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MF貸款的內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是政府間的國際金融組織,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至今,IMF已有184個成員國。
其宗旨是為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穩定成員國經濟政策;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可臨時提供成員國資金,使其改善國際收支失調。
資金來自於各成員認繳的份額。成員享有提款權,即按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借用外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以提供資金來幫助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成員國。目前已有下列幾種類型的貸款:「備用貸款協定」和「擴大協定」屬於短期貸款和中期貸款,旨在暫時緩和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一些最貧窮的國家一旦喪失支付能力,組織可提供「結構調整優惠貸款」和「加強結構調整的優惠貸款」;「提供補償性資金和提供臨時性資金的優惠貸款」是為暫時緩和出口收入的驟減,或對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如自然災害)給予補償。
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由各成員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組成,一般由各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擔任。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國投票權的大小由其所繳基金份額的多少決定;執行董事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其中8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烏地阿拉伯指派,其餘16名執行董事由其他成員分別組成16個選區選舉產生。執行董事每兩年選舉一次;總裁由執行董事會推選,負責基金組織的業務工作,任期5年,可連任,另外還有三名副總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⑵ 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
IMF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
1、成員國以可兌換貨幣繳納的份額,份額,是指成員國參加IMF時所要認繳的一定數額的款項,一旦認繳就成為了IMF的財產,IMF以份額作為其重要的資金來源,而份額也是決定成員國國投票權、借款權的最主要因素。份額每5年會調整擴大一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拖延多年後,終於在2015年行將結束時獲得美國國會通過,根據該方案,IMF的份額將增加一倍,由此,中國躋身IMF第三大成員國,份額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2、借款,借款是IMF的另一個主要的資金來源。這種借款是在IMF與成員國協議前提下實現的
3、出售黃金,在1976年,IMF決定將其所持有的黃金的1/6即2 500萬盎司,分4年按市價出售,以所得的收益中的一部分,作為建立信託基金的一個資金來源,用以向最貧窮的成員國提供信貸。
4、IMF在日常運營過程中所獲得的收入,比如購買他國國債,借款所收取的利息等。
其資源用途主要包括:
1、對發生國際收支困難的成員國在必要時提供緊急資金融通
2、監察各國的匯率,經濟政策,在必要時提供幫助
3、為深陷困難的國家提供必要幫助,比如為當時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提供緊急資金援助。
4、促進國際間的金融與貨幣領域的合作
⑶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現況如何
IMF其實是美國的傀儡,因為美國具有一票否決權,而且給予的資金支持也最大。雖然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希望增加在IMF中的話語權,但是希望渺茫。IMF在一定程度上淪為了美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侵略的工具,通過IMF向發展中國家貸款,獲得某些經濟利益的交換權,在發展中國家無法還款的時候再提過分的要求,控制某些產業。曾經拉美就是被這么被整慘的。IMF也好,世界銀行也罷,WTO也好,無法改變這個世界叢林法則的現實,強者為王。
⑷ 中國接受過多少次imf的援助
沒有接受過
以前,中國確實從IMF那裡獲得過貸款,但實際上 沒有超過中國所繳納的份額。
比如中國繳納了10億美元,然後中國再從IMF那裡獲得這筆貸款。
⑸ 2018之後,中國欠IMF的款嗎
應該還是欠的,畢竟改革開放後,中國向世界貨幣基金的貸款都是三十幾年的長期低息貸款,時間沒到中國應該不會提前還款,而世界銀行,貨幣基金,這些國際金融組織以中國經濟已經比較發達為理由停止向中國發放貸款也是新世紀才開始。
⑹ IMF貸款的普通貸款
IMF普通貸款(IMF Normal Credit Trenches)又稱為」一般提款權」亦稱基本信用設施(Basic Credit Facility),是IMF最基本的一種貸款。這是IMF為解決會員國國際收支一般性困難而設立的,也是IMF最早設立的一種貸款。普通貸款的最高限額為會員國所繳份額的125%,貸款期限為 3~5年。IMF對普通貸款實行分檔政策(Tranche Policies),即將會員國借用的貸款分為不同的部分及檔次:
①IMF儲備部分貸款(Reserve Tranche),即會員國申請不高於本國份額25%的貸款,亦稱黃金份額貸款定(Gold Tranche)。《協定》第二次修正案1978年4月生效後,會員國份額的25%用SDRs和指定的外匯繳納,這部分貸款的提取有足夠的保證,所以稱之為儲備部分貸款。會員國提取這部分貸款是無條件的,自由的,無需批准,也不付利息。因為這部分貸款等於會員國抽回原先繳納的份額。
②IMF信用部分貸款(Credit Tranche),即會員國申請的貸款額度超過25%,至125%的貸款。信用部分貸款分為4個檔次,每檔為份額的25%。會員國用完儲備部分貸款之後,可依次使用第一、二、三、四檔信用貸款。申請使用第一檔信用部分貸款條件較松,只需呈交克服國際收支困難的具體計劃,就可獲得批准。其餘三個檔次稱為高檔信用部分貸款(Higher Credit Tranche)。使用信用部分貸款,檔次越高,審批手續越嚴。會員國使用高檔信用部分貸款時,除了提供令IMF滿意的國際收支改善方案外,還須制訂全面的財政穩定計劃和採取適當的國內經濟政策,如財政、貨幣、匯率、貿易政策等,並且在貸款使用過程中,還要接受IMF的監督,以督促借款國計劃方案的實施和履行。
⑺ MF貸款對接受國有什麼政策要求,IMF這樣做有什麼作用
通常要求借款國進行政策改革,比如對工業實行私有化或停止補貼。
並且干預借款國家經濟政策,要求借款國家:第一縮減政府開支和國內需求,第二加強出口競爭力。第一個過程一般要求縮減福利支出,教育等公共支出。
IMF做的很多貸款不是為了利息,他不同於一般的商業銀行,他是為了獲得抵押品,擔保的東西,比如97亞洲金融危機,就希望獲得一些國家的重要行業控制權,或者以重要礦產資源作為了抵押品。若日後還債出現困難,抵押品也就成了IMF的囊中之物。他的資金不擔心收不回來,因為美國是最大成員國,他會維護自己的利益
⑻ 中國能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得到什麼好處
中國是IMF的創始國之一,新中國誕生後我國的席位長期被台灣當局所佔據。1950年,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致電IMF,嚴正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恢復中國在IMF的合法席位。然而,由於國際政治環境的制約,中國在IMF的代表權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序列下各專門機構的席位創造了條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開放的決議為我國加入國際金融組織創造了有利的內部環境。1979年1月,中、美建交,加入國際金融組織的外部條件最終趨於成熟。1980年3月,IMF派團來華與我方談判;4月17日,IMF的執行董事會通過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的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IMF的合法席位;9月,IMF通過決議,將中國份額從5.5億特別提款權增加到12億特別提款權;11月,中國份額又隨同IMF的普遍增資而進一步增加到18億特別提款權。2001年2月5日,中國份額增至63.692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98%,升至第8位,投票權也增加至2.95%,中國也由此獲得了在IMF單獨選區的地位,從而有權選舉自己的執行董事。2008年IMF改革之後,中國份額增至80.901億特別提款權,所佔份額僅次於美、日、德、英、法五大股東國,投票權上升到3.65%。在2010年最新一輪IMF改革之後,中國成為IMF第三大股東國,特別提款權份額將增至6.39%,投票權也將上升到6.07%,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不過,改革後擁有17.67%份額的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
IMF與中國的合作
自我國恢復在IMF合法席位以來的30年中,我國雖然從IMF獲得直接的資金支持數量有限,但IMF作為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為我國創造良好的外部國際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IMF已經成為我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履行大國責任的重要途徑。中國需要IMF這樣一個國際性經濟組織的指導和幫助,IMF也需要中國這樣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支持。中國與世界銀行的關系,正如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戴相龍同志所說的:「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是雙向的、平等互利的合作,是富有成效的合作。」[1] 30年中,我國曾經兩次從IMF獲得直接的資金支持。1981年,我國向IMF借用4.5億特別提款權(約5.5億美元)的備用信貸安排(stand-by arrangement)和3.1億特別提款權(約3.8億美元)的信託基金(trust fund)以彌補當時的國際收支逆差。1986年,為響應當年1月召開的「全國經濟特區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發展外向型經濟戰略和鄧小平同志6月對外匯問題講話精神,我國再次大量吸收外資,當年向IMF借入5.98億特別提款權(約7.3億美元)的備用信貸安排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這兩筆貸款都按時歸還,這也是我國加入IMF以來,僅有的兩筆貸款。 30年中,IMF成為我國吸收先進經濟管理經驗的重要途徑和與世界各國進行政策對話的重要窗口,它讓中國更加了解世界,也向世界更為客觀地介紹中國。IMF歷史學家鮑頓(James Boughton)在回顧中國加入IMF的意義時認為「對中國而言,加入基金組織的主要收益(除了獲得加入世界銀行的資格以外)[2]從廣義上來說是使中國得到了國際金融體系的認可,從狹義上講是中國可以更好地利用IMF的信息、數據、技術支持和培訓資源」。[3]對於剛剛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而言,IMF在為數不多的中國項目中所傳遞的知識理念是極為重要的,中國更好地學到了西方社會如何利用金融資源支持經濟發展。IMF還先後為中國的中央銀行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等重大改革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咨詢建議,並協助中國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的貨幣銀行統計體系和國際收支統計體系,改進了國民帳戶統計,建立了外債監測體系。IMF的技術援助還為改善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制訂與操作、修改和完善銀行法規及會計與審計制度、加強金融監管以及發展金融市場工具等方面作出了貢獻。IMF為我國政府機構的有關人員提供了大量的培訓。每年在我國舉辦的培訓班涉及貨幣政策、財稅政策、銀行監管、外匯市場管理、國際收支管理和宏觀經濟統計等不同領域。參加培訓的學員累計已達數千人次。一些早期學員已經成為我國財政、金融領域的高級官員。我國每年還向IMF在華盛頓、維也納和新加坡的學院派出數十名人員,在宏觀經濟和金融的各個領域進行研討和進修。[4]另一方面,通過IMF這個平台,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對話與合作,讓世界更加了解和認可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在IMF每年的年會上,中國政府代表都會介紹本國政策立場和發展戰略,對國際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闡明中國的態度。1980年11月、1986年11月和1990年1月,我國先後與IMF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1997年9月還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召開了IMF和世界銀行的年會,這些會議多位增進中國與世界的信任起到積極作用。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等重大國際經濟事件中,中國政府也通過IMF會議表明中國立場。 30年中,我國在IMF中的角色逐步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在資金方面,中國從80年代的債務國轉為債權國,1994年向IMF提供了1億特別提款權的貸款,用於支持重債窮國的債務調整,同時還向該貸款的貼息賬戶捐款1200萬特別提款權;1997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在IMF框架下向泰國政府貸款10億美元;1999年,中國又向IMF捐助1313萬特別提款權,繼續支持窮國減債計劃;2005年印度洋海嘯後,中國政府也積極為IMF的「沖突後和自然災害緊急援助貼息賬戶」注資為受災國提供援助。在知識貢獻方面,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IMF和全世界展示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豐富了IMF知識體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也於2010年2月被任命為IMF總裁特別顧問,為IMF能更好地「應對所有成員國未來面臨的挑戰,並加深基金組織對亞洲和新興市場的了解」[5]做出貢獻。除此之外,2010年的IMF改革,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第三大股東國,投票份額也提高到6.07%,這是IMF對中國在未來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期待,正如IMF總裁卡恩在本輪改革的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我們也深信中國明白其對全球經濟所承擔的責任」。
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關特別提款權和普通提款權的信貸機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業務范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規定,當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暫時性不平衡時IMF向會員國提供短期信貸,提供給會員國的財政部、中央銀行、外匯平準基金等政府機構,貸款限於貿易和非貿易的經常性支付,額度與會員國的份額外負擔成正比例。貸款的提供方式採取由會員國用本國貨幣向IMF申請換購外匯的為法,一般稱為購買(purchase),即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或提款,也就是會員國接繳納的份額外負擔提用一定的資金。會員國還款的方式是以外沁或特別提款權購回本國貨幣,貸款無論以什麼貨幣提供,都以SDRs 計值,利息也用特別提款權繳付。
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業務
⒈普通貸款
普通貸款是IMF是基本的貨款,也稱為基本信用設施貨款(Basic Credit Facility)。它是IMF利用各會員國認繳的份額形成的基金,對會員國提供的短期信貸,期限不超過五年,利率隨期限遞增。會員國借取普通貸款採取分檔政策(Tranche Policies),即將會員國的提款式權劃分為儲備部分貸款和信用部分貸款,後者又分為四個不同的檔次,並且對每種檔次規定寬嚴不同的貨款條件。
⒉補償與應急貸款(Compensatory & Contingencing Facility, CCFF)
其前身是出口波動補償貸款(CFF),設立於1963年。當一國出口收和下降或穀物進口支出增大而發生臨時性國際收入減少或穀物進口支出增加的貸款額各為其份額的83%,兩者同時借取則不得超過份額的105%。1989年1月IMF以「補償與應急貸款」取代CFF,貸款最高額度為份額的122%。其中應急貸款和被子償款各為40%,穀物進口成本被償貸款為17%,其餘25%由會中國任意選擇2,用作以上二者的補充。貸款條件是出口收入下降或穀物進口支出增加應是暫時性的,而且是會員國本身無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同時借款國必須同意與IMF合作執行國際收支的調整計劃。
⒊緩沖庫存貸款(Buffer Stock Financing,BSFF)
1969年5月設立,目的是幫助初級產品出口國建立緩沖庫存以便穩定價格。IMF認為定的支用於緩沖庫存貸款的初級產品有錫可可、糖、橡膠等。會員國可以使用這項貸款達其份額的45%,貸款期限3—5年。
⒋中期貸款(又稱擴展貸款,Extended Fund Facility)
1979年9月設立,專門為了解決會員國較長的結構性國際收支赤字,而且其資金需要量比普通貸款所能借取的貸款額度要大。貸款條件是:⑴確認申請貸款的會員國的國際收支困難確實需要比普通貸款期限更長的貸款才能解決;⑵申請國必須提供整個貨幣和財政等經濟政策的目標,以及在12個月內准備實施的有關政策措施的詳細說明。並且在以後12個月內都要向IMF提出有關工作進展的詳細說明,以及今後為實現計劃目標將採取的措施;⑶貸款根據會員國為實現計劃目標執行有關政策的實際情況分期發放。如果借款國不能達到期IMF的要求,貸款可以停止發放。此項貸款的最高借款額可達借款國份額的140%,期限為4—10年,備用安排期限為3年。此項貨款與普通貸款兩項總額不得超過借款國份額的165%。
⒌補充貸款(Supplementary Financing Facility)
設立於1977年8月,總計100億美元,其中石油輸出國提供48億,有剩餘的七個國一國家提供52億。IMF與這些國家簽訂了借款協議,以借款資金配合IMF原有的融資計劃,加強對國際收支嚴重赤字的國家提供貸款。當會員國遇到期嚴重的國際收運河平衡,借款總額已達IMF普通貸款的高檔信用部分,而且仍需要大數額和更長期限的資金時,可以申請補充貸款。貸款期限3—7年,每年償還一次,利率前三年相當於IMF付給資金提供國的利率加借款額可達會員國份額的140%。補充貸款提供完畢以後,1981年規定一年的貸款額度為份額的95—115%。此後貸款限額又進一步降到一年為90—110%,三年累計為270—330%,累計最高限額為400—440%。
⒍信託基金(Trust Fund)
設立於1976年,IMF廢除黃金條款以後,在1976年6月至1980年5月間將持有的黃金的1/6以市場價賣出後,用所在地獲得利潤(市價超過35美元官價的部分)建立一筆信託基金,按優惠條件向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
⒎臨時性信用貸款(Temporary Credit Facility)
IMF除設立固定的貸款項目以外,還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特別臨時性的貸款項目,其資金不源於IMF臨時借入。例如1974年至1976年間設置的石油貸款,用於解決石油價格上漲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石油貸款的資金來源是IMF向盈餘國家(主要是石油輸出國)借入,再轉貨給赤字國家。貸款的最高額度,1974年規定為份額的75%,1975年提高到期125%。貸款期限規定為3—7年,申請石油貸款也須提出中期的收支調整計劃。石油貸款於1976年5月屆滿,共有55個會中國利用這一項目獲69億SDRs的貸款資金。
⒏結構調整貸款(Structural Adjustment Facility, SAF)
1983年3月設立,資金來自信託基金貸款償還的本息,貸款利率為1.5%,期限為5—10年。1987年底又設立了擴大結構調整貸款(ESAF),貸款最高額度為份額的250%。
二IMF的其它業務活動
⒈匯率監督與政策協調
為了使國際貨幣制度能夠順利運行,保證金融秩序的穩定和世界經濟的增長,IMF是檢查各會員國以保證它們與基金和其他會員國進行合作,以維持有秩序的匯率安排和建立穩定的匯率制度。具體說來,IMF要求各成員國做到:
⑴努力以自己的經濟和金融政策來達到期促進有秩序的經濟增長這個目標,既有合理的價格穩定,又適當照顧自身的境況;
⑵努力通過創造有秩序的基本的經濟和金融條件和不會產生反常混亂的貨幣制度以促進穩定;
⑶避免操縱匯率或國際貨幣制度來妨礙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或者說取得對其他會員國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⑷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條件下,會員國改變匯率平價時,必須與IMF進行磋商並得到期它的批准。在目前的浮動匯率制條件下,會員國調整匯率不需要徵求IMF的同意。但是IMF匯率監督的職能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它仍然要對會員的匯率政策進行全面估價,這種做人要考慮其國內和對外政策對國際收支調整以及實現持續經濟增長、財政穩定和維持就業水平的作用。IMF的匯率監督不僅運用於那引起經濟上軟弱或國際收支失衡而要求得到期IMF貸款支持的國家,而且更重要的是運用那些經濟實力強大的國有。 些國家的國內經濟政策和國際收支狀況會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IMF可以通過它的活動來使這些國家考慮這們政策的外部經濟效應。
⑸IMF是通過在多邊基礎上和在個別基礎上對會員國匯率政策進行監督的。在多邊基礎上,IMF主要分析工業化國家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的相互作用,並做人這些政策在何種程度上能促進一個健康的世界經濟環境。多邊監督以執行董事會和理事會臨時委員會提出的《世界經濟展望》為依據,強調對國際貨幣制度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的政策協調和發展。IMF要參加主要西方工業國家在七國首腦會議基礎上的進一步討論,以促進工業化國家在國際貨幣金融領域的合作和加強其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對個別國家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檢查會員國的匯率政策是否與基金協定第四條所規定的義務相一致,IMF要求其所在地有會員國將其匯率安排的變化通知IMF,從而使基金組織能夠及時進行監督和協調。
除了對匯率政策的監督以外,IMF在原則上還應每年與各會員國進行一次磋商,以對會員國經濟和金融形勢2以及經濟政策作用評價。這種磋商的目的是使基金能夠履行監督會員國匯率政策的責任,並且有助於使基金了解會同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採取的政策措施,從而能夠迅速處理會員國申請貸款的要求。
⒉儲備資產的創造
IMF在1969年的年會上正式通過了十國集團提出的特別提款權方案,決定創設特別提款權以補充國際儲備的不足。特別提款權於1970年1月開始正式發行。會員國可以自願參加提款權的分配,也可以不參加,目前除了個別國家以外,其餘會員國都是賬戶的參加國。
特別提款權由基金組織按會員國繳納的份額分配給各參加國,分配後即成為會員國的儲備資產,當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赤字時,可以動用特別提款權將其劃給另一個會員國,償付收支逆差,或用於償還IMF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