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率環比上升幾個百分點
2018年8月13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2018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
一、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
2018年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60萬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96萬億元,佔比37.0%,資產總額同比增長5.8%;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46萬億元,佔比17.7%,資產總額同比增長4.5%。
四、利潤增長基本穩定
2018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322億元,同比增長6.3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03%,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13.70%,較上季末下降0.30個百分點。
五、風險抵補能力較為充足
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3.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3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8.70%,較上季末下降12.5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33%,較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5%,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0%,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六、流動性水平保持穩健
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52.42%,較上季末上升1.02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19%,較上季末上升0.67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2.30%,較上季末上升1.13個百分點。
[1]按照監管規定,商業銀行應按照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前兩類為正常貸款,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正常貸款中,關注類貸款指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因素的貸款。
㈡ 上半年影子銀行規模下降2.7萬億元嗎
2018年8月22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最新出爐的《中國影子銀行季度監測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廣義影子銀行資產佔GDP的比例降至73%,低於2017年末的79%和2016年末87%的峰值。從絕對規模看,2018年前6個月影子銀行資產規模下降2.7萬億元,至62.9萬億元。
同時,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大幅下滑。今年6月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從去年同期的17.2%降至12.2%。上半年新增小微企業貸款佔新增企業貸款總額的比例降至20.9%的5年同期低點。而與之相反的是,銀行對大型企業的貸款同比增速仍保持相對穩定。
穆迪認為,小微企業貸款的相對疲弱再度顯示出在不確定的經濟前景下,銀行信貸投放的謹慎立場。另一方面,小微企業通常從常規銀行體系獲得的信貸支持較弱,因此也更依賴於影子信貸。民營企業壓力上升也與小微企業貸款增長的放緩相呼應。報告顯示,2018年6月底虧損的民營工業企業數量顯著高於一年前水平。與之相反的是,虧損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數量保持穩定。
穆迪指出,這一結果與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的放緩相呼應,表明銀行對於向民營企業放貸越發謹慎,從而促使銀行信貸資金向存在潛在隱性政府支持預期的國有企業傾斜。
2018年第二季度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小幅上升11個基點,其中主要受到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影響。報告顯示,一方面這反映出監管部門實施更為嚴格的不良貸款認定標准 (將所有逾期90天以上貸款歸類為不良貸款) 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表明在這些小型銀行貸款中占較大比例的農村民營借款人存在更大的違約壓力。
債市方面,2018年上半年,超過400多隻公司債券取消或延遲發行,創同期5年新高。國內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債券(AA或以下) 佔取消或推遲發行公司債券總金額的近60%。
盡管7月人民銀行通過窗口指導鼓勵銀行投資於公司債券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但是穆迪仍預計,信用基本面較弱的企業發行人仍將面臨較高的再融資風險。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發行的美元債券總額較前一季度增長近60%,同期開發商在中國非金融企業發行總額中的佔比從28%上升至59%。
穆迪預計,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在年內將繼續涉足境外市場融資。然而,全球信用環境也在收緊,因此今後境外市場未必會持續提供便利的融資渠道。
㈢ 中國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5萬億元人民幣 是怎麼回事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中國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急速回落,季節性因素減弱,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均大幅下降。中國央行同時公布,2017年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3166億元。
隨著總新增貸款下降,2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也大幅回落。央行公布,2月份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731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38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018億元,意味著中長期貸款在總新增貸款中佔比51.4%。
此前1月份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5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33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5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在總新增貸款中佔比74.9%。
同時,隨著調控持續,2月份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也大幅回落,但佔比稍有回升。央行公布,2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300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80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804億元,這意味著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佔比為32.5%。
1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5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2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293億元,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佔比為31%。去年12月份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217億元,在當月總的新增貸款中的佔比為40.5%,已較前幾個月大幅回落。
中國央行同時公布,2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個和2.2個百分點。M2增速低於預期。上述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2月末M2增11.4%。
此外,2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1.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9個和4個百分點。同時,2月末流通中貨幣(M0)同比增長3.3%。
㈣ 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2月居民中長期貸款為何會減少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月份的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23萬億元,可是同比卻少,增加了1,258億元,特別是居民中長期的貸款減少,也就意味著市民越來越不願意借錢了,一旦銀行的流動出現了問題,那麼勢必會引發更多的負面影響,在當前國際形勢比較復雜,所以中國一定要加快內循環,這樣才能保持經濟的迅速發展,而小編認為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其實政府也在放鬆信貸,還有不少銀行都降低了貸款利率,就是鼓勵企業和市民進行貸款來促進消費,保證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是一味的刺激放貸也會引發很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導致通貨膨脹,現在國際貿易並不好做,全世界的經濟發展都處於萎靡的狀態,所以中國一定要讓這些資金都流入到實體經濟,這樣才能提高科技的創新,創造出更好的產品,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㈤ 上半年信貸社融均創新高 貨幣政策強調「兩個適度」
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累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20.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22萬億元,均創下歷史新高。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
對此,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社融規模和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同比增長較快、社融增速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門為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加大了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力度。
從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特點來看,一是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上半年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新增量是12.33萬億元,這個水平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31萬億元;二是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提供的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的支持大幅度增長,企業債券融資、非金融企業的境內股票融資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三項,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的比重就達到了19%,這個水平比去年同期高了7.7個百分點;三是金融體系配合財政政策發力,國債和地方政府的專項債融資力度比較大。
「從今年的信貸投放情況來看,今年1月份信貸主要是大型對公貸款,多數是去年底就談好的項目;2月、3月信貸主要是在醫療物資、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此時小微企業和服務業的信貸主要是短期流動性需求;4月開始企業復工復產加速,住房銷售回暖,加上監管部門要求加大對小微企業、製造業的支持力度,我們二季度對於住戶部門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較快。此外,企業的信貸資金使用率隨著經濟回暖,從5月開始有明顯提高。」珠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分行副行長表示。
製造業、小微普惠、三農貸款增速提高
面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金融系統增強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社融、人民幣信貸增速和M2增速都超過了市場預期。而從結構來看,上半年信貸結構也在持續優化,企業貸款是上半年新增信貸的絕對主力,企事業單位的貸款增長是8.77萬億,占各項貸款新增量的72.6%。總體來看,製造業、小微普惠、「三農」貸款占總體貸款的比例都在提高,而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領域相關貸款佔比則有明顯下降。
其中,受到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普惠小微貸款、製造業貸款都有較快增長,且利率明顯下行。央行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是12.9萬億,同比增長了25.4%,增速高於人民幣各項貸款的增速12.2個百分點,5月份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的平均利率是5.23%,比上年末下降了0.65個百分點;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是4.28萬億,同比增長19.6%,增速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
「今年截至5月末,高技術的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40.9%,繼續延續了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態勢,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又提高了2.5個百分點。另外,從我們跟金融機構的溝通情況來看,除落實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政策指導之外,很多金融機構從自身發展的角度認識到長遠的發展離不開對製造業的支持,實際上金融業和製造業是共生共榮的關系,所以這么多的資源向製造業傾斜。」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
另一方面,新增房地產相關貸款,包括按揭貸款和開發貸款,在新增貸款中佔比則有明顯下降。其中,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以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上半年新增2.8萬億元,占總體新增貸款比例僅為23%。
「從金融的角度來看,這些年我們一直是著力於引導商業銀行優化信貸結構,把投向房地產的金融資源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之內。早些年大家都很關注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新增貸款占各項貸款增量的比例,曾經高達44%,這些年在相應的政策引導下,這個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佔比已經降到25%。」鄒瀾表示。
下半年做好兩個「適度」
今年上半年,為應對疫情沖擊,做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保企業穩就業工作,人民銀行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既有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如降准、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降低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也有專項再貸款、小微企業延期還本計劃、信用支持計劃等。
其中,兩個貨幣政策新工具,即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已經實施月余,市場也十分關注這兩項新工具的效果如何。
「小微企業的延期還本付息還在實施初期,不過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央行已經進行了操作。截止到7月3日,這一個月期間我們累計支持了1598家地方法人銀行,一共給109萬戶企業發放了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60萬筆,總共是1326億元,撬動作用明顯。這其中,很大部分是互聯網銀行以及傳統商業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發放的信用貸款,單筆的貸款很小,大約兩三萬元,但是給尾部的客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表示。
在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勢方面,郭凱表示,下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更多地關注貸款利率的變化,深化LPR改革,推動貸款實際利率持續下行和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這里要更加強調適度。一是總量上要適度,信貸的投放要和經濟復甦的節奏相匹配。如果信貸投放節奏過快的話,快於經濟復甦就會產生資金淤積,產生信貸資金沒法有效使用的問題;第二個是價格上要適度,一方面要引導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同時也要認識到利率適當下行並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如果嚴重低於和潛在經濟增長率相適應的水平,就會產生套利的問題,產生資源錯配的問題。」郭凱表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未來「穩貨幣+寬信用」的組合調控模式不變,這也是與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率相吻合的。更多創新直達的工具將用於「信用擴張」,進而穩定總需求。此外,在注重精準直達後,全面降準的概率雖然大幅下降,但定向或部分降准年內料將有1-2次。MLF操作利率作為利率走廊上限和連接LPR的中間工具,為穩住貨幣市場利率和實現實體企業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的目標,也將繼續下調20BP以上。」
㈥ 中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與上月相比有何變化
社會融資總量由原先預計的2225億元增加到3341.6億元,4月份增加1.85萬億元。社會金融存量達29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長12.3%。4月份人民幣貸款總額為1.47萬億元,高於預期的1.575萬億元,去年為2.73萬億元。4月份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8.1%,高於上月9.4%。貨幣供應量為6.2%,高於去年的7.1%。M0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5.3%,高於去年的4.2%。
在結構上我們可以看到持續的政策支持實體。一方面,低與房地產相關的票據融資也可以代表真正的企業的業務活動在某種意義上。雖然4月份的增幅低於2020年同期,但明顯高於2019年的50%左右。另一方面,對企業的中長期貸款仍在逐年增加,新增人民幣貸款佔比由2020年的33%和2019年的28%分別上升到45%。這表明,政策是維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盡管緊縮對房地產融資和影子銀行的控制。
㈦ 人民幣貸款增速下調意味什麼
此次降准採納廣泛降准與定向降准,這是個意味深遠的新名詞,大家要細細體會下。具體會影響我們的股市、樓市、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理財產品的那些方面,德先生都給大家分析下
1.針對股市方面。短期看好,降准將釋放長期增量資金,既有利於改善市場流動性預期,又能一定程度托底經濟增長,目前已經突破3000點,未來看能否出現一輪牛市?從中長期來看,全球需求放緩、實體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寬貨幣」到「寬信用」整體仍受阻,降准對經濟的刺激效果仍有待觀察,實體企業盈利邊際好轉暫未得到確認,但是未來還有持續降準的餘地,所以要緊密觀察。
㈧ 二季度增速保持穩定的可能性大不大
首先,從投資來看,受以下因素驅動,有望保持小幅回升的態勢。去年以來中央政府穩增長的措施及今年各地掀起的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已經激發了地方基建投資的熱情,今年一季度增速同比增長26.9%,比去年末增速提高13.6個百分點,一季度無論是社會融資總量還是中長期貸款增速都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基建投資增速仍有望在二季度維持高位;雖然受多種條件制約,地方投資增長的動力有所減弱,但在今年3月地方完成政府換屆後,且又面臨「十二五」中期規劃落實檢驗時期,仍會有較強的投資沖動,而這也會推動投資項目的增加,如1-3月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為14%,比1-2月提高3.9個百分點;雖然以國五條為代表的調控政策使得未來幾個月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將下滑,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一旦企穩後具有較強的慣性,且目前開發商的資金面也比較充裕,如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增速為29.3%,遠超過投資增速,因此二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仍有望穩定保持在2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