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方法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方式:1.轉給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將不良貸款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將不良貸款與銀行之間剝離。2.司法執行,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名下的資產。3.墊資過橋,第三人出資幫忙墊還貸款。4.五色土貸款,五色土投資人向債務人發放貸款,監督債務人償清銀行的貸款。
【拓展資料】一、不良貸款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逾期貸款指借款合同約定到期(含展期後到期)未能歸還的貸款,呆滯貸款是逾期(含展期後到期)超過規定年限以上仍未歸還的貸款,或雖未逾期或逾期不滿規定年限但生產經營已終止,項目已停建的貸款;呆賬貸款是按有關規定列為呆賬的貸款。不良貸款預示著銀行將要發生風險損失。把不良貸款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995年7月27日發布的《貸款通則》(試行),不良貸款分為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帳貸款。中國自2002年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長期以來,中國專業銀行信貸資金基本上是粗放式經營,不良貸款在專業銀行貸款中已經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不良貸款問題不僅嚴重製約著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變,而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大隱患,已到了非解決不可而又很難解決的地步。分析不良貸款的成因對促進中國銀行業務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指借款人和擔保人依法宣告破產,進行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宣告失蹤或宣告死亡,以其財產或遺產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巨大且不能獲得保險補償,確實無力償還的部分或全部貸款,或者以保險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貸款人依法處置貸款抵押物、質物所得價款不足以補償抵押、質押貸款的部分;經國務院專案批准核銷的貸款。
三、在中國的經濟生活中,許多人認為銀行的錢是國家的,不僅企業、企業主管部門以及地方黨政部門的許多人這樣認為,就連中國銀行的一些幹部職工也都這樣認為。當問到企業的貸款是哪裡來的時候,許多企業負責人都會毫不猶豫他說是國家給的,更有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人甚至認為,國有企業借國有銀行的錢,就好比是一個人把他的錢從一個口袋挪到另一個口袋,償不償還都無所謂。國有銀行的資產被全部看作是國有資產,國有銀行的錢被認為是姓「公」,這是導致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思想根源。
Ⅱ 如何看待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和解決途徑
淺談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和對策
我國由於體制和各種政策上的原因,整個金融系統存在巨大規模的不良貸款,巨額的不良貸款不僅影響著銀行體系的穩定,而且削弱了銀行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使得我國銀行業隱藏著巨大的經營風險;隨著金融業的逐漸開放,我國銀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市場中努力發展和壯大自己,但這並不能自動地保證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問題能夠得到徹底解決。因此正確處理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已成為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絕有76%集中在國有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擠佔了其他銀行超過30%的不良貸款比重。由此可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是困擾我國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的主要瓶頸。雖然不良貸款的總量和比率近年來呈現出雙降的良好態勢,但如此高的不良貸款對我國銀行業仍是十分嚴峻的威脅。處理現有不良貸款並且控制新生不良貸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我國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
金融企業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是紛繁復雜的,一般認為,主要是由於銀行自身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我國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卻不同,有以下幾方面:
(一)政府不合理干預
一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要求企業與銀行服從大局,按國家意圖發放貸款,開發項目,承擔社會性負擔,並接受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求企業和銀行面向市場經營,追求經濟效益,自已生存和發展。政府不合理干預的直接後果便是國有商業銀行信用活動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亂,使銀行存量風險累積和增量風險疊加。
(二)法律不健全,執法不嚴
1.法律法規不健全。一方面,授予債權銀行參與、監督涉及債務企業處理的權利不夠充分,無法達到參與監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銀行債權保護的某些方面尚欠缺相應法律規定。同時,對國際金融領域缺乏了解,對國際金融法規了解甚少,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水平比較低下,更談不上與國際接軌和進行跨國風險管理了。
第2 / 5頁
2.執法不嚴。在實際操作中,一是地方保護主義現象普遍,行政干預司法公正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突出,導致國有商業銀行依法維權工作被動。
﹙三﹚企業盲目投資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顧自身經營狀況和承受能力,盲目擴大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雙重的滾動性的負效應。企業通過各種關系向銀行貸款,投資後缺乏資金又迫使銀行繼續貸款,若銀行不再增加貸款,新項目無法投產,將造成以前的貸款無法收回。另外,由於項目建設和資金投入的不科學使得項目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嚴重缺失,即使建成後也無法形成良好的還債能力,這就使得一方面貸款在趨於不斷增加,一方面增加的貸款更多的變成了不良資產。
(四)金融監管缺乏
我國金融監管側重於合規性監管,忽視風險性監管。合規性監管的市場敏感度差,措施往往滯後於市場的發展,不能及時防範金融風險;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控重視不夠,監督不力,往往忙於外部監管,特別是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班子的職責和行長的職責不夠明確,對其行使職責的情況缺乏有效監督;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主要以現場檢查的方式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管,監管人員被動地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和指示,完成所要求的統計報表和檢查工作,這就使得其只能對少數問題嚴重的銀行進行查處,而難以對整個銀行業實施全面的、經常的、防範性的監管;我國金融監管隊伍中,監管人員的素質也存在許多不足。
﹙五﹚信用體系不健全,信用環境不佳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 ,徵信系統還沒有與工商、稅務等部門實施橫向聯網 ,繳交支付信息還沒有納入徵信系統中 ,因而還不能掌握企業和個人更全面的信息資料。部分企業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觀念淡薄,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大量逃廢銀行債務,使銀行討債無門。
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解決途徑
(一)深化商業銀行體制改革
應加快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建設,建立明確的權責制,從體制上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盡可能多引入民營投資者和國外戰略投資者,以消除行政干預和官
第3 / 5頁
商作風,按照國際同行的規則行事,以建立更為規范、科學的銀行運作方式,構建一個產權明晰、政企分離的現代化商業銀行產權制度。
(二)完善法律制度
1.抓緊建立和健全我國的信用立法體系,嚴懲信貸市場的失信行為,為規范信貸經營提供牢固的法律保障,切實保護債權銀行的債權等。徹底改變我國長期以來信貸市場法律短缺的現狀。
2.認真貫徹執行關於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法律法規。逐步將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制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金融規章經過法定的程序轉化為比較穩定的法律制度安排。
3.加強商業銀行貸款人員以及企業的法律意識。銀行要嚴格依法辦事,堅決抵制不正當或不合法的貸款,加強內部審計稽核和貸款風險預警。
(三)完善信貸管理機制
完善授信風險機制,建立風險
Ⅲ 分析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危害處理與教訓
在放貸過程中個人得好處,國家吃虧
Ⅳ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特點有哪些
不良貸款即有問題的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夠按照之前的貸款合同正常對商業銀行償還本金與利息。具體而言,不良貸款一般包括呆帳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三類。呆賬貸款是指是指借款人宣告破產,清償之後,能無法還清的貸款。呆滯貸款一般是指逾期2年及2年以上仍無法償還的貸款。逾期貸款是指超過規定期限無法償還的貸款。
從國家權威機構公布的資料分析,我國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有以下特點。
不良貸款總量巨大,並且呈現增長速度。我國商業銀行截止2014第一季度末,不良貸款余額6461億元、比年初增長541億元,增長4%,不良貸款佔1.04%,達到最近幾年最高,五大銀行中農行和交行均超過均值,建行第一季度增長金額高達55億元。
金融企業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是紛繁復雜的,一般認為,主要是由於銀行自身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我國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卻不同,有以下幾方面。
1.政府不合理干預。主政府不合理干涉導致信貸活動不能正常運行,經濟金融市場混亂,存在潛在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或地方要求商業銀行根據國家意願進行貸款,一是有要求銀行與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不斷發展。
2.法律不健全,執法不嚴。
(1)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不夠明確,且缺乏相關法律保障,監督機構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對金融市場了解甚少,信貸管理水平落後,無法與國際金融接軌。
(2)執法不嚴。執法部門在執行過程中,有的地方實行地方保護主義,相關部門對執法過程進行干預,影響了公正;有的部門存在著不按照法律執行、不嚴格執法等情形,致使國有銀行無法維權。
3.企業盲目投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顧自身經營狀況和承受能力,盲目進行投資,從而造成了不斷加大的負面效應。很多企業經常通過一些關系從商業銀行里獲取貸款,但是後面又沒有資金了,再繼續貸款,這樣周而復始,惡性循環,一旦無法及時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這將危及到企業的正常運行,也使得銀行可能無法收回貸款。另外,由於企業沒有對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管理,使得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甚至發生虧損的現象,無法保證償債能力,促使增加的貸款形成為不良資產,貸款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4.缺乏有效金融監管機構。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監管機構很少,且大部分只是規范化監管,基本不進行風險性管理。規范化監管對市場反應不敏感,實施措施常常滯後,不能有效防範風險;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力度不強,對相關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不夠重視,大多時候只是停留在外部監管,尤其是沒有明確商業銀行相關部門職責,以及對其職責實施情況沒有進行有效監督;金融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監管的方式主要是現場檢查,相關監管人員僅僅按照上級要求,進行檢查工作和報表統計,走的是「流水線」「形式化」,缺乏有效性和防範性;金融監管機構隊伍中,一些工作人員素質水平不高也導致很多問題。
Ⅳ 不良貸款包括哪三類
次級貸款、可疑貸款、貸款損失
一、次級貸款
1.當借款人出現還款困難,如僅靠工資無法償還時,可能需要拍賣借款人抵押擔保的財產來償還欠款。損失率:30%-50%。
二.可疑貸款
1.當借款人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時,其名下的抵押經金融拍賣後可能無法償還債務,資產正在清算或等待判決,貸款將被暫時列為可疑貸款。損失率:50%-75%。
三.損失貸款
1.一般是指確定貸款無法再收回,無論用什麼手段,銀行都已經認定了損失,所以會為這筆貸款計提損失。損失率:75%-100%。
2.過去,不良貸款被歸類為「一天兩天以上」。逾期貸款是指到期後仍未償還的貸款,呆滯貸款是指逾期超過一年的貸款,不良貸款是指被認為無法收回的貸款。這種分類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所以現在銀行都採用五級分類的方法,如果符合條件,就會被歸類為不良貸款,能夠及時反映銀行的盈虧情況。
3.每個分類標准都有嚴格的區分條件。滿足條件後,將移至該分類。每個人都應該注意維護自己的信用,及時還款。否則,不良貸款會對他們的聲譽造成損害。
拓展資料:
一、貸款五級分類是指商業銀行根據借款人實際還款能力對貸款質量進行的五級分類。即根據風險程度,將貸款分為五類: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和損失類,後三類為不良貸款。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和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
二、1.正常貸款 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始終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影響貸款本息及時足額償還的負面因素。銀行完全有信心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2.關注貸款 雖然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還款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持續下去,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會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3.次級貸款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存在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經營收入是不可能足額償還貸款本息的,因此需要通過處置資產或對外融資甚至實施抵押擔保的方式償還利息和利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到50%之間。
4.可疑貸款 借款人不能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實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會造成一定的損失。僅僅因為借款人重組、合並、兼並、抵押物處置、未決訴訟等存在一定因素,損失金額不確定,貸款損失概率在50%-75%之間。
5.損失貸款 是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性。不管採取什麼措施和程序,貸款註定是要流失的,或者說雖然有一小部分可以收回,但它的價值也很小。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將其作為銀行資產保留在賬戶中是沒有意義和必要的。對於這類貸款,在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後應立即注銷,貸款損失的概率為75%-100%。
三、根據《不良貸款認定暫行辦法》,規定如下: 第十一條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認定應當遵循「同級負責、分類認定、超限額審批、集中管理、檢查評估」的原則。
(1)責任層級是指由本級認定並對本級認定結果承擔最終責任的直接經營的貸款;
(2)分類認定是指按照不同程序對逾期貸款、呆滯貸款、不良貸款進行認定;
(3)超限額審批是指對超出本級認可許可權的上級行的審批,審批行行長對認可結果負最終責任; (4)歸口管理是指認可工作的組織實施,由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統一負責;
(5)檢查評價是指審計部門對不良貸款認定標准和程序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