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多數中國人到底是有多少錢
大多數中國人到底是有多少錢?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總值和平均數值。
國家統計局於今年2月28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201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總量很驚人,但其實人均下來並不多,不到六萬元。
再來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
下圖是公報中的「2013-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雖然連年增長,但是到2017年底人均也不過是25974元。月均2000出頭一點點。
對標上海的話,人均6平方(約30萬)肯定是買不起的。
據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消息,2017年,據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96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5元,也就是城鎮人均可購買中環外環間一平方吧。
當然,單純的人均收入參考意義有限,比如包含了很多老弱病殘。很容易不精準。
那麼接下來我又查了一組數據。上海市人社局於2018年3月29日發布2018年度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標准:
自2018年4月1日起,本市2018年度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分別調整為21396元和4279元。
我們知道,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計算的,最高是上年度平均工資的三倍,最低為0.6倍。
我們可以推算出2017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即2017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21376/3=7132元/月,所以職工年收入平均值為85684元。這個數值刨去了老弱病殘。但是以家庭單位來看,一對夫妻+一個孩子。以這個數值來算。人均收入=85684*2/3=57056元。和官方公布的人均數值接近。
北京,城鎮人口人均收入是多少呢?57230元。
深圳呢?52938元。
那麼安徽省會合肥呢?31950元,竟然比蚌埠還要低一點。
這里我們可以發現蚌埠的城鎮人均年收入是31160元,上海不過62596元。也就是說僅2倍,但是房價是10-20倍起。也就是說,我國一線城市人口過去十年的資產升值幾乎依賴於房地產。相對來說,蚌埠的生活質量或許更高,但是也並沒有達到輕輕鬆鬆,遠遠沒有。
故而,一個可能不精準但是基本准確的結論是:去除一小部分已經富起來的人,廣大群眾依然只是小康,小康,小康。
二十年前,中國人大多數是量入為出的。但是這個現象已經徹底改變。
海通證券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如果按照居民債務和GDP之比計算,當前我國居民杠桿率還低於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截至2017年9月,我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已經達到54%,在主要經濟體中屬於中等水平。美國(79%)、英國(88%)、歐元區(59%)、日本(58%)等發達經濟體居民杠桿率水平均超過中國,瑞士、澳大利亞、丹麥、荷蘭、挪威、加拿大等甚至超過了100%
但是我國居民杠桿率水平幾乎是新興經濟體中最高的。例如,阿根廷居民杠桿率不到10%,印度僅11%,俄羅斯16%,墨西哥17%,巴西22%,均遠遠低於中國的水平。我國居民債務水平比德國、奧地利、義大利還要高,甚至接近日本、法國的水平。美國在2007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前居民債務占可支配收入比重達到130%,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也曾在120%的高位,但隨後均爆發了危機,當前均回落至100%左右。
海通證券同時指出,如果考慮到居民部門的可支配收入,我國居民債務水平接近「危險」區間。所以要衡量居民部門的償債能力,還要考慮收入分配的問題,看居民部門獲得的可支配收入有多少。
通過以上,我想大家會更清楚得明白,大多數國人所處的現狀。
1 目前看似得富裕生活,是基於多年儲蓄加上沒有大災大難下的。但凡出點事,二十年積蓄迅速掏空。
2 一線二線城市富人雲集的現象,依然只佔全國的少量人群,並且一二線有大量溫飽線上的人。
3 三四線的紅利不在於有成堆的暴發戶,而是比起一二線的高杠桿,更安全的小康之家。
4 中國人的身價主要靠房地產,資產千萬不代表你現在有錢消費,甚至深陷貸款。
綜上,
這解釋了為什麼「消費升級」最終以降級的方式降臨。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網易嚴選「那麼好用」但體量是拼多多的零頭而已。
解釋了為什麼現金貸/汽車貸那麼火爆。
❷ 中國將近14億的人口,有多少人是負債的
中國將近14億的人口,有多少人是負債的?
目前國家並沒有關於這個方面的相關數據統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來反面倒推有負債的人群有多少人。
人均貸款規模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末,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141.75萬億,當然這個貸款中一大部分都是企事業單位的貸款,境內居民的貸款沒有這么高。根據2018年度度的統計年鑒,2018年末我國居民貸款規模達到47.9萬億,其中中長期消費貸29.0萬億,佔比61%。
其他
其他涉及到的信貸借貸還有很多,比如P2P貸款、民間借貸、各類網貸、汽車金融公司貸款(2017年汽車金融資產規模就在7000億左右了)、還有各類未知的714高炮等等。因為現實中並非人人都可以在銀行借款的,銀行的貸款要求過於嚴格,所以上述非銀行渠道的貸款規模估計也不小,這部分人群我們保守以1個億計算,那麼我國的負債人群應該有6億人左右,扣除老弱病殘幼這些無法貸款的人群,剩餘的青壯年負債率估計超過60%。
綜上所述,目前在中國有負債才是正常的,沒有負債反而不正常。有句老話說的好,很多人前半生都在為銀行奮斗,後半生都在為醫院奮斗,所以萬達才會從房地產撤離轉移到醫療行業。
❸ 一線城市銀行收緊「錢袋子」,哪些城市將跟進房貸調控
2021年,熱點城市調控政策接連加碼「打補丁」。從上周起,調控內容由嚴控限購開始向嚴查房貸轉移,表現在居民信貸環境收緊,個別城市上調利率,滬京等一線城市持續出台房貸調控措施,涉及嚴查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查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償債收入比、限貸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0年經營性貸款流入助漲了部分城市的樓市。如果上海嚴查個人信貸,那麼市場很快會降溫,後續這一政策或在深圳、杭州等熱點城市落地。此外,此輪房貸調控是落實去年最後一天發布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預計2021年居民購房杠桿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京滬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
2021年,一線城市陸續出台房地產調控措施。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成為房地產調控的發力點,居民信貸環境收緊,個別城市上調房貸利率。
據媒體報道,1月27日起,廣州四大銀行的房貸利率全部上調。比如首套房貸利率調整為LPR+55bp,即5.2%,而此前首套房貸利率為LPR+40bp。
個別城市上調利率僅是開始。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嚴格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防止借款人通過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渠道違規獲取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或者通過偽造首付款支付憑證方式套取銀行貸款。
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表示,將嚴查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並要求銀行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加強內部問責處理。
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上海針對信貸的調控政策內容非常詳細,調控房地產就是調控信貸,這一輪房價上漲和信貸違規進入房地產關系非常大。「信貸政策出台,也代表了調控開始真正有力度了。」
對於政策集中在一線城市出台,同策研究院分析師汪恆認為,由於一線城市一直是中國人口和資金遷入的主要目的地,也成為全國樓市的風向標。去年以來,部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十分迅速,尤其是二手房。房價的快速上漲帶來了大量的投機性需求。2015年-2017年那一輪的樓市暴漲最早也發端於深圳,而2016年開始的調控也是從深圳和上海起步。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無法控制一線城市的漲勢,後面就很難避免漲價向其他城市擴散。今年1月底的這輪調控是前期調控的進一步加強,也帶有一定的預防意味,比如北京尚未出現房價快速上漲的情形。
背後:經營性貸款流入助漲樓市
從上周來看,一線城市的本輪調控集中在個人資金端。汪恆認為,這是出於多個方面考慮。其中,為了盡快壓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同時打擊投機性需求,從資金端下手是較為容易見效的方法。
貝殼找房分析人士表示,2020年寬松的房地產金融環境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房價的上揚。2020年居民購房杠桿繼續加碼,平均貸款成數為57.1%,較2019年56.7%的貸款成數略有上揚。而以貝殼百城二手房價格指數來看,與2020年1月相比,2020年12月,百城二手房價格指數上漲的城市有52個,佔比過半。
張大偉也分析稱,部分城市的確出現了經營性貸款流入房地產的現象。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樓市最近火爆,核心原因是經營性貸款流入樓市。 其中,2020年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3.62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上年末高7.5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27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
此外,汪恆表示,為了防止房價快速上漲期間出現非理性加杠桿的行為,進一步防止居民和金融部門存在的風險,當前必須加強對於購房資金的管控。根據同策研究院的測算,早在2017年,中國居民的人均負債就已經超過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且仍在上升。而居民部門債務每增加1元,其中0.3元就是房貸造成的,這一比重也呈上升趨勢。從銀行部門考慮,我國上市銀行個人貸款的不良貸款當中,個人房貸佔比從2017年年中的27.17%上升到2020年年中的27.55%,佔比在不斷上升。
業內:後續熱點城市將跟進,房貸利率或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房貸政策調整與2020年12月31日央行和銀保監會出台的《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簡稱「通知」)不無關系 。
通知明確,對銀行分類分檔設置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其中7家中資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32.5%。這一規定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在汪恆看來,今年開年一線城市的信貸政策收緊,也可以看成是該通知的延伸與細化。
貝殼找房分析人士認為,貸款集中度制度的出台對銀行有一定影響,2021年1月,廣州、東莞、合肥等多地已經出現銀行額度收緊、放款周期延長等,部分銀行停止接收新的購房貸款單,預計該狀態將持續較長時間,在此背景下,2021年居民購房杠桿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據張大偉介紹,過去國內房地產按揭貸款還款看收入證明,而收入證明造假是行業長期的頑疾,信貸管控很難真正嚴格。而銀行作為企業單位,對於經營貸流入房地產管控意願不足。當下按揭貸款利率平均在5%-6%利率之間,經營貸只有3%-4%,使得大量的投資需求、改善需求使用了經營貸。
「如果上海真能嚴查個人信貸,那麼市場很快會降溫。後續很可能這一政策也會在深圳、杭州等其他市場過熱的城市落地。」張大偉如是稱。
對於2021年,中指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水預計,房地產金融監管將從嚴,引導信貸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部分熱點城市房貸利率存在提升的可能。而考慮到近期信貸環境的整體趨緊,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居民杠桿率,觀望情緒或走高。市場去化壓力進一步加劇,預計市場成交規模環比將有所回落。
❹ 我國人均財富36萬元,人均財富都包括哪些
人均財富包括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
1、流動資本。資本可用來生產、製造或購買貨物,然後再賣出去,從而獲得利潤。就這樣,商人的資本不斷以一種形態投入,又以另一種形態回收,並且只有依靠這種連續不斷的交換來賺取利潤的資本,就叫做流動資本。
2、固定資本。資本也可用來改良土地,購買機器設備,或用來置備不需要流通就可以提供利潤的東西,這樣的資本就叫做固定資本。
社會上的一切資本,都要從土地、礦山、漁業的產品中得到補償,並且要獲取利潤。加工製造者需要的食品和材料,要靠農民為之提供,農民需要的工業品,要靠製造業補充。漁業和礦業都得和土地的產品相交換,不能進行物物直接交換時,他們就都需要貨幣。在自然狀態下,從土地、礦山、漁場得到的產量大小,與投資額和資金使用方法的優劣成正比。
社會安定時,理智的人要麼把手中的財富用來享用,要麼投資以取得利潤。大致說來,人們就是這樣支配財富的。
❺ 人均貸款超5萬,為什麼越發達的城市貸款活躍
貨幣是讓我們用於物質交換的價值單位,所以貨幣的價值在於流通,聰明的人只要手中有更多的資金在流通,他就能用這些資金創造更高的價值;越發達的地方,人對於這種認知就越透徹;通俗的將,只要我貸款的利息不高於這筆錢帶給我的利潤,我就可以無限制的貸款;
❻ 全國近41%成年人從銀行貸過款,人均多少張銀行卡
近日,央行發布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19年)》,數據顯示全國近41%成年人從銀行貸過款,人均6張銀行卡。
為監測評估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央行按照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及相關填報制度,組織開展了 2019 年普惠金融指標填報與分析,並在202010月15日公布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19年)》。
調查顯示,全國成年人在銀行獲得過貸款的比例為40.74%,比上年同期高0.86個百分點,農村地區為36.06%,比上年同期高1.44個百分點;在銀行以外的機構、平台獲得過借款的成年人比例為24.16%,比上年同期高1.31個百分點,農村地區為22.68%,比上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
在賬戶和銀行卡使用方面,截至2019年末,全國人均擁有8.06個銀行賬戶,同比增長11.63%;人均持有 6.01張銀行卡,同比增長10.48%(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
(6)2017年中國人均貸款擴展閱讀
金融消費者投訴接收量快速增長
2019年,央行各級分支機構共接收金融消費者投訴63130筆,同比增長 86.64%,接收金融消費者投訴量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市、廣東省和山東省。
從投訴領域看,金融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支付結算管理(佔33.15%)、銀行卡(佔27.35%)、貸款(佔5.84%)、徵信管理(佔4.27%)、儲蓄(佔3.32%)、人民幣管理(佔2.04%)、個人金融信息(佔1.87%)、電子銀行(佔1.59%)等業務領域。
❼ 「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老百姓的錢花哪了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第一「儲蓄大國」,幾乎人人都「愛」存錢。央行發布的《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我國存款總金額較2019年增加了19.65萬億元,個人儲戶的存款總金額增加了11.3萬億元。由此看出,我國人民的儲蓄意識有多強。
不過這個總金額的漲幅相較上一年的漲幅,卻有些下降,除了因為疫情因素影響,還有一點就是我國居民的儲蓄意願正在逐漸降低。2020年11月,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在財經年會上曾說,2010年時,我國儲蓄率高達50%,可到了2020年,雖然我國在儲蓄方面仍舊排名世界第一,可是儲蓄率卻降到了45%。
除此之外,交通、教育文娛、醫療保健的消費也不少,分別佔比13%、9.6%、8.7%,這些都是百姓花銷的「主力」。
結語:相信沒有一個人會喜歡背負債務,如果想要減輕負債負擔,最好通過努力工作來提升收入,而那些超前消費的人群,最好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導致負債越來越高,最終陷入「深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負債呢?都主要消費在哪裡了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❽ 人均負債13萬!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中國人習慣未雨綢繆,時代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人的骨子裡誕生了一種"居安思危"的想法,認為平時多存錢,關鍵時候可以應急。就拿今年年初的公共衛生事件來說,工廠停工、公司不開門,這種情況下,沒有點積蓄估計很難生活。
綜合以上說法,我國消費者的儲蓄率下滑,負債率升高。人均13萬的債務,是因為超前消費的觀念和行為在"作祟"。但是人均負債13萬,真的是常態嗎?大家生活中會有存款作為風險支出嗎?
❾ 報告:中國居民人均財富36.6萬,你被平均了嗎
報告:中國居民人均財富36.6萬,我肯定是被平均了。高房貸,高消費,剛需,衣食住行,真的壓的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國家卻宣布,中國居民人均資產36萬元。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的,但我知道的是,我又被平均了。至少,在花唄和信用卡賬單存在的情況下,別說36萬元的資產了,可能連三萬六的資產我都沒有。想想還欠著銀行一百多萬的貸款,每天睡覺都是不踏實的。
三、後期可能需要提高資源配置縮減貧富差距。國家已經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在縮小貧富差距,但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在剩下80%人的身上,可能,應持續推進財富存量改革,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將成為後期的主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