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時蘇聯為什麼要幫助中國
主要原因:
1、因為害怕中國崛起太快,影響蘇聯的發展,加上美國的和平演變戰略使之蘇聯無力支援中國。196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蘇中關系最為復雜和緊張的時期。
2、因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局有重大影響。中國是了遠東地區的主要焦點,蘇聯幫助中國是出於對整個戰局以及自身國家的考慮。
3、蘇聯援助中國抗戰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後,國際法西斯勢力不斷惡性膨脹,德、日、意三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逐漸形成,這對蘇聯從東、西兩線同時構成威脅。
5、蘇聯如果不幫助中國抗日、那麼日本就會通過東三省為基礎和本土夾擊擴大在華勢力范圍、當時中國國力非常落後的,蘇聯不想讓其輕松擴大領土同時也不想與強大的日帝國為鄰;
6、在策略上亞洲勢力當時中、日、俄相當於三國的合縱連橫、不扶弱攻強就會被兼並,更何況日野心太大
7、此時的日本不僅要稱霸東亞,而且還覬覦蘇聯的西伯利亞。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蘇聯來說,積極援助中國抗日,以牽制日本,准備全力對付更加危險的德國可能發動的侵蘇戰爭,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1)蘇聯貸款中國3億美元擴展閱讀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方式有兩種:
1、是物資援助和貸款,
2、是人員和人才。
整個抗戰期間,蘇聯同中國簽訂了三個貸款條約,總計約1.71億美元,主要是希望中國購買蘇聯的武器等,中國作為抵押的就是茶葉、桐油等。
蘇聯為了降低中國的壓力,給了很多優惠價,很多都是半價出售,而且到貨非常快,很多都是貨到了之後,才開始簽合同。
抗戰期間我們從蘇聯購買的武器,1200餘架飛機、1317門火炮,82輛坦克、1800餘輛汽車、14025挺機槍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葯和石油等物資。
為了增強中國的軍力,蘇聯提供5000多名軍事顧問,親自到中國戰場訓練中國軍隊,以及指揮中國軍隊與日本作戰。中國當時的空軍很落後,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空軍。蘇聯派遣本國的空軍,幫助中國組建空軍隊伍,並且親自到戰場與日本展開了空戰。
關於蘇聯和中國之間的歷史問題介紹如下:
1、中國與蘇聯協商立項的過程:新中國建立迄始,10月2日,蘇聯政府即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政府;
2、10月5日,中國各界代表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集會,宣布成立中蘇友好協會,劉少奇為主席,宋慶齡、沈鈞儒、郭沫若等人擔任副主席;
3、1950年1月5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組織座談會,協商中央提出的關於中國同蘇聯簽訂新的友好條約和貸款、通商、民航合作等協定的建議;
4、2月14日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合政府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
5、其中規定以年利1%的優惠條件蘇聯貸款給中國3億美元,用以償付為恢復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而由蘇聯交付的機器設備與器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原料、茶、現金、美元等分十年付還貸款及利息。
㈡ 建國初期蘇聯貸款給我國的3億美元還了嗎
當然還了呀,又不是無償的。到1964年,中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上世紀50年代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以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中國還清了所欠蘇聯的全部債務。也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中蘇關系交惡,開始還貸款。
可以參閱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3/20/content_17475528.htm
㈢ 新中國成立後,蘇聯貸款給中國3億美圓——中國後來還清了嗎
當然還清了,我們那時是真正團結一心的國家。 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國家貢獻一切的時期。而不像現在官僚主義習氣嚴重。早為當代人非常嚮往毛主席時代。
㈣ 建國後蘇聯的對華援助有哪些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蘇聯的3億美元貸款按195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約合9億元,在三年恢復時期中央政府總投資62.99億元中,所佔比例高達14.3%。另外,蘇聯政府幫助援建恢復經濟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情況變化,撤消了1個項目,合並了2個項目,實際建設項目為47個。涵蓋了以下行業:一、能源工業,二、原材料工業,三、民用機械加工,四、國防軍工,五、造紙工業,按國家統計局1953年3月11日的統計報告,3年累計實際進口46974萬盧布,完成合同68.7%。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急需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記載,1954年9月赫魯曉夫首次來華前主持召開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決定對華大幅增加援助作為禮物。果然,在這次來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周年慶典期間,赫魯曉夫改變了斯大林過去的大國沙文主義做法,廢除了中蘇關系中一些不平等約定,議定從旅順撤軍和交還基地,在談及撤軍時毛曾說「我認為蘇聯軍隊此時撤出旅順和大連是不合適的」,但因赫態度堅決而作罷。對於提供常規武器,蘇聯也改變了斯大林時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舊品的做法,改為提供現役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稱為「156項」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而提供技術是免費的。1952年中國制定「一五」計劃時,斯大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又追加15項並提升質量,成為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的「156項」。後來落實的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製造廠。赫魯曉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核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的起步的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
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
㈤ 建國後蘇聯的對華援助有哪些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蘇聯的3億美元貸款按195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約合9億元,在三年恢復時期中央政府總投資62.99億元中,所佔比例高達14.3%。另外,蘇聯政府幫助援建恢復經濟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情況變化,撤消了1個項目,合並了2個項目,實際建設項目為47個。涵蓋了以下行業:一、能源工業,二、原材料工業,三、民用機械加工,四、國防軍工,五、造紙工業,按國家統計局1953年3月11日的統計報告,3年累計實際進口46974萬盧布,完成合同68.7%。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急需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記載,1954年9月赫魯曉夫首次來華前主持召開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決定對華大幅增加援助作為禮物。果然,在這次來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周年慶典期間,赫魯曉夫改變了斯大林過去的大國沙文主義做法,廢除了中蘇關系中一些不平等約定,議定從旅順撤軍和交還基地,在談及撤軍時毛曾說「我認為蘇聯軍隊此時撤出旅順和大連是不合適的」,但因赫態度堅決而作罷。對於提供常規武器,蘇聯也改變了斯大林時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舊品的做法,改為提供現役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稱為「156項」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而提供技術是免費的。1952年中國制定「一五」計劃時,斯大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又追加15項並提升質量,成為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的「156項」。後來落實的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製造廠。赫魯曉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核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的起步的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
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
㈥ 蘇聯為什麼幫助中國
主要原因:
1、因為害怕中國崛起太快,影響蘇聯的發展,加上美國的和平演變戰略使之蘇聯無力支援中國。196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蘇中關系最為復雜和緊張的時期。
2、因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局有重大影響。中國是了遠東地區的主要焦點,蘇聯幫助中國是出於對整個戰局以及自身國家的考慮。
3、蘇聯援助中國抗戰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後,國際法西斯勢力不斷惡性膨脹,德、日、意三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逐漸形成,這對蘇聯從東、西兩線同時構成威脅。
5、蘇聯如果不幫助中國抗日、那麼日本就會通過東三省為基礎和本土夾擊擴大在華勢力范圍、當時中國國力非常落後的,蘇聯不想讓其輕松擴大領土同時也不想與強大的日帝國為鄰;
6、在策略上亞洲勢力當時中、日、俄相當於三國的合縱連橫、不扶弱攻強就會被兼並,更何況日野心太大
7、此時的日本不僅要稱霸東亞,而且還覬覦蘇聯的西伯利亞。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蘇聯來說,積極援助中國抗日,以牽制日本,准備全力對付更加危險的德國可能發動的侵蘇戰爭,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6)蘇聯貸款中國3億美元擴展閱讀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方式有兩種:
1、是物資援助和貸款,
2、是人員和人才。
整個抗戰期間,蘇聯同中國簽訂了三個貸款條約,總計約1.71億美元,主要是希望中國購買蘇聯的武器等,中國作為抵押的就是茶葉、桐油等。
蘇聯為了降低中國的壓力,給了很多優惠價,很多都是半價出售,而且到貨非常快,很多都是貨到了之後,才開始簽合同。
抗戰期間我們從蘇聯購買的武器,1200餘架飛機、1317門火炮,82輛坦克、1800餘輛汽車、14025挺機槍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葯和石油等物資。
為了增強中國的軍力,蘇聯提供5000多名軍事顧問,親自到中國戰場訓練中國軍隊,以及指揮中國軍隊與日本作戰。中國當時的空軍很落後,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空軍。蘇聯派遣本國的空軍,幫助中國組建空軍隊伍,並且親自到戰場與日本展開了空戰。
關於蘇聯和中國之間的歷史問題介紹如下:
1、中國與蘇聯協商立項的過程:新中國建立迄始,10月2日,蘇聯政府即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政府;
2、10月5日,中國各界代表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集會,宣布成立中蘇友好協會,劉少奇為主席,宋慶齡、沈鈞儒、郭沫若等人擔任副主席;
3、1950年1月5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組織座談會,協商中央提出的關於中國同蘇聯簽訂新的友好條約和貸款、通商、民航合作等協定的建議;
4、2月14日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合政府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
5、其中規定以年利1%的優惠條件蘇聯貸款給中國3億美元,用以償付為恢復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而由蘇聯交付的機器設備與器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原料、茶、現金、美元等分十年付還貸款及利息。
㈦ 當年蘇聯究竟對中國幫助有多大
「但願從今後,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國人十分熟悉的旋律,除了旋律優美,這首歌在國內傳唱度這么高,還與當時的中蘇關系有關,因為那個時候,蘇聯被中國人親切的稱為「蘇聯老大哥」。
雖然中蘇關系經歷了「蜜月期」到「斷交期」,但蘇聯老大哥實實在在為中國的發展做了不少貢獻,尤其是在抗日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國家,「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句歷史書上的話,最好的詮釋了中國和蘇聯關系的淵源。
蘇聯當時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中的龍頭老大,一度與美國形成了抗衡之勢,在兩極分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國自然就與國土毗鄰,政體一樣的蘇聯走的很近。
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蘇聯開始了對中國的幫助。當年蘇聯到底對中國幫助有多大?砸錢近百億,核心技術直接白送。
雪中送炭
人人都知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無疑是雪中送炭。清朝時期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早已被西方發達國家遠遠的甩在了後面,以致於淪落到落後就要挨打的地步。晚清簽訂的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讓本就積重難返的中國更加的雪上加霜。
筆者依稀記得當初學習這段歷史的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個順口溜,如今在網上一搜,還真的能找到。「蘇聯老大哥,掙錢掙得多。買輛摩托車,騎到莫斯科。蘇聯老大嫂,掙錢掙得少。買塊舊手錶,樂的滿街跑」。這個充滿了口語氣息的順口溜足以說明蘇聯當時在中國的聲譽和影響。
後來中蘇關系決裂了,中國人也編了一個順口溜。「蘇聯老大哥,掙錢掙得多,買輛摩托車,騎到莫斯科,莫斯科地雷多,炸得老大哥直哆嗦;蘇聯老大嫂,掙錢掙得少,買塊破手錶,一年走一秒」。中國人的愛恨分明從順口溜的變化中就能可見一斑。
至於蘇聯為什麼要幫助中國,很多政客眾說紛紜,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蘇聯幫助中國自然有它的目的,但不管它的目的是什麼,中國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好處。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今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但蘇聯對中國的幫助,我們卻不能忘記。
小結:
世界格局瞬息萬變,當年能與美國勢均力敵的蘇聯轟然解體,社會主義陣營中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成員。蘇聯的解體有很多因素,給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以警示。
作為曾經的老大哥,蘇聯多中國的幫助無疑是雪中送炭,而且還以授之以漁的姿態給中國培養了專家學者,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能成為今日之中國,蘇聯當初的貢獻功不可沒。
㈧ 蘇聯對中國的科技援助到底有什麼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急需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記載,對於提供常規武器,蘇聯也改變了斯大林時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舊品的做法,改為提供現役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稱為「156項」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而提供技術是免費的。1952年中國制定「一五」計劃時,斯大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又追加15項並提升質量,成為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的「156項」。後來落實的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製造廠。赫魯曉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核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的起步的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
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
㈨ 毛主席第一次訪門蘇聯蘇聯給我國多少貸款
蘇聯當時給我國貸了3億元的貸款,畢竟毛主席親自到訪蘇聯,當時還是中國拖住了進攻蘇聯的日本法西斯,所以給我國貸的款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