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如何查出非國有企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在中國統計年鑒里查不出來非國有企業貸款
不明白啊
B. 銀行對企業貸款的授信額度主要是根據什麼來定的,有哪什麼標准或規定嗎
給企業授信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企業需要多少錢,企業能還多少錢,還不上能賠多少錢。
下面講的是專項授信,也就是對項目進行授信,順便夾雜著對企業授信。在當前嚴峻的房地產形勢下,國內銀行大都對房地產企業採取名單制、俱樂部制等形式設置准入門檻,房地產企業融資還要頂著房地產限額的形式前進,尤其是非核心城市、非核心區域的項目融資更是難上加難。以深圳本地的鵝湖集團為例。假設鵝湖集團拿了一塊好地,面積50000平,開發時間五年,分三期開盤,擬在我行申請rmb25億的開發貸。我行擬定價格年利率按7%算。
.
1.企業需要多少錢。經測算,鵝湖集團整個項目需要大概25億資金,然後打算全部在我行申請授信,這種情況我們是不能允許的,房地產企業項目要求自有資金比例在30%以上,按照比例和項目地段,我行認為限額定在15億比較合適。能不能突破呢,可以,那就不是我們放款了,要用表外資金。表內資金只能做到這種比例。在非專項授信時,就是針對企業的授信的話,在與跟我關系較好的客戶溝通時,經常會冒出多多易善的說法。當然了,我們是不能這么慣著企業,你一年采購原材料加薪酬才五千萬,凈利潤才幾百萬,你讓我給你貸三千萬,我不得掂量掂量,但是這個不是絕對的,能不能突破呢,能,看2和3。
.
C. 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間的比例有何規定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投資總額在300萬美元以下(含300萬美元)的,其注冊資本至少應占投資總額的十分之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投資總額在300萬美元以上至1000萬美元(含1000萬美元)的,其注冊資本至少應占投資總額的二分之一,其中投資總額在420萬美元以下的,注冊資本不得低於210萬美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至3000萬美元(含3000萬美元)的,其注冊資本至少應占投資總額的五分之二,其中投資總額在1250萬美元以下的,注冊資本不得低於500萬美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投資總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其注冊資本至少應占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其中投資總額在3600萬美元以下的,注冊資本不得低於1200萬美元。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的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比例,也按此規定掌握。外商投資企業增加投資總額的,其追加的注冊資本,應依據增加的投資額按上面所述比例,計算出應追加的注冊資本額。
國務院批准、對外經濟貿易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各方出資的若干規定》的主要內容是:
1.合營各方應當在合營合同中訂明出資期限,並且應當按照合營合同規定的期限繳清各自的出資。合營企業依照有關規定發給的出資證明書應當報送原審批機關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
合營合同中規定一次繳清出資的,合營各方應當從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繳清。
合營合同中規定分期繳付出資的,合營各方第一期出資,不得低於各自認繳出資額的15%,並且應當在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三個月內繳清。
2.合營各方未能在上述規定的期限內繳付出資的,視同合營企業自動解散,合營企業批准證書自動失效。合營企業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繳銷營業執照;不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和繳銷營業執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並予以公告。
3.合營各方繳付第一期出資後,超過合營合同規定的其他任何一期出資期限三個月,仍未出資或者不足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會同原審批機關發出通知,要求合營各方在一個月內繳清出資。合營各方自接到通知一個月內仍未繳清出資的,原審批機關有權撤銷對該合營企業的批准證書。批准證書撤銷後,合營企業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繳銷營業執照,並予以公告。
4.合營一方未按照合營合同的規定如期繳付或者繳清其出資的,即構成違約。守約方應當催告違約方在一個月內繳付或者繳清出資。逾期仍未繳付或者繳清的,視同違約方放棄在合營合同中的一切權利,自動退出合營企業。守約方應當在逾期後一個月內向原審批機關申請批准解散合營企業,或者申請批准另找合營者承擔違約方在合營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守約方未按規定向原審批機關申請批准解散合營企業或者申請批准另找合營者的,審批機關有權撤銷對該合營企業的批准證書。批准證書撤銷後,合營企業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繳銷營業執照;不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和繳銷營業執照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吊銷其營業執照,並予以公告。
D. 怎樣計算企業貸款額度
貸款額度是每個購房者都很關注的問題,而此次公積金政策調整除了對貸款額度進行了上浮外,還改變了部分原有計算方法,降低了購房者的貸款門檻。依據《關於修改〈天津市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辦法〉的通知》的規定,新政策暫時取消按住房公積金賬戶繳存余額20倍計算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的限制。
對於具有補充公積金賬戶的購房者,新政策還規定,職工本人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且申請時正常繳存補充住房公積金(或按月住房補貼)的,最高貸款限額為50萬元;同時使用配偶住房公積金申請貸款且申請時本人或配偶正常繳存補充住房公積金(或按月住房補貼)的,最高貸款限額為70萬元。
按照新的計算方法,公積金貸款的貸款額度又該如何確定呢?本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的計算,要根據還貸能力、房價成數和貸款最高限額三個條件來確定,三個條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貸數額。這三種條件的貸款計算方法如下:
首先,按照還貸能力計算的貸款額度計算公式為:
(借款人月工資總額+借款人所在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還貸能力系數-借款人現有貸款月應還款總額×貸款期限(月)。
使用配偶額度的計算方法:
(夫妻雙方月工資總額+夫妻雙方所在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還貸能力系數-夫妻雙方現有貸款月應還款總額×貸款期限(月)。
以上計算公式中,還貸能力系數為40%,借款人所在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額指的是普通公積金賬戶的月繳存額,補充公積金賬戶的繳存額不參與計算。另外,其中提到的月工資總額也有相應計算方法,即「月工資總額=公積金月繳額÷(單位繳存比例+個人繳存比例)。」
E.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是多少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3年國內銀行業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歷史最高,達117%。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衰退的今天,中國的銀行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再超110%,達到112%。2009年4月末,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超過同期國內GDP總額(約31.8萬億元)。
就在歐、美等銀行業面對經濟衰退,金融被流動性緊縮的陰霾所籠罩時,國內的銀行業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半年時間里共新增貸款超過6萬億元,這一數字是2007年全年的1.2倍。
當前,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這與近年來主要商業銀行完成了改制上市,並獲得了巨額的資本補充有關,目前國內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均達到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充足的資本為信貸支持經濟提供了保障。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中國銀行業貸款佔GDP比重超過了100%
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數據。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商業銀行貸款投放仍有繼續增加的空間。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儲蓄總額已經達到53萬億元,仍然有17萬億的存貸差,以及1.6萬多億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當前存貸比為67%,低於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的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的水平。
時至今日,美國、英國、日本的銀行體系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都不到100%,德國的銀行資產佔GDP的比例卻達到150%,與美英等國家相比,德國以外向型企業和穩健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例,成為抗國際金融危機較好的國家。
F. 銀行的存貸款比例多少為合適
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商業銀行存貸比不得超過75%
對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良好的中小銀行,允許有條件適當突破存貸比。
G. 外資企業貸款與資本金比例有沒有限制性規定
貸款多少,國家機關不管的,銀行會審核的,正常情況下,銀行不會放貸這么多的。
H. 企業貸款,銷售收入與貸款額是什麼關系
一般情況下,各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總額的限制為不超過上年銷售收入的一半。
I. 國有企業信貸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有哪些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年虧損比利潤高出近一倍,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增長來彌補虧損,僅199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就向銀行轉嫁了4800億元不良資產,使銀行體系中泡沫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資源的配置繼續被大大扭曲。只生產30%產值的國有企業佔有70%以上的信貸,而生產70%以上產值的非國有企業貸款一直極為困難。
國有企業由於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壞,壞了再借,自己壞債累累,最終拖垮銀行,導致信貸萎縮。微觀問題傳遞和集中到宏觀上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既要滿足國有企業簡單再生產資金需求,又要解決國有企業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以維護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運轉。在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是很難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基本機理是:企業融資高負債低效率商業銀行流動性困境風險增大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通貨膨脹上述風險轉移形成一個有序流動且不可逆轉的過程。
J. 企業貸款多少為正常
我已經知道你所在的企業是什麼樣的了.這是一個悲哀的企業.如果有辦法,還是盡早離開為好.
企業貸款的目的是應付生產經營中由於業務擴張所帶來的超額資金需求,且這種通過貸款滿足超額資金需求的量應該是有限度的.假設企業可以無限度的貸款,那麼當貸款金額超過了企業自有資本的2倍時候,一旦由於市場原因或其他原因,企業陷入經營困境,那麼這些貸款就只有通過清算公司的方式來償還,這時,最理想的狀況是銀行只損失超過企業自有資本兩倍的部分,事實上非貨幣資產的變現價值會大大低於帳面余額.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銀行是不會無限貸款給企業的.我國現行標准為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但執行標准一般在50%到60%之間.而好的企業會把資產負債率控制在35%以內,以應付經營的不時之需.
其次,銀行業存在的理由在於通過聚集閑散資金,再以信貸資金方式參與其他行業剩餘價值的分配或利潤分配,也就是說作為貸款主體的借款人如果自身不能創造價值或產生足夠的利潤,那麼銀行業就沒有存在的可能,換句話說銀行絕對不會把錢借給沒有經濟效益的企業.因此,一個全靠信貸資金生活的企業必然不是一個好企業.從道理上講,它是不應該貸到款的,但之所以還能貸,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或腐敗問題.
再說,專門靠貸款生活的企業,由於不能產生利潤以應付日常開支與利息,因此其帳面現金會越來越少,很快就會難以滿足周轉貸款的資金需求,終極狀態則是利息也難以支付.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則只能採取不斷擴大貸款規模的方式.用增量貸款資金彌補前期虧空.但增加貸款一定要有理由,如業務增長,新項目等.因此,這種公司往往表現為業務類型的擴張很快,主力業務的報告業績規模龐大,但內部員工一般都感到不知道企業到底做什麼的.這種企業的生存周期在5—8年。當然,如果企業確實有一個較有競爭力的產業,那麼生命周期可以適當延長。比如,成都的置信房產就是一個依託房產,做資金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