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用貸款審核如何防範財務風險
一、貸款前的會計資料審核、分析
商業銀行在貸款前,必須對擬貸款的企業的會計資料進行有關信用情況和償債能力的審核和分析。為了保證分析的全面性,會計資料的來源可以有多種渠道,以便相互印證,提高會計資料的客觀性和完整性。在實務中,具體的分析測算方法有下面幾種:
1.信貸調查的「5C」系統,即特點(character)、資本(capital)、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條件(conditions)。特點指企業的信譽,即企業履行償債義務的可能性,這一點被視為企業信用品質的首要因素;資本指企業的財務實力,表明企業可能按時償還債務的背景;能力指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抵押品指企業無力償還債務時能夠被用作抵押的資產;條件指可能影響企業償還債務的經濟環境。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這五個方面的分析,決定貸與不貸、貸多與貸少。
2.CART結構分析法。該方法採用四個財務比率作為分類標准,即現金流量對負債總額比率、留存收益對資產總額比率、負債總額對資產總額比率、現金對銷售總額比率。按照CART方法,這四個指標分別屬於不同的級別,其中現金流量對負債總額比率屬於一級指標,留存收益對資產總額比率和負債總額對資產總額比率屬於二級指標,現金對銷售總額比率屬於三級指標。這四個財務分析指標按照級別組成一個分類回歸分析樹,每個指標根據一定的方法確定一個臨界值,從而進行分析。
3.企業償還債務能力的會計報表分析。「5C」系統是一種定性分析,因此還必須輔以會計報表的定量分析,以便進一步加強對信貸風險的防範。
(1)資產負債率。該指標反映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占企業總資產的比重,表明企業負債經營程度及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一般認為,企業資產負債率越低,表明企業資金實力越強,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強。因此,商業銀行從貸款安全形度出發,可以設立一個資產負債率的信貸警戒線指標,如60%,對高於這一指標的企業進行貸款時要特別注意。
(2)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比率。該指標反映企業的固定資產(凈值)與其長期負債之間的比率關系,從商業銀行的角度,該指標以大於1為妥。這表明企業的固定資產凈值足夠用來擔保其長期債務,商業銀行貸款風險較小。
(3)流動比率。該指標是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因為商業銀行對企業的貸款有相當一部分是流動資金貸款,所以要利用這個指標分析。由於在進行流動比率的計算時分子包含一些變現能力較差的成分,如存貨等,因此為更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必須計算速動比率,即將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差的存貨等剔除後計算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比率一般要求在100%左右。
(4)現金債務總額比率。該指標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承擔債務能力,比率越大,企業承擔債務能力越強。如果現金債務總額比率為10%,說明企業最大的付息能力是10%,即利息高達10%時企業仍能付息。
通過對企業信用的「5C」系統分析、CART方法分析和會計報表分析,商業銀行即可以按照擇優扶持的原則決定信貸對象和信貸額度。
二、貸款後的會計監督管理
商業銀行決定了信貸對象和信貸額度後,就可以與企業簽訂貸款合同,發放貸款,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和監督。商業銀行在會計核算中可以採用謹慎性原則,將可能發生的損失與費用預先估計入賬。如商業銀行可以計提「貸款壞賬准備」、「貸款呆賬准備」等。商業銀行在提取各種准備金的同時,要定期編制應收貸款的賬齡分析表或應收貸款一覽表,從中發現哪些貸款還處在安全期內,哪些貸款處在可能收不回來的危險中,從而確定相應的催收措施。另外,商業銀行要對貸款企業的會計資料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分析:①分析企業貸款的使用去向,監督企業是否按照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貸款;②分析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以確定是否要提前收回貸款或增加新的貸款。
在對貸款對象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對貸款對象利潤質量的分析。利潤質量包括企業利潤的真實性和實現利潤的優劣程度。後者又可以分為短期利潤質量和長期利潤質量兩個方面。短期利潤質量是從一個會計期間判斷企業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實現的會計利潤的變現能力,它代表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實現的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長期利潤質量是指企業各期利潤持續穩定增長的能力,強調利潤的穩定能力和可持續能力,它主要受會計政策的穩健程度、利潤構成以及諸如研究開發費用等特殊費用項目因素的影響。在對利潤構成進行分析時,我們首先應當關注營業利潤在總利潤中的比重和變化趨勢。營業利潤應當在凈利潤中所佔比重較大,否則說明企業利潤構成不合理,其長期利潤增長趨勢也就不夠穩定,長期利潤質量自然不高。
商業銀行不僅要重視貸款前的會計分析工作,也要重視貸款後的會計監督,從某種意義上講,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三、貸款的破產清算會計管理
1.一旦發現企業較長時期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繼續拖欠下去將會對商業銀行更加不利時,商業銀行應該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企業破產還債,並呈送企業當時的會計報表等資料,如資產負債表、債權債務清冊等。
2.在企業申請和解整頓階段,商業銀行要嚴密監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通過債權人會議仔細審查閱讀企業的和解協議(草案)及整頓計劃,以判斷企業和解整頓階段有無繼續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如果有此類行為,則應該立即要求人民法院中止和解整頓程序,轉入破產清算程序;如果企業和解整頓有起色,商業銀行要及時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走出困境,以利於貸款的回收。
3.在企業進行破產清算階段,商業銀行作為清算組成員,應該對企業的財產、債權、債務進行全面清查,特別要注意對企業無效分配財產行使追索權。如果企業在破產清算時故意低價或無償處置其財產和債權,使商業銀行利益受到損害,對企業處置的上述財產、債權,商業銀行要如數追回,作為企業的破產財產,參與債務的償還。
Ⅱ 金融會計的風險防範
1.逐步建立適應商業化經營特點的管理型金融會計新體系。
在防範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切實運用現代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對銀行的業務經營,特別是對高風險經營的信貸業務,進行全過程的跟蹤與監控,積極參與銀行經營決策,逐步建立起能適應商業化經營特點的管理型金融會計新體系。首先,要盡快建立集中統一管理與分級授權核算相結合的會計核算體系,全面整頓會計工作秩序,加強會計的基礎工作,積極治理假憑證、假賬簿、假報表等「三假」現象,切實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為改善銀行經營管理與防範金融風險,及時提供真實、可靠、全面、相關的會計信息。其次,要盡快實施統一的會計管理體制,杜絕違規經營、賬外經營。目前我國銀行業存在的許多風險與損失在很大程度上與違規經營和賬外經營有關,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金融會計管理不統一的弊端,影響到會計職能的發揮,使得正常的會計信息難以及時獲得,不僅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還容易掩蓋問題,延誤分散與化解風險的時機。因此,只有盡快實現金融機構內部統一的會計管理體制,才能有效地遏制違規和賬外經營,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會計風險。
2.加強和改善金融會計的信息揭示與披露系統。
離開了來自銀行內部和外部及時、可靠、完整的會計信息,金融風險的防範與控制就根本無從談起。為此,對來自銀行外部借款單位的會計信息應就其真實性、全面性和相關性提出相應要求。首先,考慮到目前我國企業虛假會計報表滿天飛、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現實情況,銀行在接受貸款申請時,應強制要求其報送經由注冊會計師審計驗證後的會計報表,並要求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其次,銀行在接受企業貸款申請時,應要求所有的貸款企業必須提供現金流量表,並應將原先著重對企業利潤指標和靜態財務比率的考核,轉變為對現金流量指標以及與現金流量表有關的財務比率的考核上來。第三,鑒於我國企業編制與提供的會計報表過於簡化、信息含量低的情況,銀行在接受企業超過一定數額的貸款申請時,除要求企業報送主要會計報表以外,還應要求企業提供能詳細披露其償債能力的補充會計信息。
從銀行內部來看,全面、客觀地揭示銀行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及時提供有關金融風險的會計信息,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和改善金融會計的信息揭示與披露系統。一是為彌補會計報表項目設置較為粗糙的不足,可以考慮要求銀行在現有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再單獨編制一張能夠反映風險資產總額及資本充足率、逾期貸款平均余額及資本風險比率、備付金及備付金比率、貸款風險集中度、短期及中長期貸款、逾期貸款及不良資產狀況等內容的補充報表,以便更為集中、全面、真實地披露有關金融風險信息。二是由於銀行表外業務僅在業務狀況表下以會計報表附註的形式予以反映,故銀行表外業務具有自由度大、連續性弱、透明度差、風險性強等特點。因此,要恰當揭示表外業務所帶來的各種風險,完善金融會計信息揭示制度和對表外業務風險防範的信息需要,可以考慮要求銀行編制一張「表外業務情況表」,列示表外業務的經營情況,以全面反映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同時,銀行應藉助先進的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將每一個借款企業的情況,包括企業的會計報表及補充會計信息、擔保抵押和信用度及開戶狀況等錄入計算機,建立完整和連續的銀行信貸信息資料庫,從而實現銀行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狀況的完整、連續、動態的監控,以便及時發現企業異常,防止企業重復抵押、連環擔保、多頭貸款等不規范行為和高負債經營現象的發生,保證信貸資產的安全。
3.進一步改進金融會計制度,使之充分體現謹慎性會計原則。
(1)改進呆賬准備金計提方法,提高計提比例,擴大計提范圍,簡化核銷審批手續。
一是可以考慮採用能夠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計提呆賬准備金,即將現行呆賬准備金的計提方法改為每月按實際發生的貸款總額的一定比例(比如1%)全額計提「一般呆賬准備金」;對出現有問題貸款,應立即按其發生呆賬可能性的大小,依據預先確定的計提比例再計提「特別呆賬准備金」。當這兩項呆賬准備金累積到一定的數額,足以完全化解所有有問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賬損失風險以後,可不再計提呆賬准備金。銀行及金融機構按上述方法計提的呆賬准備金應允許其在稅前扣除。
二是進一步放寬呆賬准備金計提的范圍,使計提呆賬准備金的范圍不能只局限於信用貸款,還應包括同樣存在風險的透支、融資租賃和存放同業款等。
三是放寬對呆賬確認的條件限制,改革現行制度中一些過於苛刻的呆賬確認規定,使許多實際發生的呆賬能夠及時核銷,可考慮允許銀行將超過一定期限的逾期貸款一律確認為呆賬予以核銷。此外,還應簡化對呆賬核銷的審批程序,賦予銀行一定的核銷呆賬的自主權。
(2)改進現行壞賬准備的計提方法。按現行制度規定,銀行壞賬准備是按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3‰計提。此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它無法反映不同期限和不同性質的應收利息的構成與發生壞賬損失可能性的關系,使壞賬損失的發生與壞賬准備的提取不相協調。為此,可要求銀行採用賬齡分析法來計提壞賬准備,並按應收賬款賬齡和性質的不同確定不同的計提壞賬准備金的比例。另外,應強制要求銀行從每年實現的凈利潤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風險准備基金,專項用於補償各種風險損失。
(3)應允許銀行對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與一些非金融資產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的規則計價。銀行可在每個會計期末對諸如貴金屬、抵押貸款、拆放資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等項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市價或可變現凈值進行比較,當這些資產的公允市價或可變現凈值跌至賬面成本以下時,或有較為明顯的證據表明銀行所持有的資產可能蒙受損失時,應對其賬面價值進行調整,並將公允市價與賬面價值之差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4.著力構建全面有效的金融會計風險監督保障系統。
金融會計風險的監督保障系統應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三個部分。事前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制定與考核。即反映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如備付金比率等;反映資本不足風險指標體系,如資本充足率等;反映資產風險指標體系,如逾期貸款率等;反映金融市場風險指標體系,如利率風險率等;反映損益狀況指標體系,如資產盈利率等;反映貸款對象財務狀況指標體系,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產銷率、資產收益率等。事中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銀行穩健經營的動態監控。銀行的決策部門應將上述反映金融風險的一系列指標,作為需要考核的責任指標落實到各有關責任部門。會計部門要與其它職能部門一道建立起對金融風險實施動態監控的機制,隨時將來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風險的各項指標與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警戒值相對比,並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反饋信號,敦促並監督各有關部門及時採取修正措施,以確保銀行經營始終遵循穩健與安全的原則,盡量避免與減少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損害。此外,事中監督還應包括對銀行業務規范和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以維護法規制度的統一性與嚴肅性,防止違規違法行為帶來的風險損失。事後監督、主要應通過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各種報表的檢查分析,對銀行穩健經營的結果進行全面復審檢查,考核各單位有關控制金融風險責任指標的執行情況,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與措施,以進一步防範金融風險。此外,在銀行內部還應建立和健全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以便有效地在銀行經營的各個工作環節上堵住金融風險的漏洞,形成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屏障。
5.努力實現從決策實施到管理監督的較為完善的金融風險監控機制。
一要建立獨立的會計及核算體制。金融會計人員在業務上只接受會計主管的領導,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的惟一依據是有效的會計憑證。積極推行統一的核算軟體,實行賬務集中核算,業務處理和會計處理相分離的會計資產負債表、財務報表,由系統自動生成匯總上報。其他有關會計信息報表應當由會計人員獨立編制,任何人不得任意調整。這樣才有利於防止和杜絕銀行「三假」的產生。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才能有效控制人為調表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二要突出抓好內控機制中重要風險環節的控制,尤其要抓好風險點的風險控制。要遵循雙人、雙崗、雙職的原則,健全會計制度,推行會計委派制,強化財務核算,加強成本控制,加強對會計流程、印押證機、聯行清算、承兌匯票、內部往來、現金出納和財務的管理,重塑會計「三鐵」形象。同時,要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會計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有效控制。要建立合理的授權分類和擔保業務的會計控制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種審批手續,嚴格各項程序,加強對內部授權和轉授權的控制,嚴格擔保行為,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防範潛在的金融會計風險。
6.積極推行責任會計和廣泛運用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
推行責任會計是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手段,因為責任中心的劃分符合風險控制的分散化原則,同時責、權、利在小范圍內的充分結合也有助於及時發現存在問題,有助於解決問題。但是,責任中心所產生的大量憑證、報表如果沒有計算機的協助,現有的會計人員無法在日常核算工作中兼顧責任會計工作。所以,要提供及時有效、全面、完整的會計信息,就必須建立現代化的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而且金融會計的電算化系統要由業務數據處理系統向業務處理與管理型、決策型系統並重的系統發展,通過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的開發和運用,完善現有的金融會計管理核算體系,不斷促進會計核算水平和會計核算質量的提高,努力實現防範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技術進步。
Ⅲ 質押貸款業務的風險防範措施有哪些
1、防範虛假質押風險。
銀行查證質押票證時,有密押的應通過聯行核對;無密押的應派人到出證單位或其託管部門作書面的正規查詢。動產或權利憑證質押,銀行要親自與出質人一起到其託管部門辦理登記,將出質人手中的全部有效憑證質押在銀行保管。要切實核查質押動產在品種、數量、質量等方面是否與質押權證相符。同時要認真審查質押貸款當事人行為的合法性;接受共有財產質押,必須經所有共有人書面同意;對調查不清、認定不準所有權及使用權的財產或權利,不能盲目接受其質押。為防範質物司法風險,銀行必須嚴格審查各類質物適用的法律、法規,確保可依法處置質物;對難以確認真實、合法、合規性的質物或權利憑證,應拒絕質押。
2、防範質物的價值風險。
要求質物經過有行業資格且資信良好的評估公司或專業質量檢測、物價管理部門做價值認定,再確定一個有利於銀行的質押率;選擇價值相對穩定的動產或權利作為質物,謹慎地接受股票、權證等價值變化較大的質物。
3、防範質押操作風險。
銀行首先必須確認質物是否需要登記。其次,按規定辦理質物出質登記,並收齊質物的有效權利憑證,同時與質物出質登記、管理機構和出質人簽訂三方協議,約定保全銀行債權的承諾和監管措施。再者,銀行要將質押證件作為重要有價單證歸類保管,一般不應出借。如要出借,必須嚴格審查出質人借出是否合理,有無欺詐嫌疑;借出的質物,能背書的要註明「此權利憑證(財產)已質押在X銀行,X年X月X日前不得撤銷此質押」,或者以書面形式通知登記部門或託管方「X質押憑證已從銀行借出僅作X用途使用,不得撤銷原質權」,並取得其書面收據以作證明。
Ⅳ 應收賬款風險怎麼控制
能否按期順利收回應收賬款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現金流周轉速度,如果不引起重視可能會導致企業難以持續經營。加強應收賬款風險防範與管理是企業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應收賬款風險產生原因分析
(一)應收賬款居高不下,資金成本上升第一,企業為擴大市場佔有率,常常通過賒銷商品或提供勞務以獲取更多的商業渠道、擴大銷售份額。當應收款項居高不下、企業可流動資金不足以支付相關稅費時,必然需要依靠銀行貸款解決此問題。然而,沉重的利息只會徒增企業費用,且隨著應收賬款賬齡的增長,其壞賬損失發生的可能性也隨之上升,從而使資金成本上升。第二,由於存在交易方惡意拖欠賬款問題,而企業應收賬款回收工作基本上都靠企業自行催收,導致因回收應收賬款而增加的交通費、電話費、業務招待費無法轉嫁,資金成本上升,增加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二)信用條件確定不合理為促進銷售、加速收款,企業常常對客戶提供一定的信用條件,這必須付出一定成本。在確定客戶的信用條件時,必須遵循對客戶提供該信用條件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必須大於其信用成本的原則。如果信用期過長、盲目實行現金折扣,或折扣率確定不合理,都只會增加企業的信用成本,增加應收賬款的回收風險和回收成本,不利於企業的發展。
(三)企業內部控制不嚴
(四)應收賬款管理信息技術落後經濟業務不僅復雜而且關聯密切,在現有的信息系統下容易產生數據重復輸入、數據不一致、信息反應慢等一系列問題。企業管理者對此處於被動管理的狀態,客戶信息系統和應收賬款管理系統的建立與維護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客戶相關業務信息模糊是造成應收賬款管理混亂、加大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的主要原因。
二、應收賬款風險的防範與管理
(一)事前控制應收賬款事前控制主要指銷售環節的控制。主要包括:
第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是降低應收款風險的根本保障。企業制定信用政策應包括三方面內容:
(1)確定合適的信用標准。
(2)採用合理的信用條件。
(3)建立恰當的信用額度。
第二,做好客戶資信調查及評價工作。企業在確定賒銷單位的信用條件及信用額度前,必須對賒銷商進行了解並作出評估,給出合適的信用標准,從而有效控制應收賬款。
Ⅳ 貸款風險管理暫行辦法
本來有兩份不同的,但字數限制,只能給你一份了。
貸款風險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貸款風險的防範和控制,切實化解和消化貸款風險,提高貸款質量,保證信貸資產安全,建立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信貸管理體制,依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下同)關於貸款風險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貸款業務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貸款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貫徹落實國家關於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適應公司貸款業務特點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和機制,強化貸款風險全程管理,有效防範、控制和化解各類貸款風險,降低不良貸款,提高貸款質量。
第三條 貸款風險管理原則。貸款風險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貸款風險管理一般原則與貸款業務實際相結合;
(二)實行貸款按風險性質和歷史成因分類管理;
(三)堅持貸款風險管理權責相結合;
(四)堅持把封閉管理措施納入風險管理。
第四條 本制度適用於辦理的各項貸款。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章 貸款風險劃分
第五條 貸款風險。貸款風險是指在貸款業務運營中,由於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致使貸款無法按期收回本息,銀行可能遭受資金損失。按照風險的劃分原則,結合貸款業務實際,貸款風險主要劃分為政策風險、經營風險和操作風險。
第六條 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為實施宏觀調控、保護農民利益、穩定市場等政策和特定的產業政策、區域政策,向借款人發放的貸款,借款人因執行政策出現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風險。
第七條 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根據借款人自身經營需要發放的貸款,借款人因經營管理、市場變化、災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響,不能或不願意按照事先達成的協議履行其義務,出現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的風險。
第八條 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公司內部控制及治理機制失效以及信息技術系統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貸款風險。主要包括公司內控制度和治理機制缺陷及內部員工操作失誤、違反操作規程、信貸決策超越權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貸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損失的風險。
第三章 貸款風險預測
第九條 貸款風險預測。貸款風險預測是指運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對貸款的各種風險因素、風險性質及風險程度進行識別和測定。貸款風險預測是貸前調查、審查的重要內容。風險預測結果是貸款是否發放、貸款期限確定、發放額度控制、貸款方式選擇的基本依據。
第十條 政策風險預測。主要以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政策、政策性資金來源的落實與承諾保證情況、貸款利息補貼和掛賬貸款本金消化資金的到位情況為依據,對貸款的政策風險進行預測。
第十一條 經營風險預測。應根據不同的風險因素,分別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對風險性質及程度進行識別和預測。
(一)定性分析預測。主要是通過對借款人內部各有關因素以及與借款人貸款償還密切相關的外部環境和現象的不確定性分析,預測貸款風險。定性分析預測主要包括對借款人法人代表素質、經營管理水平、內部控制能力、信譽程度和發展前景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特定行業或地區的經濟政策、經濟環境、市場供求變化、價格震盪等情況;各種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或訴訟、疫情等突發事件影響的分析。
(二)定量分析預測。主要是依據借款人的財務指標和經營指標,對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進行分析和預測。預測借款人經營風險主要採用借款人信用等級評定、貸款項目評估、貸款風險度計量以及貸款風險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借款人信用等級評定主要是根據借款人財務指標設置評價指標,將評價指標劃為不同分值,根據分值劃分信用等級,根據信用等級識別貸款風險程度。貸款項目評估主要是通過對借款人財務指標和投資估算、籌資成本、項目效益測算和不確定性分析等量化指標評估,綜合評價項目貸款風險。貸款風險度計量主要是通過設置貸款風險權重,計量貸款風險程度,量化貸款風險。貸款風險敏感性分析是指對貸款風險的主要或關鍵影響因素的變化進行量化分析,測定和判斷其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
第十二條 操作風險預測。主要依據貸款行是否具有較強的風險決策能力;員工是否具備所承擔職責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執行信貸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能力;風險管理是否覆蓋貸款操作的各個環節;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第四章 貸款風險預警
第十三條 貸款風險預警是指在貸款操作和監管過程中,根據事前設置的風險控制指標變化所發出的警示性信號,分析預報貸款風險發生和變化情況,提示貸款行要及時採取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
貸款風險預警包括微觀預警和宏觀預警。微觀預警是根據各種風險預警信號,及時判斷單個借款人或單筆貸款的風險程度和風險性質。宏觀預警是在微觀預警的基礎上,通過對貸款風險分類監測,依據貸款組合風險分析,綜合評價貸款質量狀況,判斷全行或地區或行業的貸款風險程度(宏觀預警詳見第七章)。
第十四條 政策風險預警。主要通過政策風險信號反映。政策風險信號一般包括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政策、財政金融政策、農業政策、其他特定行業政策、信貸政策、匯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調整、變動。其中,國家和地方政府與公司貸款密切相關政策調整、政策性資金來源的落實和承諾保證變動、貸款利息補貼和掛賬貸款本金消化資金的到位異動,應當作為當前政策風險預警的主要信號和監測的重點。通過對各種政策風險信號進行識別、分析,及時發現危及貸款本息按期償還的風險苗頭,提前對政策風險預警做出反映。
第十五條 經營風險預警。主要通過財務預警信號、市場預警信號、行為預警信號和其他預警信號反映。
(一)財務預警信號。財務預警信號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項財務指標如流動性比率、資產負債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收回率、現金流量等指標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或有較大變動。
(二)市場預警信號。主要通過市場供求和價格波動信號進行綜合反映。市場預警信號一般包括借款人所處行業或地區的宏觀政策、特定行業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等發生改變,可能對行業經濟周期和市場發展前景產生不利變化;市場供求關系、產品價格發生持續性或大幅度的波動;貸款上限和貸款支持價格上限面臨挑戰;地區和行業信用環境以及整體經濟環境惡化等。
(三)行為預警信號。行為預警信號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機構存在違約記錄,提供虛假資料套取貸款,違規開立存款賬戶,未按規定用途使用貸款,借款人貸款展期次數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變動,法人代表及其財務、會計人員發生違規違紀行為,主要股東或關聯企業發生較大調整,改制改組不規范,擔保物品價值下降或擔保撤銷,借款人未經銀行同意對外提供擔保等。
(四)其他預警信號。主要是可能發生各種影響借款人經營水平的重大災害或突發事件等。
第十六條 操作風險預警。主要通過銀行內部操作風險信號反映。操作風險信號一般包括貸款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信貸崗位責任不明確、信貸檔案不規范、客戶信息資料不全面以及信貸管理內控機制不完善等;對不符合貸款基本條件的借款人發放貸款、不按規定辦理貸款擔保、不按規定用途或超許可權發放貸款;貸款「三查」或審貸分離操作不規范、信貸監管制度不落實、信貸信息資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貸文本遺失或失效、數據統計失真、風險預測失誤以及其他違反貸款管理制度的各種違規操作行為和工作失誤等。
第十七條 建立和健全貸款風險預警系統。要建立微觀風險預警與宏觀風險預警相一致的預警體系。要運用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客戶信息系統、行業或行情信息分析系統、信貸監管系統,特別是糧棉庫存監管系統等信息,對貸款運營各環節和各種狀態下的風險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識別、反饋,對影響貸款安全的主要風險信號進行前瞻性判斷,並制訂處置方案,落實各環節的責任,提出防範和控制風險的預防性和補救性措施。
第五章 貸款風險控制
第十八條 貸款風險防範與控制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在貸款發放前所採取的預防措施以及在貸款發放後、收回前應當採取的風險控制措施,控制貸款風險的發生、擴大和惡化。應對不同性質的貸款風險採取不同的防範措施,也可以對同一種類貸款風險同時採取多種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條 實行借款人貸款資格認定製度。應當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經營效益、資信情況定期進行綜合評價,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及貸款風險程度進行貸款資格認定。
第二十條 實行有效的貸款管理方法。貸款風險防範與控制按照區別對待、分類管理的原則,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和貸款性質、種類,分別實行授信管理、逐筆核貸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一)授信管理。通過核定借款人一定時期內的授信額度,集中統一控制借款人信用風險。根據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狀況分別實行內部授信和公開授信。結合公司貸款業務的性質和貸款的特殊要求,確定借款人的基本授信和特別授信。
(二)逐筆核貸管理。根據借款人資信狀況和貸款的風險性質及程度,對不符合授信管理條件的,繼續實行逐筆審貸、錢糧掛鉤、購貸銷還的貸款管理制度。
(三)項目管理。對各種專項貸款,要按照項目管理程序,對貸款項目進行立項、評估、審批、實施、驗收、評價的管理過程,以確保貸款項目的成功。
第二十一條 選擇有效的貸款方式。應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和貸款性質、種類,分別選擇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方式。選擇信用貸款方式的借款人,除另有規定外,原則要有相應的風險補償金和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動資金,並分別採取貸款風險補償金管理和自有流動資金比例管理的方式。
(一)貸款擔保。對不確定性風險因素較多的貸款,可以按照有關管理制度,分別採取貸款保證、抵押、質押擔保方式。
(二)貸款風險補償金管理。對借款人自主經營糧棉油等用於農業的貸款需求,但又不具備發放擔保貸款的相應條件,可以採取貸款補償金方式,作為貸款風險補償。借款人在貸款前,提供符合有關自籌要求的收購(調入)糧棉油價款一定比例的補償金,存入指定的貸款補償金存款賬戶。補償金在貸款本息未結清前,不參與借款人的購銷經營活動,專項用於彌補收購(調入)糧棉油產生的風險。借款人還清貸款本息後,全額退還補償金。
(三)自有流動資金比例管理。可以根據貸款種類和性質,確定借款人自有流動資金比例最低限額。
第二十二條 嚴格執行貸款操作規程。實行貸款審貸分離和貸款審批授權制度,按照貸款「三查」程序規范操作,簽訂借款合同,確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規避操作風險。
第二十三條 完善庫存監管制度。根據收購農產品資金貸款的特點,制定庫存監管制度,對借款人糧棉油等庫存實施有效監管,控制貸款風險。堅持實行糧棉油等農產品收購報賬制度、庫存檢查制度和貨款回籠制度。定期檢查或抽查責任人的管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第二十四條 加強對貸款管理制度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稽核。信貸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要定期或不定期對信貸員落實貸款管理制度制度和操作規程情況進行檢查。稽核部門要及時組織對信貸員貸款操作規范情況的稽核,以促進各項管理制度制度的落實,做到規范和及時操作。
第二十五條 鼓勵借款人投保。鼓勵借款人對庫存糧棉油等商品和其他符合保險規定條件的財產辦理保險,轉移貸款風險。
第二十六條 防範和控制借款人改革改制風險。對借款人實行合並、分立、股份制改造、破產等涉及公司債權的改制行為,要全程參與,落實貸款債權,防止借款人逃廢懸空銀行債務。對需要辦理債務轉移手續的,要規范簽訂債務轉移協議,確保債務落實手續合法有效。
第六章 貸款風險化解
第二十七條 貸款風險化解是指對已發生的貸款風險,應根據風險的種類、特徵,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採取財政補償、補償金抵償、抵(質)押物變現補償、以資抵債、保險理賠、依法訴訟、呆賬核銷等措施,避免或減少貸款損失。
第二十八條 對已經發生的政策風險,應及時向政府匯報,以政策為依據,督促按政策規定落實補貼政策和消化計劃,消除貸款風險。
第二十九條 對已經發生的經營風險,應採取補償金抵償、向保證人追索、處置抵(質)押資產、以資抵債、保險理賠、訴訟和呆賬核銷等措施,化解、補償貸款風險。
(一)用風險補償金抵償貸款本息。當借款人銷售庫存糧棉油發生價差虧損、貸款本息不能全額償還時,要將借款人風險補償金作為貸款的償還來源,及時收回貸款本息。
(二)向保證人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採取貸款保證擔保方式的,應依法向保證人追索,督促其以貨幣方式或資產抵債方式償還借款人所欠貸款本息。
(三)處置抵(質)押資產。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採取貸款抵(質)押擔保方式的,應依法對抵(質)押物品進行處置,處置價款優先用於償還所欠貸款本息。
(四)辦理以資抵債。借款人確無貨幣資金或貨幣資金不足以償還貸款本息,應對借款人事先抵押或質押財產辦理以資抵債,通過處置抵債資產收回貸款本息。
(五)辦理保險理賠。借款人因遭受災害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借款人已經辦理財產保險的,應督促其及時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理賠款應優先用於歸還所欠貸款本息。
(六)依法訴訟。對不按期歸還貸款本息或故意逃廢債務的借款人,應通過訴訟手段依法清收。
(七)辦理呆賬核銷。對已形成的貸款風險,採取一切化解補償措施後仍無法收回的,按照呆賬認定與核銷程序報批核銷。對表外利息,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後實行減免。
第三十條 操作風險的化解。對未按規定許可權和程序操作造成貸款決策失誤,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無效,信貸監管制度不落實,信貸信息資料缺乏,數據統計失真,以及其他違反貸款管理制度的各種違規操作行為和工作失誤等所產生的貸款風險,應採取相應措施,及時糾正或補救,規范管理和操作,將貸款風險減輕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
第三十一條 認真解讀國家或省級人民政府的政策規定,積極應對「三農」貸款的風險,研究政策對「三農」貸款的風險補償、化解。
第七章 貸款風險監測與考核
第三十二條 貸款風險監測。從強化貸款風險宏觀預警出發,對貸款的質量狀況和變動情況進行全面、持續、客觀、動態地評價和反映,以便及時掌握貸款質量狀態和貸款風險程度,迅速採取風險防範和化解措施。
第三十三條 貸款風險監測的依據。貸款風險監測主要依據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結果。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依次反映貸款的風險程度。前兩類為正常貸款,後三類為不良貸款。通過貸款質量五級分類判斷借款人及時足額歸還貸款本息的可能性。分類的具體依據是貸款實際使用情況和物資保證程度,同時考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記錄(包括貸款逾期天數)和還款意願,以及貸款償還的法律責任和銀行信貸管理等因素。
第三十四條 貸款風險監測方法。貸款質量分類,由信貸和會計部門按有關規定適時認定,並按照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監測要求進行歸並統計。實行貸款質量分種類、分地區動態監測。
第三十五條 貸款風險監測內容。圍繞貸款風險五級分類,設置若干貸款質量評價指標,監測貸款質量靜態分布和動態變化情況、貸款質量的量比及其變動情況,貸款質量布局和地區、行業、種類等結構情況,評價貸款質量穩定性和不良貸款風險程度。
第三十六條 貸款風險監測分析。通過建立自下而上逐級定期監測分析制度,真實、動態地反映貸款質量狀況。根據貸款風險的高危品種、高危地區、高危行業的分布情況,強化貸款風險的宏觀預警功能。根據貸款風險監測結果,上級行及時完善信貸政策,調整授權管理,採取各種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
第三十七條 貸款風險管理評價考核。實行貸款風險管理量化考核制度,通過對貸款質量動態監測,重點對不良貸款增減變化情況進行評價考核,將其作為衡量各級行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對不良貸款絕對額非正常原因增加的,實行一票否決制。
第三十八條 貸款風險披露。貸款質量分類狀況按規定統一對外披露,對銀監會、人民銀行有特殊要求的,按規定另行上報。
第八章 貸款風險管理責任制
第三十九條 實行貸款風險管理總經理負責制。要建立貸款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實行貸款風險管理責任制,總經理負總責。
第四十條 實行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分開管理。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應分別由不同的崗位或部門負責。建立貸款評審委員會,明確其職能和責任。貸款評審委員會只負責對信貸部門提交的貸款建議進行評審並提出評審意見,貸款由董事長或董事長的授權人審批。
第四十一條 明確落實各相關部門的貸款風險管理職責。信貸管理部門負責對貸款風險管理有關制度制度及分類的組織實施、檢查指導和貸款質量的監測分析、評價與考核;會計部門實施會計監督及按貸款科目核算反映;稽核部門負責對貸款風險管理工作真實性、貸款損失責任認定和處理情況進行稽核檢查;信息電腦部門負責貸款風險監測分類統計報表的生成與上報;法規部門負責風險管理相關制度制度合法性的審核和風險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
第四十二條 實行貸款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凡因違規操作,工作及決策失誤造成貸款損失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門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會負責解釋、修訂。
第四十四條 本制度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施行。
Ⅵ 我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的對策
我國防範金融風險的優勢。不同於已受到危機沖擊的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與地區的是,我國至少在以下五個方面對防範外來金融風險沖擊是位居優勢的:一是雖然我國利用外資數量巨大,最近五年來吸引與利用外資2000多億美元,但基本上是長期的直接性投資,這不僅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而且沒有短期資本投資沖擊的問題。
1994年開始的外匯體制改革,為防止大量投機資本的入侵奠定了基礎;盡管後來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8條款,實現本國貨幣經常性項目下的自由兌換,但這是在我國外匯儲備已比較充足的基礎上所作的改革,因而是有堅實保障條件的。
我國主要加強同世界與亞洲開發銀行的合作,經過努力,從這兩個國際金融機構爭取了大量貸款,並全部直接投資到產業部門、能源與運輸系統的改造、農業發展、環保以及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上;與此同時,在爭取西方發達國家政府貸款中,我國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政策,並未因此受到人家的牽制,主動性較大。
(6)貸款及應收利息的防範風險擴展閱讀:
(一)金融風險防範對金融機構的意義
1.金融風險防範能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資金籌集環境和良好的經營環境。實施金融風險防範,能減少或消除金融機構的緊張不安和憂慮恐懼心理,從而為他們提供一個寬松安定的資金籌集與經營環境,並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經營效益。
2.金融風險防範能保障金融機構順利實現經營目標。金融機構籌集和經營貨幣資金的目的就是獲取利潤,實施金融風險防範則能把金融機構面臨的金融風險降到最低限度,並能在金融風險損失發生後及時合理地提供預先准備的補償基金,從而直接或間接地降低風險損失,這些都有助於金融機構盈利的增加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3.金融風險防範能促進金融機構資金籌集和資金經營決策的合理化與科學化。
(二)金融風險防範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意義
1.金融風險防範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任何物質的流動,即商品使用價值的流動都會引起其價值的相應流動;同樣,任何價值的流動,也會引起其使用價值的相應流動。作為價值的直接表現形態的貨幣資金流動,必然會引起其他資源的相應流動。
而實施金融風險防範,則能減少金融風險損失,並促使貨幣資金向所需部門流動,從而引導其他社會資源合理地流向所需部門,最終避免或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提高其利用效率。
2.金融風險防範有助於經濟的穩定發展。眾所周知,金融風險一旦發生,帶來的損失金額往往比一般風險造成的損失大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這是因為貨幣資金的籌集與經營,不但涉及生產領域和分配領域,而且還涉及流通領域和消費領域,即涉及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
所以,金融風險的存在與發生,無疑是對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威脅。而金融風險防範的實施,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而且能在金融風險發生後減少它帶來的經濟損失,從而減少金融風險損失給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帶來的波及效應和不良後果,最終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3.金融風險防範有助於社會穩定。金融是風險行業,金融風險聚集成系統性風險,往往具有突發性強、涉及面廣、危害性大等顯著特徵。金融一旦出現重大問題,不僅會危及金融、經濟安全,而且會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經濟危機的歷史表明,經濟危機總是最先導源於金融危機,當金融危機發生時,企業資金鏈斷裂,大量倒閉,工人失業,經濟衰退,社會矛盾加劇。因此,加強金融防範,將金融風險控制在金融、經濟和社會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共識,是避免社會發展出現不穩定因素的重要舉措。
Ⅶ 論文答辯:「應收賬款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應收賬款風險產生的原因
1盲目擴銷
信用銷售(即賒銷)是應收賬款產生的直接原因[ 王興德 ;《略論應收賬款的風險和對策》 上海企業 2003年1月]。而信用銷售的主要動因是市場競爭需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上商品空前豐富,商業競爭日益激烈。各生產企業紛紛採取各種營銷策略來銷售本企業的產品。在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都相當的情況下,付款方式也成為重要的競爭手段。因此,賒銷的銷售方式應運而生。
在現代社會的競爭機制下,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不但要在成本、戰略上下功夫,而且必須大量運用商業信用促銷。但是,一些企業風險防範意識不強,為了擴銷,在事先未對付款人資信情況作深入調查的情況下,盲目地採用賒銷策略去爭奪市場,只重視賬面的高利潤,忽視了大量被客戶拖欠佔用的流動資金能否及時收回的
2企業內部控制不嚴
在我國,一些規模較小的國有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缺乏規章制度, 即便是制訂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也不遵循, 形同虛設。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及時的溝通核對, 銷售環節與核算部門脫節, 出現了問題不能及時暴露, 致使一些企業應收賬款逐年遞增, 並且催收、清理不及時, 賬齡老化, 出現了呆死賬。
3 企業內部激勵機制單一, 不靈活、不健全
在絕大部分企業中,為調動銷售隊伍的積極性, 往往將銷售人員工資收入與銷售業績掛鉤。由此造成了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 片面地追求銷售任務的完成,採取賒銷、高回扣等手段促銷商品, 完成了銷售額的同時也增加了應收賬款, 而對這部分應收賬款, 企業又沒有內部管理制度進行約束, 未責成相關部門和經銷人員負責追款, 導致應收賬款大量沉積, 使企業經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4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失當
企業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規范,追討欠款工作不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自身蒙受風險和損失。
針對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 合理有效地防範與控制應收賬款的風險應作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經營部門應樹立全新的營銷觀念, 加強客戶信用管理, 明確有關部門和人員職責。財務部門應加強監督, 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只有進行了科學的防範, 才可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既擴大銷售,增加盈利,又使應收賬款風險盡可能地降到最低, 從而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2.應收賬款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應收賬款的存在對企業的直接影響
(1)增加企業稅收負擔和現金支出
企業實現了銷售,就有繳納稅金的義務,賒銷增加的利潤也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然而,應收賬款雖然使得企業的利潤有所增加,但並未使企業的現金流入增加。因此,在賒銷形成的應收賬款收回之前,企業就必須動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繳納必然會增加企業的現金支出,加劇企業的現金短缺狀況
(2)降低企業的流動性
應收賬款雖然屬於企業的流動資產,但是應收賬款的價值能否最終得到實現還存在不確定性。如果企業大量應收賬款長期被拖欠,會降低企業財務彈性和資產流動性,使企業短款期償債能力下降,難以通過負債籌資解決資金的相對不足問題,容易引發財務危機。
(3)增加企業額外費用
應收賬款的大量存在,使得企業在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工作中要花費相當一部分費用。企業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的費用開支包括客戶信用的調查費用、核算費用、收賬費用等。企業在催收超過信用期限的應收賬款時花費的收賬費用,包括郵電通訊費、派專人收款的差旅費和不得己時的法律訴訟費等。同時應收賬款的大量存在,如果導致企業資余周轉不靈,大量資金沉澱,則就會延長企業自身的借款時間,利息費用就相應增大。這些都就增加了企業的額外費用負擔。
(4)資產縮水貶值
由於資金時間價值的原因,應收賬款佔用的資金無償拖欠在外,造成資產縮水;以物抵債已經成為目前一種重要的還款方式,但是抵債物資的估價往往高於市場價格,因此收回的抵債物資實際價值低於應收賬款價值;欠款人無錢還債,將貨物退回,時過境遷,商品因陳舊過時而貶值,也可能因債務人失蹤、死亡、所在公司倒閉造成應收賬款無法追回。
2應收賬款風險對企業的深層次影響
(1)破壞企業資金循環周轉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從價值形態來看錶現為資金運動。資金運動的一般過程是:從貨幣資金到生產資金,再到結算資金,最後回到貨幣資金,進而又開始新一輪的循環。如果應收賬款所佔用的大量資金不能如期收回,企業的結算資金就不能及時轉換為回到貨幣資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價值損耗就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就會破壞資金循環的連續性和並存性。企業的資金循環被破壞,將造成企業再生產資金相對不足,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更不用說擴大再生產了。
(2)喪失新的投資機會
有資金在手,企業就可以投向能產生更多利潤的地方。因此應收賬款不能如期收回,其損失不僅僅是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和相伴應收賬款而生的各種管理費用,其更大的損失在於投資機會的損失,這種損失決不亞於銀行貸款利率的水平。而且,在很多時候,投資機會的損失是無法用資金額度來衡量的。
(3)造成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
企業應收賬款余額不斷增加,一方面使流動資金出現短缺;另一方面又迫使企業不得不舉債經營。為了維持經營,企業在高負債率經營的情況下,以大量舉債為生。此舉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費用,致使經濟效益下降,而且也使企業邁向了資不抵債的邊緣。
(4)企業利潤慢性磨損
如果大量應收賬款長期被拖欠,則會破壞企業的正常資金循環:如果企業的資金被大量應收賬款佔用,將導致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以至於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長此以往,企業由於賒銷帶來的大量利潤將被應收賬款風險慢慢吞噬掉,嚴重者將致使企業破產倒閉。
綜上分析可知,應收賬款的存在對企業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企業必須對應收賬款進行風險分析與測定,隨時掌控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狀況,以強化應收賬款的管理,控制和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