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震驚,中國樓市究竟捲入了多少銀行貸款
中國房地產市場究竟有多少銀行貸款捲入其中呢?結合多方數據測算,統計結果是驚人的。
房地產市場中的貸款,一般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為購房者提供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房貸;第二類是為房企提供的房地產開發貸款,用於土地開發和房屋建造,既包括住房開發,也包括商業用房開發;第三類是其他房地產貸款,如經營性物業貸款、個人或企業購買商業性用房,企業購買住宅等貸款,這部分佔比較低。
截至2017年6月末,銀行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14.57萬億元,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29.72萬億元,占銀行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總額的25.9%。
2. 樓市大事件!央行、銀保監會聯手發文,48萬億房貸市場迎巨變
關乎樓市的又一大事來了!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建立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這是繼前不久監管部門出台「三道紅線」房企融資新規後,房地產金融政策再出重磅新規。《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通知》規定,央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機構會同所在地銀保監會派出機構,可在充分論證的前提下,結合所在地經濟金融發展水平、轄區內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具體情況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特點,以本通知第三檔、第四檔、第五檔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為基準,在增減2.5個百分點的范圍內,合理確定轄區內適用於相應檔次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央行、銀保監會將對人民銀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機構、銀保監會派出機構確定轄區內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為配合資管新規的實施,資管新規過渡期內(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產貸款不納入統計范圍。同時,為支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住房租賃有關貸款暫不納入房地產貸款佔比計算。
央行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央行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住房租賃金融業務有關意見,並建立相應統計制度,屆時對於符合定義的住房租賃有關貸款,將不納入集中度管理統計范圍。
新增房貸增速將受影響
實際上,今年以來,就有一些銀行進一步放緩了新增房企開發貸增速。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此前了解到,有銀行壓縮了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投放規模,還有銀行部分區域性分行因僅用半年時間就把全年的個人按揭貸款投放額度用完,使得後續該地區新的個人按揭貸款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貸。
央行數據顯示,2020 年三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 48.83 萬億元, 同比增長 12.8%,比上季末低 0.3 個百分點,連續 26 個月回 落;前三季度增加 4.42 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 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 6.8 個百分點。
曾剛表示,從分檔設計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上限水平看,預計超出上限的銀行不會太多,總體看對存量房地產貸款來說,調整的壓力較小。但《通知》的主要影響是未來的新增房地產貸款增速會受限,例如,前幾年個人房貸增速顯著高於平均貸款增速,對於接近上限或已經超標的銀行來相關貸款的新增投放增速會放緩。
央行有關負責人也表示,2019年以來,央行、銀保監會已就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開展了廣泛調研,與金融機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相關指標設定充分考慮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實際情況,並採取了分類分檔、差別化過渡期、區域調節機制等多種機制安排。目前,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符合管理要求,央行、銀保監會將要求其穩健開展房地產貸款相關業務,保持房地產貸款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基本穩定。
「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指標對存量房貸的調整壓力並不大,因為只要銀行保持現有房貸余額不變,隨著分母的貸款余額總規模不斷提升,該指標自然會下降。但對於接近上限的銀行來說,該指標就會影響其新增房貸投放規模,這意味著未來部分銀行的新增房貸增速和個貸增速不能超過平均貸款增速,否則相關佔比還會進一步提升。」曾剛稱。
銀行需制定過渡期業務調整方案
當前超出管理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過渡期業務調整方案;符合管理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穩健開展房地產貸款相關業務,央行、銀保監會將密切監測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業務開展情況,對異常增長的,將督促採取措施及時予以校正。
具體來看,2020年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個百分點以內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2年;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4年。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的業務調整過渡期分別設置。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穩妥有序整改過渡,充分考慮不同銀行的情況不同,《通知》提出,業務調整過渡期結束後因客觀原因未能滿足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出申請,經央行、銀保監會或當地央行分支機構、銀保監會派出機構評估後認為合理的,可適當延長業務調整過渡期。
「對於超出管理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要求其合理選擇業務調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業務調整規模,確保調整節奏相對平穩、調整工作穩妥有序推進。個別調降壓力較大的銀行,通過延長過渡期等方式差異化處理,確保政策平穩實施。」上述負責人稱。
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已出台個人住房貸款自律公約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已正式印發《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自律公約》,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實施。公約從內控制度、風險管理、盡職調查、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合作機構監督、公平競爭、優質服務等七個方面對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提出自律要求,同時也對銀行開展的關於個人商業用房貸款業務的做出了自律要求。
針對公約出台的背景,北京市銀行業協會表示,目前北京地區會員銀行開展的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中主要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自北京市開展房地產市場調控以來,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出台了多項涉及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調控政策,但各家會員銀行對政策的理解不盡相同,造成部分銀行在政策執行尺度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二是,近年來北京地區房地產市場中,二手房交易的市場佔比逐年提升,房地產中介機構在二手房交易中成為關鍵環節,個別銀行為爭攬客戶而向中介「返點」、「返費」的現象死灰復燃。
在統一房貸政策尺度方面,《公約》規定:住房貸款記錄不區分本市、非本市;月供收入比不超過50%;對首付款資金來源進行實質性審核,不得使用「首付貸」等金融產品加杠桿、挪用其他個人類貸款資金或信用卡融資用於支付首付款;涉及一手房的個人住房貸款其所購房屋必須是主體結構已封頂的住房;必須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等。在涉及「返點」、「返費」問題方面,《公約》規定:銀行不得向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中介機構(含關聯機構)及工作人員支付或變相支付財物從而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並明確規定:支付或變相支付傭金、介紹費或其他性質類似的費用;免費或低於成本價提供服務,或出租辦公場所、辦公設施和設備;替其支付、承擔應當由其自己承擔的支出或費用;以超出正常價格或不合理方式等使用其提供的服務;租用其辦公場所或渠道(含線上、線下)向購房客戶營銷本行業務等方式均在禁止范圍之內。
據了解,此次《公約》的出台得到了業內銀行的廣泛支持,目前北京地區開辦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43家銀行均已簽署公約承諾函。部分銀行表示,《公約》的出台有助於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競爭回歸到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方面上來,從而改變過去單純依靠「返點」、「返費」和放鬆政策執行尺度的市場競爭局面。
3. 中國房地產市場現狀
伴隨房地產市場受宏觀經濟影響承壓,中國房地產行業整體雖然整體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緩。展望「十四五」,中國社科院預測住房拐點將來臨,即住房銷售額絕對量下降。
房地產行業雖蒸蒸日上 但增速有所放緩
——總體地價增速放緩
在2020年11月16日,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總體地價較去年同期增長1.65%,增速較上一季度下降0.40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全國地價整體運行穩中有升,綜合、住宅、工業地價環比增速持續上升,商服地價環比增速則由降轉升;其中,綜合、住宅地價環比增速連續兩個季度上升,商服地價環比增速在連續四個季度放緩後轉為上升。
「十四五」時期 住房拐點將來臨
2020年,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整體呈現前松後緊的節奏,樓市調控政策與救市政策並存。展望未來,仍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為主基調,以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
根據《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指出:第一,2021年全國房價平均上漲5%左右;第二,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可能將保持正增長,並創歷史新高;第三,房地產投資速度將會有所下降,持續保持在7%左右;第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復甦較好甚至出現過熱,其他城市復甦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擴大;第五,市場風險有望進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風險。
此外,中國社科院預計,「十四五」時期,住房拐點將來臨。《報告》指出雖然總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數較大,住房需求、供給和投資的總量仍然較大。
從家庭類型看,雖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經出現過剩,但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彌補的缺口還很大。整體來看,缺口主要集中於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二線城市;經濟發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線的中西部三四線城市以及休閑旅遊文化城市。
——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 罕見!央行首次單發這項房貸數據,新增環比千億
個人住房貸款出現松動,根據央行11月10日最新公布的數據,2021年10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7萬億元,當月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
此外,10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也大幅增長,11月首旬各行房地產貸款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預計本月房地產貸款環比增長態勢仍將延續。
5. 經濟內循環下,近30萬億的房貸成攔路虎是怎麼回事
7月底的時候,政府再次重申了經濟的雙重循環,呼籲以國內的主要循環為主體,形成新的國內外發展格局。當大多數人的錢投在房地產而不是其他行業上時,這個周期將很難進行,其他行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有關人士表示,房地產是國內大循環中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環。而且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的時候,我國住房貸款達到了29.8萬億,占居民總貸款的54%。
國內經濟內部循環的關鍵是人們的消費。政府頒布了各種政策來鼓勵人們消費更多。如果每個人都存錢並且使用它,那麼經濟將無法流通。因此,利率調整,教育改革,多元化等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消費,以更好地啟動內部循環。
中國的人均消費水平也在持續下降。要知道在2019年的時候為5.5%,但是2014年的時候是7.5%,數據下降了兩個百分點。相反,個人債務比率繼續上升,大部分債務來自抵押貸款。可以看出,中國在經濟周期中正陷入「泡沫」,30萬億住房貸款已成為「拖累」。
(5)中國房地產貸款有多少萬億擴展閱讀
房價沒有下跌的原因:
為了保持GDP的快速增長,大多數城市會將其經濟重點放在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經濟增長也可以吸引人才。這導致當地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加上一些政策激勵措施。但是,購房者已變成投資熱潮。還有就是開發商在獲得土地後不開發建設,而是通過銀行資本周轉囤積土地。
由於政策的出台,「房地產投機」已逐漸成為歷史,在這個時候,剛需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子。國家調節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性,控制價格,並為需要住房的購房者提供機會。
6. 為什麼一個穩定繁榮的房地產市場對國家經濟這么重要
在中國房地產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房地產的作用就相當於夜壺,宏觀經濟不行就重拳刺激房地產托底經濟。但是,為何夜壺是房地產,而不是其他行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產在中國經濟當中佔比很高,對中國經濟具有短期內難以替代的重要性。房地產能否平穩運行,關繫到中國經濟、財政、就業和金融能否穩定。
一、房地產行業體量大,佔GDP比重高,對GDP增長貢獻大。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6萬億,是2003年銷售額的20倍,創歷史新高。同時,根據恆大研究院最新測算,2019年房地產業和拉動上下遊行業的增加值分別佔GDP的7%、17.2%,合計佔比24.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高達7%、18,合計佔比25%,超過所有單一行業。而在20年前的1999年,房地產對GDP的比重為17.1%,對GDP增長的貢獻為14%。20年過去了,房地產經歷了幾個周期的宏觀調控,但是佔GDP的比重以及對GDP增長的貢獻不降反升,分別提高了7.3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
2020年的經濟形勢本身已經較為困難,由於新型肺炎疫情的「黑天鵝」擾動,本來已經較為困難的經濟變得更加復雜。即使按照恆大研究院任澤平較為樂觀的預計,全年的GDP預計也只能達到5.4%左右。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我們預計中央保持GDP增速達到5.6%左右的目標不會改變甚至是底線。在嚴峻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的穩定運行將是重要保證。
二、房地產投資不斷攀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大。
2019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3.22萬億,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4.0%,創20年來新高。而在20年前的1999年,房地產的投資額只有幾千億,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僅在15%左右。20年來,房地產投資額增長超過20倍,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也增加了近十個百分點。
三、房地產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貢獻大,土地財政依賴度高。
上世紀九十年代分稅制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以來,與土地有關的收入逐漸上升至地方政府「第二財政」的重要地位。應該說,土地出讓金收入是唯一地方政府切分比例超過一半且能自主控制的稅種。盡管土地財政有許多弊端,但土地財政切實地緩解了了地方財政的困難,有效地促進地方的招商引資和經濟建設。
根據恆大研究院數據,2018年,地方政府房地產相關收入總計9萬億,佔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比重高達52.7%;其中5項房地產專項稅1.8萬億、房地產行業其他6項主要稅收估計0.7萬億、土地出讓金收入6.5萬億。我們可以看出僅土地出讓金收入一項在2018年就佔到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35%,這一比例較2007年增加了約10個百分點。
四、房地產解決大量就業,且在居民財富中佔比大。
根據恆大研究院數據,2018年房地產和建築業就業人數3176.9萬人,合計占城鎮就業人數7.3%。2.88億農民工中,建築業從業佔比18.6%,且建築業農民工月均收入比平均水平高13.1%。
根據海通證券估算,截至2018年末,我國居民財富中的房地產規模約為325.6萬億元人民幣,占居民總資產的70%。而金融資產規模約139.5萬億元人民幣,僅佔30%。兩者差距呈收窄趨勢,但在2015年後有所反復。
根據恆大研究院數據,房地產是大類資產配置的核心。2018年中國住房市值約321萬億元,是GDP的3.6倍、占股債房市值的71%。
五、房地產貸款在金融機構中佔比最大,影響金融穩定。
根據恆大研究院的研究,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房地產是最重要的抵押物。2018年末,抵押貸款超10萬億的上市銀行的抵債資產中,房地產佔比高達76.4%。
恆大研究院認為,無論房企項目投資還是居民住房消費,均需要信貸支持,天然具有杠桿屬性。2019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上市房企的剔除預收賬款資產負債率為59.5%;2018年居民住房杠桿率(居民住房貸款余額/GDP)為34.2%。
7. 盛松成: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基調和方向是正確的,房地產市場運行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房子不再是投資的對象,而是為民生所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今日在第十二屆財新峰會上如是表示。
最近一年多,房地產企業融資的「三道紅線」政策、銀行的房地產「兩類貸款」的集中度考核相繼推出。談及過去一年相關政策,盛松成稱,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長遠意義在於限制了房地產行業對信貸資源的擠占,並實際上限制了房地產對全社會資源的佔有上限,促使資源更多地流向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流向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更大意義的產業和行業。
「而且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特別突出了對居民按揭貸款上限的管理,目的在於降低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有利促進消費,更是從需求端穩房價。」盛松成進而指出,中央提出的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其中)穩房價是根本的目的。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房地產貸款余額51.3萬億元,占所有信貸余額約27%,增速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4.3個百分點,較上季末增速低1.9個百分點。
「以往多年來,我國房地產貸款增速一般都是比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整體更高,現在隨著調控,房地產貸款的增速比各項貸款增速已經有所下降。」盛松成稱,從「98房改」以來,中國房地產業迎來了較長時期的繁榮發展,並在2003年被列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可以說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房地產對我國經濟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盛松成具體表示,無論是2003年非典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在中國經濟受到較大沖擊之時,房地產都發揮了穩增長的作用。盛松成認為,這在當時是一舉兩得的,既改善了人民生活,也加速了國內城鎮化進程,促進了經濟發展,因為當時人均住房面積較少。
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房地產運行的底層邏輯也隨之變化。盛松成進而指出,目前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接近美國的三分之二,而人均GDP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所以從均衡發展的角度來看房地產已經不是中國經濟發展未來最主要的增長點。
提及目前出現的房企資金鏈的風險,盛松成認為,這並非反映了政策方向的問題,相反政策大方向是對的,目前的風險暴露反映的是政策實施的強度、節奏以及政策疊加的影響,有關方面已經及時作出了調整,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對於目前已經出現資金鏈緊張的部分房企,盛松成認為,這是由於這些房企盲目擴張加杠桿,沒有及時正確理解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和中國房地產市場底層邏輯的變化。
「這一次出現問題的主要是大房企,可能是小房企在其他房企都在擴張時處於劣勢,反而沒有太多的機會盲目擴張。」盛松成指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基調和方向是正確的,當然也要注意政策實施的強度、節奏以及政策疊加的影響,目前房企資金鏈的風險是可控的,不會引發進一步的連鎖反應。
盛松成強調,金融部門將積極配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地方政府,堅定地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已經看到調控在邊際上有所放鬆,但是我覺得房地產調控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不會再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在這一點上房地產企業不應該抱有幻想。」盛松成如是說。
針對如何看待未來的房價走勢問題,盛松成表示,一二線城市熱點的房地產調控已經非常嚴厲,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指引下房價也很難再大幅度上升了。但他同時強調,應該不只看到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也應該看到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風險。
8.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2018年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低1.2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控」的背景下,房地產信貸情況是市場的焦點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15日的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回應新京報記者提問時指出,2018年房地產貸款增速出現平穩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
阮健弘介紹,截至2018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8.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2017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水平低1.2個百分點,比2016年低4.9個百分點。
她表示,從結構上看,一是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比2017年低。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2017年回落4.4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比2017年高。2018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0.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2017年高5.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32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比2017年低3.1個百分點。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56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佔比低3.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
新年首次降准實施,樓市影響幾何?
1月4日,央行宣布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對於昨日實施的新年首次降准,此前有多位市場人士提及,降准或有利於引導房貸利率下行。但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這一大的調控框架下,再次走全面刺激樓市老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國內部分地區房貸利率松動的新聞已受到市場普遍關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新京報記者指出,房地產市場核心是看杠桿,也就是首套房資格的認定和首套、二套房貸款的額度,這些現在都沒有變化,所以市場利率的輕微波動對於市場影響很小。
展望未來,在嚴控的大基調下,市場對房價的預期也有所變化。央行此前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27.4%的居民預期「上漲」,49.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8%的居民預期「下降」,11.1%的居民「看不準」。
將這份季度調查較前幾次結果對比著看,預期「上漲」的下降了(上季度為33.7%),預計下降的有所提高(上季度為9.6%)。
據新華社,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記者宓迪)
9. 央行: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人民銀行統計,2021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5.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上半年增加12.76萬億元,同比多增6677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19.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8.58萬億元,同比少增5809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4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末低6.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65萬億元,同比少增2.4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6.62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
分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5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9.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1.5個百分點。
二、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提升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多增7507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4%,增速比上年末高5.9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74萬億元,同比增長35.2%,增速比上年末高4.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8.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85萬億元,同比多增5680億元。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末低4.6個百分點。
三、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1余額2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26萬億元,同比多增8324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5萬億元,同比多增6734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6.5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293億元,同比增長32.9%;助學貸款余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11.2%。
2021年二季度末,原建檔立卡人口存量貸款余額1221億元;全國脫貧人口2貸款余額8556億元。
四、綠色貸款增長速度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3余額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6.5%,比一季度末高1.9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4.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7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79和2.58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6.68和3.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和19.9%。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4%,上半年增加3295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2%,上半年增加3554億元。
五、涉農貸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年末低0.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03萬億元,同比多增2072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34.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74萬億元,同比多增2823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1980億元。農業貸款余額4.53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一季度末和上年末分別低2.1和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76億元,同比少增727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18.9%,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5萬億元,同比減少1.5%,增速比上年末低2.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6.58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加速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6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4.58萬億元,同比多增1.03萬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萬億元,同比多增5924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52.35萬億元,同比增加13%,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二季度增加2.78萬億元,同比多增4331億元。
注1: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銀發﹝2017﹞222號)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有關考核標準的通知》(銀發﹝2018﹞351號),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的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和助學貸款。
注2:脫貧人口包括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已脫貧人口。由於國務院扶貧辦提供的貧困人口基礎信息中區分了已脫貧享受政策和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人員信息,根據金融扶貧政策要求,從2019年起,已脫貧人口貸款中不再包括對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貧困人口發放的貸款。
注3:綠色貸款是指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發放給企(事)業法人、國家規定可以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或個人,用於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領域的貸款。
10. 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堅持「房住不炒」
2020年12月31日,中國央行與銀保監會發布聯合通知,決定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資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其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應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於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相應上限。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分檔,第一檔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分別為40%、32.5%,第二檔分別為27.5%、20%,第三檔分別為22.5%、17.5%,第四檔分別為17.5%、12.5%,第五檔分別為12.5%、7.5%。
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提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並要求「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就是這一要求的產物,有利於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更好地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文件顯示,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目的在於「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抵禦房地產市場波動的能力,防範金融體系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帶來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健性」。
早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多次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這是因為在過去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房地產深度內嵌於經濟體系,而且泡沫很難判斷,因此,一旦形成泡沫且破裂,往往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
中央政府在2016年開始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受此影響2016年至2019年房地產貸款增速下降12個百分點,新增房地產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但是,2020年為了應對疫情沖擊,貨幣政策靈活寬松,各地也出現放鬆調控的現象,引發房價上漲預期。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測算,2020年三季度末宏觀杠桿率已達270.1%,比2019年末上升了24.7個百分點。2020年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4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8.8%。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3.7萬億元,同比增長15.6%;住房開發貸款余額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4%。
數據顯示出房地產杠桿率在快速恢復增長,這是因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具有一定的放貸壓力,同時又風險偏好較低,因此,信貸資源流向樓市較多。這必然也會對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產生擠出效應。長期以來,房地產在銀行信貸投放中佔比偏高,再加上銀行對國企低風險的偏愛,擠佔了大量金融資源。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於約束商業銀行,避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同時促進銀行合理制定中長期經營策略,防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2016年至2020年,居民部門杠桿率上升了22.2個百分點,增幅顯著高於企業和政府部門,貢獻了同期中國宏觀杠桿率總體增幅的52%。如果以「居民債務總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方式進行測算,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水平可能更高。這提醒我們房地產市場已經缺乏足夠購買力支撐繼續高增長,同時,家庭部門因地產而不斷攀升的杠桿率也大大影響了社會消費能力,不利於製造業發展,也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產生影響。
因此,強化安全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設置相應上限,可以避免商業銀行為了取得利益而存在「大而不倒」的風險盲區,也可以引導市場預期,防止企業和購房者繼續以高杠桿製造泡沫和風險,增強金融體系抵禦房地產市場波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