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首付利息 > 出口企業貸款現狀

出口企業貸款現狀

發布時間:2022-05-11 18:53:56

1. 中小企業貸款應注意哪些風險

目前,融資難已成為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沒有資金運營,等於把中小企業推上破產的邊緣,如果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不小心掉進融資陷阱,更是雪上加霜。2008年,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幾乎席捲全球,這場風暴帶給中國中小企業的是資金籌集難上加難,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業。

因此,風暴之後,更多的中小企業面臨融資問題,這個時候,各類騙術和融資風險就開始「佔領」市場,專家提醒,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細節,避免落入融資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陷阱面面觀

陷阱一:考察費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因此,在企業融資期間,對前來提供幫助的人員進行接待和食宿安排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有一類考察人員,企業一定要留心。

主動與企業聯系,在不了解企業情況的前提下要求到企業考察,並要求企業支付考察費,不僅如此,而且對考察費的要求很高。在中國,要求支付考察費的投資機構並不常見,真正的資金方一般都會自己安排外出考察的費用。

陷阱二:項目受理費

項目受理費是指融資服務機構在收到企業有關資料後要求融資企業繳納的對項目進行評估和項目預審發生的費用,尤其是號稱有外資背景的投資公司,往往把收取項目受理費作為一種項目控製程序和費用轉嫁的方式,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融資企業就要提高警惕,騙局正在找上門來。

融資服務機構對融資企業項目資料不作實質性審核,即下初評認可結論;對不具備條件的項目下初評認可結論;以收取項目受理費為目的,不以項目投資為目的,在項目實質性評估階段以各種理由拒絕融資企業。

陷阱三:撰寫商業計劃書費用

商業計劃書是風險投資商現場考察前首先要拿到的資料,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境外的投資機構,都習慣使用商業計劃書,因此,商業計劃書的撰寫是企業融資之前的必修課,正是因為商業計劃書的重要,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下列情況,融資企業應該拒絕幫助。

企業已經請別的融資服務機構或自己製作了商業計劃書,但融資服務機構或資金方以各種理由拒絕,並作為項目繼續進行下去的必要環節,不僅如此,還百般刁難融資企業,要求其提供「國際標准格式」商業計劃書。

陷阱四:評估費

在融資過程中,一部分投資者或融資服務機構要求對企業資產或項目進行評估,如果是在融資實施階段,此項評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是下列情況,則有詐騙嫌疑。

項目評估不是在項目實施階段,而是在項目審核階段;評估機構不是資金方或融資服務機構認可的評估機構;要求對整個項目或對某一部分資產(主要是無形資產)進行評估。

陷阱五:保證金

保證金也是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陷阱,據了解,有30%的企業曾經在保證金上被騙取了不菲的錢財。具備如下條件,保證金則是一場騙局。

資金方要求融資企業必須嚴格按照自己預先設定的程序操作,否則就拒絕往下進行;資金方設置了嚴格的違約條款;資金方對項目的審核簡便,對項目的真實性和項目回報熱情很低。

如何防範融資騙局

這里有一個真實的案例,通過這個案例,讓我們看看,騙子究竟是如何利用企業的融資心切開展騙局,並且最終得手的。

A公司擁有一個玩具製造方面的專利技術,為了獲得資金支持,他們四處尋找融資機會,在一次會議上,A公司結識了B公司,據說B公司是美國一家資深融資服務機構設在中國的辦事處。

B公司對A公司的融資要求很快給予了答復,並聲稱,如果不能完成A公司的融資要求,就不收取A公司的任何費用。經過簡單溝通後,B公司按照如今流行的方式,要求A公司提供商業計劃書和資質認定,並給他們介紹了一個C公司操作這些業務。

A公司沒有多想,就按照約定支付了C公司3萬元的費用,後來又支付了2萬元,但是從此之後,C公司就杳無音信。當A公司前去找B公司理論時,發現,B公司也已人去樓空,本來是A公司想要融資,現在倒變成了出資。

其實,在這個案例中,B公司的騙術並不高明,但是A公司因為沒有經驗,才會被假冒的B公司騙去資金。

狐狸再狡猾,也有露尾巴的地方。因此,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資金方實力和可行性進行確認

真正的融資服務機構一定有成功的融資案例,融資企業可以從融資服務機構的成功案例入手,對他們的實力進行確認。另外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商業計劃書,正規的融資服務機構一般不會指定專門的公司為融資企業撰寫商業計劃書,只會要求融資企業自行提供。另外,融資服務機構介紹的資金方,如果資金方確實想投資該項目的話,一般都是資金方和融資企業共同委託評估公司,評估費用共擔或由資金方承擔。

假冒的融資服務機構一般而言,具備以下特徵,公司員工整體素質不高,與融資企業接觸洽談的方式神秘,項目很容易立項等等。

2.不要有投機取巧的心理

中小企業因為融資難問題,大都存在融資急切,喜歡佔小便宜心理。須知,心急壞事,佔小便宜,吃大虧。很多假冒的資金方,就是利用了融資企業的這種心理,讓企業上鉤。

例如,不經過嚴格審查,就和企業簽訂融資意向書;沒有採用風險保障措施,就做融資安排;一個很小的項目,甚至沒有任何基礎的項目,就要投資上千萬元,這不是騙局是什麼。在這種騙局面前,很多的中小企業上當是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項目一定會有人感興趣,抱著憧憬做事,自然會被騙。

3.請專家全程服務

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如果想要把風險降到最低,最好請專業的融資服務機構全程跟蹤服務,或者請律師參與,事先對資金方的性質和真實性進行判斷,在簽署協議前做足功課,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

真實的融資

看了這么多融資陷阱,中小企業一定覺得心驚膽顫,那麼,究竟怎樣的融資才是中小企業敢於接受,並能保證中小企業成功獲得資金,繼續開展業務的真實融資呢?

據記者了解,在中國市場上,融資渠道相較從前,已經拓寬了很多,如果一個企業真的有好的項目,想要獲得資金支持並不是很難。目前,在中國市場比較流行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中小企業可以借鑒。

第一種: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方根據承租方(中小企業)對供貨商、租賃物的選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想要獲得融資租賃,企業本身的項目條件非常重要,因為融資租賃側重於考察項目未來的現金流量,因此,融資租賃的成功,主要關心租賃項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企業的綜合效益。除此之外,企業的信用也很重要,和銀行放貸一樣,良好的信用是下一次借貸的基礎。

第二種:銀行承兌匯票融資

融資雙方為了達成交易,可向銀行申請簽發銀行承兌匯票,銀行經審核同意後,正式受理銀行承兌契約,承兌銀行要在承兌匯票上簽上表明承兌字樣或簽章。這樣,經銀行承兌的匯票就稱為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具體說是銀行替買方擔保,賣方不必擔心收不到貨款,因為到期買方的擔保銀行一定會支付貨款。

銀行承兌匯票融資的好處在於企業可以實現短、頻、快融資,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第三種:不動產抵押融資

不動產抵押融資是目前市場上運用最多的融資方式。在進行不動產抵押融資上,企業一定要關注中國關於不動產抵押的法律規定,如《擔保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避免上當受騙。

第四種:股權轉讓融資

股權轉讓融資是指中小企業通過轉讓公司部分股權而獲得資金,從而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中小企業進行股權出讓融資,實際是想引入新的合作者。吸引直接投資的過程。因此,股權出讓對對象的選擇必須十分慎重而周密,否則搞不好,企業會失去控制權而處於被動局面,建議中小企業在進行股權轉讓之前,先咨詢公司法專業人士,並謹慎行事。

第五種:提供擔保融資

提供擔保融資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把握市場先機,減少企業資金占壓,改善現金流量。這種貿易融資適用於已在銀行開立信用證,進口貨物已到港口,但單據未到,急於辦理提貨的中小企業。進行提貨擔保融資企業一定要注意,一旦辦理了擔保提貨手續,無論收到的單據有無不符點,企業均不能提出拒付和拒絕承兌。

第六種:國際市場開拓資金

這部分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如果想通過這個渠道融資,要注意,市場開拓資金主要支持的內容是:境外展覽會、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軟體出口企業和各類產品認證、國際市場宣傳推介、開拓新興市場、培訓與研討會、境外投標等,對面向拉美、非洲、中東、東歐和東南亞等新興國際市場的拓展活動,優先支持。

以上六種融資方式可謂是當下比較流行的典範,當然,除了這幾種,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還有很多,比方,外匯抵押貸款、境外上市融資、補償貿易融資等,不管是哪種融資方式,企業選擇之後,都要慎重對待,不可輕易相信對方,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區分真假融資,記者特地將正規融資服務機構和資金方的特徵進行了整理歸納(見表),希望可以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有所幫助。

2. 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現狀(遇到的問題及原因)相關資料 郵箱chenxinglihuangfei@163.com

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現狀(遇到的問題及原因)相關資料

近幾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趨緊,資源和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加快升值。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度飆升,美國次貸危機拖累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減緩,我國出口的外部需求相對下降。在國內外形勢趨緊的背景下,我國出口增幅逐步回落,出口企業(指以出口為主的生產加工企業,下同)承受的壓力明顯加大,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出口下降,虧損和經營困難企業增多。本文主要對當前出口企業的困境做深入分析,力圖客觀、全面地把握出口企業情況。

一、出口增幅逐年回落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出口總規模呈現爆發性增長,從2002年到2007年6年平均出口增長28.8%。2007年出口總值躍上一萬億美元台階,達12180億美元,增長25.7%,比上述年均增長率低3.1個百分點。觀察這六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年度的出口總值增長曲線在2004年達到峰值後緩慢下滑,從2004年的最高增長35.4%回落到2007年的25.7%,下滑近10個百分點。而其中,占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外資企業和集體私營企業2003年達到最高點後就出現轉折,以後四年呈現大幅回落趨勢;同期國有企業出口小幅增長,到2007年增幅達到新高17.5%。

外資企業出口增幅回落主要是加工貿易起主導作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出口增長幅度從2003年的41.4%縮小到2007年的21%,增幅下降20.4個百分點。而集體與私營企業出口增幅高位下滑,其主要貿易方式—一般貿易出口從2003年的78.1%回落到2007年的39%,下降39.1個百分點。國有企業的一般貿易維持平穩增長態勢,加工貿易雖然佔比重不到三分之一,但增幅提高較快,從2003年的增長1.5%提高到2007年的16.2%。

2008年1-4月,我國出口增幅進一步下降,出口總值增長21.5%,比上年同期回落6個百分點,比2007年全年回落4.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外資和集體私營企業出口增幅分別比2007年回落1.6、4.5和6.5個百分點。在出口增幅回落的同時,各主要出口行業利潤增幅趨緩,企業虧損面擴大,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較大困難,一些地區出現企業關閉和外遷現象。

二、當前出口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位於珠三角的深圳、東莞和中山市經濟外向度非常高,是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重要出口商品生產基地。三市的共同特點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眾多,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主要從事加工貿易,代工企業多,產品以出口為主;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已形成相互配套的產業集聚群。從三市情況看,目前出口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企業接受國外訂單減少,出口增速回落。自去年下半年起,企業不敢接國外訂單的情況開始顯現,許多企業為防止匯率風險,還把長期訂單改為短期訂單,把大訂單改為小訂單,造成總訂貨量減少,出口量值下降。2008年一季度以及第103屆廣交會期間,企業進一步減少接單數量,降低生產規模。一季度,深圳和中山市出口總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4.9%和8.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和6.2個百分點;東莞由於加工貿易占近九成,而加工貿易合同一般為一年期,出口暫時還未受影響。從主要產品看,三市的紡織服裝、製鞋、箱包、傢具、塑料製品、機械電子等傳統大宗產品出口大幅回落或下降。如深圳箱包鞋帽出口增長3.9%,比上年回落16.2個百分點,傢具及零件出口增長16.3%,回落23.7個百分點,服裝紡織品出口下降14.5%。東莞傢具出口增長1.7%,同比回落22.9個百分點,服裝和衣著附件出口增長0.4%,回落20個百分點。中山塑料製品出口下降10%,燈具和照明裝置出口下降2%。

2、出口換匯成本下降跟不上匯率的升值幅度,企業處於虧損邊緣。出口換匯成本是指出口企業每取得一美元的外匯凈收入所耗費的人民幣成本,是企業進行出口盈虧平衡分析的重要指標,換匯成本高於銀行平均匯率,出口效益為虧損,換匯成本低於銀行平均匯率,出口才有盈利。因此從總體上說,換匯成本越低,出口的經濟效益越好。一般來說加工程度較低的商品換匯成本較高,匯率風險承受能力較差,而深加工、附加值高的商品換匯成本較低,風險承受能力較強。

據商務部重點聯系的全國千家出口企業調查,2007年累計平均換匯成本是7.36元/美元,其中廣東為7.45元/美元,高於全國平均值0.09元/美元,但均低於2007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年平均匯率7.604元/美元,說明樣本企業出口總體上還是盈利的。2008年開局形勢發生變化,一季度千家出口企業換匯成本7.17元/美元,其中廣東為7.14元/美元,接近或略高於同期人民幣平均匯率7.1626,表明全部樣本企業已處於出口盈虧臨界點邊緣。在廣東省的樣本企業中,紡織行業換匯成本為7.29元/美元,服裝換匯成本為7.17元/美元,出口盈虧率分別是-1.78%和-0.1%,按企業的話說是「出得越多虧得越多」。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廣東出口企業,其原材料和市場銷售兩頭在外,國內產業鏈較短,加工程度不高,出口換匯成本雖然也在下降,但趕不上匯率升值速度,企業承受匯率風險的能力偏弱。

3、主要出口行業利潤增速放緩,虧損企業增加。去年以來由於國內外形勢趨緊,三市主要出口行業效益下滑,虧損增加。今年一季度,中山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業工業產值增長9.0%;銷售收入(1-2月份)增長3.6%,利潤總額(1-2月份)下降12.3%,其中銷售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回落7.9和182.3個百分點。東莞市傢具製造業利潤總額下降67.5%,虧損企業數增長22.6%;紡織業利潤總額下降2倍多,虧損企業數增長24.1%;深圳市規模以上紡織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1%,虧損企業數增長36.4%。

三、當前出口企業面臨的困難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客觀上說,入世以來我國出口雖然高速增長,但是傳統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為此,我國政府結合「十一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進出口、匯率形成機制、勞動力、資源、環保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從長遠看,這些政策必將促進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出口企業也將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短期內企業還不太適應,造成了暫時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出口導向型政策發生轉變,企業難以很快適應。自2005年起相繼對出口退稅、加工貿易、出口暫定關稅和配額管理等多項政策進行了調整,在2006年和2007年兩年時間里,相關政策頻繁出台,出口退稅率調整達到6次之多,下調或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累計超過3000種;加工貿易政策調整5次,增補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類目錄共計3300多個(十位稅號)商品。其中,2007年7月23日,公布的《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除了新增商品類別涉及塑料原料及製品、紡織紗線、布匹、傢具、金屬粗加工產品等多個行業外,還規定對列入限制類的商品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實轉管理。2008年版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再增加1816種商品;對鋼材、焦炭等「兩高一資」產品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和出口暫定稅率,對特別重要資源如焦炭、糧食等實施配額管理等。上述政策從發布到執行,緩沖期較短,企業難以適應。另外,珠三角地區從事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生產的企業較多,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實轉占壓了大量資金,也加劇了企業資金調度困難。進入2008年以來,隨著宏觀調控由適度從緊轉變為從緊,央行多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目前已達到歷史最高點17.5%,收緊貸款規模,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一些企業即使能貸到款,利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2、企業生產運營綜合成本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

一是企業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近幾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企業用工數量大增,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力供給趨於緊張,招工難、員工流失多的問題日益凸現,企業為招到工人和留住熟練工相應提高工資,改善福利待遇,特別是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企業要依法為工人上足「三險」,支付加班工資,造成企業用工成本普遍上升。同時一些地區相應提高了最低工資標准,如2008年廣州上調到860元,深圳上調到850元(特區內),東莞漲到了760元,中山漲到了770元。據調查今年一季度三市平均用工成本同比上升8%-10%,這對服裝、傢具、電子等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出口加工企業影響尤為突出,因為這些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東南亞、南亞和拉美地區也有大量的廉價商品供應商,我國企業主要依靠低工資形成的產品價格競爭優勢在明顯下降。

二是原材料和能源等價格全面上漲。近年來,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的推動下,國內市場相關產品如石油、煤炭、鋼材和農副產品等價格也大幅上漲,出口加工企業成本壓力較大。石油價格上漲,帶動化纖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同時,國產和進口棉花的價格也在大幅上漲,東莞等地企業反映紡織原材料價格去年大約上漲了20%至30%;而熨燙衣服的蒸汽所需煤炭,幾年前每噸價格大約是350元,去年已經升至680元,目前報價更高達780元;近期海運和陸運費用也有較大上揚,一季度北方港裝運至廣州港的海運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70%。

2008年一季度,廣東省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累計上漲8.1%,高於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4.7個百分點,延續了該省自2003年以來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高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的態勢,而且這種價格倒掛的差距自2007年以來逐月擴大。今年前兩個月,廣東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9.2%,增幅比主營業務收入同期增幅18.8%高0.4個百分點,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珠三角地區大量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本來就處於產業價值鏈的末端,價格轉移能力較弱,紡織服裝、輕工電子等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很難通過提價彌補成本,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

另一方面,珠三角部分地區用電緊缺,普遍實行「停三開四」的電力供應政策,企業在停電時用自備柴油機發電,而油價的不斷攀高也進一步增大了企業成本。

三是企業環保支出明顯增加。許多中小企業在最初建設時生產工藝和設備上就存在先天不足,為日後的污染和高能耗的產生埋下了隱患,而原有環保政策的相對「寬松」又為這種模式的生存提供了可能,這種以犧牲環境而獲得更高利潤空間的經營方式,讓一些地方自然環境日益惡化。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各級政府開始強化環境保護的執法和懲治力度,污水處理、廢氣回收凈化等強制性環保措施成為企業運行的先決條件,對排放不達標企業和環境違法企業實施限期整改、依法關閉等措施,從根本上加大污染企業的環境違法成本。如對紡織染整行業重點控制的COD、總磷、總氮和氨氮四大污染物提高排放標准,就將迫使企業既要從源頭工藝流程上減少污染產生,又要在末端治理設施上加大改造力度,這些舉措對於以前環保不達標或環境違法的一部分中小型企業來說,自然加大了成本支出。

3、人民幣匯率升值加快,大批產品出口失去價格比較優勢。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一季度升值4.1%,為人民幣匯改以來季度最高升值幅度。到4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破7元大關,人民幣自匯率改革至今累計升值已達15.4%。近期由於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美聯儲大幅減息以及美元進一步走弱,人民幣升值壓力繼續增大。珠三角地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紡織、服裝、家電、玩具、傢具等產品出口大多以美元和港幣結算,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直接導致這些行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價格優勢喪失。紡織企業從接單到交貨一般需要近半年左右時間,而這一期間人民幣升值侵蝕了大部分利潤,雖然企業在接單時可以鎖定遠期匯率結算,但對匯率的漲跌幅度極難把握,由此給出口企業帶來了難以預測的匯率風險和匯兌損失。另外,由於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也相應增大,應對匯率波動風險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間接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

從主觀上說,近些年我國大多數中小型出口企業靠薄利多銷維持了龐大的出口規模,而忽略了自身企業素質和產品素質的提高,因此在現階段成本上升、產品的價格優勢逐步喪失等情況下陷入困境。

1、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一是自有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中小企業由於利潤微薄,人才匱乏,很難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據商務部調查,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僅有3%—5%,出口模式以代工為主,自有品牌只佔10%左右。一些小型出口企業為跨國公司充當加工組裝車間,靠跨國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銷售渠道維持生存,出口產品單一,附加價值低,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動力和能力均不足。二是從業人員素質明顯偏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從業人員中,從學歷結構看,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約佔40%,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僅佔11%。從專業技術職稱看,有技術職稱的從業人員約佔10%,其中有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的從業人員約佔5%。缺乏優秀人才或留不住人才,是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主要障礙之一。三是企業管理效力不高。在許多中小企業中,還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相當一部分仍然實行家族式管理,在管理上存在諸多的隨意性,從而削弱了企業的管理效力,無法與先進的企業開展有效競爭。

2、信用基礎較差,增大了融資困難。中小企業一般財務管理基礎比較薄弱,透明度較差;自我約束力不夠,經營方式粗放,經營規模小,風險控制能力不足;信用程度低,經營風險大,持續盈利時間短。這些不足導致很多企業無法達到銀行的風險控制標准。而金融業由於實行謹慎原則,制定了相對嚴格的經營規則以保證其安全性、有效性、流通性。加之金融機構與小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在搜尋適合自己投資方向的優質小企業時遇到的問題是,信息不足、風險過高、成本過高。銀行在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中承擔的風險和獲得的收益存在失衡,由此在貸款方面使中小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此外,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與矛盾更加突出,也對中小出口企業造成一定沖擊。 2007年,我國的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據商務部統計,全球共有19個國家(地區)對我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調查近80起,遭遇美國337知識產權調查17起。我國在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後,2007年又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並且貿易摩擦領域不斷延伸,從反傾銷、知識產權等向產品質量、氣候環境、反補貼等新領域擴展,每年技術壁壘對我造成的貿易損失達200億美元左右。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趨緩的背景下,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針對我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數量繼續上升。我國建築陶瓷在印度遭遇反傾銷調查;美國的對華紡織品限制措施仍在實施,監管力度和通過其他手段的限制措施將可能增加。2008年1月起歐盟對華10類紡織品數量限制措施雖已結束,但在市場轉移和區域內貿易保護壓力之下,仍會通過各種手段強化對華紡織品的限制;美國對中國的木質傢具進口反傾銷案每年復審一次仍在繼續;今年美國玩具產業協會與美國國家標准協會共同宣布了新的玩具測試和安全認證系統計劃,該項計劃已於5月1日正式生效,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玩具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而紡織、服裝、傢具、玩具等領域中小企業占據大多數,上述貿易保護措施對這些企業出口形成了較大障礙。

四、解決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困難需雙管齊下

當前,解決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的困難,既需要發揮政府的積極引導和促進作用,更有賴於出口企業自身的努力。

從政府層面講:

首先,要充分認識出口企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出口規模從小到大,出口企業由弱到強,經歷了艱難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1979年至2007年,我國出口年平均增長18.1%,其中入世以來的6年間,出口年平均增長率上升到28.8%,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從1%上升到21.5%,六年平均貢獻率為13.25%,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這其中出口企業功不可沒,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發展迅猛,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也無論是加工貿易企業,還是一般貿易企業,它們都構成了我國出口的主體力量,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群體,是我國經濟增長、市場繁榮、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的重要基礎。

其次,促進貿易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需要有一個過程。促進貿易增長方式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化,從簡單加工裝配向高新技術、高級產業轉化都需要時間,這里即有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的調整,也有經濟政策和法律環境的完善。改革開放三十年逐步形成的出口導向型產業格局和區域格局不太可能在三五年內就被扭轉過來。例如珠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與生產能力相匹配的產業鏈,一些企業搬遷到內地或越南,固然可以降低用工成本,減輕環保壓力,但不完整的產業鏈導致原材料配套成本和交通物流成本上升。目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仍然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就業壓力非常大,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於吸納普通就業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工貿易出口占我國出口總值的比重也一直維持在50%以上,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價值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部門應加強引導,間接調控,給企業一個適應和自我調整的空間。

第三,積極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渡過陣痛期。一是提供信貸支持。改善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環境,如繼續鼓勵和大力發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改善中小型企業資本金來源不足的現狀;大力發展中小型商業銀行,推廣擔保體系市場化,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市場,提供更為豐富的融資渠道等。二是給予減免稅扶持。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企業和新產品研發企業給予一定的減稅優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對於從事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生產的企業,也要多加引導,督促其盡快轉型升級。三是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東莞某鎮採取引導企業提高研發設計、品質監管和營銷策劃三種能力,加快推進毛織業實現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從生產基地向區域集散基地轉變,並對企業打造自主品牌給予獎勵;中山某鎮由鎮政府集中力量研發新產品新工藝,然後低價轉讓給本鎮企業使用,不僅提高了本地產品的技術水平,也避免了中小企業創新力量不足等弱點,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

從企業角度看:

一是適應形勢發展,主動調整自己。作為企業必須認清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不能產生寄希望於國家繼續保護的錯誤認識,更不能持消極觀望態度。自覺變壓力為動力,主動適應宏觀調控政策的需要,適應國際貿易中層出不窮的貿易保護措施和手段,根據自身具體條件,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二是努力提高競爭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方面努力調整組織管理模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克服家族式管理的隨意性,自覺向現代企業制度靠攏。另一方面,高度重視自有品牌建設,擴大研發投入,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積極尋找外援,藉助於科研機構和當地政府力量,培育自主品牌,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價值,擴大市場佔有率,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不是太新 但願對你有用

3. 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問題

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中國的很多生產型外貿企業利潤驟減甚至紛紛倒閉。那麼,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到底呈現出什麼樣的特點,在這樣的特點下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什麼樣的問題,面對問題生產型外貿企業到底應該如何應對?本文從上述三個方面給出了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對策。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出口下降、進口上升,順差減少的局面,正沿著此前扭轉順差過大的調控目標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呈現出減速過快的跡象,對於國民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雖然上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GDP同比還是增長了10.4%。從5、6月份看,出口呈快速下降趨勢。6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達213.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0.6%,凈減少55.4億美元。從海關統計數據看,今年上半年,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明顯放緩。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同比回落18.3%,鞋類出口同比回落4.7%。受出口大幅下降的影響,國內很多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諸多問題,甚至倒閉也常有發生。《第一財經日報》采訪得知,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宏觀調控緊縮、用工成本上漲、招工難等諸多因素影響,晉江——這個年產10億雙運動鞋,市場份額佔全國40%、全球20%的中國最大鞋業基地,2007年陸續倒閉了數百家出口型中小鞋企,而今年的日子更為艱難。那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產性外貿企業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樣的對策來應對?

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特點

1.能源資源價格猛漲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由年初的突破100美元大關節節攀升至目前的140美元,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隨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已成為現實,高盛認為在有「突發事件」時,油價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上漲至每桶200美元。隨著全世界對石油需求的不斷上升,而石油供給卻有可能在未來有減少的趨勢,油價上漲已經變成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
除了油價外,今年鐵礦石價格比去年大漲了65%,鐵礦石大漲了刺激銅價突破8000美元高位,並刺激銅礦股大漲。受鐵礦石大漲65%影響,倫敦期貨交易市場金屬價格全面上漲。尤其是倫銅一舉突破8000美元/噸大關。
2.貨幣政策繼續緊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貨幣政策如今將由「穩健」直接改為「從緊」,從緊的貨幣政策由此「全新登場」,並將在明年的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速過快以及銀行流動性偏多是目前我國經濟比較突出的兩大問題。為抑制流動性過剩和緩解貸款增速過快,央行除六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之外,還三次運用加息、減征利息稅等手段,連續出台多項政策,打出宏觀調控組合拳。
3.CPI高企和工資上升
從2008年年初開始,受雪災影響,CPI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的名詞。2008年前4個月都保持8%以上的上漲,5月份同比上升7.7%,6月份同比上升7.1%。CPI不斷上升引發了普通民眾對通貨膨脹的擔心。引領CPI上漲的諸因素中,食品類上漲仍是主因。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11日在此間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地區、規模、經濟類型以及不同行業企業的物料采購價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認為人工成本「上升」的企業家占調查總量的85.6%,比認為「下降」的多85個百分點。
4.人民幣升值
統計顯示,進入2008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已經超過4%。而按照2005年7月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累計升值已超過15%。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首度升值「破8」,而這之後用了近一年半時間,也就是在2007年10月24日,首次漲到7.5元。而這次人民幣再升值0.5元,卻僅用了不到6個月時間。

二、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

本文中生產型外貿企業定義為本身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的外貿企業,出口的產品都是由自己生產的。面對上述宏觀經濟的特點,生產型外貿企業將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1.由於原材料漲價,生產成本上升
近幾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一路飆升,不斷創出新高。高漲的油價經過一段時間的傳導後,現已逐步反映出來,成本的逐步提高正蠶食著企業利潤。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2004年10月,全國142個城市378家企業的24種主要生產資料產品出廠價格平均比9月下旬上漲3.5%,漲幅增加3.2個百分點。在油、煤、有色金屬等24種主要生產資料中,15種產品出廠價格呈上升態勢。石油價格上漲帶動了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從而引發了交通運輸、冶金、石化、輕工、漁業、農業等各相關產業大范圍的企業成本增加。油價的上漲也拉動了石油中下游相關產品價格的上漲。塑料、化纖等製品以基本石化產品為原料,由於原料成本占生產成本比重大,對原油價格變化較為敏感。
2.貨幣政策進所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生產外貿企業融資困難
在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老大難」問題。而在2008年,由於央行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各家銀行紛紛收緊信貸規模,銀行信貸緊縮,致使本來就存在貸款難、擔保難的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今年浙江省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新增貸款由2007年的1487.27億元縮減為1093.69億元,減少了四分之一。
據《小康·財智》記者調查,受信貸規模緊縮影響,很多銀行傾向於支持安全系數較高的大企業,致使中小企業「融資焦渴」症狀更加嚴重。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針對100戶小企業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2008年1-3月份,南京市反映資金「緊張」的小企業達35%;部分自有資金比例偏低的企業稱,如果得不到增量資金的支持,或者貸款被壓縮,生產經營將陷入困境。
3.CPI高企導致生活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
由於CPI的上漲,特別是結構性上漲,主要是食品,特別是肉、禽、蛋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物品的上漲,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導致人們的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成本上升必然要求工資上升,最終會引起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同時,因為近幾年我們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企業預計到未來的效益會比較好,再加上國家機關的制度改革,導致整個全社會工資增長的水平應該這兩年有加快的趨勢,已經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企業用工成本普遍上漲了5%-10%,其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尤甚。
4.人民幣升值導致生產型外貿企業不堪重負
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對外貿企業的影響比較大(因為外貿多數是以美元計算的,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以後),出口企業的利潤因為美元貶值而減少。雖然貨幣升值實際上並不影響進出口商品本身價值, 只是改變了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相對價格, 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人民幣升值3%相當於出口產品成本提高了3%, 出口競爭力降低了3%。一國貨幣升值後, 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 經濟學中存在替代效應, 外國消費者在同樣價格下購買進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從而使企業出口受到制約。進口規模得以擴大。

三、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對策分析

面對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特點,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很多問題,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本文認為應該從三個層次,即國家、行業和企業本身來解決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
1.國家層面
對於國家來說,面對外貿企業的嚴峻形勢,可以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個方面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扶持力度。
1)財政政策方面
為了應對今年下半年嚴峻的出口形勢,我國可以通過提高出口退稅率政策保持出口增長。宏觀經濟理論對經濟增長真正有貢獻的不是總出口,而是貿易順差。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貿易順差又達226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8億美元,增長 26.6%。這種外匯供大於求的狀況,使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的可能,反而有升值的壓力。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出口退稅提高8個百分點,對出口的刺激作用相當於人民幣貶值16%。林毅夫認為,要刺激對美、歐、非和其他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的出口,可供選擇的途徑很多,提高出口退稅率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辦法。如果出口退稅進一步增加,對出口的刺激也會相應增加。目前我國的出口退稅率和增值稅法定稅率基本吻合,但我國平均退稅率已調整到12%左右,大大低於17%的平均征稅率,這樣不利於我國出口商品以不含稅價格公平地參與國際競爭。根據有關機構計算,出口退稅率下降幅度與出口成本上升幅度大致相等,出口退稅率每下調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增加約1個百分點,出口退稅率與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呈負相關效應。
2)貨幣政策方面
貨幣政策方面,除直接增加低息外貿貸款,扶植生產型外貿企業出口以外。主要是要解決長期困擾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大銀行雖在中小企業信貸領域推出了不少服務品牌,受政策影響較前更關注中小企業客戶;但在具體執行層面,中小企業希望從大銀行得到貸款並非易事。一方面,無論從長期「壘大戶」形成的業務慣性看,還是從目前信貸額度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看,大銀行都更樂意選擇大企業作為放貸對象;另一方面,盡管政策提倡,融資環境日益改善,但中小企業風險較高,貸款額度小導致的規模不經濟情況,短期內很難有太大變化,所以從成本收益分析,排除掉政策性原因,大銀行往往不關注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造成對中小型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僅需要靠市場競爭導致小銀行分化被迫進入這一領域,還需要擁有網路、資金等方面優勢的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發揮作用。在國家層面上,應該鼓勵「大銀行」要從過去緊盯大企業、大集團,開始調整信貸結構,轉向小企業。與那些大銀行相比,國家更應該鼓勵眾多小銀行貸款政策向中小企業的傾斜,則更具實質性意義。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應該出台具體的中小企業貸款政策,在貸款額度、執行過程中的存貸比例等方面給與適當的優惠。同時,應該大力發展民營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服務組織體系,積極推動中小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小型企業擔保機構的作用,也有助於克服信息不對稱因素,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息支持。[2.行業層面
人民幣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成本等原因造成工廠成本上升,但成本上升並不一定就導致工廠倒閉。耐克鞋的成本也在上升,為什麼就沒有倒閉?如果這些都不足以解釋生產型外貿企業倒閉,那生產型外貿企業倒閉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這些鞋廠沒有定價權,在人民幣升值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鞋廠不能提高產品價格,因為這樣的企業根本沒有任何實力談定價權,定價權幾乎完全掌握在外國人手裡,產品成本的增加無法得到轉嫁,而成本一旦成本超過價格,倒閉就在所難免。
以東莞製鞋業為例,不能提高價格,是由製鞋業的內在屬性決定的。製鞋業屬於完全競爭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定價權,鞋的市場價格是全世界所有鞋廠和消費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像糧食的價格由所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決定一樣。在這個意義上,製鞋和種糧食沒有區別。 所有的鞋廠只能接受這個市場價格,而無力改變這個價格。雖然東莞號稱「世界鞋都」,產量佔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這是就總量而言,就單個鞋廠來說,沒有任何一家鞋廠的規模大到能影響價格的程度,就如世界最大的農場都不足以影響世界糧食價格一樣。核心的問題在於,東莞的鞋不是耐克,不是阿迪達斯,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鞋,每個國家如果願意都能生產。東莞能生產,越南、以色列、墨西哥等也都可以。在人民幣沒有升值的時候,在人工成本還比較低的時候,東莞的鞋比其他國家的鞋有優勢,也就是價格一些便宜。
在中國,不僅是大型的外貿公司,還是小型的製鞋廠,在成本壓力不斷上升的今天,都缺失定價權。為什麼缺失定價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單個公司的力量太薄弱,所佔的市場份額較少,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同質化現象較嚴重,當一家企業提高價格後,外商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的企業作為他的供貨商。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如果從行業層面,則需要行業出面,整合行業內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力量,集體和外商進行價格談判。只要提出的價格仍然低於中國市場以外的廠商的價格,中國製造還是具有充分的吸引力的。
3.企業層面
1)面對能源上漲,降低能耗成為首要選擇
面對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漲,對於普通的生產型外貿企業來說,降低能耗是緩解能源資源約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建立節能降耗的長效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生產型外貿企業要大力進行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建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相適應的產業體系,通過本身企業結構調整逐步降低企業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
2)面對融資困難,拓寬融資渠道
作為生產型外貿企業不能只盯著銀行,應該著眼於構建有效的、多層次的融資系統,從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兩方面同時著手。貸款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信息不對稱。我國眾多的中小企業屬於非國有企業,並且很多中小企業存在管理不規范、賬物混亂等現象,致使貸款的管理成本高、風險大,從而使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信用相對低下,這些都導致了所謂的所有制歧視現象。因此從自身來講,中小型企業要加強自身的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和長遠規劃,爭取盡可能的融資機會。同時,在拓展間接融資渠道的同時,要充分重視直接融資渠道的拓展,這是當前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瓶頸的根本出路。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融資方式,比如,權益性融資比較適合企業初創和成長時期,對進入穩定期的企業更適合債務型的融資。
3)面對人民幣升值和用工成本上升
(1)塑造大品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我國是一個製造大國, 若某種產品暢銷, 一夜之間就會有眾多名目繁多的同質化產品出現, 出口企業更是如此, 我國的很多企業都處在求生存的階段, 缺乏品牌長遠規劃, 出口產品大多以低價取勝。生產型外貿企業要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產品升級換代, 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 減少價低利薄的低檔次產品出口, 擴大質量效益和有自有品牌的產品出口, 提高出口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走差異化、品牌化之路。人民幣升值有可能迫使一些企業進行產品的升級換代, 從質量上和品牌上提升出口競爭力。目前,很多產品特別是輕工業出口產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仍然較少, 企業應該逐步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大力開拓國際市場, 實施出口的多元化戰略, 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 調整產品結構, 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大出口商品結構調整力度。抓住人民幣升值, 進口成本降低的有利機遇, 積極進口先進設備和技術、關鍵零部件, 促進出口產業結構轉型和技術升級, 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2)從外向走向「內需」
在中國經濟由外向內的轉型進程中,人民幣升值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據悉,從2007年開始,國家不斷從宏觀方面出台環保、利用外資、調整進口結構等多項政策促進我國經濟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而新勞動合同、兩稅合並、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以及對相關產業降低出口退稅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業逐漸將目光鎖定國內市場。隨著生產型外貿企業利潤微薄,企業本身必須調整相應的戰略部署。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影響迫使企業加速調整節奏。中國本身就是一個需求旺盛的巨大市場,企業進行國內貿易時,容易避免匯率波動的影響。對生產型外貿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不是個好消息,但客觀上也逼迫這些「中國製造」們開始考慮向「中國品牌」靠攏。
(3)對外結算工具改用其他貨幣
面對美元持續貶值,OPEC成員國的做法值得借鑒。由於石油交易是以美元來計價美元不斷貶值,直接影響著OPEC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安哥拉等石油輸出國的石油美元收入,而其他產品進出口交易以非美元貨幣來結算,使得石油輸出國承受因美元貶值而帶來的出口收入減少、進口成本增加的損失。為此,在2007年11月OPEC組織利雅得會議上,伊朗和委內瑞拉提議用一籃子貨幣取代美元,作為該組織各成員國石油交易貨幣的計劃。伊朗目前已經完全停止使用美元,改用非美元貨幣進行石油交易結算。生產型外貿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時,由於美元貶值的影響,建議不用美元議價和結算,為避匯率損失,應該採取非美元結算方式(歐元)或人民幣議價和結算。即便以美元議價,有效期也應由過去的1-2個月縮短為現在的一星期,甚至生產型外貿企業在簽三個月以內的訂單時,可以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確定為某一個固定比例。

四、 小結

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天天在改變,作為生產型外貿企業所面臨的困難會有很多,不管有什麼樣的對策,企業本身做大做強仍是生產型外貿企業永久唯一的出路。◆

4. 金融危機對我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論文摘要:在美國 金融危機蔓延、全球 經濟 動盪的背景下,我國出口 企業 不可 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如何抵禦風險,度過難關是當前出口 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從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額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入 手,分析 了金融危機給出口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提出了企業有效地規避、防範、 抵禦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危機出口企業 影響 對策 在美國金融危機向更深層次、向全球演進的背景下,中國 經濟也將面臨前所未 有的考驗。由於我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達 60%,我國是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出口的 快速增長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7 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 21738 億美元,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37.5%,拉動經濟增長 1.5 到 2 個百分點。歐 盟、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是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勢必降低 它們對我國的進口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進而影響我國的經濟增 長。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整體影響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直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對中美雙邊 貿易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影響。二是間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可能會對歐 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中國對歐盟、日本,以及 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長。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金融危機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使其生存環境更加惡化。 1.金融危機導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金融危機引發美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指數不斷下降,失業率上升,消費能力迅速 萎縮,據統計,美國 2007 年 11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曾經下降到 76.1,創下自 1992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07 年美國平均失業率達到 4.6%,2008 年 3 月達到 5.1%,是 2005 年以來的最高點。美國是我國的第一出口大國,美國的經濟蕭條直接導致了我 國出口的大幅減少。 金融危機還通過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進一步減弱中國對 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長。由於德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與美國的經濟發展正相關程度很 高,美國經濟的放緩也導致了德國和日本經濟的放緩。目前 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趨 淡,日本經濟再度陷於停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也相 繼減少。 據統計, 2008 年前三個季度, 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長 11.2%, 比去年同期回落 4.6%。 我國對以轉口貿易為主的香港地區出口僅增長 8.9%,回落了 12.7%;對歐盟出口 1 月~7 月累計增速 27.1%,8 月份增長 22%,9 月份增長 20.8%。 2.金融危機嚴重地沖擊了勞動密集型產品 2.金融危機嚴重地沖擊了勞動密集型產品 在出口商品結構中,由於受到經營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減弱等因素的共同影響, 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鞋類出口增長 15.1%,玩具出口增長 3.7%,服裝出口增長 1.8%,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 13.1%、16.3%。和 21.2%。例如在 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中,紡織品、鞋襪、低端生活用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佔有相當大的 比重。而這些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美國的中低收入階層,他們在金融危機中遭受了 很大的損失,大大削弱了購買力,這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些產品的對美出口。 -1- 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主要依靠價格優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競爭, 由於 金融危機帶來的美元疲軟和人民幣升值,使得中國企業的價格優勢不在,出口進一步 受到抑制。金融危機導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下滑,無疑給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 企業帶來了「重創」。 3.金融危機使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3.金融危機使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 大多數中小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境, 生存狀況變得更加惡化。 今年上半年,東部沿海地區的不少中小企業倒閉,主要集中在玩具和紡織服裝行業, 且多數是私營企業。究其原因,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落後、生產經營成本較高,核心 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是形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 雖然我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 列政策,例如放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提高了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但隨著 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中國的出口商仍將迎接來自海外的新一輪打擊。 二、金融危機給我國出口企業帶來了更大的貿易風險 1.金融危機加劇了各國的貿易摩擦 1.金融危機加劇了各國的貿易摩擦 金融危機使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失業率上升,必將會加劇國際市場競爭激烈。 有些國家和地區會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和措施, 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將 進一步增大,形成新的貿易壁壘。例如美國政府的強勢財政貨幣政策雖然有望使美國 經濟免於衰退,但很可能引發經濟停滯,當美國經濟增長減速時,貿易保護主義勢力 就會抬頭。據我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美國新發起的針對貿易夥伴的 18 項調查中,有 15 項是針對我國,占 83.3%。目前,美主要紡織團體已經提出了包括反補貼調查、反 傾銷調查、針對具體產品的保障措施等多種方案,美國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實施的特 保措施將於 2009 年 1 月 1 日取消。 2.金融危機加大了出口企業的收匯風險 2.金融危機加大了出口企業的收匯風險 近年來,迫於國際市場競爭壓力,我國出口企業從傳統的信用證結算方式,改為 賒銷結算方式。 這種結算方式, 使企業直接面對海外買家的商業風險, 收匯風險較大。 特別是金融危機時期, 信貸緊縮, 導致了部分高度依賴銀行資金運轉的企業融資困難, 融資成本增加,而且融資的額度也難以滿足正常經營的需要,同時市場競爭會更加激 烈,在整體銷售趨勢下降的情況下,企業難以維持銷售量和盈利水平,造成資金周轉 困難。 他們把債務負擔轉嫁給我國企業。 造成企業無法收回貨款, 壞賬數量急劇增加。 外貿信用風險增大。 據國際信用保險機構科法斯的統計顯示, 今年前 4 個月美國企業欠款指數上升了 35%。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數據表明,2008 年上半年,該公司收到來自企業出口 美國的報損案件及報損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幾倍,全國范圍內已有 5200 多戶海外 買家因拖欠我國出口企業貨款或因破產而喪失償付能力。 來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遼寧分公司的數據也顯示,進入 10 月份以來,外貿風險呈「爆發」趨勢,10 月 10 日 至 11 月 18 日,該公司共接到報損案 19 起,平均每2天一起,同比激增 375%;案 值 1091 萬美元,同比激增 1898%。 3.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訂單的 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訂單的轉移 3.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訂單的轉移 由於人民幣升值、原料漲價、工人工資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成本 增加,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例如紡織行業的利潤在 2%~5%,如果再加上人民幣匯 率波動和產品質量 問題 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就面臨著虧損。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 勢已經逐漸消退。但是國外采購商卻不會因此停止追求更低價格的產品。他們開始培 養商品價格更加低廉的越南、柬埔寨、泰國等東南亞的供應商,將大批訂單開始從中 -2- 國轉移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目前,玩具、服裝的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越來越多。 三、我國出口企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策略面對惡劣的國際環境,我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改善對外貿易環境, 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難關。我國出口企業應借政策 之「利好」,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化危為機,在危機中尋找商機,在逆境中求生存、求 發展。 1.積極拓展新興市場 積極拓展新興市場, 1.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有效地規避風險 我國出口高度依賴美國和歐洲的風險已經變為了現實,從 2008 年前三個季度的 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增幅都有所下降。但是我國外貿出口的基本面向 好,1 月~10 月份全國進出口總額 21886.7 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4.4%。其中出 口 12023.3 億美元,增長 21.9%。這種在逆勢中保持良好的勢頭,主要歸功於對新興市 場和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對美歐等市場少增的部分。例 如前三季度我國對巴西出口增長 90.2%,對印度出口增長 43.1%,對韓國出口增長 41.8%,對東盟出口增長 28.4%。這是我國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成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拉美、非洲和大洋洲是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而且發展 潛力 巨大,但是我國對這些地區的出口比例較低。因此出口企業應在盡量維持傳統市場份 額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將中東、非洲、拉美地區,以及印度、俄羅斯等新 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作為新的出口目標市場。 目前 ,我國正在同亞洲、大洋洲、拉 美、歐洲、非洲的 29 個國家和地區建設 12 個自由貿易區,這些自由貿易區涵蓋了中 國外貿總額的四分之一。隨著我國自由貿易區網路 的逐步形成,將進一步拓寬國際 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分散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2.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機制和應收賬款制度 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機制和應收賬款制度, 2.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機制和應收賬款制度,有效地防範風險 全球性的 金融 危機,使國外的進口商和銀行的信用普遍下降,這意味著在我們 出口貿易中將會產生更多的信用風險。出口企業作為風險的主體,應主動防範風險。 (1)企業建立起信用評級體系,加強對國外客戶資信的了解,對老客戶要及時掌 握其商業信用、債務償還能力等動態信息,對新客戶可藉助信用管理公司對客戶信用 度進行調查,做好事前風險防範准備。 (2)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企業應盡可能選擇信用證、銀行保函等依託銀行信用 的貿易結算方式,努力減少商業賒賬的額度。 (3)企業還應充分運用出口信用保險等信用工具,大力推廣國際保理等風險防範 工具,減少企業收匯風險。 (4)企業應加強出口合同管理,完善合同責權條款,嚴格履行合同,避免對方以 不符合同為由拒付貨款。 (5)企業應建立一套健全的應收賬款制度,以保證降低風險。美國商業 法律 聯 盟對應收賬款的統計表明,過去 12 個月其成功率只有 26.6%,也就是說應收賬款拖 延的時間越長,追回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發生了壞賬就要抓緊追收。 3.企業苦練內功 不斷地自主創新, 企業苦練內功, 3.企業苦練內功,不斷地自主創新,有效地抵禦風險 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中小企業受到嚴重的沖擊,究其原因,有 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更重要的還是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不強,所以遇到環境變化,就 會出現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練好內功,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1)企業應通過 科技 研發、技術創新,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提 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跨越。 -3- (2)企業應加強品牌建設,建立中國的自主品牌,實施名牌戰略,使自己的品牌 走出國門,在世界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提高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3)企業應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進行內部挖潛,降低經營成本,從而抵消人民幣 升值、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企業利潤的負面影響。 (4)企業還可以在行業內進行並購和整合,適度提高行業集中度,以增強抗風險 的能力。 總之,從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來看,它開始向經濟實體蔓延,將對我國的出 口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我國出口企業應該提高市場的風險敏銳度, 積極採取有效措施, 規避、防範和抵禦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將危機轉化為機遇,將危機帶來的壓力轉化 為企業前進的動力,為迎接更加嚴峻的挑戰作好一切准備

5. 出口貼息

當今,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貿易的產生及其結構被認為是由比較優勢或者是由資源稟賦所決定,自由貿易是實現資源配置的最佳途徑,國際上也成立了象WTO這樣具有法人地位的組織,致力於建立公正、公平的自由貿易環境,但是,在現實中卻沒有國家真正採取不幹預的貿易政策,總是在某種程度上採取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的政策。目前以關稅限制進口、以補貼鼓勵出口為核心的「戰略性貿易產業政策」正在逐漸為各國政府所採用。這種政策認為目前比較優勢形成的原因很復雜,政府在其中可以起到相當的作用,即通過補貼來實現一種人為的比較優勢,從而改變傳統的貿易格局,很多國家也正是通過這種政策促進了本國的出口,改善了國民的福利。在戰略性貿易產業政策中,補貼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其中出口信貸又是最常用的出口補貼方式,而利率是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因此本文試圖對我國的出口貼息政策進行分析。
一、出口貼息問題的引出
由於出口補貼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國際貿易中的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因此在國際上通過協商建立了一些規則來規范這方面的操作,協調相關的爭端。加入WTO後,我國政府承諾要遵守其規則,因此必須對一些有違WTO的政策進行調整,貼息問題在其中顯得比較突出。出口貼息,一般體現在出口信貸方面,實際上這是目前國際通行的支持出口的一種方式,我國是通過成立進出口銀行來完成這方面的職能,只是我國的出口信貸採用的信貸工具和側重點跟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異,這是由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包括金融體系的機構、財政實力等,我們沒有必要在此論證孰優孰劣,關鍵是必須作到既能加大對出口支持的力度,又不至於招致非議。
(一)國際上的有關規定
1.WTO關於出口補貼的規定。WTO是倡導自由貿易的,因此對出口補貼之類的做法採取的是一種排斥和反對的態度。根據WTO《補貼與反補貼協定》的規定,一國政府僅僅可以對研究開發和對落後地區、環保等進行補貼,而在其他方面的補貼都是不允許或被禁止的。其中出口補貼是明文禁止的,屬於「禁止使用的補貼」,即是任何成員方都不得使用或維持的補貼方式,否則如果被其他成員發現或有理由相信其正在實施或維持這種補貼,則可以採取反補貼措施或救濟方法;同時對出口補貼也進行了定義,即指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僅向出口行為使用的補貼,並列舉了出口補貼的12種形式,其中就包括了出口信貸的利率優惠,規定如果出口信貸利率低於其成本則構成了出口補貼。介於允許的補貼和被禁止的補貼之間的是可申訴的補貼,這種補貼雖可被成員國所採用,但其他成員國可以採取反補貼措施或救濟方法,因為這種補貼行為也會刺激受補貼方某種產業或產品的發展,而直接或間接阻礙其他成員產品的生產或出口,導致不公平競爭行為的產生。
因此政府在出口補貼問題上必須十分策略,否則會出現貿易摩擦。根據上述的規定,如果對某個行業整體,而不是在出口階段上進行補貼是WTO所允許的,同樣對高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進行補貼也是可以的,這就為採用貼息手段間接支持出口提供了可能。2.OECD關於出口信貸的有關規定。不僅WTO對出口信貸有明確規定,經合組織OECD也為協調內部爭端達成了關於出口信貸的「君子協定」。由於發達國家為支持本國出口,大量的使用出口信貸這一手段,競相提供優惠的貸款,導致相關國家的財政難於承受負擔,最後大家被迫坐在一起就有關的出口信貸條件進行了協調,達成了所謂的「君子協定」,其主要目的就是規范並約束各國在出口信貸方面的操作,它規定的出口信貸的主要條件包括:
A、貸款最長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
B、貸款最高比例:一般不高於85%,這樣就要求現匯或預付款比例不低於15%;
C、風險加息率;
D、貸款最低利率: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貸(包括直接貸款、再融資和利率支持)的最低利率必須以商業參考利率CIRR為基礎。
它之所以被稱為「君子協定」,是因為它並不具有法律效力,全靠各成員方自覺遵守。應該說「君子協定」的誕生,規范了各國政府的出口信貸政策,使出口信貸有了統一的標准,並增加了透明度,抑制了各國政府為鼓勵出口竟相提供優惠貸款的行為,為國際貿易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但由於發達國家的出口信貸主要是買方信貸,而直接貸款給本國企業較少,這方面多是由商業銀行提供商業貸款,而出口信貸機構提供擔保,採用貸款擔保的方式,因此「君子協定」對出口賣方信貸沒有做相應規定,不過卻給出口賣方信貸提供了較好的借鑒,即可以通過設定一個參考的利率,來衡量出口補貼的程度。
(二)我國出口貼息政策的現狀
目前我國出口貼息主要體現在出口信貸上,而這項業務由進出口銀行作為官方出口信貸機構來承擔,並以人民幣出口賣方信貸為主,以接受國家財政的利差補貼為主要特徵,較商業貸款有較大的利率優惠,因此其補貼特徵比較明顯,容易授人於柄。加入WTO後,我國承諾要遵守其規則,並在有關的文件上對政策性銀行,包括進出口銀行的信貸業務做了相應的說明,即政策性銀行貸款不接受國家的財政補貼,貸款基本上按商業貸款利率,而進出口銀行的業務主要是以出口信貸擔保為主,少部分採用直接貸款。目前對此種說法還沒有見到任何權威的解釋,但我們的出口信貸有較大的補貼成分以及業務方式有較濃的中國特色卻是不爭的事實,這說明我國以出口信貸為主的出口貼息政策在入世後面臨著較大的調整壓力。
二、出口貼息的產業政策依據
一國政府實行出口補貼政策,就是將國家的財政資金,即納稅人的錢補貼給出口企業,而最終受益的很可能僅僅是國外的消費者,這就涉及到了國家的福利損失問題,因此必須理清什麼樣的產品可以給予扶持,才能將有限的資金投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該問題的實質已突破了貿易政策范疇,更關繫到了國家的產業政策,過去我們常將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完全割裂開來,貿易政策獨立於產業政策,很難發揮出應有的功效,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問題國內化、國內問題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國的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更加密切相關,因此現在來討論這個問題就顯得更為迫切。
如果單純地來談論出口補貼問題,僅僅為了出口而給予補貼,那對出口的補貼很可能不僅不能真正起到刺激出口的目的,還會導致國家福利受到損失,其實質不過是把本國納稅人的錢捐給了進口國的消費者,而在後果上還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糾紛和貿易上的摩擦,福利經濟學理論的追隨者們很反對進行這樣的補貼,更有學者認為,在一些條件下為維護國民的福利,對某些產業的產品出口不僅不應補貼,反而應加征出口稅。
而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倡導「戰略性貿易產業政策」的西方學者認為,政府實行補貼政策,應選擇符合下列條件的產業,才能符合國家整體利益:
1.該產品出口所獲得的額外收益必須超過補貼的總成本,出口增加帶來的收益抵消了補貼成本後,才能增加國民的福利,達到補貼的目標。但不是每個產業都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企業要想進入出口補貼范圍,必須越過一定的門檻,即由政府設立的進入壁壘,否則成了為出口而出口,造成一定的政策錯位。
2.出口補貼不能對國內消費者造成大的不利影響。由於出口補貼只針對了部分的行業,受補貼行業的出口增加會導致該行業的利潤率增加,促使生產要素向該行業的流動,並引起該行業勞動力要素價格的變化,引起社會財富的分配格局的改變。
3.出口補貼應使本國企業能增加產量,同時必須要造成國外競爭對手降低產量,使產品價格不至於降低太多,否則補貼的結果只是由國家承擔了企業的一部分成本,促成企業降低出口價格,而這並不一定能達到增加市場份額的目標,帶來額外的收益,反而可能導致貿易條件的惡化,這不是出口補貼的目的。
當然,這些觀點是建立在目前西方世界不完全競爭即寡頭壟斷的假設基礎上的,但卻很值得我們思考。尤其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已躍居世界第二,單純鼓勵出口賺取外匯的時代已過去了,賠本的買賣企業不願意做,政府也不會鼓勵,支持出口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扶持國內的產業,提高競爭力,而不僅僅是為了創匯。選擇出口補貼,首先考慮的應該是選擇行業,對出口的支持不應完全體現在出口的階段,否則極易授人於柄,引起貿易糾紛,必須採用靈活的策略,關注企業的技術研發以提高核心競爭力方面,這些不違反WTO的規則,從長遠來講更具意義。
三、貼息方式探索
由於我國的出口貼息政策,主要是體現在人民幣出口賣方信貸上(對企業技術改造的貼息貸款不在本文討論之列),這是目前我國出口信貸機構使用的主要支持方式,因此要更好地使用這一信貸工具,就必須解決好利率問題。當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涉及到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但至少應該把商業貸款利率、國債利率和銀行的籌資成本等幾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考慮,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信貸利率。
(一)商業貸款利率
跟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相比,出口信貸的貸款利率肯定有一定的優惠,否則無從體現政府對出口的支持,政策性銀行的政策導向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但由於出口信貸利率確定機制的不健全,導致了其他負面影響產生,商業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出口信貸業務,更出現了不應有的信貸競爭。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出口信貸利率體系已變得十分迫切,尤其是加入WTO,更使這個問題顯得重要,我們還不得不考慮以下因素的影響:
1.貸款利率放開的影響。加入WTO,我國承諾要開放金融領域,貸款利率市場化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到了這一天,政策性貸款的優惠如何體現將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2.如果政策性金融機構開展了出口信貸擔保業務,為出口企業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提供擔保,那貸款利率上的優惠如何轉化為擔保費用的優惠將會產生新的問題。
(二)進出口銀行籌資成本
根據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第三條的規定,如果出口信貸利率低籌資成本則屬於出口補貼,屬被禁止范圍。但進出口銀行的資金成本是多少還沒有明確的說法。因為單純從成本來講,它包括了籌資成本和運行成本,前者主要是發行金融債券利率及相應的發行成本,後者是日常經營活動的費用,由於進出口銀行的資本金由國家財政全額撥付,並享受國家主權信用等級,因此它的籌資和營運成本可以很低,相應地它的貸款利率可以很優惠,應該說這為確立符合WTO規則的貸款利率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三)跟國債利率掛鉤問題
根據「君子協定」,出口信貸的利率應參照相應貨幣的商業參考利率CIRR,但目前我國人民幣還沒有確立自身的商業參考利率,這是問題的關鍵。人民幣貸款利率由央行確立,但主要考慮的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贏利能力較弱和不良貸款率高的現實,而沒有考慮到對出口支持的問題,這涉及到較深層次的問題,但隨著加入WTO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們有理由期待人民幣CIRR的誕生。目前國內有學者提出根據成本加成定價的原則,引入人民幣商業參考利率,並與國債收益率掛鉤,加成不同的基差,確定不同貸款期限的CIRR。這實際上是參照了美元的CIRR形成機制,應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因此,改革出口信貸利率機制,作到既符合國際慣例,不違反國際規則,又在盡可能的范圍內加大對出口的支持力度,可以考慮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盡可能降低出口信貸機構的資金成本
因為WTO規定,如果出口信貸的利率不低於其資金成本,則不構成禁止性的出口補貼,因此只要成本足夠低,就可以使利率有足夠的優惠空間,達到加大支持的力度目的,但這有賴於:
1.擴大進出口銀行的資本金。這是降低資金成本的有效手段,也不在WTO關於出口補貼的定義范圍內。在國際上很多國家的進出口銀行的資本金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列入了國家的財政預算,國家每年給予一定的補充,甚至有的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捐贈,資本金的充足率很高。
2.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降低營運費用,增加積累。
3.在呆壞帳的核銷方面,以及有關費用、利差的補貼方面有新的優惠措施。
當然,這必須以國家的立法為保證,從法律的高度來確定國家財政對官方出口信貸機構的義務,確保官方出口信用機構與國家主權級信用等同,作到對內有法律依據,對外有相當的透明度。
(二)引入人民幣CIRR體系
按照「君子協定」,出口信貸利率應與國內一流的信用機構籌資成本掛鉤、與出口信用機構的信用等級掛鉤,以各自貨幣的基準利率為基礎確定商業參考利率,再在此基礎上加成一定的基差形成出口信貸利率。如果確定了CIRR,就可以找到一個參照的標准,只要補貼後的出口信貸利率不低於OECD確定的商業參考利率,就可以為國際社會所接受。這就從更高的層次上決定了出口信貸利率的規則性和針對性,避免了隨意性,增加了透明度。當然,這有賴於金融體制的改革。
四、貼息與出口補貼程度問題
WTO關於出口補貼有一個規定,就是對一個出口產品進行補貼,其補貼的成分不得超過商品價格一定的比例,對這個比例目前國內說法不一,大概在1%-2%左右,這是什麼概念呢?應該是所有採用的出口補貼方式加總不得超過2%。如果按這種理解,對一個出口產品的補貼,包括出口退稅,包括可能的出口信用保險費率補貼,包括出口信貸的利率補貼等等,有的是明補,有的是暗補,如果加總起來,則極有可能突破2%的界限,因此我們必須綜合各種因素全面考慮,採取策略的方式對出口進行支持,提高暗補的成分,尤其是對出口信貸的利率補貼更應如此。
由於出口信貸的局限性,它只能發生在出口的環節中,而對出口的支持而言,應是可以體現在一個產品從設計到收匯的全過程。在前期如研究開發期間,會發生較大的費用,對這方面的補貼是不受WTO等組織的限制,而這方面的補貼是目前在發達國家倡導的「戰略性貿易產業政策」的重要內容,通過產業扶持以保持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從這個角度到達擴大出口的目的,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因此我們必須將擴大出口和產業扶持結合起來,使貼息政策更加合理、規范,使國家的政策切實起到擴大出口的目標。

以上資料出自專業金融貿易網站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6. 出口為什麼可以緩解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不是說出口就能獲得貸款。出口額度大可以做出比較漂亮的交易流水,銀行批貸上有利而已。

7. 企業如何合理使用出口貿易融資方式

【摘要】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有多種出口貿易融資方式可供企業進行選擇,適合企業的融資方式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反之則會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通過多種出口貿易融資方式的結合,能夠使企業得到更好的資金運用。以下就一些出口貿易融資方式的組合進行詳細介紹。貨運有風險?保運通為您提供專業的貨運保障!
一、福費廷與出口賣方信貸相結合
出口賣方信貸、福費廷結合融資模式是:用出口賣方信貸來解決出口企業前期生產所需的資金,當出口企業發貨以後,將全套債權憑證通過福費廷方式賣斷給銀行,融資款項用於償還銀行提供的出口賣方信貸。
與單一的出口賣方信貸相比,這種綜合融資形式使得出口商既能提前使用賣方信貸,又能提前償還賣方信貸,既減輕了企業的債務負擔,又加速了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銀行在出口商合同簽定之後生產過程開始之時,就向出口商陸續發放賣方信貸,在完成交貨任務之後,將全套出口福費廷單據賣斷給銀行,融通資金,歸還銀行提供的貸款。
與單一的福費廷相比,降低了進出口雙方的風險,進口方免去了各類風險,將風險轉嫁給代理機構。出口企業獲得持續不斷的大量資金能夠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生產中去,加快生產速度,提高生產效率。
這種復合式的出口信貸融資形式,一方面,企業應收帳項負擔得到減輕,在出口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來自境外的應收賬款在資產比例中縮小。另一方面,出口企業在把全套出口福費廷單據賣斷給商業銀行以後,便不受匯率變動以及債務人資信情況變化的影響。
二、保付代理與福費廷相結合
保付代理與福費廷相結合融資模式是付款期較長交易金額出口商的選擇。
與單獨使用福費廷相比保付代理對出口商提供客戶資信調查、銷售賬戶管理服務,從財務管理方面降低經營成本。優勢就在貿易合同訂立前就開始控制風險,貿易後賬務管理與企業脫離提供融資又提供勞務,拓寬了企業的業務范圍,適用於以賒銷為主的非信用證項下的小批量、小金額、期限短的貿易結算,它所解決的是出口以消費品為主信譽良好但資金環節薄弱的企業融資問題。
與單獨使用保付代理相比福費廷業務必須事先經過進口商同意才能得到進口地銀行的擔保,轉讓的票據也必須事先經進口商承兌,遵循的是進口商法律責任確定條件下的票據流通邏輯,進口地的擔保行是後於進口商付款但不論出於何種原因發生進口商拒付時都必須先承擔付款責任進出口商之間的貿易糾紛,不影響債權轉讓的獨立性。因此對出口企業來說綜合業務比保付代理業務有更強的保證性。
這種結合融資方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及時把交付使用後的風險轉嫁出去,節省了出口企業辦理各種手續帶來的相關費用開支。在利用外資為國內出口企業進行融資同時拓寬了融資領域,我國的票據流通運作受票據法的約束和保障,銀行業務風險相對較低,它可以使資金的流動性、盈利性、安全性達到最優狀態,優化了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的結構。
三、打包放款與出口押匯相結合
打包放款與出口押匯相結合融資模式是用打包放款來解決中小出口商前期生產所需的資金投入生產,在貨物裝船起運離港之後使用出口押匯來取得待收賬款。
在此過程中先期出口商只有一個規定了生產規格和交付日期的信用證正本,缺少投入生產所必須的流動資金,沒有其他可以作為銀行抵押的依據,當取得信用證面額80%的發貨前放款資金來組織生產產品,既節約了生產時間,提高了效率,也免去了因利率浮動來來的無形損失,當貨物起錨離港時出口商已經獲得了全部的出口單據,再將全部代表物權的單據交給銀行獲得出口押匯,將銀行墊付的資金支付銀行打包放款的款項。
同單一的出口打包放款相比,這種綜合融資形式使得出口商既能及時使用打包放款,又能在信用證付款之前償還打包放款,減輕了企業的債務負擔同時加速了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銀行在出口商生產過程開始之前,就向出口商發放打包放款,在出口方完成交貨任務之後,出口商將全套出口押匯單據交給銀行,融通資金,歸還銀行提供的打包放款。
與單一的出口押匯相比,從業務期限方面來看,二者具有銜接性,放款業務到期時也是押匯業務的開始時間;第二筆放款業務可以和第一筆押匯業務同時進行而且互不幹擾。
在解決了生產環節的資金不足的前提下,節省了因籌集生產資金造成的延誤生產帶來的成本費用,保證產品及時外運出口。
這種復合式的出口貿易融資形式,一方面,減少了企業資金不足而進行普通貸款帶來的負擔。另一方面,出口商在把全套出口押匯單據交給銀行以取得用於償還打包放款的資金後,便不受收匯不著的制約,只需防備進口商拒絕支付票款的風險。由於進口商開出的是不可撤銷的信用證,出口押匯的風險也隨之消失,避免了來自於兩種業務的雙重風險。保運通提示:
出口貿易融資方式的多種組合,很好的彌補了各自貿易融資方式的不足,同時具備了多個貿易融資方式的優勢,降低了風險的發生率,使企業資金運用更為高效。

8. 小企業貸款現狀

中小企業融資難長期以來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企業方面對中小企業融資工具了解甚少或利用不善,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工具品種尚少,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更少,但在銀行貸款和上市以外,還是有一些成長中的新型工具可以利用。銀行貸款中小企業融資從銀行借款是企業最常用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但銀行有自己的風險控制原則,這是由銀行的業務性質決定的。

9. 談談出口信貸在我國對外投資中的作用

在建設貿易強國進程中,外經貿發展將面臨諸多新形勢。外貿經營主體將不斷增加,這就需要外經貿的金融政策支持和服務以及在競爭加強的對外貿易中,加強引導協調,出口信貸保險從中能都發揮積極作用;另外,市場多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資本性貨物出口和海外投資比重將逐步加大,貿易摩擦將更加復雜和劇烈。在萬象更新的形勢下,出口信貸保險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一、出口信貸
出口國為了支持本國產品的出口,增強國際競爭力,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本國專業銀行或商業銀行向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或銀行)提供較市場利率略低的貸款,以解決買方支付進口商品資金的需要。根據貸款對象,出口信貸可以分為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國際貿易中,賣方同意買方在收到貨物後可以不立即支付全部貨款,而在規定期限內付訖由出口方提供的信貸。為獎勵出口的一種措施。通常將1~5年期限的出口信貸列為中期,將5年以上者列為長期。中、長期出口信貸大多用於金額大、生產周期長的資本貨物,主要包括機器、船舶、飛機、成套設備等。出口國官方。

二、出口信貸在我國對外投資中的作用
企業在從事對外貿易過程中面臨著政治風險和商業風險,就最大限度的為企業提供了完善出口信貸保險系統體制,加強出口信貸保險的作用的確可以推動我國由貿易大國向,「出口信貸在我國對外投資中的作用」的謝謝出口國為了支持本國產品的根據貸款對象,出口信貸可以分為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國際貿易中,賣方同意買方在,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報告認為,匯率作為一攬子政策的組成部分,可以在調節國際收。
一、出口信貸保險所發揮的功能
出口信貸保險之所以能夠被各國政府所重視,在各國貿易發展歷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並被WTO所接受,主要取決於其既能充分體現政策導向,又符合市場化原則的特徵。出口信貸保險在推進貿易強國建設中所發揮的功能有:
(一)風險保障功能。企業在從事對外貿易過程中面臨著政治風險和商業風險,就最大限度的為企業提供了對外貿易過程中的外部風險保障,為出口企業的穩定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也為國家對外貿易的平穩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出口促進功能。一是對出口的直接促進功能。由於出口信貸保險為出口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風險防範和轉移渠道,因此,可以幫助企業有效的選擇優質貿易夥伴,更加大膽的開拓新興市場,以更加靈活的結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競爭力,從而擴大貿易規模、抓住貿易機會。二是融資支持功能。通過這一功能,出口信貸保險拉動了商業資金對出口的支持,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三)政策導向功能。出口信貸保險作為一種政策性工具,通過傾向性的保險政策和靈活的費率機制有針對性地體現國家的政策導向。這些功能對促進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也正是由於具有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險自產生以來,對促進各國的外向型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貿易額的12%~15%是在出口信貸保險的支持下實現的,出口信貸保險已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我國推進貿易強國的進程中,出口信貸保險是舉足輕重的。
二、我國出口企業對風險防範的缺陷和不足
我國出口企業在出口信貸風險防範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由於企業自身原因無法或不能正常的發揮信用能力,獲得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以我國金融機構為主的出口信貸保險管理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這使得民營企業在經營中時刻面臨巨大的信用風險而無力化解,從而導致了同樣的出口信用風險給我國企業帶來較大的振盪影響。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
(一)我國企業風險意識淡薄,企業內部的信用管理普遍缺乏。
(二)我國銀行在向出口企業提供信用支持和融資便利方面尚有諸多不足。其體現在貿易融資義務的風險控制要求過於嚴格。我國銀行主要從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和授信制度兩個方面限制企業貿易融資義務的進入門檻。
(三)政策性金融手段還未完全融入國際貿易結算。信用中介服務機構整體水平不高,也是制約我國出口企業國際貿易結算的因素,因此也阻礙了我國貿易強國的建設。
針對以上我國企業進出口貿易所面臨的新形勢及我國出口信貸保險在防範上普遍面臨的缺陷,在認清出口信貸保險的諸多功能的前提下,我國出口企業在其內部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信用中介在企業出口信用管理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我國銀行應全面響應出口企業的需要,為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
三、促進三個調整,支持一個突破
在推進我國貿易強國建設中,出口信貸保險發揮作用主要應體現為「促進三個調整,支持一個突破」。即促進我國對外貿易方向調整、促進外貿商品結構調整,促進出口市場結構調整和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全面突破。
(一)促進貿易方向調整。我國加工貿易比重較大,貿易方式結構不合理。與一般貿易和服務貿易相比,加工貿易實際上是研發和市場「兩頭在外」,所擁有的是價值聯中較為貧瘠的加工環節,在貿易的利益分配格局中處於不利地位。對於出口信貸保險而言,無論是從政策取向,還是貿易方式的風險特徵考慮,都將全力擴大對一般貿易出口的支持,以大促進貿易方式改善的目的。
(二)促進外貿商品結構調整。出口信貸保險要加大對商品出口的支持力度,既要加大對高科技產品的支持力度,還要積極支持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三)促進出口市場結構調整。出口市場的單一和集中,不僅造成我國出口產品的內部競爭,難以形成有力的價格水平,而且所面臨的反傾銷壓力也越來越大,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要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將市場多元化戰略與周邊經貿戰略結合起來,促進與周邊國家的經貿交往與合作。
(四)全面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推進貿易強國建設,要求我國經濟發展中心必須逐步由「走進來」轉向「走出去」。
完善出口信貸保險系統體制,加強出口信貸保險的作用的確可以推動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但是還應在規避國際結算風險,強化政府對貿易的調動職能等方面加以規范。有了全方面的保證,相信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偉大轉變指日可待

10.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進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其對應措施

金融危機引起世界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產生較大影響。我國經濟的主要特徵是對外依存度高,我國出口佔GDP比率約為40%,外貿依存度約為70%,世界經濟衰退會降低世界市場需求,使得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經濟增長面臨下行的風險。危機從外部增大了我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壓力,顯示了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不大幅下滑的條件下,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為我國經濟未來持續較快增長奠定扎實的基礎。我國應採取的應對策略是:

1、擴大內需,抵禦沖擊,確保經濟增長。一是擴大投資。國務院決定採取十大措施,在未來2年內投資4萬億元來刺激經濟。在增大投資規模的同時,還要注重選擇投資領域和提高投資效率,並切實帶動民間投資;二是增加消費。可以採取減稅、擴大社會保障和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來刺激消費。總之,在擴大內需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2、穩定市場、增強信心、減少危機的負面影響。首先,穩定市場價格。借國際市場主要商品價格下降之機,理順我國一些資源類商品的價格形成機制。還應該設立股票市場價格平準基金,以市場的方式平穩資本市場,增加投資者信心。其次,需要對沖擊較大的產業和一些中小企業實施救助,把握好人民幣升值的節奏和力度,既形成對企業的壓力,又使企業得以調整和適應,從而加快產業升級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3、規範金融業發展、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美國倒金字塔形金融交易結構中,底部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交易活動,但只佔很小的比例,上端是結構復雜、規模龐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這種金融交易結構杠桿率高,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因此,我們要吸取這一教訓,堅持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同時,堅持信貸標准,規範金融發展,更好地發揮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作用。

4、參與全球救援,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通過救援,維護世界經濟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基本穩定。同時,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貨幣金融合作、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國際金融組織改革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閱讀全文

與出口企業貸款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子被貸款公司開走怎麼辦 瀏覽:863
貸款逾期還款利息怎麼計算 瀏覽:874
我的徵信花了網貸還好貸款嗎 瀏覽:545
被騙網路貸款1000元自己花600元 瀏覽:374
中國銀行信用卡貸款利息 瀏覽:128
買房子付了錢對方有貸款不還 瀏覽:410
青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 瀏覽:809
交了首付後貸款不還開發商還了 瀏覽:421
提前畢業貸款利息怎樣支付 瀏覽:558
豐收互聯貸款合同消失 瀏覽:423
貸款利息是商業銀行流動性來源有 瀏覽:513
專利貸款擔保合同範本 瀏覽:774
優盛網路科技貸款 瀏覽:705
貸款炒股票銀行會同意嗎 瀏覽:553
70萬貸款逾期2月黑名單 瀏覽:654
什麼叫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瀏覽:951
因為父母貸款沒還妻子要和我離婚 瀏覽:811
有沒有交了首付不能貸款的 瀏覽:330
大學生貸款逾期起訴 瀏覽:594
信用卡逾期銀行抵押貸款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