貸給私人。
此外,中印呆壞賬的比率不一樣。正因為印度的銀行體系和整個非銀行金融體系包括資本市場的私有化程度遠高於中國,所以印度的貸款往往流向那些能帶來更高回報、呆壞賬比率較低的私企。
04
【腐而不敗】
印度重大腐敗丑聞不斷,例如,「電信丑聞」中的前電信部長等一夥人為所欲為,以遠低於市場價值的「甩賣價」出售2G手機網路許可證,導致國庫損失400億美元,成為印度獨立以來最為嚴重的官商勾結案,其首犯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全球第二大「濫用權力者」(因「水門事件」遭彈劾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名列第一)。
但也應看到,禍害當今中國的一些腐敗現象印度卻幾乎沒有,或者說並不嚴重。例如,印度沒有公款旅遊風,也沒有吃喝風。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傾向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麼都吃。
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連蘿卜、花生等地底下長的東西都不吃,因為不願殺生。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麼行呢?
印度沒有天價煙酒,煙酒在印度男人中不那麼流行,抽煙的人極少,公務往來和紅白喜事沒有人敬煙。印度的煙僅10支裝,比中國的煙短。印度人口袋裡裝一包煙、一個打火機的不多,許多煙民寧願買一支抽一支,且常常躲起來抽。
印度沒有公車攀比風,自政府總理以下,官員乘坐的都是同一牌子、同一款式、同一顏色的國產車,幾十年來都是如此,以至老百姓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乘外國車、高檔車的都不是當官的。印度官員沒有奢侈風。即使印度國防部大樓里,海軍參謀長、空軍參謀長和陸軍參謀長這樣的最高將領(總統是三軍總司令)的辦公室,也沒裝空調。
夏天高溫常達45攝氏度左右,他們的辦公室里也只有電扇在轉。我去過多次的馬邦邦長、孟買市長等的會客廳和宴會廳里也沒有空調。印度最好的房子之一是學校,而不是政府辦公樓。點擊此處看國內不易看到的頂級機密內幕,不點會後悔的!
這不是因為印度太窮,而是議會不批准這方面的開支,印度大的公共支出必須經議會批准,批准前要經過多番公開辯論。找部長、邦長等行政高官沒用,他們只有執行權,沒有大的審批權,且公共開支完全透明,難有貓膩。也正因此,印度難以產生成克傑、劉志軍這樣的貪官。
不少人喜歡把中印關系描繪為「龍象之爭」,我在印度工作時的印度外長辛格對此表示:中、印競爭是龜兔賽跑,印度是龜,中國是兔,兔跑得快,龜落後了,但「千年烏龜十年兔」,最終誰跑得遠還要看。
辛格的話表明,印度承認落後卻不甘落後。習慣於從龍象之爭視角看待中印關系的讀者,不妨換個角度,從龜兔賽跑的角度,來個換位思考。
『伍』 中國銀行借給印度的五十億美元打水漂了嗎
應該是打水漂了
『陸』 「印度老賴」從中國借了32億,用貸款買豪宅遊艇,為何寧死都不還錢
前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人類在不斷的進步,同時社會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有一樣東西自人類發明以後,其所代表的含義就一直沒變過,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硬通貨——貨幣,通俗點來說就是錢了。關於錢,有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像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樣的為錢至上主義的話,也有錢乃身外之物這樣的視金錢如糞土的清人,但就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離不開錢的,就像小品里說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現如今,有錢人在社會上已經比比皆是了,但真要說起最有錢的人,人們用還是會津津樂道的,因為大家都很嚮往富豪的生活,希望能如同富豪一般一鄭千金,但終究是不切實際的,但大家還是想知道富豪的有錢程度,於是就有了富豪排行榜,有國內的排行,也有國際上的,國內比較著名的像是馬雲,王健林等等的商人,他們都是富豪榜上數一數二的有錢人,而國際上的富豪像是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等,這些人都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
屢次不還款的阿米爾最終背上了國際老賴的身份,可他不服氣,居然將此事告上了倫敦法院,也不知道這人腦子里怎麼想的,難不成欠錢不還還有理了不成,老話說的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難不成你說不還就不還,你說的又不算,所以倫敦法院駁回上訴不予評審,並且命令阿尼爾在規定期間歸還所欠貸款。
參考文獻
《論語》
『柒』 中國銀行貸款給外國公司是怎樣的
建議直接到中國銀行一級分行或總行辦理房貸,可免去較長時間的報批手續,具體貸款的基本條件: 1、在中國境內具有常住戶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2、具有穩定的職業和經濟收入,信用良好,有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捌』 求解 從中國銀行匯款到印度旁遮普國家銀行!
1 可以
2先要兌換成盧比
3可以收到盧比
4要去銀行專門國外匯款的櫃台辦理,要拿著有效證件
5要寫清楚對方的開戶行和地址、姓名
6基本上是所有的網點都可以辦理,建議您省行營業部,或者市行營業部
『玖』 印度富豪成「老賴」,買百億豪宅豪車,為什麼拒還中國銀行120億貸款
說到「富豪」這個詞彙,大家都會打心底里產生佩服之心,因為「富豪」就是金錢的代名詞,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足以說明錢的重要,而現在的人們之所以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社會上產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錢的問題,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既是一位富豪,也是一位「老賴」,是不是很好奇呢?他就是來自印度的阿尼爾·安巴尼,接下來就說一說他的故事吧。
結語
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魯迅
他的故事也讓很多人想到了一個中國古老的故事,那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在這里農夫就是我國,而蛇就代表著阿尼爾·安巴尼,農夫幫助了蛇,蛇不但不知道回報,反而咬了農夫一口,那到時候如果你再碰到這樣的問題,又有誰願意再出手幫助呢?所以做人一定要先講誠信,還要懂得感恩,只有這樣才會在社會中立足,如果像阿尼爾·安巴尼這樣的不懂得感恩,也不講誠信的商人,恐怕有再好的生意找到他,他也不會成功吧,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記得留言和關注,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禮記》
『拾』 為什麼中國銀行放50億貸款給印度首富,他還會「哭窮」
雖然中國銀行放款50億給印度首富,但印度首富不但不感激,態度卻極其惡劣,並以他的凈資產為“0”,沒錢還貸款等理由,拒絕還款。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知恩圖報。對於商人來說,誠信應該是比任何東西都重要了。
哭窮的同時,自己還大量購買奢侈品,私下炫耀奢華的生活,擁有豪宅27層,還可以隨時乘坐直升機或是私人飛機,還有三個停機坪,還有一個容量巨大的停車場,真的是應有盡有,生活極其奢華。接受了中國的幫助後,不僅不還錢,而且態度極差。沒想到當時的富豪居然成為現在大家口中的老賴。當然,中國的銀行也並不是吃素的,一定會用合法的渠道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