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富豪成「老賴」,買百億豪宅豪車,為什麼拒還中國銀行120億貸款
說到「富豪」這個詞彙,大家都會打心底里產生佩服之心,因為「富豪」就是金錢的代名詞,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足以說明錢的重要,而現在的人們之所以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社會上產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錢的問題,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既是一位富豪,也是一位「老賴」,是不是很好奇呢?他就是來自印度的阿尼爾·安巴尼,接下來就說一說他的故事吧。
結語
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魯迅
他的故事也讓很多人想到了一個中國古老的故事,那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在這里農夫就是我國,而蛇就代表著阿尼爾·安巴尼,農夫幫助了蛇,蛇不但不知道回報,反而咬了農夫一口,那到時候如果你再碰到這樣的問題,又有誰願意再出手幫助呢?所以做人一定要先講誠信,還要懂得感恩,只有這樣才會在社會中立足,如果像阿尼爾·安巴尼這樣的不懂得感恩,也不講誠信的商人,恐怕有再好的生意找到他,他也不會成功吧,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記得留言和關注,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禮記》
⑵ 在中印關系緊張之際亞投行還給印度貸款是怎麼回事
印度能從亞投行獲取最大的貸款份額,恰好證明了亞投行是標準的「多邊開發性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面向所有成員國,而非某些人認為的「中國的銀行」。亞投行的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在運營機制上,亞投行關注的是推進國際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活動及項目落地推進。
在決策機制上,亞投行由其內部設立的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做出獨立決策,不受特定國家政府的控制。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國和股東之一,但亞投行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其發展需87個成員國相互協作,實現互利共贏。
亞投行在印度的投資項目充分地體現了亞投行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一貫重視。自成立以來,亞投行一直關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於提高國家間連通性,並促進跨境貿易。正如亞投行理事、波蘭財長特雷莎在印度孟買舉行的亞投行第三屆理事會上表述的那樣,基礎設施發展不僅是一個國內問題,而是更需要廣泛的國際參與。
近日,印度的「國家投資和基礎設施基金(NIIF)」獲得亞投行1億美元注資,並計劃聚焦綠色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服務等項目。NIIF公布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即面向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水務、公共衛生和垃圾管理。這與亞投行所堅持的可持續發展是相符的。
⑶ 亞投行最大股東是中國,為什麼要借錢給印度賣武器
首先印度是以基礎建設的名義騙來的借款。第一層看印度贏了騙到了能武裝上先進武器。
但是第二層看就復雜了:
首先這是賭博,賭印度不敢真的打,且萬一真的打,隨時可以把錢斷了,且如果印度出格可以借口調查貸款去向逼迫印度讓步。讓印度更加不敢打,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最後只能浪費一大錢回頭還得還,且還得帶著利息。
大三層,亞投行實際上很歡迎有傻瓜借這么多錢,可以吃到利息,因為平時沒誰借這么多。
表面上印度以為自己是騙來的借款實際上是中國故意借出去的,目的就是騙到這個利息,且讓印度不從其他的地方借錢方便制約印度。
⑷ 中國與印度投資環境對比
目前,去中國還是去印度投資已成為德國媒體和經濟界討論的熱門話題。以往德國各地舉辦的投資研討會多以介紹中國為主,現今關於印度的報告會則有後來居上之勢。尤其是今年4月,印度首次成為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主賓國,印度總理辛格率龐大經貿代表團參加,參展企業350家,參展面積達1.15萬平米,創歷屆主賓國之最。德經濟界在博覽會期間宣布已向印度投資15億歐元,寶馬和大眾公司等紛紛表示將在印度投資設廠。一時間德經濟界掀起投資印度熱潮,印度成為每談必及的話題。本文主要對德媒體近來關於中國與印度比較的報道進行梳理綜合,希望能為國內跟蹤德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及採取應對措施提供些許參考。
一、中國更具吸引力
在過去的5到8年裡,中國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在華投資設廠,德國的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紛紛湧入中國,中國似乎已成為德國企業降低成本、提高銷售的唯一希望。其間印度則在全力以赴發展服務業,經營業務流程外包(BPO)和軟體開發業務。在服務業得到迅速發展後,印政府才逐步採取措施鼓勵生產性企業。在投資環境上,中國的主要經濟指標均優於印度。2005年中國GDP為22257億美元,增長率為9.9%;印度GDP是7750億美元,增幅為7.5%。在購買力方面,2004年中國的人均購買力達1279美元;印度則僅為602美元。由此可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消費能力,中國比印度都更具優勢。2005年中國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600多億美元,印度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僅為67億歐元,約為中國的九分之一。
中國與印度經濟指標對比
貨幣單位:美元
經濟指標
時間
中國
印度
國內生產總值
2005年
22257億
7750億
人均收入
2005年
890
460
人均購買力
2004年
1279
602
機床市場價值
2005年
70億
6億
零售總額
2005年
7080億
3510億
轎車銷量
2005年
290萬輛
110萬輛
資料來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德經濟界將印度在投資環境上與中國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
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10年,思想比印度更加解放。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保守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開放。印度存在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統一、勞工法過嚴、罷工多、法律條文過繁、某些企業信用差等投資障礙。
(二)中國政局長期穩定
中國自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政局長期保持穩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頻繁,對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三)印度貧富差距大
印度的土地問題、種姓制度和教派之間的沖突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貧富懸殊現象比中國嚴重。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達3億人。
(四)中國地理位置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在亞洲各地區經濟中,東亞經濟發展最快。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利於中國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印度雖執行「向東看」的政策,其地理位置離東亞有些偏遠,對印度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不太有利。
二、印度後勁十足
印度趕超中國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印度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吸引外資,如將進口關稅從1991年的300%減少至現在的15%,取消進口限制,幾乎所有行業均向外國投資企業開放等。印度政府還借鑒了中國建立經濟特區的經驗,近年來建立了12個經濟特區,並准備再設立50個經濟特區。在經濟特區里,投資商可以享受稅收減免,對於出口型企業,可10年免稅,同時可以零關稅進口企業所需物資。司法部門可將特區視作「國外」來對待。自2005年以來,由於嚴格落實各種改革措施,印度出現了「投資繁榮」景象。通常印度每年獲得的國外直接投資約40億至60億美元,而2005年下半年簽約的投資金額就達到190億美元,2005年德國在印度的直接投資比2004年翻了一番。德經濟界認為印度投資的「軟環境」要優於中國,主要包括:
(一)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
印度的金融機構主要掌握在私人手中,放貸遵循市場規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二)印度的私人資本運作經驗豐富
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三)印度的國際型技術人才多於中國
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印度每年畢業的工程師數量是中國的兩倍,達60萬人。
(四)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
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這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加之印度實行的是盎格魯法系,其司法結構基本上是英國式的,這對西方投資者來說更為熟悉。
三、印度將成為德國企業的新興投資地
在德投資商眼裡,中國和印度各具特色、各有優勢:中國作為生產性基地擁有巨大吸引力,德國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部門,中國依然是首選;印度則被德經濟界視為「吸引力正在上升的投資目的地」。但印度的總體投資水平還無法與中國相比,外資快速增長還需要時間。
(一)印度市場潛力巨大
印度有11億人口,近兩年經濟增速逾7%,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12位,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德經濟界把印度作為新興的投資地已毋庸置疑。雖然目前中國「投資理想地」的地位還無法撼動,但德國企業會關注印度經濟的發展和投資環境的改善,赴印度投資的趨勢正在逐步加強。
(二)德政府推波助瀾
今年4月,印度總理辛格率龐大經貿代表團訪問德國,參加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德、印兩國政府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加強在能源和科技領域的合作,籌備成立「德印能源論壇」和「德印科研技術中心」,德掀起「印度熱」。在德政府推波助瀾之下,德經濟界赴印度投資的熱情逐漸高漲。
(三)德企業在印度投資升溫
目前德國在印度的合資企業約600家,是印度的第二大投資夥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德經濟界稱已向印度投資15億歐元。德復興信貸銀行(KfW)隨後宣布,今後3年將在印度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領域投資25億至30億歐元,該行正在印度孟買籌建代表處。寶馬汽車公司也正式向外界透露,在印度南部投資2.1億美元建立汽車組裝廠。印度政府今年6月批准了大眾公司在北部旁遮普邦投資3.3億美元,興建汽車生產廠,預計建成後年產汽車10萬輛。德汽車零配件供應巨頭博世公司也於最近宣布,兩年內將在印度的投資增加4.09億美元,開發和生產柴油發動機。該公司計劃至2010年將在印度的柴油發動機年產量增加到60萬台,目前在印度的員工已達1.5萬人。此外,德國重要的建築材料生產商-海德堡水泥廠已於今年3月進入印度市場,在孟買成立了合資企業,年產水泥75萬噸。
四、印度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德國經濟界目前將越來越多的關注投向印度,但印度自身發展存在的貧富差距大、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使德企業對在印度投資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德經濟界普遍認為,與中國相比,印度總體發展水平至少落後10年。目前,德印雙邊貿易額僅為德中貿易額的20%,德對印度的實際投資金額僅為在華投資的12%,因此在短期內中國仍將是德國經濟界投資的首選地。
(一)德經濟界更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
前不久,德歐亞咨詢公司對德部分企業進行了一次中印投資環境的對比調查,在企業決定投資地點的六項關鍵要素的評比中,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平均分數遠遠高於印度(參見下表),僅在運輸成本上,中國的得分稍遜於印度。
德經濟界對比中印投資要素
投資要素
中國
印度
人工成本
1
4
企業稅
8
12
關稅
4
5
優惠政策
1
2
能源成本
2
8
運輸成本
7
6
資料來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註:1等於投資環境優良,12等於投資環境惡劣。
(二)印度製造業將對我構成威脅
值得關注的是,以往德資主要進入的是印度的信息技術、電信或業務外包行業,現在德企業紛紛進入印度的水泥、鋼鐵、汽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可以預見,印度以往相對薄弱的製造業由於外資的進入將對我製造業構成威脅。隨著印度政府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德國企業對印度的投資步伐將加快,德對華投資特別是對製造業的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
(三)中印是競爭性夥伴關系
目前德經濟界「印度熱」的人為炒作因素較重。德經濟界有識之士認為中國和印度是「競爭性夥伴關系」,呼籲德企業同時在中國和印度投資。德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西門子公司前任董事長馮必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就德國企業而言,去中國和印度投資不應是非此即彼,而應是兩者兼而有之。
⑸ 2017-2019年中國對印度投資存量的下降的分析和原音
摘要 您好,主要是由於印度不斷對中國挑釁,導致兩國關系倒退
⑹ 中國銀行借給印度的五十億美元打水漂了嗎
應該是打水漂了
⑺ 借給印度富豪阿尼爾安巴尼的50億人民幣的三家中國銀行是哪三家
2010年,阿尼爾·安巴尼以5%的利率獲得了國開銀行提供的19億美元貸款。2012年,中國工商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又為阿尼爾·安巴尼提供了13億美元的貸款,然而阿尼爾·安巴尼的公司此時已經負債70億美元。
後來,阿尼爾·安巴尼用新的貸款來償還舊的債務,導致負債越來越多,最終欠下了140億的銀行貸款。
⑻ 中國國開行向印度老賴追債是真的嗎
29日報道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已通過法律程序,向深陷債務危機的印度通信運營商信實通信要求償債。國開行方面證實,已於上周向印度法庭提交訴訟,申請信實通信破產清算。
有消息人士表示,信實通信被索債並非偶然,該公司近年來業務持續萎縮。在國開行提出訴訟後,該公司還指責中方「提前提出不合時宜的償債要求」。事實上,國開行所謂「提前」狀告該公司是符合國際商業准則的。如果信實通信破產清算,國開行作為債權方則可實現其部分資產償債的目標。傳統上印度的銀行很少會推動公司破產,一些債權人則期望外國銀行發起動議。在此情況下,國開行牽頭的維權行動會得到更大響應。
⑼ 中國援助印度物資上印著哪8個字為何引發關注和討論
印度的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紛紛表示給予援助,起初在我國向印度伸出援助之手時,印度有關部門卻沒有接受我國的好意,可能是因為新冠疫情形勢一直嚴峻,甚至無法控制,醫療資源又極其緊張,因此印度向我國求助。
5月10日,有關部門表示為了幫助印度開展新冠疫情的抗擊工作,中國紅十字會向印度紅十字會提供100萬美元現金的援助,此外,我國提供的首批援助印度的物資也已經到達當地,物資上“命運與共,戰勝疫情”的字樣,表明我國將生命看的無比的珍貴。
⑽ 「印度老賴」從中國借了32億,用貸款買豪宅遊艇,為何寧死都不還錢
前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人類在不斷的進步,同時社會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有一樣東西自人類發明以後,其所代表的含義就一直沒變過,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硬通貨——貨幣,通俗點來說就是錢了。關於錢,有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像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樣的為錢至上主義的話,也有錢乃身外之物這樣的視金錢如糞土的清人,但就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離不開錢的,就像小品里說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現如今,有錢人在社會上已經比比皆是了,但真要說起最有錢的人,人們用還是會津津樂道的,因為大家都很嚮往富豪的生活,希望能如同富豪一般一鄭千金,但終究是不切實際的,但大家還是想知道富豪的有錢程度,於是就有了富豪排行榜,有國內的排行,也有國際上的,國內比較著名的像是馬雲,王健林等等的商人,他們都是富豪榜上數一數二的有錢人,而國際上的富豪像是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等,這些人都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
屢次不還款的阿米爾最終背上了國際老賴的身份,可他不服氣,居然將此事告上了倫敦法院,也不知道這人腦子里怎麼想的,難不成欠錢不還還有理了不成,老話說的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難不成你說不還就不還,你說的又不算,所以倫敦法院駁回上訴不予評審,並且命令阿尼爾在規定期間歸還所欠貸款。
參考文獻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