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說明了什麼
我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個是正常的,細心的人可以發現,實際上我們國家每年,甚至是每個月的人民幣貸款額度都在增加,這說明了我們國家對企業的扶持是非常大的。
而且從全球經濟來講,現在全球經濟實際上是在下行的,我們國家的貸款額度不斷增加,正說明了我國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和把握,經濟在逐步穩健發展,市場需求比較大,這也是我們所期望的。
從上述的人民幣貸款結構的構成來看,可以清晰看到,在4月份我國房貸的貸款規模在明顯增加,這一塊也是導致人民幣貸款數據最終不及市場預期的關鍵,這段時間深圳、杭州等地的銀行也是一再宣布降低上浮利率的比例(目前部分銀行僅上浮5%,早前上浮30%-40%都不算罕見)以吸引貸款買房的客戶,背後當然是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已經在下降。
2. 近10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呈現哪些顯著變化
顯著地變化就是最近銀行放款很慢 利率上浮的高 門檻越來越高了
3. 信貸市場的發展原因
自2002 年下半年以來,商業銀行貸款投放一反前幾年惜貸的局面,開始出現加快勢頭。進入2003年以後,貸款更是超常增長,2003年上半年,新增貸款已超過上年全年增長水平,貸款增速一再創出新高。截至8月末,本外幣並表的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3.9%,是1996年8月份以來最高的。在2003年8月 23日央行宣布調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後,9月末,貸款增速出現微降,但本外幣並表的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仍達23.7%,比年初高5.3個百分點。1-9月份,本外幣各項貸款累計增加26719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24766億元,同比多增加10714億元,比上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多增6240 億元。2003年以來貸款的超常增長與1998年開始的貸款增長減速運行形成鮮明對比。通過分析,可以認為以下原因造成了中國信貸市場由「惜貸」向擴張的格局突變。
(一)汽車、房地產等高增長行業了擴大有效貸款需求
2002年以來,我國出現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經濟自主性增長因素不斷增強的良好勢頭,與近年來採取的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有關。自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實行了擴大內需的方針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經過數年努力,擴大內需的方針、政策對國內需求的引導、培育逐步見效,累積政策效應在2002年開始明顯釋放。此外,經過幾年的累積發展,特別是擴大內需、啟動消費的不懈努力,房地產業與汽車這兩個針對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高增長行業發展迅猛,顯現出巨大活力。宏觀經濟向好及新的高增長行業的出現徹底扭轉了經濟無熱點、貸款無投向的問題。一方面,經濟升溫使得企業貸款需求更加旺盛,另一方面,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所好轉,高增長行業的出現也促使商業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大幅提高。
(二)融資結構過於單一,經濟增長過度依賴銀行信貸
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直接融資比例偏小,經濟發展過多地依賴於銀行融資。2002年以來,與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相反,股市基本上萎靡不振, 資本市場籌資力度下降。2003年前6個月,貸款在企業融資格局中所佔比重由2000年的72.8%大幅攀升到97.8%,而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由於受股市低迷的拖累呈下降態勢。
(三)金融體系流動性偏松
2002年上半年,由於經濟增長形勢還不明朗,在外匯占款大量增加導致基礎貨幣投放較多的情況下,央行為支持經濟增長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貨幣回籠,從而造成商業銀行流動性偏松。這為2002年下半年貸款局勢的突變創造了條件。2003年以來,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張,使得外匯占款增長大幅加快。此時,盡管央行盡力採取了對沖措施,但由於疲於應付,通過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仍在增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仍相當充裕。
(四)地方政府擴張慾望強烈,從外部推動貸款擴張
200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但在這一輪經濟增長中,最明顯的特點是貸款擴張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齊頭並進。需要注意的是,貸款擴張與固定資產的增長提速與2002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換屆基本完成,在時間上基本一致。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漸認識到城市化滯後是國民經濟諸種矛盾的根源,決定下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這為各級政府大力加強城市基本建設提供了更好的契機。
新一屆地方政府上任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突出政績,更是不遺餘力地推進地方城市化建設。各地紛紛興建汽車城、大學城、電子城、工業園區等大規模投資項目,市政設施、路橋建設、園區開發等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張態勢達到沸點。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其直接領導的金融工作機構對央行地方分支機構和商業銀行施加影響,從外部推動了銀行體系的信貸擴張。
(五)商業銀行經營機制出現變化
目前,商業銀行一反前幾年的惜貸而一舉變為積極放貸,除了由於放貸的外部經濟環境有所改善外,還與商業銀行自身經營機制出現的一些新變化有關。首先,銀行業內的生存競爭加劇,各銀行對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爭奪。近年來,股份制銀行日漸壯大,在國內存貸款市場所佔份額不斷上升。四大國有銀行無疑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國有商業銀行在2002年下半年開始奮起直追,積極發放貸款。與上半年相比,2002年下半年新增貸款的格局發生逆轉,國有商業銀行一舉佔到貸款增量總額的55%。2002年下半年新增貸款佔全年的79%,遠高於上半年。2003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佔比持續上升,直到7 月份央行進行多次窗口指導,提示貸款風險後,國有商業銀行才對貸款偏快的情況進行了適當的調控,國有商業銀行新增貸款佔比才略有下降。
其次,商業銀行內部考核標準的變化,導致商業銀行經營策略與以前相比大為不同。銀行的內部激勵機制一直是影響銀行信貸的最重要的因素。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國內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大為加強,在內部考核上要求嚴格控制信貸資產的質量,強調信貸員的責任制,從而導致銀行放貸面臨很強的風險約束,出現相當長時期的惜貸局面。但是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紛紛將降低不良貸款率和增加利潤放到首位,並相應加大相關考核力度。另外, 2002年年初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可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條件成熟的可以上市目標。為爭取早日上市,商業銀行必須盡早滿足對不良貸款比率的有關要求,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比率的意願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經過幾年的摸索,發現降低不良資產的最有效方法不是減少貸款發放,而是貸款加速擴張。通過增加貸款,不僅可以加大不良貸款比率的分母,從而降低不良貸款比率,還能同時增加賬面收益。此舉可以一石二鳥,成功、便捷地達到考核目標。
2003年以來,基礎建設貸款和票據融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貸款增長源。這兩項業務均有利於商業銀行擴大貸款額,壓縮不良貸款率,同時完成收息指標,成為利潤增長源。基建貸款由於期限長,且主要面對有政府背景或擔保的基礎設施投資,收益較為穩定,而且短期內不會出現不良資產。而對票據融資而言,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票據貼現業務被視為信貸業務,並佔用信貸規模,但卻不會出現逾期現象,傳統意義上該類信貸業務的不良資產幾乎為零。因此,各家銀行把大力發展票據貼現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率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手段。
再次,2002年下半年以來,各國有商業銀行不動體制動機制,為降低不良貸款率和增加利潤,一方面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總行下調系統內資金上存利率,同時對基層行授權授信額度擴大,信貸審批許可權不斷下放,有力促進了基層行貸款營銷;另一方面各行紛紛加強利潤指標考核,獎金與利潤掛鉤比以往顯著加強。
除以上原因外,2002年下半年以來,央行醞釀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職能的分離,央行各分支機構的監管部門等待分家,對商業銀行的監管青黃不接,也造成了短期的監管真空,為商業銀行快速擴張信貸提供了機會。
4. 10 月全國個人住房貸款環比多增超千億,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
這次公布的數據意義非同小可,因為這是央行首次將個人住房貸款數據單月發布。以往個人住房貸款數據都是出現在每季度公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中。
同時,10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也大幅增長,11月初的貸款投放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投放速度大幅增長,這意味著什麼?透露出怎樣的信號?
首次單獨發布個人住房貸款單月數據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今年推出了對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的調控措施,對居民房貸和全部房地產貸款有了紅線要求。因此從5月開始,房地產各項貸款開始持續回落,影響了整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
這點其實不難發現,今年中旬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都傳出了二手房停貸的消息,不少銀行都表示對二手房房貸提出了限制。這也對樓市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不少買房人都擔心買了房而無法貸款,從而推遲了買房計劃。
針對與個人貸款發放問題,央行表示這是由於少數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因此通過限制貸款投放來抑制房價上漲。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張波表示,「通過總量層面對於房地產行業進行全面的融資精準化監管,在有效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同時,可以更好保障房貸資金合規性和高效性。」
央行也表示,在這些地區房價恢復平穩後,貸款也將回歸正常。
而從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10月貸款余額的增速確實有所增長,這是否意味著,信貸政策已經開始放鬆?
信貸政策是否開始放鬆?
其實,在前不久,廣州、佛山等多個城市開始下調房貸利率的消息出現後,就有不少人猜測房貸政策是否已經開始放鬆。不過當時,業內人士表示,個別銀行貸款提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交易下降讓銀行有空間化解此前積壓的房貸,放款有所提速。但這種個別現象並不意味著個人房貸將全面松動。
那此次公布的10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數據,是否能表明房貸開始放鬆了呢?其實不然,由於貸款余額顯示的是存量,並不能代表新增房貸的數據,所以也不能就認為是多放了1000億的貸款。
對此,專業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公開數據,主要在近期房地產融資收緊、市場悲觀的背景下,傳遞正面信號,用有力數據維穩,提醒購房人房地產市場的信用情況正有所改善,提升大家的購房意願。
總體來看,對於房地產未來的調控目標將以「穩」為主。在十月中旬召開的央行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表示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在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水平。
5. 請問一下 中國近三年的銀行貸款總額變化情況 急額
2008年新增貸款4.91萬億RMB。貸款總額是303468億。
2009年新增貸款9.59萬億RMB。貸款總額是399685億。
2010年新增貸款7.59萬億RMB。(數據沒查到,自己加吧。)
詳細數據在國家統計局和人民銀行網站上都可以查到。
6. 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2月居民中長期貸款為何會減少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月份的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23萬億元,可是同比卻少,增加了1,258億元,特別是居民中長期的貸款減少,也就意味著市民越來越不願意借錢了,一旦銀行的流動出現了問題,那麼勢必會引發更多的負面影響,在當前國際形勢比較復雜,所以中國一定要加快內循環,這樣才能保持經濟的迅速發展,而小編認為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其實政府也在放鬆信貸,還有不少銀行都降低了貸款利率,就是鼓勵企業和市民進行貸款來促進消費,保證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是一味的刺激放貸也會引發很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導致通貨膨脹,現在國際貿易並不好做,全世界的經濟發展都處於萎靡的狀態,所以中國一定要讓這些資金都流入到實體經濟,這樣才能提高科技的創新,創造出更好的產品,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7. 中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262億元 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有所恢復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央行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26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多增1364億元;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33.6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
當天公布的數據還顯示,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7219億元;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0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10月份,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62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少增的態勢。一方面,近期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有所恢復,房企開發貸和居民房貸的審批投放速度加快,帶動了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但整體看,房地產銷售並未出現明顯反彈,仍然維持負增長態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整體上看,10月份信貸和社融增速企穩,增量略超預期,體現了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從結構上看,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不夠理想,政府債券發行雖然有所加快,但仍不及市場預期。
梁斯表示,從後續看,如果11月專項債發行完畢,當月發行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這將對社融帶來一定支撐。同時,隨著年末臨近,財政支出速度加快,會對M2帶來一定支撐。但考慮到疫情再次出現反復,企業信貸需求將受到影響,M2持續大幅反彈概率不大。預計M2和社融增速將保持在「8」「10」區間運行。(完)
8. 中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貸款增長較快釋放了什麼信號?我們先拆分看看貸款結構的分布。4月新增非金融企業貸款(含中長期貸款、短貸和票據融資)9395億元,約占當月新增貸款總額的55%,同比多增6115億元,占當月貸款同比多增規模的90%。從期限結構來看,4月新增企業短貸和票據融資環比少增6979億元,同比多增3391億元;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環比少增4096億元,同比多增2724億元。
廣義貨幣(M2)方面,央行披露的一季度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增速10.1%,達到近年來的高位,重回兩位數增速。而4月M2同比增長11.1%已超出市場預期,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速。央行此前解讀稱,M2增速上升比較多,總體上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政策引導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比較多,推動了M2增速回升,全社會流動性持續保持在合理充裕狀態。
另一個引起社會熱議的數據,是住戶存款減少7996億元。有網友認為這是“報復性消費”引起的,事實上消費支出僅佔了存款減量的一部分,住戶存款大降7996億元,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8571億元是股市上行階段的存款遷移現象(即居民存款轉移到了股市)。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17萬億元則由大量企業獲信貸資金後轉化而來。
有金融研究員分析,在宏觀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引導和刺激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在4月持續恢復。從目前數據反映的情況而言,國內經濟恢復情況雖未100%走向正軌,但趨勢是積極樂觀的,宏觀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很顯著。
總體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我國潛在經濟增速相適應,高於受國內外疫情沖擊的實際經濟增速,有助於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逐步回升至潛在增速附近,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的形成。我國經濟韌性巨大,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9. 2019年國內貸款業務發展如何
2019年小貸公司正經歷著「生死劫」
延續2018年的頹勢,2019年小額貸款公司(以下簡稱「小貸公司」)行業仍處於「低沉期」。7月15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僅有55家小貸公司成立,這一數量較2018年同期新增的64家再次縮減,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數量的一半。隨著潛在風險的加速暴露,監管機構也在逐步加大對此類企業的管理力度,小貸公司正經歷著「生死劫」。
小貸公司正迎來優勝劣汰高峰期:開年以來僅10家公司「開店營業」
小貸公司正迎來優勝劣汰的高峰期,7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天眼查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統計後發現,排除已注銷和正在注冊的公司,2019年開年以來新成立的小貸公司數量急速縮減,僅有55家公司成立,其中10家公司經營狀態為「在業」,45家公司經營狀態為「存續」。這一數量相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滑,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數量的一半。
時間線拉長來看,2018年同期,新成立的小貸公司共有64家,其中經營狀態為「在業」的公司有13家,經營狀態為「存續」的小貸公司有51家。2017年新成立的小貸公司共有123家,其中經營狀態為「在業」的公司有24家,經營狀態為「存續」的小貸公司有99家。
激活民間資本、扶助「三農」和小微——曾被寄予厚望的小貸公司每況愈下,除了新增小貸公司數量急速縮減外,新三板掛牌的33家小貸公司日子也並不好過,據麻袋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33家小貸公司發放貸款及墊款余額合計108.1億元,同比下降2.7%。發放貸款及墊款平均值為3.28億元,2017年該值為3.37億元。從近五年的財務數據看,33家小貸公司中,2017年實現盈利的有32家,2018年下降到28家。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至2015年,中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快速增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截至2015年末,全國小額貸款公司達到了最高峰8910家,從業人數達到11.73萬人,貸款余額達到9411.51億元。2015-2018年,小額貸款公司行業風險頻發,虧損面加劇,發展日益艱難,機構數量逐年下滑。截至2018年底,全國小貸公司共有8133家,較2017年底的8551家減少418家,降幅達4.89%;從業人員90839人,較2017年的103988人減少13149人,下降12.64%;貸款余額9550.44億元,較2017年的9799.49億元減少249.05億元,下降了2.54%。
2013-2018年全國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看來,影響小貸公司發展的主因,是其法律地位不明確,導致其資金來源及融資額度等面臨諸多限制,進而導致經營過程存在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其次是小貸公司客群以「三農」和小微企業為主,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逾期上升,計提的資產損失准備相應大幅上升,嚴重侵蝕了小貸公司的營業利潤。
多地小貸公司迎整治「風暴」
隨著小貸公司風險加速暴露,監管機構也在逐步加大對此類企業的管理力度。今年以來,包括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山西省在內的多地都開啟針對小貸公司的整治「風暴」。
7月12日,江蘇省金融辦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管工作的通知》,從審批管理、股東資質、外部融資、實際利率、貸款管理、不良資產清收、業務合作、涉案涉訴多個方面重點排查小貸公司的違規內容。
這也是繼2018年12月,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宣布終止全省89家小貸公司相關經營資格後,該地區針對小貸公司專項整治的又一舉措。除了江蘇省外,多地小貸公司也出現被限期整改、取消業務資格的現象。4月吉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透露,將省內110家小貸公司列入限期整改,304家小貸公司列入清理整頓,預計到2019年底前,吉林省小貸公司數量將壓降至420家左右。根據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吉林省2018年末小貸公司數量為488家,這意味著2019年將關閉68家左右。1月8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融資擔保處連續發布13則公告,取消18家小貸公司的試點資格。
在經濟增速下行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勢頭不減的沖擊下,小貸公司發展明顯後勁不足,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看來,經濟增速下行帶來的影響是小貸公司不良率攀升,利率下降;金融科技的影響是巨頭下沉,模式變革。雙重影響交織下,龍頭尚可勉強應付,中、小貸公司則漸漸跟不上節奏。
監管政策鼓勵並購重組
在數量縮水、貸款余額負增長的狀況下,小貸公司的轉型發展迫在眉睫。在王詩強看來:
首先,在對小貸行業進行清理整頓和風險出清後,監管部門應對傳統小貸公司的法律地位予以「扶正」,在中央統一政策加強監督的前提下按屬地原則進行監管。
其次,給予小貸公司的涉農、涉微貸款收入更大稅收優惠和政策補助,鼓勵小貸公司在「三農」和小微貸款領域與其他金融機構錯位競爭。他進一步指出,當前,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依然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建議監管出台政策時,不要一刀切。對於部分欠發達地區,對合規經營的小貸公司給予更多的融資支持。
「小貸公司大型化,是時代變遷的結果。再深一層看,小貸公司大型化也是科技重塑金融的必然要求。科技打通了時空界限,消解了小貸公司『小而美』模式的生存空間,大型化疊加科技化,是小貸公司的一條可行出路。」薛洪言強調,「站在監管機構的角度,可出台鼓勵小貸公司並購重組的政策指引,疏通小貸公司的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