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應對不良貸款
不良貸款的危害性
根據日本的經驗,中國經濟也象日本一樣被不良貸款所拖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資產的危害性。
1.不良貸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響銀行對經濟的支持能力。中國的銀行對貸款極其謹慎小心,就是因為不良貸款太多,影響了銀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發行基礎貨幣來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容易引發通貨膨脹。如果對之掉以輕心,不良貸款的大量發生還會誘發社會道德風險,如果加大處理不良貸款的力度又可能會引起企業連鎖倒閉破產,增加財政風險和社會危機。
不良貸款的解決辦法
1、加強金融企業的業務監管,保證今後每一筆貸款的質量,防止新的不良貸款產生。
2.加大中國企業的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的經營和競爭機制。
3.適當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給一些能救活的企業輸血,使之起死回生。
4.發行基礎貨幣,沖淡不良貸款。
第3和第4種辦法都是增加貨幣供給,通過適度通脹抵消不良貸款,從而活躍中國經濟,使經濟增加活力。
② 如何清收不良貸款
一、不良貸款現狀 所謂銀行不良貸款,主要指銀行不能正常收回或無法收回的的貸款。我國銀監會採用國際上通用的五級分類法對貸款進行分類,即次級貸款類、可疑貸款類、損失貸款類,2007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684.2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6.17%,其中次級貸款余額2183.3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1.06%,可疑貸款余額4623.8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2.25%,損失貸款5877.1億元,佔全部貸款比例2.86%.銀監會成立以來,一直把銀行業不良貸款的下降作為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體制和機制改革,不斷推動商業銀行積極清收貸款和利用撥備核銷貸款損失,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實現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的下降,達到歷史最低水平。2007年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礎上全年呈持續下降趨勢。2007年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萬億2,684.2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較之上年末1萬億2,549.2億元人民幣的數據略有攀升。分機構看,外資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最低,為0.46%;其次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為2.15%;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 二、不良貸款成因分析 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不外乎來自於銀行外部的原發性因素和銀行內部管理的內生性因素。 1.來自由於銀行外部的原發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內部經營不善、產品市場萎縮,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機故意逃廢銀行債務,缺乏還款意識。(2)政策因素。由於宏觀經濟政策缺乏連續性,經濟波動的頻率高、幅度大,使信貸擴張和收縮的壓力相當大,在宏觀緊縮、經濟調整時期,往往形成大量貸款沉澱。(3)行政干預因素。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壓,地方財政擠,迫使銀行發放大量指使性貸款、救濟貸款,貸款行為行政化,信貸資金財政化,直接削弱了貸款產生經濟效益的基礎。 2.銀行內部管理的內生性因素 (1)決策失誤。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對借款人的現狀及市場形勢的判斷偏差或失誤引起重大信貸決策上的失敗導致不良貸款的形成。(2)信貸人員素質。部分人員素質不高,難以進行貸款的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違規放貸時有發生;在執行信貸政策方面,有的信貸人員隨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現象。(3)貸款結構不合理。貸款組合結構性失衡,如貸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貸款過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貸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貸人員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理論、企業財務管理、法律制度等業務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誠實的品格和強烈的責任心。部分信貸員「在其位而不謀其職」工作主動性差,缺乏開拓創新精神,不能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蓄意營私舞弊、違規違紀、違法犯罪,引起不良貸款的形成。 三、不良貸款的清收辦法 銀行不良貸款,是中國金融業最大的風險所在。國際通行標准認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警戒線為10%。近年來我國不良貸款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不良貸款仍然威脅著金融的安全穩定。。如何採取合理的清收辦法化解不良資產一直是銀行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1.要有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 銀行總行應有管理全行風險貸款的審批決策機構,有專門的職能部門如資產保全部具體管理與辦理;各分行與支行設有風險貸款化解小組,逐級對風險貸款進行管理。 2.要加強對不良企業的管理 信譽不良的企業一般是不能正常還本付息的企業,不能正常還本付息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所以,應分類管理,對不同的原因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客觀原因主要是在經營上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或經營管理不善,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的要求等,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無力還款;主觀原因主要是企業利用非正常經營,故意減少資產或增加負債,以實現其不還或少還貸款的目的,對於這種故意逃廢債務行為必須從嚴,按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執行。 3.採用法律手段保全資產 以訴訟方式更具有強制力,利用國家機器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利,通過訴訟方式化解風險貸款是否成功的關鍵主要取決於財產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訴訟案件便可以通過和解方式提前結束,全額收回貸款.金融機構在通過訴訟途徑化解風險貸款時,在注重其實體權利的維護是不要忽視了司法程序的規定,導致由於程序上的延遲而喪失了實體權利,即訴訟時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有些特殊情況下為1年。 4.實行公開招標拍賣方式 運用拍賣方法是最公證、公平,資產價值得到最大體現的一種方式。以拍賣的方式拍出,盤活了不良資產,回收了資金,資金風險大大降低。 5.政府承擔不良金融資產 從金融不良資產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幹預的因素,銀行的貸款曾經支持過企業、地方經濟發展。因此,無論從受益的原則還是從造成損失的原因去追究,債務人和地方政府都應當在這種錯位資源的重新配置過程中承擔相應份額的合理成本。從本質上來說,不良資產處置是對歷史上形成的錯位的社會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使其盡可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用。但這種資源重新配置的損失,如果全部由銀行來承擔顯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擔不良金融資產有利於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改善當地的投融資和信用環境,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③ 不良貸款率的一般水平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警戒線是2%,也就是說等於或超過2%,就觸及到了警戒線。
根據預計,2019年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在1.9%以內,在部分領域仍舊存在較大的風險。不良貸款率如果能夠穩定或者下降,那麼對於商業銀行的盈利是非常有幫助的。
銀行要降低不良貸款率,主要是要加強自身的風控能力、審核力度等。
定義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可能無法收回的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不能收回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小。
不良貸款率計算公式如下: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100%。
④ 如何解決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過高狀況
首先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這使得其承受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使得貸款的歸還沒有保障,是信貸不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農民自身信用觀念淡薄,常常想方設法賴債不還,而且從地方政府到鄉鎮政府再到農村領導班子對於這種行為欠缺管理力度,大多聽之任之,或是帶頭賴債,形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 再次是農村金融監管存在缺陷,金融機構機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 以上這些都是形成農村信貸不良率過高的因素,而解決方案就是: 首先,深化產權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使得現行比較模糊的產權主體清晰化,這樣可以有效防範和化解農村信貸風險。 其次呢是大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產生法律意識,在自身上減少信貸不良的產生。
⑤ 如何降低不良貸款
其一,通過多收少貸轉化不良貸款。
其二,人為放寬對國有企業老貸款的轉化條件。國有企業貸款在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中的佔比較大,其經營狀況又直接影響著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因此,人民銀行規定,借新還舊的貸款必須確保其擔保有效。但為了完成上級行的考核指標,一些基層行在為「通過借新還舊能使信用貸款轉化為擔保貸款」的不良貸款辦理轉貸時,擅自擴大范圍、放寬條件,在無法落實貸款擔保、達不到轉貸要求的情況下,仍以信用貸款的方式為部分國有企業的老貸款辦理轉貸手續,使不良貸款成為正常貸款。
其三,通過少量資金的重復使用完成對不良貸款的轉化。人民銀行重慶營業部在監測中發現,當地個別國有商業銀行為轉化到期貸款,採取通過少量資金重復使用的操作方法,將大量不良貸款進行劃轉,達到轉換不良貸款、降低不良貸款率的目的。
其四,通過債務重組轉化不良貸款。如某虧損企業在某國有商業銀行原有貸款1.6億元,雖然已形成不良貸款,但其關聯企業提供的抵押擔保是足值和有效的。經過債務重組後,該行將原不良貸款通過移位給關聯企業的方式全部轉為正常貸款,其中僅有6000萬元貸款落實了抵押物,而由原關聯企業保證的1億元擔保貸款在債務重組後卻成為信用貸款。這份監測報告指出,銀行在採用了上述「技術處理」方式後,從表面看,銀行的不良貸款減少了,但資金風險隱患依然存在,還影響了不良貸款下降的真實性。
此回答來自推推貸平台,望採納!
⑥ 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運用什麼手段加快處置不良資產
【手段】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集中處置不良資產。
AMC的資產處置損失要由財政兜底並由國家承擔。
AMC可以通過幾種渠道籌措資金資本金由財政部核撥劃轉中國人民銀行發放給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部分再貸款發行金融債券。
AMC運營中可以減免稅費主要包括AMC免交在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和承接、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
二、國有商業銀行對未剝離的不良資產的處理。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自主性處置不良資產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採取催收追討、訴訟等手段依法收貸。商業銀行建立資產保全部門指定專人對不良貸款組織催收。
利用呆賬准備金核銷一部分呆賬貸款本息。按照有關規定原來愈期兩年的貸款可掛賬停息此後相繼改為1年、6個月、3個月。
創造性地通過債務重組、剝離、轉化等手段減輕資產風險。商業銀行可以將一部分不良資產剝離給內部的專門機構進行專業化處置商業銀行試行對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即企業以股權或實物資產置換銀行債權銀行對置換資產進行經營管理。
⑦ 如何改善金融秩序 如題,重點是減少不良貸款
1。結算和支付功能的金融體系
在經濟貨幣化加深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有效的,適應能力強的交易和支付系統的基本需求。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統是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缺乏這樣的制度,交易成本高,必須伴隨著經濟效率低。一個高效的支付系統是社會交往的必要條件。 Exchange系統開發,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可以促進專業發展的社會,這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規模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技術進步。因此,現代支付系統和現代化的經濟增長是伴隨。
2。金融體系的融資功能
金融體系的金融中介功能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 動員儲蓄,提供流動性的手段。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可以有效地調動全社會節約資源,提高財政資源的分配。這使得最初的投資可以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的技術。促進更有效地利用投資機會的同時,金融中介機構也可以提供一個相對高的回報社會的儲戶。動員儲蓄的金融中介機構的主要優點,首先,它可以分散風險,個別投資項目,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相對較高的回報(相對於耐用消費品等實物資產)。金融系統動員儲蓄,可以提供一個分散的社會資源,聚集資源,發揮規模效應。對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以解決長期投資的資金來源,並可能提供長期投資和企業股權融資,以及技術的進步和風險投資資金供給渠道。
3。金融體系的股權的詳細功能
無法分割的大型投資項目分為小股為小投資者參與這些大型項目的投資。通過股權的詳細功能,金融系統管理人員監視和控制的公司。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本公司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專業。該組織最大的困難是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使投資者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資金使用。金融體系的功能是提供一個新的機制,是嚴格監管的公司,由外部貸款人的作用,使內部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4。金融系統的資源配置功能
為了籌集足夠的資金用於投資,是經濟起飛的一個必要條件。投資效率,資源配置效率的增長是同樣重要的。配置有自己的苦衷,投資和生產力的風險,項目的回報率是不完全不可知的經營者的實際能力。這些固有的困難,需要建立一個金融中介機構。在現代社會中的不確定性,個人投資者是困難的市場條件下的公司,經理評估。的總風險的投資者,投資社會資本的配置更有效的金融體系的優勢,為投資者提供中介服務,並提供了一??種機制。在第一分散風險,流動性風險管理,項目評估,提供投資服務的金融中介機構可以表示。
5。在金融系統的風險管理功能
風險管理功能的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的長期資本投資的不確定性風險的交易和定價,風險分擔機制。由於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其作用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的交易,擴散和轉移的風險。社會風險不能找到一個解決,轉讓和計入機制,無法進行社會經濟運行順利。
6。金融體系的激勵功能,
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激勵問題,不僅是不一致的,因為個人的目標或利益的經濟互動,但也因為實現的目標或利益的經濟實體的其他個人行為或在其擁有的信息的影響。因素影響的經濟實體的利益是不是所有的對身體的控制下,如在現代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產生的激勵問題。解決激勵問題的方法很多,具體的方法來進行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環境的影響。解決金融體系中的激勵問題是一個股票或股票期權。由業務經理以及員工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權,企業的效益也將影響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利益,使管理人員和員工,試圖改善業績的企業,他們的行為不再是此相反的是業主的利益就解決了委託代理問題。
7。財務系統信息功能
財務制度是指在金融市場上,不僅是投資者可以得到的各種投資產品的價格,以及影響這些價格的因素,以及資金獲得融資成本,管理能夠獲得的金融交易中進行正常的,各種信息的規則是否被遵守,從而使金融系統的參與者可以作出自己的決定。
編輯本段,必須有金融系統的能力來實現其功能
1。他們的能力,以穩定
一個穩定的金融體系的競爭力,以應對各種潛在的威脅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以維持穩定的貨幣,沒有過度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過度失真的融資安排和過度的金融泡沫,金融體系穩定的能力。是很嚴重的問題,金融體系的不穩定。首先,定價系統紊亂破壞真正的經濟交易秩序,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二,社會信用將受到影響,正常的融資活動,從而影響投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再次,不穩定的金融體系的人產生不確定的預期,並可以很容易地導致集體行動的一個巨大的破壞力,產生強大的沖擊正常的經濟活動。保持自身的穩定,因此金融的穩定經濟的整體材料的意義。金融穩定性,需要與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和識別,傳輸,控制,分散風險的機制,能夠應對各種定價系統的正常運行,穩定的貨幣,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其他價格指標的要求突發事件的影響,化解風險,化解危機,需要進入金融市場,制約了小額信貸機構,開展業務活動的規則和規例和機制,以確保他們可以觀察到;宏監管機構的要求建立的金融體系和監管規則和監管手段。
2。適應能力
金融系統,它的功能是在一個特定的經濟環境下,金融體系必須適應經濟環境的存在,同時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中,金融體系必須是同步的,應該有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金融系統對一個國家的金融發展的適應性應被放在注重製度建設,並在協調發展的正常運作的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而不是出來的基本功能的金融體系價值的市場發展和規模擴張的外部結構,否則,忽略了金融的功能,它是可能的談論金融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金融資源的浪費和扭曲的。此外,值得指出的是,金融體系的活動,在存在外部:強調對某些金融功能的發揮,有時可能會擴大它的負面效應,以提高價格,如發現金融體系,市場整合,和利息率和匯率以市場為導向,但他們會增加市場風險,金融風險防範系統和分散的功能尚未到位,那麼這將導致宏觀經濟的不穩定發展不平衡的,將最終轉向遏制金融體系的價格發現功能正常運作。為了確保良好的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金融體系是絕對不單純追求最好的投資融資體制和金融工具的集合的大小和數量,並應能夠平衡各方利益沖突,沖突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可以有效的發揮金融體系的六項基本功能,從而促進實體經濟的穩定增長這樣一個動態的系統優化。
3。工作能力
金融系統必須通過自己的行動實現其功能,除了初始的必要的投入,它可以不依賴於政府或任何個人持續的資本投資,金融系統能夠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不斷發展,金融的操作系統必須具備的能力。金融機構經營能力的金融機構利用經濟資源,以實現業務目標的程度。由於經濟實體的多樣性,導致了多元化的經營目標,經營業績的多樣性的目標是綜合反映,反應的大小和可行性。金融機構向社會提供的債務工具,使用的信貸資產,股票,債券和其他金融服務或工具來實現管理目標的權利。金融機構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以履行其職能,而不能依靠一個持續的外部資源投資,經營能力是金融機構生存的必要條件,它是不斷發展的基礎。
4。配置功能
功能的金融中介渠道,以發揮實現經濟資源在時間,空間和股權細化功能轉移,金融體系必須能夠對金融資產定價為流動資產和資產的流動性差的資產進行最出色的配置,因此,金融體系必須具備的能力,配置流能力,定價能力。的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是市場最低的交易成本提供財政資源,資本要求的能力,換句話說,有限的金融資源配置到最有利的企業和行業的能力。資金分配金融中介的作用,主要是從金融中介機構的信息優勢。政府主導的投融資體系,銀行和企業在理論上應該是密切相關的,特別是在日本,韓國和其他國家的主銀行制度的建立,這是非常有利於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流,銀行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信息來選擇好的項目和項目的旅費的有效監督,資金的分配,以達到更高的效率。提高資金分配的效率,金融中介機構可以利用信息優勢,通過合約安排,可以減少大量的信息,以實現資金分配。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因素主要是影響資金分配的效率。的信息需求,增加自有資金的比例或增加抵押,擔保,可以減少甚至消除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銀行提供貸款,以減少甚至取消,這之間存在的信息用自己的資金,按揭,保證互補關系。有效地通過各種渠道,銀行,證券,保險和其他資金從儲蓄領域的金融體系導致投資在該領域發揮金融體系的監督,促使資本在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5。傳輸能力
所有國家的經濟宏觀調控的傳導路徑傳導政策意圖的金融體系,金融體系必須具備的傳送容量,以達到此目的。金融體系是政府的一個重要渠道影響到實體經濟部門,促進經濟增長。究其原因,很自然的傳導政策意圖能夠承擔的職能,因為它同時與各部門的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操作方便,便於測量,並能夠控制的特點。通過金融體系傳導的政策措施,一般需要經過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貨幣政策的傳導鏈上的金融體系,第二層傳導鏈影響實體經濟部門的經濟中,金融體系,第三層才是真正的連鎖經濟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以測量傳導的及時性,完整性,准確性的金融體系傳導的政策意圖的能力。政府的政策措施,,只有及時傳導將產生良好的效果,否則在不斷變化的環境,這些政策措施可能會適得其反發揮作用。誠信是所有政府的政策意圖應該能夠進行經濟活動,其中一些不能錯過的,否則它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政策效果。精度是指按照政策制定者設計的傳導,使這些政策發揮作用的方式,政策制定者的預期。
6。通流容量
的流動性是由於金融系統中的作用,資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流動。充足的資金,為經濟運行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使閑置資源可以投入使用,利用的低效率的更有效利用資源的流動。流通能力的金融體系有兩個含義,這將是固定的,流動性差的資產變現為流動資產,流動資產轉移能力不同的投資者之間。你如何衡量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首先,當所有的有效供給,需求方的資金流向,所有的有效需求得到了滿足,有沒有閑置資金,有沒有尚未得到滿足的資金需求,貨幣供應和資金需求,以達到最佳的平衡。在各種用途上的邊際價值的資源來實現資源的最佳狀態分配的平等配置。
7。定價能力
市場經濟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交易對金融市場也不例外。定價在金融交易中,不僅要考慮金融產品的內在價值,考慮到其風險值。在金融市場,金融產品的價格,可以形成公開競爭性招標,本次招標過程中,金融市場,可以快速平衡供應和需求的金融產品,金融產品,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價格。在此基礎上,金融市場能夠有效地引導金融資源的逐步積累和調整存量資源。因此,金融資產的准確定價的金融體系是資源分配和消化風險的先決條件。
8。創新能力
在特定的經濟環境和金融系統的作用,他們能不能夠獨立存在,從金融體系的經濟環境。由於社會分工的深化,進一步加強對國際經濟關系,技術手段和知識在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多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市場交易,在現代經濟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復雜。與此相應,更多和更復雜的風險隱藏在現代經濟中。因此,在經濟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金融體系必須有能力改變的經濟環境的變化,只有這樣,能夠適當地行使他們所承擔的功能,以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金融體系。創新和經濟變化的環境中的金融體系是互動的。僵化的金融體系只會讓經濟運行受阻,從而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9。信息容量
傳導信息的金融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因為金融系統發揮的功能,在市場真正連在一起。個人投資者對企業的管理代理,投資者結成聯盟與獨立的監督相比,較低的成本監測聯盟派代表參加。這個聯盟可以是金融中介,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具有比較優勢的監理企業,金融市場中存在的信息和總結的比較優勢。金融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信息及時迅速蔓延。在股市上的交易價格是瞬息萬變的,向公眾開放,並作為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中,股票價格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司。因此,股市和股市信息披露,市場信息傳播最快最完整的。不過,股市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有套利機會的存在。通過的證券交易,投資者通過公開渠道獲得公司信息,從中獲利前的信息廣為傳播。
編輯本段銀行和證券市場的金融體系完成
金融體系的影響因素,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幾個主要功能的金融體系都涉及到這兩個因素。交易成本是指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在金融交易,金融體系功能的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對於個人來說,貸款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為了保護自己的資金,貸款需要調查項目,調查借款人的資信水平,聘請專業的法律工作人員設計了一個完整的貸款合同。高交易成本的存在成為資金的貸款,貸款兩側流阻塞。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他們有規模經濟,因此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從個人和企業的金融中介機構,以收集資金,然後貸放出去。由於經濟規模,金融中介機構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交易前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逆向選擇問題,交易完成後,會導致道德風險問題。如果你想盡量減少逆向選擇問題,貸款人的不良貸款在貸款市場的風險,需要確定好項目。道德風險的存在,降低償還貸款的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減少,從而降低了他們的願望,以提供貸款。該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問題。股東預計,該公司實現利潤最大化,從而增加其所有者權益。事實上,管理者的目標往往是與股東的目標偏差。多,而且較為分散,由於該公司股東的數量,經理不能有效地監督管理者掌握私人信息,股東無法避免隱藏信息管理,實施的有利和不利的股東行為。金融中介機構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也顯示出自己的優勢。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公司生產的信息專家可以辨別出的信貸風險。從存款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然後借給良好的公司,從而保證銀行的收益。貸款,銀行存戶代表監督項目。一旦銀行簽署了長期貸款合同,企業與企業的監督成本比直接去監督企業的成本。金融中介機構的作用是「代理監督」。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委託 - 代理問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當然,銀行也不能完全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銀行掌握信息的優勢,相對於存款人,借款人有自己的情況和有關項目的性質是最大的。銀行的不良資產銀行往往面臨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問題,說明了這一點。股市,特別是股市的制度安排和機制,降低代理成本,部分克服在資金分配中存在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此外,股市的發展,也有利於公司的控制權。公司的業績對股市和管理者業主的薪酬相結合,有效的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利益聯系起來。同時,流動性金融資產,交易成本和不確定性將有所下降。一些高回報的項目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但是儲戶不能賭上自己的積蓄一個長期的投資,因此,如果金融系統可以在不增加流動性的長期投資,長期的項目是投資不足。的主要區別可以看出,利用銀行融資和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集中在解決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的問題所產生的道德風險。銀行在超過該證券的市場優勢,降低交易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也很強,在證券市場的委託 - 代理問題。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人們一度認為銀行導向的金融體系更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金融體系。然而,在過去的20年裡,以市場為導向的制度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已經持續經濟高漲,的銀行導向系統的國家競爭力比較顯著減弱。不僅如此,銀行導向型國家是發展市場機制,以市場為導向的系統集成的趨勢。扮演的角色,通過技術進步是不容忽視的。
編輯本段,對金融系統的科學和技術進步的影響
(A)的變化所帶來的技術進步。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國際金融市場資產證券化,國際金融市場,網上交易的三個轉變是最重要的。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這些變化是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 1。資產證券化。非流動性金融資產的證券化進入流通的資本市場工具。電腦記錄,金融機構發現,他們可以連接到各種形式的債務的利息和本金,集合組成的,然後出售給第三方。證券化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現在2/3的固定抵押品證券。 ,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上升,在1985年的汽車貸款,汽車貸款證券的發行只為90億美元,1986年至10美元十億發展。計算機技術還允許金融機構,證券可以針對特殊的市場需求,抵押貸款債務的集合,就是一個例子。電腦的抵押貸款債務的集合,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級別上,這取決於不同的增益的風險的水平上。計算機技術的關鍵是網上交易。通過網路,網上交易可以使大量的股票和其他證券交易。大幅節省交易成本。這也打破了在地域上進行交易的地方,您可以立即參與交易的限制,參與交易的。網路安全問題仍然存在,但證券市場和其他類型的電子商務網上交易被認為具有廣闊前景的發展方向。 3。重要的計算機和先進的電子通信技術或金融市場的國際力量。技術的進步使交易者通過股票價格和在世界上的實時信息。交易商不能銷售周轉時間的限制,低成本的外國投資的國際交流更容易。電子證券市場1971年開始,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納斯達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證券市場。在歐洲,證券市場從1986年的電子化進程。英國建立最新的證券交易所自動報價系統,電腦連接到衛星鏈路與紐約,東京,每天24小時的全球證券交易。 (B)對金融系統的技術進步。上述變動的金融體系也相應改變,包括:債券市場規模大,越來越多的債務工具開始流通。信息技術的進步降低了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以前在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現在可以通過貿易和金融機構的風險,分拆和重新包裝的所有信息不透明的資產證券,交易成本也有所下降。降低交易成本,該等債務和增加供應,以加強他們的流動性。因此,債務市場的發展。這種債務不僅出現了銀行貸款的形式,它通常是作為新興的證券市場上交易的金融產品,如CMO債券。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企業的交易成本降低市場風險。衍生產品市場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櫃台交易(OTC)衍生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他們應該會出現在供需雙方的需求。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在20世紀70年代,相關的匯率和利率的穩定,這對提高企業需要更好地管理系統性風險。供應方面,金融理論的發展,使金融機構在這些市場中的經營可以降低成本,特別是在金融工程,資本定價和風險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3付款系統,電子系統的開發,減少家庭的財富投資於銀行存款的需求。在過去,大量的零售支付完成。近年來,電子支付技術的應用迅速普及。的自動取款機(ATM)是一個應用范圍日益擴大。這項技術已經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的年,1988-1998年間,ATM機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交易量翻了三番。同時,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應用在20世紀90年代的快速發展。技術進步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是通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交易成本的影響是:在計算機的出現,以及廉價的數據傳輸導致的交易成本大幅減少。通過增加交易的數量,以及金融機構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以較低的成本,使金融體系更加有效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可以統稱為IT。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金融市場的信息對稱。投資者可以更容易地識別不良貸款的風險,或監督企業,從而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問題。其結果是減少貿易壁壘發行可交易證券,以鼓勵釋放。證券市場的缺點相對於銀行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是減少的人對銀行的依賴,銀行在金融體系的重要性被削弱,同時解決上述兩個問題,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和流動性優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以銀行為基礎的金融體系融合的趨勢,以市場為導向。
編輯本段框架下中國的金融機構
中國的金融機構部門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如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的中央銀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的領導下,國務院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和提供金融服務,加強外匯管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⑧ 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運用以下哪些手段,加快處置不良資產
【手段】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集中處置不良資產。
AMC的資產處置損失要由財政兜底並由國家承擔。
AMC可以通過幾種渠道籌措資金資本金由財政部核撥劃轉中國人民銀行發放給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部分再貸款發行金融債券。
AMC運營中可以減免稅費主要包括AMC免交在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和承接、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
二、國有商業銀行對未剝離的不良資產的處理。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自主性處置不良資產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採取催收追討、訴訟等手段依法收貸。商業銀行建立資產保全部門指定專人對不良貸款組織催收。
利用呆賬准備金核銷一部分呆賬貸款本息。按照有關規定原來愈期兩年的貸款可掛賬停息此後相繼改為1年、6個月、3個月。
創造性地通過債務重組、剝離、轉化等手段減輕資產風險。商業銀行可以將一部分不良資產剝離給內部的專門機構進行專業化處置商業銀行試行對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即企業以股權或實物資產置換銀行債權銀行對置換資產進行經營管理。
⑨ 我國政府為了減少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採取了哪些措施
論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化解及法律對策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現狀
根據中國建設銀行2002年5月首次披露的數據,截至2002年第一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8.14%。到2004年末,這一比例下降為3.92%,2005年末再降為3.84%。此外,中國銀行作為與建設銀行同為首批股份制改革試點銀行之一,2004年共處置境內行不良貸款2539億元,使得2004年末的不良貸款比率降到5.12%,較2003年末下降11.16%個百分點。中國工商銀行2001年末不良貸款率高達29.8%,2004年之後,工商銀行明顯加快了不良貸款處置步伐,2005年,該行不良資產和不良貸款率分別降至2.49%和4.43%。
二、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經濟學分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於經濟人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和信息的非均衡性等原因,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不良貸款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
1.經濟人的有限理性
經濟學中將人的經濟行為假定是「合乎理性的」。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就借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多,借款者將面臨社會風險和經營風險,有可能出現因決策失誤導致不能及時歸還銀行貸款的情況。就貸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由於信息的非均衡性,貸款者很難確保資金配置的安全性,因此發生貸款損失是無法避免的。
2.經濟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
經濟學中將機會主義行為定義為「用虛假的或空洞的,也就是非真實的威脅或承諾來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由於人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必然存在。在信貸交易發生之前,貸款風險高的借款人為了達到取得貸款的目的,隱瞞或提供虛假資料,使銀行的信貸資產存在潛在風險。在信貸交易發生之後,借款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會從事從貸款者角度來看並不期望進行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活動,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貸款者將面臨貸款難以及時收回的潛在風險。
3.信息的非均衡性及其導致的逆向選擇效應與道德風險效應
銀行信貸決策中,信息大致包括:宏觀方面的信息,如國家產業政策、貨幣政策等;微觀方面的信息,如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水平、市場開發能力、企業家素質等。根據市場各經濟主體所獲取信息的差異性,將信息分為均衡信息和非均衡信息兩類。非均衡信息是指各市場參與主體所獲得的市場信息存在某種程度的差異。
在信貸市場上,銀行與企業是市場參與主體。一方是借款人即企業。作為資金的借入者和使用者,對於借入資金的「實際」投資項目(不一定是向銀行所聲稱的項目)的收益和風險有充分信息;另一方是貸款人即銀行。銀行只是資金的提供者,並不直接參與資金的使用,對於被借資金使用的有關信息只能通過企業或其他渠道間接了解,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擁有與企業同等程度的信息。這種非均衡信息的存在使銀行不可能及時准確地判斷借款人的信用質量和資金償還概率。
在非均衡信息的信貸市場上,存在利率的逆向選擇效應和道德風險效應。斯蒂格利茨和韋斯認為,隨著利率的提高,會出現:
(1)由於銀行事先無法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相關信息,便將貸款利率作為一種檢測信號。更高比例的較喜歡冒風險的借款人(風險偏好型)將出來接受貸款利率的提高,而不喜歡冒風險的較安全的借款人(風險規避型)將退出申請人的隊伍,這就是「逆向選擇」。
(2)願意支付較高利率的借款者將傾向於改變自己的經營項目,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來獲取更高的利潤,貸款風險也將增加,這就是「道德風險」。道德風險還會強化逆向選擇效應,使銀行貸款風險隨貸款利率的提高而不斷增大。
三、國有商業銀行化解不良貸款的對策
1.加大對未剝離不良貸款的管理和處置力度
政府應培育完善的不良貸款流通市場。通過市場中介,拓寬不良貸款的信息交流渠道,尋找國內外潛在投資者、購買者和合作夥伴,鼓勵私人企業和外資參與,通過採取靈活方式,如公開拍賣和暗盤投標、股本合資等,為不良貸款的處置提供足夠的後續資金。
積極創新處置手段,突破原有的收貸范圍,以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貸資產為目的,制定切實可行的清收現金、以物抵債等清收管理辦法。可以將實物資產、票據、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作為償債物,通過對抵押資產的開發、轉讓、租賃和拍賣變現等形式實現不良貸款的有效盤活。對於有抵押物的企業不良貸款,如果失去了現金償還能力,應該將償債物及時收回並盡快處理,沖抵貸款余額,防止由於抵押物損毀或貶值造成貸款損失加大。對一些停產、半停產企業,雖然銀行未辦理抵押手續,也應通過與企業協商或通過訴訟等手段收取企業易變現資產,用以抵償銀行貸款本息,減少貸款損失。對於有擔保抵押物的不良貸款,應依法及時追索擔保抵押物,進行拍賣,清收不良貸款。
2.嚴格控制新增貸款的質量,從根本上減少不良貸款產生的數量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希望通過貸款總量的擴大來稀釋不良貸款的存量,但是要徹底解決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存量盤活與增量優化必須同步進行。因此在擴大貸款總量的同時,必須強調增量優化。
(1)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提高資本運營效率。①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產權制度是商業銀行體制的基礎,決定著銀行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須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在國家控股的前提下改變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引入非國有投資者。實行決策權、管理權與監督權的分離,真正把國有商業銀行辦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現代金融企業。②建立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健全會計制度,實行統一的會計核算和稽核標准,使國內外投資者對投資對象有比較透徹的了解,減少政府(中央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與借款企業之間因信息非均衡而誘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國有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盡快建立和完善客戶信息系統,既能為貸前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又能為貸後管理提供分析數據。③優化貸款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根據產業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把貸款資源配置在國內亟需發展的能源、交通、電訊和主導產業上。重點扶持和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好的大中型企業集團;要控制貸款集中程度,大額貸款與小額貸款保持合理比例。積極創新貸款業務,繼續發展個人住房、購置汽車等消費信貸,提高優質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④盡快建立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和風險預警制度。為了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不但要建立各種風險識別、風險計量和風險控制的模型和工具,開發相應的風險管理資料庫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還須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組織、企業流程等制度平台。加強貸前、貸中和貸後的風險管理,建立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貸款決策控制制度。依據風險度高低決定貸款金額大小、利率高低和期限長短。認真做好貸前調查,提高貸前決策水平。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信用等級。按照「5W」原則即貸給誰(who)、為什麼貸款(why)、用什麼做擔保(what)、什麼時間能夠歸還(when)、如何歸還(how),認真審核確認後再給予貸款,盡可能減少決策風險。推廣擔保抵押貸款,完善貸款抵押制度和擔保手續。擔保抵押貸款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通行的一種貸款制度,借款人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應提供擔保,銀行應對貸款人及擔保人的償還能力、抵押物的權屬和價值進行嚴格審查,確認借款人及擔保人的資信良好、有償還能力時才給予貸款,這是減少貸款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資金貸出後作為債權人的銀行要認真做好信息反饋工作,注意搜集資金運營信息,對企業的重大財務活動加強監督,及時准確地掌握資金流向以及資金使用質量的信息,通過監督和分析及時發現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採取補救措施防止信貸資金繼續惡化。健全信貸資產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風險管理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評估決策等工作,一旦貸款進入預警范圍內,則立即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化解信貸風險發生,這是提高信貸資金質量,加強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
(2)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①轉換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銀行信貸行為的干預,增強國有銀行的獨立性。政府要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充實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增強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要及時修改有關國有企業流動資金的管理辦法,對自有流動資金不足30%的新建企業,應禁止發放貸款。②強化外部約束,加強銀監會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發放的監督管理。一方面,監督部門要遵循國際金融監管原則,完善監管體系,改進監管手段,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外部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執法力度,強化對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的稽核檢查,及時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通過信息收集系統和風險預警系統等技術支持,建立對國有商業銀行及其信貸業務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稽核檢查制度。只有加強對國有銀行信貸行為的監管力度,才能提高信貸質量,有效控制不良貸款的增長率。
⑩ 商業銀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通過債轉股,資產剝離方式解決,只是事後無奈的辦法,要徹底根治新增不良貸款這一頑症,需要切實做到風險控制的前移,在未形成不良貸款之前加以防範。主要措施有:
(一)商業銀行要樹立風險意識,高度重視金融風險,採取有力措施整頓社會信用。第一,銀行自身應提高風險意識,克服「國有銀行不可能倒閉」的麻痹思想。第二,要在商業銀行內進行信用教育,把強化信用意識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人人講信用的風氣,使不講信用的人和單位,成為「過街老鼠」,無藏身之處。
(二)用法律手段保障落實銀行債權,嚴厲打擊騙貸行為。銀行要加大貸款清收力度,對到期不按時歸還貸款本息的單位和個人,及時訴訟,採取保全措施,查封帳戶資金和抵押資產。對騙貸企業和個人,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
(三)嚴格執行人民銀行貸款證管理制度和開戶管理制度,防止企業多頭開戶,多頭貸款。人民銀行要利用現代先進科技手段,將借款企業在各家商業銀行的開戶和貸款情況聯網,量化企業信用指標,對信用程度不高,在一個商業銀行有逃債傾向或產生過不良貸款的企業,通過上「黑名單」使其他銀行不再對其貸款。
(四)商業銀行內部應加強管理,提高風險意識和信貸資金管理水平,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一是嚴格貫徹執行《商業銀行法》和《貸款通則》,建立審貸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實行審貸分離制度,按照貸款「三查」原則,嚴格審查新增貸款企業的信用情況,落實擔保和有效抵押,防範不良貸款的產生,使金融風險在貸款前得到控制。二是銀行要關注企業轉制、兼並和破產清算,參與其全過程,防止轉制懸空銀行債權,維護銀行利益。三是要重視貸款的投向問題,貸款除應考慮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國有企業及重點項目建設外,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上,注重支持效益和信用都好的中小企業,積極發展消費信貸。四是建立集體決策程序下的個人責任制和貸款責任終身追蹤制,層層落實貸款的審、貸、收責任,使責權利相結合,調動職工對貸款管理和催收的積極性、五是商業銀行決策者和信貸管理人員注意對相關新知識的學習,增強對風險的分析、預測能力,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人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決定貸款的質量。領導者要克服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作風,注意傾聽意見和建議,重大問題要經集體討論,避免決策失誤;信貸人員要增強責任感,愛崗敬業,敢於堅持原則,加強對各行業整體運行情況、變動趨勢等資料的搜集整理,及時提出風險管理的目標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