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還款 > 2004年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額

2004年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額

發布時間:2022-07-03 23:55:04

『壹』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4年10月2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並放寬人民幣貸

v個別個合格和計劃今年更符合的合格機構會覺得他很過分結合國家和哥哥你發給你和國際化記得剛發給你的法規內容符合格式給你的合格的規劃符合個人是被公認的個別人股份獲得你想你想你想你粉絲價格和合法的不過v風格是不夠的肌膚的報告高峰日公布的公布的風格和vdfgdg共和國任何個人德國和德國的法國警方vncmvmgkhejgrgh和個人和規范的後果更好的歌

『貳』 2004年中國貨幣和財政政策

2000年
適度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
通貨緊縮使實際利率上升,實體經濟的平均利潤率下降,儲蓄傾向上升,投資意願減弱,是導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斷加深的通貨緊縮將是未來幾年我國經濟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盡管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因此,短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與經濟結構調整的中長期政策銜接起來。
貨幣政策
●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外幣管理體制
●積極推進個人信用制度建設,實施儲蓄實名制
●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業務品種創新
●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引導資金流向
●積極推進貨幣市場建設
●改進農村金融服務,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引導規范民間信貸
●積極支持金融企業上市

2001年
貨幣政策
(一) 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
(二)充分發揮利率杠桿的作用,合理確定本外幣利率水平
(三)制定和實施信貸政策,引導商業銀行貸款投向,有效發揮信貸政策調整經濟結構的作用
(四)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五)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繼續發揮窗口指導作用

2002年
財政政策
第一,繼續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政策目的是保持必要的投資拉動力度。
第二,繼續利用國債對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進行貼息,發揮一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銀行貸款投入企業技改。
第三,根據情況繼續提高行政事業人員的工資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第四,繼續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第五,繼續堅持強化稅收的徵收管理。自1998年以來,強化稅收征管取得明顯成效。
第六,繼續穩定和完善稅制。基本穩定稅制,適時適當地微調稅制;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在條件成熟時推進出口退稅體制的改革。
貨幣政策
(一)適時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二)繼續擴大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靈活調節基礎貨幣投放
(三)加大信貸政策的指導力度
(四)規范和加強再貸款管理,收回再貼現
(五)進一步推動貨幣市場發展
(六)提高貨幣政策實施的透明度,引導社會的合理預期
2003年
2003年可謂貨幣政策大有作為的一年。這一年,央行貨幣政策手段之新、力度之大,可謂前幾年所罕見,在宏觀經濟調控中,貨幣政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貸款增速過快直接導致了2003年央行四大貨幣政策措施的出台。
2004年:
積極財政政策功能面臨轉型
中國經濟將承接2003年的發展勢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國民經濟有望增長8.5%左右。2004年,宏觀調控政策將在保證積極財政政策功能轉型的同時,適度微調貨幣政策,以維護好經濟發展的良好形勢,並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內在動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貨幣政策取向:
一是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平穩增長;二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進一步發揮利率調控作用;三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四是著力調整信貸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五是加快發展金融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六是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做好農村信用社改革資金支持工作。2004年貨幣供應量增幅和新增貸款規模應低於2003年的實際水平。預計M1和M2分別增長17%左右,人民幣貸款增加2.6萬億元。
2005年
財政政策
由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轉向穩健財政政策,也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中性財政政策。這意味著實施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退居幕後。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是為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絕不等於財政政策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中不作為或無所作為。
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強總量調控,優化信貸結構,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快金融企業改革和金融市場建設,改進外匯管理,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金融平穩運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06年
財政政策
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著力推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健康發展.
一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
二是調整和優化政府投資結構。
三是整頓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四是鞏固和發展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改革成果。

等等。。。。。。
整理著挺麻煩的,你給我一個郵箱,我發給你一個PPT。
希望採納

『叄』 我國自2000年來主要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措施及其經濟影響是什麼呢

我國當前採取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別是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通脹從本質上說是貨幣過多問題,所以治理通脹主要靠貨幣政策。但當前物價上漲具有鮮明的結構性特徵,光靠貨幣政策手段是不夠的,必須更加重視運用財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脹預期。

當前物價上漲是流動性過剩、成本推動及輸入型通脹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並具有鮮明的結構性特徵:食品價格上漲較快;由水、電、燃料價格、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住房租金價格等要素組成的居民居住類價格上漲較快。食品價格和房價是這次物價上漲的兩個大頭,特別是食品價格成為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在這種背景下,光靠貨幣政策手段是不夠的,必須更加重視發揮財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脹預期。通貨膨脹從本質上說是貨幣過多問題,所以治理通脹主要靠貨幣政策。但當前中國物價形勢復雜,貨幣政策多是對流通中的貨幣總量進行調節,對成本推動型和輸入型通脹作用有限,對當前結構性通脹的治理效果不佳。

再者,貨幣政策主要作用於貨幣供應量,進而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故政策傳導上存在一定的時滯。此外,貨幣政策各項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措施:

1、 調整產業結構, 

2、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3、 控制投資方向、赤字規模,能結構性地對需求予以調節; 

4、通過鼓勵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的財稅政策,能結構性地改善長期供給,促進經濟增長; 

(3)2004年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額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的增長,價格應趨於下降,或趨於穩定。因為,經濟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新生產要素的投入,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前提下,生產的增長,一方面意味著產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所以,穩定物價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並不矛盾。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馬克思在100 多年以前,分析金本位制度下資本主義經濟的情況時所論述的觀點。

實際上,就現代社會而言,經濟的增長總是伴隨著物價的上漲。這在上述分析物價上漲的原因時,曾予以說明,近100 年的經濟史也說明了這一點。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分析,即把世界上許多國家近100 年中經濟增長時期的物價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除經濟危機和衰退外,凡是經濟正常增長時期,物價水平都呈上升趨勢,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情況更是如此。

沒有哪一個國家在經濟增長時期,物價水平不是呈上漲趨勢的。就我國而言,幾十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現實也說明了這一點。70 年代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滯脹階段以後,有的國家甚至在經濟衰退或停滯階段,物價水平也呈現上漲的趨勢。


『肆』 2004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放開人民幣貸款利率的上限

三是從10月29日起,放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2.3倍,建立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

『伍』 03、04年,我國的宏觀經濟出現了什麼問題政府又出台了哪些宏觀調控措施呢

2004年,面對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黨中央和國務院及時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實現了宏觀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200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領域過快的固定資產投資已得到控制,薄弱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通貨膨脹勢頭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增長較快、活力較強的良好勢頭;投資、消費、凈出口仍保持著較為強勁的態勢,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從總體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基本在合理區間運行。一季度GDP增長9.4%;預計二季度GDP增長速度也不會低於9%。可以認為,當前經濟運行已轉入穩定的增長階段。

具體而言,宏觀調控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回落,宏觀調控效應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9719億元,同比增長26.4%,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二產業同比增長32.1%,比上年同期回落15.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比增長分別為27.5%和22.6%,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5.8和5.1個百分點。投資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資增速結構上的變化,凸顯宏觀調控的積極效應。

2.消費增長平穩,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今年前四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75.5億元,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個百分點。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9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2.8%。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環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較大幅度的提高,確保了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增強了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

3.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漸縮小,價格上漲壓力有所減緩。今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漲1.8%,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2.4%。與4月相比,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2%。1~5月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2.4%。分類別看,5月食品價格比上年同月上漲2.8%,非食品價格上漲1.2%,消費品價格上漲1.2%,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趨於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標可以實現。1~5月,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比上年同月分別上漲8.2%、7.5%、5.1%、5.7%、5.7%,回落比較明顯。目前,上下游價格背離的現象有所緩解,對於經濟結構調整較為有利。但對成本推動、服務價格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脹壓力,仍不可掉以輕心。

4.財政和貨幣信貸保持穩定。今年1~5月,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35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億元,增長13.1%;全國財政支出95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億元,增加15.2%;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收入大於支出3956億元。在增收節支保持良好勢頭的同時,各項財稅改革積極推進,財政支持「三農」的力度繼續加大,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政策措施得到積極落實,就業和社會保障、教科文衛等重點支出項目得到進一步保障。貨幣總量增長保持平穩。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4.6%,繼續保持在13%~15%的區間內,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一季度儲蓄存款新增9705億元,同比多增1459億元,各項貸款新增7375億元,同比少增976億元,存差有所擴大。

5.對外貿易總量持續擴大。今年1~5月,進出口總額5228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在部分商品國際價格上揚以及美元低位運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長強勁,出口2764億美元,增長33.2%;受原油、鋼材、汽車等產品進口量下降的影響,進口增長趨緩,進口2464億美元,增長13.7%。進出口相抵,順差300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貿易逆差92億美元。

6.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有所改善。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業繼續增產和農民收入繼續增加。2005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預計為15.58億畝,比上年增加2.3%。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95億畝,增加4.8%,扭轉了連續7年下降的局面。行業投資結構出現新的變化。今年以來,煤、電、油、運等瓶頸行業的投資繼續加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193億元,同比增長82.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投資404億元,增長31.5%;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投資198億元,增長20.2%。而部分過熱行業投資繼續得到控制。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的不確定性加大。宏觀調控既要防止出現反彈,又要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的問題。

1.防止出現反彈。第一,投資率和投資增長速度依然偏高。1~5月,投資增速達26.4%。雖比上年同期的34.8%有較大回落,但這是建立在上年高速增長基礎之上的,投資規模仍非常可觀。從今年已公布的數據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除1~3月略有回落外,基本保持了逐月增高的態勢,已出現反彈徵兆。

第二,上游產業利潤空間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68億元,同比增長15.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7.9個百分點。但上游產業利潤空間仍然較大,對投資有一定的吸引力。1~5月,煤炭、石油、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礦等采礦業利潤同比仍有較大增長,分別達到88%、71.8%、35.6%、149.7%、51.6%。其中,石油開采業利潤逐月上升,由一季度的增長62.7%,到1~4月的69.8%,再到1~5月的71.8%。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是其利潤擴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較高的儲蓄率和逐步增加的銀行存差為投資反彈提供了資金條件。財政方面,財政政策雖已由擴張轉向穩健,但仍然帶有一定的擴張性特點。2005年,將繼續發行相當規模的長期建設國債,且財政預算仍然安排了3000億元的赤字,因此,財政資金使用方向需嚴格控制。金融方面,近年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差一直呈上升趨勢,今年2月以來存差增速明顯提高,相對於1997年1月以來長期趨勢線的偏離程度越來越高。5月存差已突破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比上年末增加了21%,比上月增加了5.8%。商業銀行體系巨額的存差與持續上升的存差與貸款余額之比,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有大量的資金並沒有通過商業銀行體系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商業銀行需要為過多的剩餘資金尋找出路。此外,大量民間資本不斷積聚,力量日益壯大,也為投資反彈創造了條件。

第四,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資反彈的內在動力。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但許多地方增加投資、上項目的沖動仍較強。今年農用地轉建設用地計劃為400萬畝,各地申請用地量是計劃的3倍,投資擴張壓力還非常大。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地方政府的利益驅動也是可能出現反彈的因素之一。

2.防止出現過度回落。目前,出現過度回落的風險,主要是CPI變動低於預期水平、企業利潤增速下降、虧損面擴大。但生產資料價格水平依然較高,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從行業方面看,下游產業虧損面擴大。今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幅下滑,這一方面是前一階段部分行業盲目擴張的結果;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迅速上升。值得警惕的是,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的虧損額有逐月增高的趨勢:1~5月虧損額917億元,同比增長56.1%,增速比1~4月高10個百分點,比一季度高近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和應收賬款也一直在高位運行。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11241億元,同比增長19.4%;應收賬款凈額23551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與前幾個月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1~5月石油加工及煉焦行行業的利潤大幅下降並出現全行業虧損,凈虧損額達10.3億元。同時化纖、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建材、電力、電子通信等行業也出現利潤下降或虧損。由於上下游產品價格傳導不暢的局面,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所以下游企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如果這種格局長期持續,對經濟運行不利。

第二,從產業方面看,服務業缺乏活力。雖然工業增長明顯超過長期平均值,但服務業仍顯滯後。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6%,不僅低於10%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低於改革開放以來最低時期1998~2002年平均8.2%的增長水平。

第三,從外貿方面看,不斷增加的貿易摩擦對出口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今年以來,貿易摩擦逐漸升溫,反傾銷個案迅速增加。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遭遇國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截至2004年底,已受到各類反傾銷起訴600多起。同時,我國有25項出口產品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是被施加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已開始對我國的出口擴張形成實質性制約。

第四,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人民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上調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引致的效應相當復雜。僅就其負面影響而言,可能會造成出口減少和就業壓力加大,也會給宏觀經濟造成向下的壓力。

三、政策取向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保持供給和需求關系的大體平衡,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努力拉長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穩定期,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應抓住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1.落實已經出台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之內。當前,不必出台新的抑制經濟過熱的措施,也不要急於出台大的刺激經濟的措施。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落實好已出台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使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在盡可能長的時段內保持在合理區間內運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按照推動結構調整和實現「五個統籌」的要求,安排好預算內資金和長期建設國債,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經濟增長轉入穩定期以後,針對經濟總量關系變化方向不確定性加大的問題,應密切跟蹤經濟形勢,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反彈或過度回落兩個方面的苗頭,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採取有針對性的微調措施,防止經濟總量出現大的失衡。

2.更加註重發揮市場的作用,更好地將市場的調節作用與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結合起來。由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在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在宏觀調控中必然需要結合使用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在本輪宏觀調控中行政型的調控措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如果過多依靠行政手段,則會造成市場扭曲。在目前宏觀調控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情況下,應更加註意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減少行政手段,注意更好地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3.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要抓住當前宏觀經濟進入穩定期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關鍵領域的各項改革,為保持經濟平穩持續較快發展打好體制基礎,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和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消除體制性、機制性弊端,經濟運行產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會存在,舊病復發就有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成果,必須標本兼治,更加重視治本,在鏟除滋生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的土壤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當前,應努力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比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4.採取切實措施,刺激消費需求,在調整對最終消費有促進作用的政策時需慎重。目前,經濟增長過分依靠投資拉動的局面亟需改變,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長期任務。除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之外,創造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的環境也是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方面。當前,在落實「有保有壓」的結構性宏觀調控政策過程中,當涉及到對最終消費需求有促進作用的政策進行調整時,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對消費需求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5.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適度增長,注意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效用。今年1~5月,各月的貨幣供應量和貸款規模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貨幣供給的適度增長,以滿足經濟增長對貨幣的需求,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

『陸』 近五年我國的財政貨幣政策是什麼

一.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通過稅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來實現一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等宏觀經濟目標的長期和短期財政戰略,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功能可將財政政策劃分為擴張性政策、緊縮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一個國家在一定經濟發展階段實施何種財政政策,要根據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相機抉擇。宏觀經濟運行千姿百態,但概括起來講,也就是三種類型。一種類型是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即「通貨緊縮」,表現為物價總水平下降。應對通貨緊縮局面,應該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第二種類型是社會總供給小於社會總需求,即「通貨膨脹」,表現為物價上漲。這種情況下,應該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第三種類型就是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結構上有矛盾,冷熱並存,發展不均衡。此時應採取穩健財政政策,即在總量上不做太大的動作,但在結構上有保有壓,加強薄弱環節,壓縮過熱行業的投資。

我國自1998年以來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其實質就是一種擴張性財政政策。2005年根據我國國情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從實際出發,我國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現就兩種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作用綜述如下。

(一)積極財政政策

1、實施背景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直接導致了國際市場需求萎縮,進而演變為全球經濟衰退.造成世界經濟普遍性的生產過剩和通貨緊縮。作為亞洲國家最大貿易夥伴,亞洲金融危機無疑對我國經濟運行產生重大沖擊。從當時國內經濟情況看,物價水平持續下跌,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出現不足,居民收入增長放慢、失業壓力增大;同時,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導致了我國出口不振.大大降低了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國經濟進入了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發展階段。面對這種從未出現過的極其復雜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果斷地做出了實施以增發國債、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刺激消費、擴大出口為主要內容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一是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二是調整稅收政策,刺激需求增長。三是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改善居民消費心理預期。四是規范收費制度,減輕社會負擔,推動擴大消費。五是支持國民經濟戰略性調整,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產業結構優化。

2、積極作用

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近七年的時間里.在促進經濟增長、調節供求關系和克服通貨滯脹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大規模的國債投資不僅有效遏制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而且抑制了通貨緊縮。1998-2004年間,國債建設資金年均拉動經濟增長為1.5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GDP年均增長8.56%,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2)優化經濟結構。積極財政政策著眼於短期需求管理和長期供給管理有機的結合,在加強基礎設施的同時,通過國債資金的直接投入、稅收政策等措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支持一些符合產業結構發展方向的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

(3)增加就業。七年來,國債資金支持的一大批新項目及其配套項目的建設共增加就業崗位700萬-1000萬個,對拉動相關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

(4)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通過對中西部地區進行傾斜性財政資金安排,進行了諸如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六小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改善了這些地區的投資經營環境,加快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步伐,使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總之,作為一項反周期宏觀政策,積極財政政策基本上是恰當的,它對中國經濟社會相對平衡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負面效應

但積極財政政策畢竟是宏觀「反周期」操作,是適用於經濟低迷階段的一種政策。從2002年下半年起,我國經濟開始逐步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2003年國民經濟終於走過由相對低迷向穩定高漲的拐點,GDP增長速度躍為9%以上。此時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是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傾向有所加劇,貨幣信貸增長偏快,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制約越來越明顯,並帶來煤、電、油、運和原材料的供應緊張局面。

(二)穩健財政政策

1、實施背景

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經濟增長進入新一輪周期的上升階段。一是經濟增長接近潛在水平。2003年GDP增長9.3% ,2004年增長9.5%,部分行業瓶頸約束或資源約束的出現,表明GDP增幅已接近潛在產出水平。二是物價趨於上升。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別上漲1.2%和0.1%,2004年則分別上漲3.9%和2.8%。三是失業率升勢趨緩。2003年全國城鎮就業增加8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2004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8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四是出現局部投資過熱。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比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速度高了17.6%個百分點。當年投資率上升到42.3%,比2002年增加了3.1個百分點,接近於1993年經濟嚴重過熱時的水平(當時投資率為43.5%)。為此,國家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貨幣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提高利率等)和行政手段等,以逐步控制經濟局部過熱的跡象。雖然2004年5~6月在宏觀調控影響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但在2004年7~10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又出現明顯的反彈跡象,增長率分別為31.4% 、26.3% 、27.9% 、26.4%。在國民經濟已發生經濟周期階段轉換和出現局部過熱的形勢下,如果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將不利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和減輕通貨膨脹壓力。

同時,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問題也凸現出來。一是經濟增長方式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更加尖銳。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和鋁等重要礦產資源人均儲量分別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 、42%、18%和7.3%,特別是2003年中國GDP佔世界的4%,但消耗佔世界的比重:石油為7.4% ,原煤為31% ,鐵礦石為30%,鋼鐵為27%,氧化鋁為25%,水泥為40%,說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已成為宏觀調控的一項緊迫任務。二是國內經濟和社會結構性矛盾也比較突出。投資佔GDP的比重過高,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率的貢獻下降。此外,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擴大。

近年來財政收入雖然大幅增長,但由於中國轉型期財政支付改革成本不斷增加,支持經濟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以及加強宏觀調控的需要,因而伴隨積極財政政策而來的公共風險也在加大,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增長很快。

由此可見,積極財政政策已完成其歷史使命,財政政策的調整、轉型勢在必行。
2、可行性

穩健財政政策的實施有它的可行性。表現在:

(1)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帶動了投資、信貸增長偏快,結構性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由此引發的通貨膨脹,勢必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發展,如果繼續實施這一政策,不僅不利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而且易於形成逆向調節;不僅不利於減緩通貨膨脹的趨勢,而且易於加劇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調程度,加大經濟健康運行的風險和阻力,對此,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已不合時宜,應當適時轉向。

(2)從規避風險的迫切性看,也需要加快調整現行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主要是通過政府大量發行國債進行基礎建設投資而實現的,一方面使得經濟的增長過份依賴於國債的發行,另一方面,也使得國債的規模越來越大,到目前為止,僅長期建設國債累計額就達到了9100億元之巨,而且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偏高,經濟中積累了大量的或有負債,增加了財政運行的壓力。

(3)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使得我國經濟已基本上走出通貨緊縮期,進入新一輪的上升期,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明顯增強,社會上已有大量的資金在涌動,人們的投資意識在逐漸增強,足以緩和由於政府減少投資而帶來的對經濟的波動。

二.貨幣政策

(一)轉型期中國貨幣政策操作實踐的回顧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宏觀經濟調控主要依靠計劃和財政手段,貨幣、信貸手段處於從屬地位。在「大一統」的金融格局下,中國人民銀行集中中央銀行與專業銀行、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諸多職能於一身,貨幣政策實際上就是綜合信貸政策。20世紀80年代,隨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金融改革和貨幣政策的操作方式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中國人民銀行於1984年開始專門履行中央銀行職能,集中統一的計劃管理體制逐步轉變為以國家直接調控為主的宏觀調控體制。雖然信貸現金計劃管理仍居主導地位,但間接金融工具已開始啟用。這一期間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大量超經濟增長發行的貨幣導致商品供需失衡,物價持續上漲。中國人民銀行針對三次貨幣擴張,進行了三次貨幣緊縮。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人,貨幣政策操作逐步向間接調控轉變。從1993年到2005年,中國貨幣政策操作可以明顯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3年到1997年,通過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積極治理通貨膨脹,成功實現了「軟著陸」;第二階段從1998年開始到2002年,貨幣政策以適度放鬆為主要特徵,旨在治理通貨緊縮,促進經濟增長。第三階段,從2003年開始至今,貨幣政策調控的明顯特徵是為了防止出現新一輪的經濟過熱。

1.1993—1997年的貨幣政策操作

由於80年代中後期開始對國有企業的放權讓利以及軟預算約束的存在,中國經濟在90年代初期出現了明顯的「泡沫」勢頭,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是投資與消費需求同時膨脹;二是通貨膨脹高達兩位數;三是貨幣供應量超常增長;四是金融秩序混亂。

針對1993—1994年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現象,中央開始推行從1993—1997年長達4年之久的「軟著陸」宏觀調控。從治理金融秩序入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引導金融交易行為,完善金融法規建設,強化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能力,並且加強了宏觀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在這一時期採取的貨幣政策主要有:第一,整頓金融秩序。第二,強化了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能力。第三,調整了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採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從1994年第三季度開始,中央銀行正式向社會公布季度貨幣供應量指標,1995年初宣布將貨幣供應量列為貨幣政策的控制目標之一,1996年開始公布貨幣供應量的年度調控目標。第四,靈活運用利率杠桿,加強利率監管。第五,實施匯率並軌,干預匯率形成,協調運用本外幣政策。通過以上貨幣政策的綜合運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的以整頓金融秩序、治理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的金融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4年的宏觀調控,我國經濟也成功實現了「軟著陸」.

2.1998--2002年的貨幣政策操作

1998——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針對中國面臨的通貨緊縮形勢,積極採用各種貨幣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1998年中央銀行共下調3次利率水平,1999年6月10日和2002年2月21日又下調2次利率水平後,居民儲蓄存款利率為1.98%。第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靈活調控基礎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於1996年4月首次開展公開市場業務,1998年恢復後,公開市場業務日益成為貨幣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1999年公開市場業務債券操作成交7076億元,凈投放基礎貨幣1919.7億元;2000年為控制商業銀行流動性,穩定貨幣增長率,人民銀行從前兩年以投放基礎貨幣為主轉向收回商業銀行過多的流動性。第三,取消貸款限額控制,靈活運用信貸政策,調整貸款結構。第四,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

3.2003--2005年的貨幣政策操作

這段時間中央銀行採取的貨幣政策主要有:第一,逐步完善公開市場操作體系,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業務,保持基礎貨幣的平穩增長。2003年開始我國外匯供給持續大於需求,且每年的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見表3)。第二,充分發揮利率的調節作用,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2002年2月21日最後一次降低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後,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央銀行開始調高利率。同時,本著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的指導思想,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第三,發揮信貸政策在經濟調整中的積極作用。第四,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外匯儲備穩步增長。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在匯率體制改革上不斷探索,採取了一系列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措施。在匯率形成機制方面,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和外匯管理局也以此為契機,加快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大力發展外匯市場。

三.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2008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我國經濟遭受沖擊日益顯現的背景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在今後兩年多時間內安排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會議指出,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確定出台進一步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綜合各方專家判斷看,這次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不利影響大於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前外需減弱,一些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投資下滑,內需不振,如果不及時採取有力措施,中國經濟存在下滑的風險。此時重新啟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投資規模啟動國內需求,是應時之需、必要之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使財政政策在啟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這一政策曾在1998年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內遭遇特大洪災等沖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2005年,鑒於國內社會投資明顯加快,經濟活力充沛,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7年後正式退場,轉為穩健的財政政策。

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當寬松」,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希望採納

『柒』 中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說明了什麼

我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個是正常的,細心的人可以發現,實際上我們國家每年,甚至是每個月的人民幣貸款額度都在增加,這說明了我們國家對企業的扶持是非常大的。

而且從全球經濟來講,現在全球經濟實際上是在下行的,我們國家的貸款額度不斷增加,正說明了我國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和把握,經濟在逐步穩健發展,市場需求比較大,這也是我們所期望的。

從上述的人民幣貸款結構的構成來看,可以清晰看到,在4月份我國房貸的貸款規模在明顯增加,這一塊也是導致人民幣貸款數據最終不及市場預期的關鍵,這段時間深圳、杭州等地的銀行也是一再宣布降低上浮利率的比例(目前部分銀行僅上浮5%,早前上浮30%-40%都不算罕見)以吸引貸款買房的客戶,背後當然是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已經在下降。

『捌』 4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多少萬億元

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3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0.2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多增797億元。

4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74.88萬億元,同比增長8.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69.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352億元,同比多增272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45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1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618億元。月末,外幣存款余額8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8%。當月外幣存款減少222億美元。來源:央廣網

『玖』 中國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貸款增長較快釋放了什麼信號?我們先拆分看看貸款結構的分布。4月新增非金融企業貸款(含中長期貸款、短貸和票據融資)9395億元,約占當月新增貸款總額的55%,同比多增6115億元,占當月貸款同比多增規模的90%。從期限結構來看,4月新增企業短貸和票據融資環比少增6979億元,同比多增3391億元;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環比少增4096億元,同比多增2724億元。

廣義貨幣(M2)方面,央行披露的一季度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增速10.1%,達到近年來的高位,重回兩位數增速。而4月M2同比增長11.1%已超出市場預期,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速。央行此前解讀稱,M2增速上升比較多,總體上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政策引導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比較多,推動了M2增速回升,全社會流動性持續保持在合理充裕狀態。


另一個引起社會熱議的數據,是住戶存款減少7996億元。有網友認為這是“報復性消費”引起的,事實上消費支出僅佔了存款減量的一部分,住戶存款大降7996億元,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8571億元是股市上行階段的存款遷移現象(即居民存款轉移到了股市)。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17萬億元則由大量企業獲信貸資金後轉化而來。


有金融研究員分析,在宏觀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引導和刺激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在4月持續恢復。從目前數據反映的情況而言,國內經濟恢復情況雖未100%走向正軌,但趨勢是積極樂觀的,宏觀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很顯著。


總體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我國潛在經濟增速相適應,高於受國內外疫情沖擊的實際經濟增速,有助於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逐步回升至潛在增速附近,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的形成。我國經濟韌性巨大,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拾』 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實施情況及其未來走向

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環境和改善對策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黃燕芬

2004年2月20日

2003年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拐點。雖然我國繼續承接1998年以來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由於2003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變化,因此,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具體實施中出現了政策沖突的現象,形成了政策效應的相互抵消和內耗。

一、 2003年貨幣政策回顧

縱觀2003年貨幣政策實施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央行實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採取正回購方式和發行央行票據,還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已使貨幣政策實際走向緊縮。

2003年以來,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金融機構貸款大幅度增加。在2002年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對2003年的貨幣政策執行目標做了如下的預測:M1、M2增長率控制在16%左右,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控制在18000億元左右。而2003年第一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狹義貨幣M1餘額7.1萬億元,同比增長20.1%;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增幅分別比上年末提高1.7和3.3個百分點,比近三年同期平均增幅高5和4.7個百分點。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8082億元,同比多增4758億元,比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多增5064億元。為了控制貨幣供應量和貸款的增加,從2月8日至3月底,人民銀行利用正回購業務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基礎貨幣1918億元。同時,針對第一季度M1、M2的增長率已超過了去年底的預測,央行在2003年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2003年的貨幣政策調控目標調整為:廣義貨幣M2預計增長18%左右,全部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2萬億元左右。

進入第二季度後,央行為調控基礎貨幣,調節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開始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來回籠貨幣。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個發行日中,人民銀行以價格招標方式貼現發行17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為1950億元,其中3個月期900億元,6個月期750億元,1年期300億元。盡管央行拓寬了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收縮基礎貨幣,但是,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加幅度有增無減。2003年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20.5萬億元,同比增長20.8%,狹義貨幣M1餘額7.6萬億元,同比增長20.2%,都超過了央行在一季度修正後的調控目標18%;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8萬億元,已接近全年的計劃,同比多增加9510億元,增長23.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9個百分點。僅6月份一個月,貸款增加5250億元,創月度貸款的歷史最高水平。進入7月份後,貸款增量是去年同月增加額的1.7倍,並且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量的運行態勢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關注。

2003年下半年,央行加大央行票據的發行力度,力圖收回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壓縮貨幣信貸量過快增長的態勢。引人注目的是8月19日,央行票據由每周例行發行200億或300億元猛增到500億元,創下了周發行量的歷史新高。從累計量來看,自從4月份首發央行票據以來到8月底,央行已經發行票據超過4000億元。然而,貨幣信貸快速增長的趨勢並沒有因此而明顯減弱。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央行票據這一工具來減弱貨幣信貸快速增長的趨勢,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為了控制貨幣信貸快速增長的勢頭,8月23日,央行被迫給出貨幣政策的一劑「猛葯」 從9月21日起將存款准備金率由6%提高到7%。

二、2003年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沖突

由於2003年中國財政政策仍然積極,貨幣政策已趨向緊縮,政策基調不和諧,因此,2003年的宏觀調控中出現了一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沖突的現象。

1、 以增發國債為主要特徵的積極財政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貨幣供應量擴張和銀行貸款增加

銀行機構構成國債的主要買主。銀行機構購買了大量國債,會增加貨幣投放。據估算,銀行機構增持國債而創造的貨幣,約占貨幣供應量的10%左右。銀行機構需要為國債投資項目提供配套的貸款,以及財政貼息而帶動一部分銀行貸款,這些也會推動銀行貸款的增加和貨幣供應量的擴大。據某省統計,在全部國債項目總投資中,銀行貸款約占總投資的37.7%。當然,國債資金投入領域一般是基礎產業和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如農林牧漁水利業、電力工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和公共服務業等,這些部門和行業正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增加貸款無可厚非,問題是國債投資項目的效益。據統計,每年的國債投資項目中大約有55%是沒有直接經濟效益的項目,這些項目最終由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向財政部申請豁免(即不要求國債資金使用方還本付息),同時,銀行為這些無經濟收益的項目提供的配套資金很難按期歸還,將可能形成銀行新的不良資產。總之,積極財政政策下的巨額國債投資以及銀行配套資金,是貨幣信貸量增長的助推器。

2、2003年趨向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債發行成本上升,影響了國債的發行

由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基調一直傾向於控制貨幣信貸的過快增長,頻發票據回籠貨幣,特別是央行決定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後,債券市場受到強烈沖擊。2003年二級市場上債券價格遭遇六年來最大幅度的急跌。10月20日上證國債指數跌破97點。從8月25日至10月20日,上證國債指數跌幅4.68%,竟然高於同期上證綜合指數4.03%的跌幅。二級市場的低迷直接影響到國債發行市場,加大了國債發行成本。9月15日,第八期國債面向交易所國債承銷團成員進行招標,計劃發行總金額為240億元,財政部公布的投標價格下限為98元,到期收益率大約為3.27%。而實際發行量僅為163.8億元,發行價格定為本期國債的招標下限98元,流標76.2億元,流標率高達31.73%。最終,財政部宣布該期國債以163.8億元的實際認購量減量發行。而3天後,原定於9月18日進行招投標的第九期國債也由於近期市場短期利率異動,被財政部緊急叫停,國債發行遭遇空前困境。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央行提高准備金率使市場資金面趨緊,導致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上的短期利率上升;同時,央行連續發行票據,票據利率不斷提升,進一步推動了短期利率的高企,市場由此產生利率上漲預期,打壓債市,影響了國債的發行。為降低國債發行成本,完成2003年的發債計劃,財政部被迫調整第四季度國債發行品種,且採用先發行、交易,然後再繳款的方式。

由此可見,2003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實施出現了某些不協調,並且形成政策效應的相互抵消和沖突。

三、導致沖突的深層次原因分析及改進方向

1、積極財政政策只能靠舉債來擴大支出,財政政策迴旋餘地小

我國積極財政政策一直採取「增債擴支」的方式,形成了財政支出的剛性增加。一方面以前國債資金使用有很多繼建項目和收尾項目,另一方面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財政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加,如加大對西部開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企業技術改造、生態環境建設和科教文衛事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等。同時,我國的財政還面臨從建設財政向公共財政的轉型,任務非常艱巨。雖然有的經濟學家認為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也可主要採取減稅的方式,但是我國國債余額已經積累到一定的規模,而且由於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下崗、失業問題正日益嚴重,亟須財政拿錢,所以在財政支出壓不下來的情況下再全面減稅,財政赤字和國債的規模必然會越滾越大。2002年我國的財政赤字規模已高達3098億元,達到了GDP的3%,「減稅」實際上已經沒有很大的空間。因此,我國財政支出的剛性和財政收入增長的有限性使財政政策陷於被動調控的局面,不但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憂,也面臨以舉新債還舊債的壓力。

2、 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有限

目前,我國的貨幣政策承受本外幣值穩定的雙重壓力,面臨治理通貨緊縮和預防經濟過熱的兩難選擇,操作空間有限,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被迫在外匯市場上買進大量美元,投放人民幣。

由於我國外貿持續順差,外國直接投資迅速增長,在現行的匯率制度下,人民幣承受從未有過的升值壓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國外熱錢蠢蠢欲動,試圖獲取不義之財。同時,某些外國政府公開要求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已使捍衛人民幣匯率穩定成為一項政治斗爭。因此,中國人民銀行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必須頻繁地進行外匯公開市場操作,買進外匯市場多餘的外匯。這樣做的直接結果是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增加的最重要來源。截至2003年1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4033億美元,同比增長40.8%,增長幅度比上年末提高了6.8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增加1168億美元,同比多增426億美元。僅2003年1-9月,央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業務投放基礎貨幣達6505億元之巨!

(2)通貨緊縮的陰影還未完全褪去,但是我國貨幣和信貸增長幅度加快,某些部門和地區出現局部投資過熱現象,央行貨幣政策操作難度加大。

雖然從總體上看,2003年我國的消費物價指數還在低位徘徊,表明通貨緊縮的陰影還未消失,但是,我國的貨幣和信貸增長處在1998年以來的最高位,這使得央行不得不擔心有可能出現的經濟過熱。加上在房地產、汽車等領域已經出現了局部過熱現象,信貸風險上升,如何實現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准確性。央行面臨嚴峻的挑戰。

(3)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缺乏工具,發行央行票據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實屬迫不得已

為了對沖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控制貨幣信貸量的過快增長,人民銀行2003年一直試圖通過人民幣公開市場業務回籠基礎貨幣。一國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一般都是短期國債。我國由於歷史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作為發債主體的財政部,在國債的發放上傾向於發行中長期國債,而一年期以下的國債很少,使得中國人民銀行的人民幣公開市場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制約。當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正回購不足以對沖外匯占款引起的基礎貨幣增加,只好另起爐灶發行票據。雖然發行央行票據增加了央行的財務負擔,並且央行自己參與央行票據的買賣,客觀存在的財務牽連使這種操作欠缺公正性和超脫性,但是,因為央行缺乏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發行央行票據實屬萬不得已。當發行央行票據還不足以回籠多餘的流動性,央行只得動用「殺手鐧」-降低存款准備金率。

3、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制度安排有待進一步完善。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作為兩大宏觀經濟政策聯結的重要工具 國債在運行及市場化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國債市場分割成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櫃台市場;國債發行體制在國債利率市場化、國債品種多樣化和國債期限分布平緩化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一方面使中央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進行貨幣政策的微調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和很難兼顧各方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國債管理部門難以根據市場狀況,靈活、有效實施國債發行和債務管理操作。

(2) 我國目前財政投融資體制存在的財政投融資與商業銀行投融資界限不清,效益低下,盲目、重復建設現象普遍,以及財政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不足等問題,導致財政、金融部門職能界定不清,影響了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3) 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機構安排有待改進。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往往政出多門,各部門習慣於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政策的制訂和實施,容易形成政策效應的相互抵銷。

四、2004年緩解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沖突的建議

為了防止未來我國的宏觀調控繼續出現政策沖突現象,對於2004的宏觀經濟政策,我們給出如下幾點建議:

1、賦予積極財政政策以「積極的公共財政政策」的含義

鑒於我國經濟形勢已經趨向好轉,可以適當減少國債的發行規模。同時,由於我國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欠債很多,要調整國債資金使用方向,更多地注重財政資金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的投入,加大對社會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重點轉向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環保等方面。要合理、靈活、及時地應用各種財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時機成熟時也可進行稅制改革,重點由拉動投資需求轉移為調節社會分配、拉動消費需求。要按照公共財政理論及政策框架確立我國的公共財政制度,實施積極的公共財政政策,使財政功能由經濟建設型轉為公共服務型,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和諧穩定地增長。

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關注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注重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並以改革促進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場各個子市場之間逐漸形成了有機關聯,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貨幣政策操作必須密切關注其他各類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和風險狀況,從整個金融市場穩定的高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貸款和貨幣供應量的適度增長。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妥善解決內外均衡的矛盾。鑒於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及運行尚缺乏必要的制度載體和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金融系統及金融體制還存在明顯的「雙軌」並存特徵,影響了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因此,必須加速金融體制改革,推動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從而疏通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3、 推進國債運作管理和財政投融資體制的改革

這是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兩大基點。在國債運作管理方面,可以考慮實行"國債余額管理"制度,即全國人大每年給財政部批准一個國債余額指標,這個指標是上一年的國債余額加上本年度財政預算赤字之和。只要國債發行不突破這個余額,由財政部視市場情況靈活掌握發行規模和期限品種。為解決財政部發行短期國債缺少動力,而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又缺乏短期國債作為操作工具這一矛盾,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可不列入當年的國債發行計劃,當財政賬戶出現臨時性頭寸不足之時,財政部可以迅速發行短期國債用於周轉。在財政投融資體制改革中,要明確財政投融資與商業銀行投融資的界限,既提高財政投融資的投資效益,又保障貨幣政策免受政策性金融業務的沖擊。

4、貨幣財政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是結構問題甚於總量問題,即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需求不足和供給過剩是主要矛盾,因此結構調整是經濟工作的主線。解決結構問題光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不夠的,因此,必須重視貨幣財政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如,為了解決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增長不平衡的現象,要重視通過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消費需求的增長;由於某些行業和地區出現的投資熱是由地方政府推動的,需要加快進行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等。總之,只有各項經濟政策和各項改革都能協調配合,我國經濟才能消除現存的許多問題,從而步入自主增長的良性循環。

閱讀全文

與2004年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子被貸款公司開走怎麼辦 瀏覽:863
貸款逾期還款利息怎麼計算 瀏覽:874
我的徵信花了網貸還好貸款嗎 瀏覽:545
被騙網路貸款1000元自己花600元 瀏覽:374
中國銀行信用卡貸款利息 瀏覽:128
買房子付了錢對方有貸款不還 瀏覽:410
青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 瀏覽:809
交了首付後貸款不還開發商還了 瀏覽:421
提前畢業貸款利息怎樣支付 瀏覽:558
豐收互聯貸款合同消失 瀏覽:423
貸款利息是商業銀行流動性來源有 瀏覽:513
專利貸款擔保合同範本 瀏覽:774
優盛網路科技貸款 瀏覽:705
貸款炒股票銀行會同意嗎 瀏覽:553
70萬貸款逾期2月黑名單 瀏覽:654
什麼叫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瀏覽:951
因為父母貸款沒還妻子要和我離婚 瀏覽:811
有沒有交了首付不能貸款的 瀏覽:330
大學生貸款逾期起訴 瀏覽:594
信用卡逾期銀行抵押貸款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