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貸款與債券有什麼區別
債券一般採用公募形式(除定向發行,也就是私募債),需要報材料由相關歸口單位審批(公司債券是證監會,企業債是發改委,中票、短融、定向發行是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債券發行的額度不能超過公司審計凈資產的一定比例,審批通過後可在一定期限內自行擇機發行,利率在發行時確定。
借款一般有銀行貸款或委託貸款形式,通常是非公開的僅在特定主體間的借款,無需審批,各方主體達成合意即可,額度、抵押等事項也是協商確定(當然銀行自己會有審核)。而債券是無需抵押的,信用評級較低的話,債券發行利率就會較高,為降低發行成本,企業一般會自行擔保增信。
❷ 公司發行債券利率與貸款利率關系
等於貸款利率還發公司債干嗎?不如直接去貸款,高於貸款利率是長期債,便於發行,低於貸款利率可以是短期債,並不愁發不出去,因為公司債的發行要有公司的信譽保證.既然銀行都不相信公司,那中國證監會會批准公司發公司債嗎?實際數據是根據發債的金額\時間長短\當時的銀行貸款利率等實際情況而定.
❸ 企業債券的融資和銀行貸款有什麼區別
都屬於債權融資,企業債券融資屬於直接融資,沒有特定對象。債券發行的額度不能超過公司審計凈資產的一定比例,審批通過後可在一定期限內自行擇機發行,利率在發行時確定。
借款一般有銀行貸款或委託貸款形式,通常是非公開的僅在特定主體間的借款,無需審批,各方主體達成合意即可,額度、抵押等事項也是協商確定(當然銀行自己會有審核)。
❹ 債券所體現的信用貸款關系是一種直接的信貸關系對錯
在信貸融資與債券融資之間,除了存在企業融資需求作用下「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外,還存在利率體系作用下的趨同關系。從企業融資規模與資金利率之間顯著的反向相關關系可以推測,信貸與債券融資之間的主要關系是受利率影響而變動的趨同關系,其次才是替代關系。如果利率是在市場化而非政策化的環境中,資金需求的渠道調整將促使債券融資及貸款融資在高下兩個水平形成相對平衡的供需關系,從而使得利率出現融合。從當前情況來看,如果利率脫離政策化區間,整體利率的趨勢性推動還是以趨同效應為主。
❺ 債券和貸款之間有什麼區別
債券是面向社會大眾募集資金,貸款只針對銀行,其次債券可以流通,而貸款不可以流通
❻ 企業在發行債券融資和向銀行貸款的區別和優勢
(一)債務融資和股份融資的特徵比較
1.不同融資方式的單位成本比較
企業以不同方式融資的單位成本不同。一般規律是,債務融資的單位成本低於股本融資。企業為融入資本必須給投資者提供一定回報率,回報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資單位成本的高低。而該回報率由無風險回報率加上風險貼水兩部分組成。無風險回報率在各融資方式下都相同,所以投資回報率,即融資單位成本的高低,就取決於風險貼水的高低。債務融資方式下,無論是債券還是銀行貸款,都必須按事先議定的債息率定期支付本息,而且在企業發生債務危機甚或破產時必須優先償還銀行貸款和債券債務,所以債權人面臨的風險較小,所以企業需要支付給債權人的風險貼水較小。而股權投資者,不論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者,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人,其投資收益隨企業經營狀況而上下波動,面臨較大風險。而且,在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時,僅能取回償還各種債務後的剩餘值,所以企業股本投資者的風險遠比企業債權人的風險大,企業提供給股本資本的長期平均回報率,一定要高於給債務的回報率。也就是說,從長期平均成本的角度來看,企業用股本籌集資金的成本要比向銀行或債券市場舉債要高。
另外,債務利息往往計入成本,可沖減公司所得稅,但股息則無此優惠。這樣一來,股本融資的成本就又進一步高於債務融資了。
2.不同融資方式對企業支付能力的時間約束比較
企業在正常經營中,對於以債務方式融入的資金,其本息支付所面臨的時間約束是"硬"的,迴旋餘地小。如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有權啟動破產訴訟程序。與之相對應,股本融資方式在支付、清償方面的時間約束,相對較"軟",迴旋餘地較大,企業盈利好則多分紅,盈利不好則少分紅,甚至可以不分紅。而且,不論是公開上市公司還是非公開上市公司,股東一旦認股後,除非由占相當比例股份的股東發起,並經法定程序對企業進行清算,否則,任何單個股東都無權要求退股,只能轉售股權來變現。所以,債務融資方式下對企業施加的支付、清償的時間約束,要遠遠"硬"於股本融資。
股本融資由於具有軟時間約束和高成本兩種特性,這種融資方式適用於投資收益波動大但預期收益高的企業,和投資要有一段較長的無收入或低收入期後才能有高收益的企業。
(二)資本市場中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嚴重滯後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存在明顯的"股市強、債市弱;國債強、企業債弱"特徵,從一級市場的籌資額和二級市場的交易狀況更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一在結構上不合理的市場現實。在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債券市場的規模要遠遠大於股票市場的規模,債券期貨和期權等衍生產品的發展也很快。而我國債券市場不僅在發展速度上明顯滯後於股票市場,在規模品種等方面與股票市場以及國際債券市場也有較大的差距,而且與此相對應的債券期貨和期權等衍生產品市場尚處於空白階段,這進一步加劇了債券市場畸形發展的局面。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債券融資是股票市場融資的十幾分之一,企業債券市場規模與整個債券市場或者股票市場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而在國外,發行債券是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金額往往是通過股市融資的3-10倍。1999年在美國,公司債券發行額突破2500億美元,為同期股票發行量的5.8倍。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我國包括國債在內的證券市場融資達6400多億元。其中,國債融資4800多億元,股票融資1400
多億元,而企業債券融資僅100多億元。滬深兩地股市交易中的股票已逾千隻,而交易中的企業債券只有13隻。
我國企業債券市場從八十年代末開始起步,1987年國家對企業債券實行統一管理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累計發行企業債券2000多億元,主要以國有大型企業、大型項目為主。其間在1990-1993年,我國企業債券市場曾出現一輪發債高潮。當時企業發債熱情較高,一些地方趁機以債券形式搞起了亂集資,直接導致1994-1996年一些企業債券出現到期不能兌付的現象,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在這種情形下,管理層曾一度停止批准發行企業債券,市場急劇萎縮。直到1997年以後,一批歷經改革洗禮的中國企業真正具備了發行企業債券的條件,加上連續降息以及鐵路債券、中信債券等幾個信譽高的企業債券的熱銷,才使企業債券有了恢復性的發展。
公司融資的三個主要途徑是發行股票、公司債券和銀行貸款。在以往對融資理論的研究過多地關注股票和債務融資的比例,而忽視了債務中銀行貸款和公司債券的區別。其實,公司債券比銀行貸款擁有更多的優勢,尤其是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銀行體系失效的亞洲國家避免下一輪金融危機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盡快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對於金融體系同樣被龐大而效率低下的銀行所壟斷的中國來說,發展公司債券市場是降低金融風險的一個明智選擇。
1、企業債券融資額遠不及股票融資額。在企業直接融資中,股權融資的比重保持穩步快速的增長。雖然債券融資額在1992年以前的增長速度也很快,在企業直接融資所佔的比重較高,但當時的債券快速擴張並不存在客觀的信用基礎,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而這一階段股票融資採用"規模控制、限報家數"的審批制,所以債券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然而,一些地方趁機以債券形式搞起了亂集資,導致1994年出現了一些企業債券到期不能兌付的現象,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鑒於債市出現的這種情況,為了規范企業債券市場,監管部門對債券市場實行了嚴格的規模控制和審批發行制度,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影響,企業債券在企業直接融資中所佔的比重逐年下降。對照成熟的證券市場,企業債券因其獨特優勢,成為企業外部融資的優先考慮的方式,其融資額往往是股票融資的3--10倍,如1999年美國企業外源融資中債券融資達到91.5%。
2、企業債券在債券市場中的比重過低。
企業債券在整個債券市場中所佔的規模一直都很小,以2001年債券發行的結構為例,國債融資為1500億元,企業債券融資為144億元,不到國債融資總額的10%,其它年份情況大體相當(見圖2),然而最近幾年我國發行的金融債券規模在不斷增加,所以相對而言,企業債券的規模還在不斷的下降。但就全球債券市場來看,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比重遠遠高於我國,從2001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看,公司債券總計發行額為3260,"億美元,在債券發行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由上年的23.6%上升到25.6%。
3、與國債、股票交易市場相比,我國企業債券交易市場存在明顯的差異。
在二級市場,滬深兩市共有10多隻企業債券,總市值近180億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幾十萬元。即使在2001年債券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企業債券的換手率僅為0.23,而交易所國債市場的換手率為2.1,A股市場(上海交易所)的換手率為1.92,可見,投資者對企業債券投資需求遠不如市場中的其他交易品種。
❼ 債券與貸款 有什麼不同
債券一般採用公募形式(除定向發行,也就是私募債),需要報材料由相關歸口單位審批(公司債券是證監會,企業債是發改委,中票、短融、定向發行是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債券發行的額度不能超過公司審計凈資產的一定比例,審批通過後可在一定期限內自行擇機發行,利率在發行時確定。
借款一般有銀行貸款或委託貸款形式,通常是非公開的僅在特定主體間的借款,無需審批,各方主體達成合意即可,額度、抵押等事項也是協商確定(當然銀行自己會有審核)。而債券是無需抵押的,信用評級較低的話,債券發行利率就會較高,為降低發行成本,企業一般會自行擔保增信。
❽ 債券和借貸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1、對象不同
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而借貸是貸款人將貨幣所有權轉移給借款人,借款人則歸還相同數額的貨幣並附加利息。
2、發行方不同
債券的發行方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而借貸的發行方可以是私人或機構,沒有限制。
3、發行方式不同
債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借貸是指債券融入方以一定數量的債券為質物,從債券融出方借入標的債券,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歸還所借入標的債券,並由債券融出方返還相應質物的債券融通行為。
(8)貸款與企業債的關系擴展閱讀
我國債券發行的主體,主要是公司制企業和國有企業。企業發行債券的條件是: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3 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6 000萬元。
2、累計債券總額不超過凈資產的40%.
3、公司3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1年的利息。
4、籌資的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5、債券利息率不得超過國務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其他條件。
❾ 有些企業籌資為什麼發行債券而不直接向銀行貸款
估計你沒有聽說過什麼是無擔保的信用債了,所謂的信用債就是沒有擔保人,只憑企業自身的信用發債,雖然銀行貸款的條件可能相比於發行債券會低一些,但從利率上來說,對於不同的客戶其利率存在區別對待的,有些會較高,有些會較低,十分視乎公司所處的行業(有些行業是政策扶持的行業,這些行業在貸款時,銀行會有政策上的傾斜)和經營情況來說,如光伏行業,在2012年銀行業就全面收貸,不向處於光伏行業的企業投入貸款,最主要受到該行業遇到國外雙反傾銷調查,且行業高度依賴外銷,使得該行業進入寒冬所至,也就是說你付得起高利率,銀行也未必貸款給你。
若一個企業都符合兩者的條件,但很多時候企業所處的行業或經營情況在銀行貸款時未必會得到利率上的優惠時(這些很多時候是看銀行內部政策的),且銀行貸款很多時候是需要擔保物或擔保人的,這就使得企業會更傾於發行債券,最主要原因就是發行債券的條件多數是硬性條件(都是基於企業自身的一定財務數據所定下的硬性准入規定),而銀行貸款條件是具有有軟性可變的(存在人為可變的因素)。
對於發行債券來說,甚至不用擔保都能發行債券,你最簡單看一下近期債券市場成為焦點的超日太陽(002506)就知道了,其發行在外的11超日債(112061)受到其公司現金流斷裂的影響存在債券違約的可能,而其所發行的債券就是無擔保的信用債,這些債券對債券持有者沒有很好的物質保護條款,後來所追加的部分應收帳款、存貨等擔保就受到由於歐美經濟處於債務危機,企業產品主要依賴外銷,應收帳款回收難,存貨貶值,這些都不能很有效保護債券持有人的權益的追加擔保。而銀行所要求提供的擔保很多時候是傾向於不容易發生貶值的不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