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經濟形勢,有點積蓄是否適合提前償還購房商業貸款
1、提前還款根據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情況而定,如果已有的資金能夠獲得比銀行貸款利率更高的收益率,那麼就不要著急還款,如果資金的經營或投資收益比銀行貸款利率低,建議你還是提前還款。
2、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的經濟也下滑,所以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促使利率將進一步調整,個人認為還有下調的空間,盡管個人房貸的利率是按照每年1月1日公布的貸款利率執行,1年中不調整,但是未來對利率的預期還是下調的。
3、如果提前還款,選擇縮短貸款年限可以節省利息支出,因為銀行計算貸款利息是按照剩餘本金佔用銀行資金的時間得來的,也就是說,和儲蓄一樣,存的時間越長利息越多,存的時間越短,利息越少。貸款只不過將儲蓄反過來計算。所以縮短貸款年限可以節省利息支出。
❷ 我國金融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我國金融業現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度,與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相悖。我國的分業經營制度,把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業務范圍分別限制在一個更狹窄的范圍內,金融業的風險實際是更加集中和擴大。與西方主要國家的全能銀行相比,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從而影響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證券資產與其他資產所佔比例很小,信貸資產、投資與證券資產、其他資產的比例大約是77: 3:20,而且在信貸資產中80%左右投向了國有企業。這種資產結構存在很大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國有企業普遍處於困境的情況下,導致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風險劇增、經營效益下降,使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風險運行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商業銀行許多優質客戶進入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的負債規模、資產規模與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據統計,2002年3月末,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已達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約為12454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資為特徵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憑借其較高的資產收益和便利的融資條件,與商業銀行爭奪金融資源,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極大地加劇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這也必然會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商業銀行要適應市場的變化,應對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就必須調整經營戰略,實行混業經營。
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事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我國的銀行、證券商、保險公司分別處於無差異經營和無差異競爭的狀態,包括機構發展和市場定位在內,還沒有形成一種有層次、有分工、有競爭、有合作的良性發展格局,對金融業資源的總量利用造成了極大浪費。
近幾年來,盡管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深化改革,嚴格管理,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但經營效益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業務范圍狹小則是一個重要原因。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是提高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因為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大,多樣化的業務具有內在平衡特徵,可利用內部補償機制來穩定銀行的利潤收人,分散金融風險。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是我國商業銀行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應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條件下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發展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條件業已成熟。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分離銀行制度對於保證商業銀行的規范運作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種分業只是階段性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是:首先,商業銀行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商業銀行要將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的原則作為經營管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場機制,不僅有完善的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市場信號能夠靈敏及時地反映市場供求情況,而且擁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環境,擁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從法律上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第四,具有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監管。
從目前我國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在繼續深化,在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現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例如,商業銀行加強了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貸款審貸分離和貸款抵押擔保制度,以及信貸資產質量管理責任制等,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銀行業已進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證券市場也逐步進入規范發展階段;我國對宏觀經濟和金融調控能力和金融監管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從實施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看,盡管我國仍存在著一定差距,但在許多方面已經接近基本條件的要求。因此,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有著較大的可能性。
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同時,《商業銀行法》第三條中規定了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和部分保險業務。為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拓展以下業務: (1)開展基金業務,如基金託管業務、基金資產投資管理業務,適當時候可以設立金融產業基金,並讓基金上市發行;(2)開展與資本市場有關的中間業務,如辦理股票質押貸款、為券商資金往來提供清算、代理股票發行市場中申購款的收繳與結算等;(3)開展項目融資業務,如進行項目的評估和資金安排;(4)開展企業並購業務,如幫助企業診斷和評級,幫助制定兼並戰略,幫助設計企業產權結構等;(5)開展代客戶理財業務,如為個人理財和為公司理財提供咨詢服務;(6)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如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等;(7)代理保險業務。通過上述法律允許業務的拓展,可以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現在已有不少商業銀行開辦了部分上述業務,但力度還不夠,效率還不高,要進一步把工作做實做細,尤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改善現有經營模式。
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逐漸放鬆商業銀行參與證券和保險業務經營的限制,這種狀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銀行業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如果我國商業銀行不能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將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立足,同時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情況下,如果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必然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構成嚴重的挑戰。有鑒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考慮著手按全能銀行方向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並據此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由於形勢緊迫,我國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一些規定有必要根據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整,當前應當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商業銀行為試點進行探索,以點帶面,實行混業經營,逐步推進全能銀行。從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情況看選擇中國銀行較為適宜,這是因為:第一,中國銀行是我國海外業務量最大的商業銀行,由於受業務范圍的限制,使其在與當地銀行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第二,中國銀行發展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最大,同時中國銀行比較多地參與國際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投資銀行的經驗;第三,中國銀行及其所屬機構運作規范,比較容易進行監管。
我國現有金融機構種類繁多,門類復雜。金融機構種類繁多,有利於形成競爭,但也過多地加大了競爭成本,尤其是分業經營的前提下,其無差異競爭成本更大,我國金融業的普遍不景氣狀況也就難以改變。而整合現有金融機構,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這種局面,也可以實現混業經營。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設立分支機構,並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與此同時,則減少境內分支機構。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內重組金融機構,實行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相互並購或相互參股,並以一業為主,他業為輔,他業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存在,並分別設立賬戶,分別核算經營成果,分別進行風險控制,建立系統內垂直管理體系,從而防止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而此時的銀行,成為金融集團公司,也就是綜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如通過並購或相互參股,吸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甚至外資金融機構,則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公司,下轄相互獨立的四個子公司:商業銀行公司、投資銀行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既把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業合一,又能在集團公司之下相互獨立核算,甚至單獨上市,從而成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國加入WTO後,大量涌進的外資銀行將都是全能銀行,是「混合編隊」,中資金融機構以「單兵作戰」形式是無法應對的,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組現有金融機構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是分業監管,監管部門有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分業監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隨著混業經營成為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統一監管也將成為一種必然。因為面對全能型的外資金融機構和即將成為全能型的中資金融機構,不能不進行統一監管。為此,應制定統一的金融安全標准和監管標准。
當金融市場變得越來越一體化時,通訊和計算機的運用使得金融風險在現行監管體系下難以集中控制和監管,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協調的監管體系。正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監管體系應適應被監管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在英國,政府已提出將9家金融監管機構合並,成立金融服務管理局,統一負責對每個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市場進行監管。日本政府則打破銀行、證券活動的限制,並成立獨立的金融監管廳,統一監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大藏省則只負責監管法規的制定。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比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管金融機構。在現階段,則應加強人行、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統一標准,聯手行動,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同時,要完善各項監管手段,制定金融風險國內、國際預警指標體系,實現非現場檢查的電子化、規范化、程序化,運用電子技術進行適時監管,及時跟蹤監測,分析各類金融機構的變化,提高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質量。
❸ 當前的經濟形勢適合貸款嗎
應該是比較適合吧,自己感覺。央行年內降准降息,且設定利率標准,各大銀行利率也大幅下調,可以說還款負擔比較低。當然央行的這一舉措主要是刺激貸款,保證經濟增長,抵擋經濟下行壓力。
❹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也就是從外貿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型經濟。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前外貿型經濟因為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了打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呈萎縮狀態,並且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經濟轉型也會重振製造業,這對我國未來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為了消化外貿出口的萎縮,和達到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國經濟急需從外貿出口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轉變,也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實現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
❺ 信貸的信貸趨勢
7月新增信貸或達7000億
7月銀行業新增信貸預計在7000億元左右。該人士分析說,政策的相對寬松和微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銀行信貸供應能力,中長期貸款在新增貸款中的佔比顯現出進一步增加趨勢,企業和個人信貸需求都有所增長。
根據央行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已達4.86萬億元。多家市場研究機構根據央行動態差別准備金計算公式以及當前經濟形勢,預計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8.2萬億至8.5萬億元。按照全年銀行業信貸「3:3:2:2」的均衡投放要求,扣除上半年已用額度,三季度新增信貸額度將在1.8萬億元左右。
下半年,政策適度寬松的效應將在市場持續發酵「今年上半年貨幣信貸增速在波動中略有上升,新增對公貸款結構"短多長少";在投資增速回升和企業貸款增加等因素的帶動下,中長期貸款回升的局面開始顯現,並將在下半年更加明顯。」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鄂永健分析稱。
具體來看,下半年中長期信貸需求在企業和個人兩端都將有較強的增長。鄂永健分析認為,一方面,隨著項目審批加快以及鐵路、水利等基建投資力度可能逐步加大,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有所回升,進而帶動信貸需求特別是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上升。另一方面,計算發現,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速領先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約5個月,而商品房銷售從3月開始回升意味著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可能從8月開始反彈。
❻ 中國未來五年經濟形勢走勢
(以下皆是原創,或有偏頗不全面的地方,望指正討論。)
就經濟走勢而言,沒人能給你一個肯定的答復。
中國現在的經濟問題是積累了很久的了,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惡化,那些壓抑下來的經濟問題正在尋找突破口。就這一方面來看,中國經濟問題是很嚴重的。具體分析如下:
我能力有限,個人覺得中國現在的經濟問題主要集中在城市化進程問題,人口紅利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問題,以及金融體制問題上。
其中,城市化進程問題包含了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問題,住房問題,和外來人口生活保障問題等。
人口紅利問題則包含了中國勞動力縱向分布問題,人才市場供需關系問題,勞動力待遇問題等。
社會保障體系問題,則包括醫療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養老保障制度等問題。
金融體制問題則包括銀行貸款中的壞賬問題,國家投入市場的刺激性資金的不良後果問題,人民幣離岸市場交易問題等。
限於字數,只做簡單總結。
中國城市化進程近幾年很快,從好的方面來看,其為中國的消費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消費的層次,以及中國的整體消費層次的矛盾也集中體現出來。現在中國自主產品,大部分還集中在中低等方面,國家希望通過刺激政策來提高內需消費的,主要就是刺激消費中低檔次的產品。畢竟這部分產品的消費數量,才對中國自己的企業有好處。但是,中國現在的消費分布,一部分是中高檔次的消費,表現為中高收入的城市居民;而另一部分則是低層次的消費,則體現在從農村遷往城市的消費者。這樣就導致了中國企業的生存困境。
而城市人口的暴漲 ,也帶來了中國城市發展建設的困難。中國對城市規劃缺乏長期眼光,導致城市交通近些年屢現癱瘓。我是學交通專業的,從城市道路的規劃而言,中國的建設模式基本上是專業建議僅作參考,領導觀點為主導。於是導致城市建設不專業化,這個路口出現了問題就只考慮解決這一個路口,而缺乏整體設計。這是交通方面,其他配套設施的建設也有此類問題。這樣一來,直接導致很多錢進去了,卻沒有起到其應該起到的作用。從數據上來看,則表現為GDP上去了,卻沒有實際帶動城市化進程的發展。
住房問題,大概不用談太多。中國的住房市場一直是熱點話題,問題么,我個人覺得主要是內部利益糾紛。政策制定者與政策施行對象的矛盾,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地產商與銀行的關系的矛盾,以及地產商與其所關聯的各行業的矛盾。
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城市居民中,外來人口佔比的增加也是現在中國經濟需要考慮的一方面。這部分人口在城市生活缺乏保障,那消費上他們就會頗有限制。但他們同時也在消耗著城市資源,在沒有社會福利保障的情況下,消費上他們起不來,而資源上他們雖然遭遇分配不均,但同時也在消耗。這之間的矛盾也是中國內需市場發展的矛盾之一。
人口紅利么。縱向分布是指勞動力上,按年齡層劃分的問題。現在中國的工作人群中,中年人必定還是佔比高於青年人。這樣一來,現目前的社會資源主要創造者還是中年人,那當中年人創造的社會資源分配到中年人頭上的時候,整體上是均勻的。而一旦中年人進入老年人,退休了,需要養老的時候。青年人所能創造的社會資源是否能夠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存,就是一個問題。現在中國人口結構上,草率地說,是一個倒金字塔。上端是中年人,下端是青年人。青年人早晚需要負擔上端的中年人。這將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個大隱患。
人才市場上,中國現在雖然每年「生產」百萬級別的大學生,但人才市場上需要的更多的是高級人才和底層人才。所以,大學生就業就面對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這樣一來,這部分人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對社會資源的消耗(包括這部分大學生的家庭資源)也是十分值得重視的。他們要消費,要生活,那必然需要資金。這些資金在其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或者收入低的情況下,就由其家庭承擔。家裡的2000塊錢,本來應該在這個階段(其進入社會後的階段)只給其父母用,現在卻要三個人來用。那麼這些錢進入維持生存之外的市場的部分就變得少了。其對社會的貢獻就少了,其對社會資源的消耗卻在增加。如何平衡?
再來就是勞動力待遇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工資。工資高低決定市場中的流動資金,而工資要高,則需要企業利潤,企業利潤又需要有市場為前提。關聯上文,矛盾顯而易見。
社會保障問題也不用多談了。
金融體制上,銀行帳務本來十年一個周期結算,但中國近年的房市導致銀行帳務其實很復雜。雖然從賬面上來看,其與房地產市場的關聯並不如我們所猜測的那麼大,但曾經有一份建設銀行的貸款明細說明,很多房地產關聯帳務,都被更名為其他看起來與其無關的名目了。所以,地產市場的貸款量,實際上十分可怕。為了讓銀行有時間消化這部分不太優質的貸款,國家推後了十年銀行的帳務結算。這十年會發生什麼?誰也說不好。
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則往往帶來很多負面問題。這方面網上資料比較多,也就不贅述了。其中,郎咸平的分析大概算得上著名。而金融上的問題,可以多參考下張五常等學術型經濟學家的觀點。
人民幣離岸交易,本來是為了應對美元疲軟等國際上各國貨幣的波動而進行的。但現目前,因為外交上的不成功,以及美國等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現在歐洲也在對中國搞這套),進展得很不順利。這樣一來,價格上被操縱的問題依然難以找到解決的突破口(無論是原材料進出口,還是成品進出口都受阻)。
綜合上述分析,我個人認為,中國現在經濟市場內外皆困。五年內我並不看好,但五年內應該不會爆發大問題。就證券操作而言,需要靈活應對,難度很大。如果未來十年,中國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而不是治標不治本地解決,中國經濟的未來還是很好的。只是,我還是個人認為,這個難度很大。
❼ 新經濟形勢下的融資策略有哪些
我們的機會在於我們仍然處於經濟相對增長的這么一個時期,同時我們看到這樣一個低迷的狀態下,也給我們有更多的一些廉價土地的機會,並且我們也看到了,隨著資本市場的變化,也給了我們房地產企業,一些行業整合的機會,也就是說對我們大家而言,不僅僅是我們要在這樣一個挑戰中,能找到自身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有一些,特別是對中小房地產企業,一些有效的融資方法和路徑,大企業搞融資相對容易,銀行貸款、發債等各個方面,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我們應該如何抓住機會,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並且挑戰極大的環境中,找到一些最適合我們發展的機遇,這也是我們要考慮得問題。
我們看到中國資本市場中提供的一些融資的路徑和方法,不僅僅包括銀行貸款、股權融資,還有IPO和並購方面的融資,還有REITs,這個就是典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9月26號中國證監會頒發了資產證券化的管理辦法,提出了資產證券化的基本的條件,比如說在開發地產中,特別是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應該就有機會對自持性的物業進行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有條件的,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定規模的商業地產,比如說無抵押貸款的,一個整體性經營效果好的商業地產,同時我們看到你的租金收益和物業的增長收益,相對也成熟,這樣的企業拿來做資產證券化就相對比較容易。
很快有政府廉租房的REITs,第二個收取的收益,第二個廉租房也會漲價,廉租房具備了發行REITs的條件,這些方面對我們未來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就能創造一個非常好的一種條件,這是一個混合型觀念的問題。
比如說天朗酒店,這個物業是天朗集團的,但是租給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寫字樓同樣也是這樣,如果這種資產體量規模更大一點,是可以具備REITs的發行條件,但是前提條件,就是整個物業是整體的,租賃有增長的能力,不能有質押和擔保,不能說房子質押給別人了,就不能滿足REITs發行的需要,當然資產證券化產品不僅僅包括REITs,還包括金融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只不過商業地產也好,工業地產也好,廉租房的租賃也好,這些REITs產品是反映在房地產行業的REITs,這些方麵包括我們在北京辦公的華貿中心,三棟寫字樓,兩棟就是日本REITs持有的,而且到香港發REITs,包括我們看到萬達、SOHO中國,以及其他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為什麼過去跟著買商業地產、寫字樓,現在不賣了呢?其實是裝入囊中,為REITs發行奠定基礎的方面。
第二個融資方式,就是接地氣的融資方式,就是互聯網金融到底對中小開發商的融資有什麼幫助,中小開發商也在建P2P網站,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目前中國P2P的網站,已經有了1200多家,但是每個月也會有20、30家新增的網站的同時,還會有20、30家跑路的、倒閉的,上個月就出現了28家企業跑路,風險非常大,但是對房地產企業和相關的企業,怎麼樣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來真正的利用好互聯網金融的這么一個平台,用互聯網金融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呢?是讓中小企業,或者是小投資人,都能夠通過這樣的平台,獲得各自不同的利益,比如說咱們大家在座的都是高凈值人群,你不會投P2P的產品,因為你的產品都放在銀行,買個銀行的信託產品,或者有自己用的方法,但是對於民工而言,他就沒有這樣的路徑,每個月存一點錢,收益很低,如果說有了P2P平台的話,我可以拿到差不多3個月,就可以拿到年化利率10%的收益,這樣對大家就非常歡迎的,身邊的老百姓、普通人,會藉助P2P的平台獲取更大的收益,至少比銀行高了很多,當然風險也很大,老百姓不知道哪個P2P是好的,所以就有了一個選了的問題。
現在P2P不停的冒出來,不停的跑路,導致民工也不敢把錢放在P2P上,這滿足了中小投資人、中微投資人的投資需求,第二個滿足了社會上一些不同企業的需求,包括開發商,比如說中小開發商,我們有機會利用這個P2P,看著投資人很少,金額很小,但是它是眾籌的概念,這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講,轉一點P2P還是可以的,眾籌的概念,把不同投資人的需求集中在平台上。
作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我們該怎麼樣使用這個資金呢?用不好搞成非法集資了,P2P的概念就是債權轉讓,所謂的債權轉讓,就意味著你如果有債權,假如說你項目中有一些債權的份額,或者是你有一千萬,你可以分拆成100萬,目前的狀態下,隨著未來P2P平台的發展,你有1億,可以拆成1千萬,一千萬的標的目前在P2P上比較普遍,要完善債權轉讓的風險控股,想好了你借的不是銀行的錢,銀行的錢還不了,銀行可以把你列入黑名單之內,P2P的錢還不了,你會造成社會影響,你要想明白這個項目是不是真正有能力使用P2P,風險要控制好。
第三個就是及時兌還,一定要跟投資人說明白,這個錢去哪了,保證資金在使用中的透明,所以說風險有時候要事先告訴民工大哥,你投入的一千塊錢,是投入到一千萬的房地產項目中的哪一部分,這個項目有什麼風險,有什麼收益,你這個資金是優先順序的,還是滯後級的,就是你項目的使用透明度必須要保障,我們講P2P平台本身不是不可以使用,而是我們要有策略的去使用。
這里大家都講一個問題,講一講我們可不可以特別關注,我們自己去建一個P2P網站,我自己去用自己募集的資金,當然可以自己建,也可能有人投資,但是要想風險在哪裡,你的獨立性在哪裡,如果沒有獨立性,我建一個P2P平台,為自己的項目融資,可能風險更大,P2P平台絕對不能建立資金池的,資金帳戶不能在P2P平台的帳戶上,一旦你建了資金池,不能償還,銀監會下一步就要解決你的問題了,我們對互聯網金融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之後,就可以在這些方面有一些新的突破,這也是我們相當一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可以關注的問題之一。
對房地產企業而言,互聯網金融和草根金融結合在一起的,往往就是中小房地產企業可以去使用的手段,中小房地產企業,除了互聯網金融,可以考慮使用之外,我們還可以繼續再用的是什麼呢?就是股權投資的基金模式和方法,2011年是房地產股權投資基金的元年,這幾年增加到了4500億,股權投資基金它的好處在於它的靈活性會更強,包括拿地的資金,完全可以通過股權投資基金使用但是股權投資基金有一個限制,就是有限合夥的企業,只能有50個人,投資人最多50個,超過50個就不能再去做了,這就是限制,如果要募集一個億,50個人最少投200萬,這是一個要求,當然你也可以在有限公司有限合夥企業的上面,放一個信託機構,這樣就可以有更好的安排了。
房地產投資基金,它的結構和房地產開發商的有限公司不同,一個方面我們看到它是有管理人,另外一個是LP,LP叫有限合夥人,我們作為LP投資人,把資金投到一個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一個億、兩個億,就可以直接投到房地產開發商項目中去,它的結構是什麼呢?有限合夥企業有3個億,一千萬可以作為股權投到項目公司,然後一年以後房地產開發商承諾,我來回購20%,那麼對基金而言,收益率就是20%,還有兩個億,可以以債權的方式進入被投資企業,按照約定可以不高於同期銀行利率的4倍,當然房地產集團公司可以做擔保,這都是可以的。
股權投資基金的使用,比信託要寬松很多,信託至少要求20、30,它的要求會受銀監會和證監會監管的產品,股權投資的產品,相對而言就管理比較寬松,現在在中國證監會備案,股權投資相對靈活運用房地產開發的各個環節,無論是拿地的項目,還是自有不動產的項目,因為現在商業地產的發展,給了大家更多的機會,有時候我們為了避稅,我多融一些資,可以自己持有。
股權投資資金到了企業之後,其實是降低了你的資產負債率,所以從這些方面,應該都有更多的機會,讓我們去發展,其實房地產企業,我感覺股權投資資金在中國的發展,應該是一種非常好的路徑,我們講的不同的路徑。
不少外資的基金,在中國,包括在海外,已經非常規模之大的使用加層基金的概念,如果做成三加一的話,往往就不是加層了,就是股權投資基金了,因為開發項目就是3、4年時間,我通過三加一的基金,成為開發項目的大股東之一,我們投80%,開發商投20%,我們共同來做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我投3個億,你投1個億,然後我3個億佔75%,你佔25%,你雖然佔25%,但是我答應我75%的15%,可以作為利潤償還,你雖然有25%的投資,但是你分配的利潤是40%的利潤,這也是很劃算的。
我們看到股權投資基金,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我認為在國內應該還有特別多的環節,我最近在悉尼,投資了一個非常大的項目,在CBD要建立全球第三個中國中心,我在和中國中心現有的物業進行談判的時候,我發現六棟樓都是超過20、30年的,要拆的樓,有4棟都是基金持有的,同樣在紐約,在倫敦的一些寫字樓、公寓,三分之二都是基金持有的,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才看到中國未來股權投資基金去持有這些收益性物業的一些發展性前景。
在北京CBD,你想找個寫字樓,基金想收購,難得要死,在西安也有這種機會,我們能否去發行假如說10個億規模的基金,來持有寫字樓,這個寫字樓也可能是開發商自己玩不準,但是可能開發商想銷售,銷售可能是15億,基金可以買斷,12億可不可以啊,基金持有以後,我可以請專業機構管理,整個物業層次提升了,物業整體的價值也在增長,所以對整個房地產市場中的公寓、寫字樓,以及其他有效的商業地產,應該都是未來巨大的商機。
在這方面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機會,應該都具備,大家除了銀行之外,我們證券機構也要做介入,資產公司也有一些資管計劃,包括股權投資基金的管理模式,現在規模越來越大,大家看你熟悉哪些資源,就可以更好的做相應的安排,我們看到房地產企業有相當一部分,也在做戰略的轉移,怎麼樣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保障不僅僅是開發,而且房地產投資基金可以去做一些,PE基金可不可以多元化,我也去參與一些,孫總提到企業多元化是未來一個發展的潛力,多元化不見得都自己去經營,我投資我經營,投資也是多元化的模式之一,我只選擇行業最優秀的,而我不去經營這個企業,作為投資人,我們有時候也會感覺到投資的靈活性,去年我們投資了很多地產的項目,今年就減了很多,我今年重點就是增發的基金、並購的基金,以及全球資產配置的基金,相對會靈活一些。
同時還有一種特別好的模式,大家要研究,就是PPP的模式,這是財政部最近剛剛推出的一種新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概念,就是各省市的金融融資平台,現在43號文,已經停止發債了,包括西安同樣是這樣,西安建工集團過去是自己發債的主體,現在不能讓它發了,怎麼做呢?就需要用P2P無的模式,比如說在運城投資的項目,運城大同到西安的鐵路,站前廣場的2500畝地,本來是政府要做的事,現在政府沒有做,誰做了呢?我們開發商做了,開發商去做了,就有它的一些機會,開發商做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用了P2P的模式,政府的問題由不同的資金來源來去共同開發,我們在這個項目佔了60%,當地開發商佔了40%,用的也是基金的模式做,這個模式也是非常好的,現在是1200畝地拿到手裡面,現在還在做一些推廣,後面也有華商一級土地開發的模式,大家有機會可以到運城看看這塊土地,目前是最低的價格,今天來開會的,凡是到丁總那前10位預定的,丁總你都要給一個最低的價。
PPP模式,不僅可以用到高鐵廣場的公用設施的建設,同時還用於供水、供電,包括做廉租房也可以用這個模式,但是前提要想明白,是私人投資、自己經營,法律責任和政府責任由政府承擔,大家以後還可以多一些這方面的了解
❽ 貸款對中國經濟有什麼作用
1、發展消費信貸有利於提高消費傾向,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選擇,所以有效刺激消費是我國經濟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保證。尤其重要的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呈現供給相對過剩和通貨緊縮的特徵,消費品市場從賣方市場格局向買方市場格局轉化;而另一方面,居民儲蓄率日趨高升,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在此情況下,國家近年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擴張投資需求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但從消費領域看,消費市場依然偏淡,擴張投資需求刺激消費作用有限,進一步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還有賴於發展消費信貸進而擴張有效需求。我們知道,投資和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兩個輪子,要使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態勢得以持續,消費需求必須及時跟上,發展信用消費正是擴大消費需求的一種重要途徑。從全社會看,由於消費與生產不可能完全同步,消費總是滯後於生產,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滯差,消費信貸的實施有助於增加即期消費,保持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消費信貸尤其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現實意義。消費信貸是調節當前宏觀經濟的有效措施。消費需求不足可以說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積極開展消費信貸,通過消費信用支持需求擴張,可以達到啟動消費品市場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政府通過消費信用引導消費者的支出投向,有意識地加速或延緩某類消費的社會實現,還可以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使經濟增長步入良性循環。
2、發展消費信貸有利於為經濟增長提供推動力。消費的增長始終是經濟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以消費為導向也正是市場經濟發展偽真諦。居民消費的增長與消費需求結構的升級正是經濟規模擴展與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化的根本推動力。據測算,居民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韓國為64.8%,日本為66.4%,美國為68%,而我國該項指標約為50%。在發達國家,信用消費占其整個消費的比重達30%。按此計算,在我國可增加消費1300億元左右,將帶動消費增長約4.5個百分點,若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0%,則最終可拉動經濟增長2.3個百分點。目前我們的消費水平在達到小康之後,面臨消費升級,一次性大額支付是其中一個重要特徵,也會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通過消費信貸,使部分急需改善生活條件並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居民提前實現對住房、汽車等高價值消費品的需求,也有利於提高生活水平的質量,促進社會消費升級的順利實現。事實上,消費信貸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有沒有信心的標志--敢不敢於花未來掙的錢,因此,通過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制約消費的政策和觀念,把消費和勞動生產有機起來,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提高人民消費生活水平。
3、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優化社會信用結構,使債權和債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信用內在約束機制和全社會的信用水平。在目前我國畸形的社會信用結構中,居民高債權,政府和企業高債務,銀行高風險。風險和收益是絕對分離的。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優化居民的資產結構,使居民的收益和風險通過信用消費的方式相結合。消費信貸和儲蓄對於貨幣流通的作用恰恰是相反的,前者是未來的收入現在使用,而後者是現在的收入未來再用。發展消費信貸也是構建市場儲蓄向投資轉化機制的重要措施。此外,發展消費信貸可以延伸貸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的作用范圍,是調整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有力工具之一。到目前為止,貨幣、信貸政策都是在短缺經濟中發揮促進生產作用的,而通過消費信貸可以使貨幣、信貸政策延伸到消費領域,建立消費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更進一步,通過政策作用范圍的延呻,可以幫助銀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高銀行效率和效益。
❾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我覺得問題比較多,首先在高端技術領域,我國還沒有普及的創新的科技,國家靠的是尖端科技在提升國家實力,如火箭 軍事。國民科技主要依靠進口。反觀樓上說的印度,印度在軟體科技領域發展十分理想。 中國的經濟發展多年來依靠廉價的基本商品(原材料、製成品),其次是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居多,製造多,創造少,近幾年成本上升,又打擊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 最後是中國的教育,早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目前,國民已經摒棄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直接追求物質、慾望現象開始普遍。 經濟方面,半調子經濟學家主流、忽悠主流、不學無術主流。使得中國經濟越來越曲扭化、波動周期急劇變短。 國家未來發展堪憂。
❿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和趨勢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
(一) 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保險業
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
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
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
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
(三)證券業
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
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
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
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
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
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
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
(一) 銀行業
1.經營規模比較
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
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
總資產
一級資本
分行機構數量
跨國經營情況
工商銀行
4275.46
219.19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銀行
2442.93
162.6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建設銀行
2658.45
131.9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銀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花旗銀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美洲銀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德意志銀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巴克萊銀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
2.業務功能比較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
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
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務
當局立法限制
工商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工商東亞
無
分業經營
農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無
無
分業經營
建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金公司
無
分業經營
中國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銀國際
無
分業經營
花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能銀行
有
全面混業經營
巴克萊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創新比較
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綜合帳戶
銀證轉帳
浮動利率貸款
票據融資
電子銀行
循環貸款
網路結算
消費信貸
給點分吧,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