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那麼多大學生會選擇網路貸款
我是一名在讀大學生,感覺身邊朋友選擇網路貸款的人並不多,最多也就是用一些如支付寶花唄之類的預支工具。
不好的網路貸款可能會故意設局讓貸款人耽誤還款期,以至於利滾利讓貸款人不能承受。
對於大學生來說,沒有穩定收入,也沒有必要去網路貸款,輕易不要蹚這趟渾水吧!
2. 怎麼看待大學生使用網路貸款
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壓力。身為學生你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若你想要充裕的錢來使用,你可以勤工儉學可以兼職,貸款是不太合適。
3. 校園貸是如何「套牢」大學生的
招學生幹部「地推」 最快3分鍾審核 推分期購物節 實際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
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
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視頻網簽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
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
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4. 如何看待大學生網貸
大學生網貸的消極作用。
首先,使大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脹。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依靠父母供應,他們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這時候,部分大學生會被網貸信息吸引。進行網貸更助長了他們的攀比和享受心理。
其次,過度的超前消費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不少人消費欠理性,甚至負債累累,影響學業。
另外,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大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徵信,同時也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網貸。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非理性消費。
來源:蒲公英娃娃時代
5.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
6. 如何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
(一)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立法和監管嚴重缺失
(二)貸款制度混亂不堪,亂象叢生,沒有規范統一的標准
大學生網貸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缺乏政府有效監管與行業自律,在其野蠻的生長過程中,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外界不應太過於苛求,而是應該理性、客觀務實地去看待其中的利與弊。
網貸公司的利潤來自服務費和逾期費,這些費用都由網貸公司自行定標准,較隨意,一般服務費是貸款總額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一旦逾期,學生要額外償還貸款總額的10%,甚至更多。
平台間相互不溝通。這從側面反映了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容易導致一些學生重復借款,最終債台高築,超出償還能力。
貸款程序過於簡單,貸款門檻過低。很多網貸平台為了搶占市場提高營業額,紛紛降低貸款門檻,推出簡單的貸款程序,多數分期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辦理貸款。這樣雖然能確保學生的身份的真實,但是卻無法按上文的標准篩選學生,很難確定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承擔這樣的貸款。雖然平台可以通過上門催收等方式追回貸款,學生本身也怕逾期還款對自己未來前途及個人信譽名聲造成影響,最後求助父母也能還清貸款,這也是目前為止學生貸款壞賬率還比較低的原因。但是,這樣對學生和他的家庭卻是一種傷害,讓有些貧困家庭承擔原本無力承擔的壓力,也縱容了學生進行非理性消費。
二、理性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
大學生網貸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缺乏政府有效監管與行業自律,在其野蠻的生長過程中,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外界不應太過於苛求,而是應該理性、客觀務實地去看待其中的利與弊。
(一)大學生網貸的積極作用
首先,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或者自主創業。目前,高校大學生申請銀行信用卡較難、申請周期較長、步驟相對復雜而且額度一般在500~3 000元。因此,出現了一些專門針對大學生貸款的p2p 平台出現,學生們可以向這些平台申請獲得資金。而申請門檻相對信用卡而言簡單很多,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籍證明即可。在用途上,資金的使用方向完全沒有受到限制。除了主推消費貸款之外,p2p 平台當前也正在把大學生創業、助學貸款納入推廣計劃,這將有助於那些經濟困難的學生在不增加父母家庭負擔的情況下完成學業,也可以幫助沒有經濟基礎的學生進行貸款進行自主創業。
其次,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獨立自主的經濟意識。可以使大學生不再完全依靠父母來消費,因為自有還款壓力,更能鞭策大學生去省錢理財還貸,對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信用意識與金錢意識都有好處。
(二)大學生網貸的消極作用
首先,使大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脹。大學生因為出身地區、家庭背景等的不同,經濟條件難免會高低不等,其消費水平自然也會不同。處於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完全健全穩定的大學生,很容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依靠父母供應又很難辦理信用卡時,他們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網貸公司利於「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等幌子向他們進攻,他們很容易被吸引而貸款。從而更助長了他們的攀比和享受心理。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在校大學生網貸消費的物品主要是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除了數碼產品,遊玩、衣物、餐飲等同樣是大學生網路分期貸款的主要消費內容之一。 其次,過度的超前消費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網上貸款分期消費門檻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的平台,但不少人消費欠理性,甚至負債累累,影響學業。另外,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大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徵信,同時也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大學生目前還屬於沒有收入來源的群體。有平台願意提供貸款是好事,但並不鼓勵學生們過度消費,畢竟當前其還沒有收入來源。大學生在合理控制消費的基礎上,應該好好利用平台,培養自己的理財觀念。
總的來說,大學生網貸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事物,我們應該理性地去看待所存在和出現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金融監管,網貸行業保持自律,社會共同監督;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非理性消費。
7. 大學生網貸調研的背景
大學生網貸調研的背景
3.1 學生超前消費、奢侈消費是校園網貸的根本驅動力
目前大學生均為90後甚至是00後,這一代人大多為獨生子女,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在這種環境中,缺乏正確的消費觀的教育和引導。與此同時,新一代大學生的消費意識超前於新事物接受速度,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盛行,學生已從「月光族」變成「月供族」,在這種經濟環境下,驅動了網貸交易的不斷發展。
3.2 校園網貸平台蜂擁而入,缺乏系統監管
早在2009年,中國銀監會就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對已滿18周歲但無固定工作、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進行嚴格的還款能力審查。此後,各家銀行陸續停止了針對大學生的信用卡審批。但隨著信用卡的退出校園,網路貸款又開始在各大校園里蔓延開,宣傳力度大且方式五花八門,從小廣告、傳單到發展學生代理,達到了無孔不入的形式。
3.3 學生金融理念淡薄,校園網貸安全教育滯後
盡管近幾年來各學校都在不斷加大防範和規避校園網貸專題教育力度,但大學生依然屢屢掉入陷阱。學生對缺乏對校園網貸平台了解,使用現金網貸的學生比例不在少數,對自己所做行為的責任意識以及法律意識較為薄弱,這也給一些非法借貸平台提供了可乘之機。而學校在校園網貸專題教育過程中還是停留在「防、禁、阻」的階段,缺乏正面引導及事後援助,學生在借貸後因為恐懼、憂慮等原因,有苦不敢言,反而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甚至釀成悲劇。
8. 大學生問卷調查校園貸,套路貸的調查內容怎麼寫200字
那你揉問卷調查校園貸套路貸的調查內容怎麼寫200字?每到網路知道去查一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