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貸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條件和標准
一、專項附加扣除住房貸款的申請條件
納稅人名下或配偶名下、單獨或者共同的首套住房貸款(中國境內)。
可以看出,只針對首套住房,二套房貸款不能扣除。
二、什麼情況下可以有二套房專項附加扣除住房貸款?
結婚前,個人名下有首套住房貸款,配偶名下也有首套住房貸款。
這種情況,也只能是個人和配偶各自的首套房分別申請專項附加扣除一半,總扣除額和一套房的扣除額相等。
三、專項附加扣除住房貸款怎麼扣?
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婚前各自有首套住房貸款的,可以選擇一方扣除1000元/月,或者各自扣500元/月。
具體操作:
1、登錄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或直接在應用商店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注冊登錄;
2、點擊我要辦稅,選擇專項附加扣除填報進入;
3、選擇住房貸款利息,選擇扣除年度;
4、准備產權證明(產權證、房屋買賣合同)、貸款合同(需要貸款合同編號);
5、填寫個人基礎信息及貸款信息,按提示操作,直至填報完成。
B. 專項附加住房貸款怎麼扣
專項附加扣除住房貸款是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舉個例子,假設目前用戶的工資扣完五險一金後還剩餘8000元(5000元為個稅起征點),那麼就需要有3000元應納稅的工資,若此時處於首套房貸款中,則可以扣除1000元的住房貸款利息,也就是只需要納2000元的稅。但是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拓展資料:
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國家的很多法律也有了一些新變化,比如個稅改革。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就是個稅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減輕了個人的稅負和家庭的負擔情況。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什麼意思
1、專項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5000起征點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的項目,如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等六項費用。
2、專項扣除費用是這次個稅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減輕了個人稅負,有利於個稅更好反映不同家庭的負擔情況,更好發揮調節收入分配功能。
3、專項附加扣除項的設立,實際上是在「基本減除費用標准5000元/月+五險一金免稅額+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的基礎上,再給居民個人增加了免稅額。也就是說月收入扣除社保,再扣除這些專項扣除費用,之後剩餘金額再納稅。
4、專項扣除的費用主要有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費用等。
5、專項附加扣除總共六個項目: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
C. 夫妻婚後買了一套住房,專項附加除去住房貸款要怎麼扣
三、限本人扣除,無選擇由配偶扣除的情形
繼續教育
除子女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可以選擇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扣除之外,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均由本人扣除,無選擇由配偶扣除的情形。
贍養老人
符合條件的贍養老人支出,限獨生子女或兄弟姐妹之間分攤扣除,無選擇由贍養人配偶扣除的情形。
D. 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的標準是怎麼規定的
分為很多種,第一種:納稅人本人或配偶單獨或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購買住房時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在償還貸款期間,可以按照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第二種: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第三種: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同時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
拓展資料:個人住房貸款,是指貸款人向借款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自用普通住房的貸款。 [2] 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之一。是指商業銀行向借款人開放的,用於借款人購買首次交易的住房(即房地產開發商或其他合格開發主體開發建設後銷售給個人的住房)的貸款。個人住房貸款主要有以下三種貸款形式:(1)個人住房委託貸款全稱是個人住房擔保委託貸款,它是指住房資金管理中心運用住房公積金委託商業性銀行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是政策性的個人住房貸款,一方面是它的利率低;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中低收入的公積金繳存職工提供這種貸款。但是由於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的利息相差1%有餘,因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購房自住的老百姓都比較偏向於選擇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住房。
(2)個人住房自營貸款是以銀行信貸資金為來源向購房者個人發放的貸款。也稱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個人住房擔保貸款。(3)個人住房組合貸款指以住房公積金存款和信貸資金為來源向同一借款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自用普通住房的貸款,是個人住房委託貸款和自營貸款的組合。此外,還有住房儲蓄貸款和按揭貸款等。
E. 住房貸款專項附加扣除標准有幾檔
住房貸款專項附加扣除標准有三檔。
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500元;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800元。
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 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採取定額扣除方式。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拓展資料】
根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規定:
第十四條 :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本辦法所稱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
第十五條 :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第十六條: 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備查。
F. 住房貸款專項扣除夫妻怎麼選擇合適
法律分析:1、共同貸款,選擇享受。如果該住房貸款合同的貸款人為夫妻兩人,則可由夫妻兩人選擇在一方定額扣除住房貸款利息,另一方不得享受扣除。2、分別貸款,選擇享受。如果該住房貸款共兩份合同,貸款人分別為夫妻一方,則可由夫妻兩人選擇在一方定額扣除住房貸款利息,另一方不得享受扣除。3、婚前分別,選擇享受。如果屬於婚前分別貸款,且分別符合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的條件,婚後,可選擇由一方定額扣、另一方不得扣,也可以選擇各自按定額標準的50%分別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G. 夫妻雙方婚前都有住房貸款,婚後怎麼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
對於這樣的一種情況,國家也是有明確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結婚以前雙方都有相應的住房貸款,但是在婚後的時候只能夠扣除1000元,而且只能夠選擇全部由一方扣1000,或者夫妻雙方各扣500。
而對於夫妻雙方來說,如果說夫妻雙方都有工作,而且他們的整體的稅收負擔已經達到了相應的納稅標准,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完全可以進行夫妻雙方共同抵扣,但是如果一個人工作,另一個人在家的話,那麼完全就可以進行一個人進行抵扣,而如果一個人的工資水平較高,而另一個人的工資水平較低,不能夠達到相應的扣除標準的話,那麼也可以讓那個工資水平較高的人進行抵扣,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可以有效的減輕稅負。
H. 個人專項扣除住房貸款可以扣多少應該怎麼扣更合理
【法律分析】
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採取定額扣除方式。納稅人的住房貸款利息扣除期限最長不能超過240個月,240個月後不能享受附加扣除。對於2019年之後還處在還款期,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扣除。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年度內不得變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