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貸平台 > 歐美貸款中介

歐美貸款中介

發布時間:2022-06-20 23:50:25

1. 100分 金融專業本科論文關於沒過次債危機的摘要和大綱

次貸危機對全球金融究竟有何影響
在大量信貸擴張和需求刺激之後,美國住房供應市場很快飽和了,住宅價格指數在2006年中期見頂回調。大量新型貸款產品也度過了最初幾年優惠期,再加上美國利率上升,次級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負擔驟然上升,房價下跌又導致借款人無法按原先方式重新融資,結果是次級貸款違約率迅速上升。隨著金融機構執行抵押,將住房重新推向市場,則更進一步加劇了房價下跌。波及到金融市場的方方面面,最終有可能影響實際經濟運行。
2007年2月27日,上證指數大幅下挫,隨後出現了全球性的股市下跌。有人以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足以沖擊世界市場了,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場更大的金融危機的序曲。這場危機從春天開始浮現,夏秋之後日益嚴重,到2008年初還在發展之中。
那麼,這場危機究竟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它的基本游戲程序如何?它對美國乃至全球金融體系、實際經濟活動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次貸危機的結構與機理
理解次級債危機的產生和發展,分析其對金融體系和實際經濟的潛在影響,首先需要詳細剖析次級債的結構,看看銀行信貸在這一結構下是如何在金融產品創新推動下急劇擴張,然後又是如何急劇緊縮的。
在大蕭條以前,美國住宅金融市場主要以「自給自足」為主。大蕭條時期,作為「新政」的一個部分,美國聯邦政府大力介入了住宅金融體系的構建,其基本制度框架一直延續到現在。
從1970年代開始,「政府住房抵押協會」(Ginnie Mae)(1968年)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Freddie Mac)(1970年)等率先發行基於住宅貸款的證券化產品(MBS),從而推動住宅貸款市場的流動性從「出售貸款」開始進入到 「證券化」階段。同時,美國住宅金融機構也面臨了「脫媒」的嚴峻市場環境變化。
1980年代以後,住宅貸款的主體儲貸協會(S&L)不斷爆發危機,住宅金融市場上傳統的「貸款並持有」(originate-to-hold)的經營模式不得不讓位於新的「貸款並證券化」(originate-to-distribute)商業模式。由此開始,住宅貸款的資金來源不是依靠吸收存款,而是依靠賣出貸款合同。在1990年代,這個二級市場的主體還是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機構。2000年以後,華爾街進入並主導了這個市場。
目前這一市場的基本結構可以劃分為三個基本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住房貸款的「一級市場」,借款者申請貸款,得到資金和住房,貸款者發放貸款,得到作為抵押的住房合約和預期的還款現金流。貸款者主要是一些專門從事住房貸款的金融機構如New Century公司等,並佔有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此外,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信用合作組織、保險公司和與房屋貸款相關的政府機構,還有一些住宅專業公司本身是商業銀行附屬機構。
盡管一級市場中貸款有的受到GSEs的信用保護,但對低收入階層來說,這類貸款門檻太高和審查過嚴,加上這些機構自2002年開始受會計丑聞困擾而市場份額下降,一些私人品牌的貸款公司乘虛而入,給低收入者種種優惠條件,於是次級貸款市場開始迅速擴張。到2006年,美國住宅抵押貸款規模已超過國債市場和公司債券市場,貸款余額高達13萬億美元。從一級市場看,在MBS約占貸款余額的 6成市場份額,而GSE發行證券又佔MBS的三成比重,而「私人品牌的MBS」要佔到其餘的6成比重。
由於目前的貸款者在發放貸款後,並不長期大量持有這些貸款並作為自己的資產,而是在收取一定手續費後盡量將貸款轉出去,於是就形成了住房貸款的二級市場。
第二個環節是住房貸款的二級市場,主角是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如花旗集團、美林證券和匯豐等。它們從一級貸款商那裡購買了住宅抵押貸款債權,但也無意長期持有這些資產,於是就對其進行證券化處理。它們將住房抵押資產(MBS)與其他資產的現金流混在一起,做成資產抵押證券(ABS)後,再出售給最終投資者。
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信用增級是非常重要的。信用增級一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外部增信,即通過第三方如政府機構進行保險;一種是內部增信,就是將證券化資產劃分不同等級,以基礎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按由高而低等級順次償還,一旦住宅貸款出現違約風險,損失首先由低等級證券承擔,中高等級證券不受影響,投資者風險將得到減緩。由於次級貸款一般沒有這種保險,所以主要依靠內部增信。
第三個環節是再證券化。為了進一步分散風險,金融機構通常會對這些ABS再次證券化。具體做法:一是將部分低等級的ABS轉售給自己所屬的「特設機構」(SPV),由SPV將這些ABS與其他資產(如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等)混在一起形成新的資產池,做成「債務擔保證券」(CDO),再出售給最終投資者;一是成立相對獨立的「結構性投資機構」(SIV),SIV一方面購買CDO作為資產,並採用內部增信法,對這些CDO再次證券化。也就是說,對這些CDO重新分級。然後,SIV再以這些CDO作為資產保證,向投資者發行短期「資產支持票據」(ABCP)來融資。這樣一來,原本高風險的次級貸款,就被「洗」成了低風險和高收益的資產,或者說,華爾街將蘿卜賣出了人參的價錢!
不難理解,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評級機構的作用重大。盡管對這種新型的、歷史很短、市場交易不活躍的衍生信用產品,評級在技術上本身也存在困難。
那麼,誰是最終投資者呢?購買證券化產品的投資者種類很多,大多是實力較大的金融機構,其中有穩健型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也有追求「高收益-高風險」的對沖基金,投資者的地域范圍則是以美國為主,遍及全球。
從本次次級貸款危機的結構框架概括起來看,低收入家庭從住宅貸款公司輕易獲得大量貸款,住宅貸款公司將貸款轉售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再將這些貸款打包變成各種證券,最終賣給了投資者。
更重要的問題是,在這一框架下,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次級貸款何以會爆發式增長,而後又陷入嚴重危機呢?

次貸是如何發展成危機的
在次級貸款結構中,不太容易看出各個環節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表面上看,是先有借款,然後再有貸款——貸款證券化——證券產品銷售這一運行機制。但實際上,在次級債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存在著相互刺激機制。二級市場上金融機構之間藉助復雜的金融創新和激烈、無序的市場競爭,導致了一級市場上短期內貸款大量增加。當然,全球流動性過剩導致過剩資金流向美國,刺激了住宅價格短期顯著上升,使得整個機製得以啟動的直接動因。
進入新千年以後,發達國家經濟普遍不景氣,從2000年初就開始了一次較長的低利率金融緩和時期。盡管長期的低利率暫時穩定了經濟,但也帶來了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世界各國通脹水平是穩定的,也就是說,這些過剩資金暫時並沒有直接用於商品購買,而是有相當大的部分投資於各種資產,於是就出現了全球性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過熱現象。
低利率+流動性過剩,對住宅貸款需求與供應兩方面都有影響。而且,形成了住宅價格將持續上升的預期或「神話」。
從第一個環節看,住房價格持續上升,形成了低收入家庭「晚買不如早買」預期,貸款需求增加進一步刺激了住房價格上升。更重要的是,對貸款機構來說,高等級客戶貸款已趨於飽和,為迎合低收入家庭的貸款需求,貸款機構不斷創造出新型的住房貸款產品。這些產品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大幅度降低貸款審查要求,並在最初幾年給予借款者很多還款優惠。當然,如果過了優惠期,借款者負擔也會急劇增加。但是,由於貸款者和借款者都預期住宅價格還會持續上漲,可以將漲價後的住宅再次抵押和重新融資。在具體運作中,很多貸款機構還藉助100多家貸款中介機構來推銷這些「新產品」,而中介機構只要能達成交易,就可獲得手續費收入,不需要對未來風險承擔任何責任,這種不對稱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刺激了一級市場擴張。
另一方面,貸款機構發放貸款後同樣不全部持有這些貸款合約,在收取手續費後,又將大部分貸款合約迅速轉售給大金融機構尤其是投資銀行,再由後者進行證券化處理。大型金融機構藉助證券化可以將風險細分並轉嫁出去。也就是說,貸款者在一級市場上能很便利地籌集到充足資金。從因果關繫上看,市場中存在大量資金推動了貸款者可以通過降低標准大量發放貸款。
對擁有巨額資金的最終投資者來說,長期低利率使得國債和公司債等傳統投資對象的收益率在低位徘徊,信用評級較高但收益也相對較高的證券化產品,由此成為這些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競相追逐的投資對象。
從次級債擴張的各個環節及各環節的市場參與者行為分析可見,市場中存在大量充裕的資金,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激烈競爭,賦予了整個體系具有信用擴張的內在動力。在金融創新、市場樂觀預期和監管出現真空等因素影響下,這一動力又轉化成實際的信用擴張,表現為次級債市場規模的超常增長。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金融創新的鏈條有多漫長和多麼復雜,問題的根本在於,所有金融資產的最終價值是依賴於其最原始資產的實際價值。也就是說,一旦住房價格開始下降,上述過程就會發生逆轉,且很可能會加速逆轉。由此,持有次級債及相關證券化產品的金融機構必然會出現巨額資產損失。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在大量信貸擴張和需求刺激之後,美國住房供應市場很快飽和了,住宅價格指數在2006年中期見頂回調。同時,大量新型貸款產品也度過了最初幾年優惠期,再加上美國利率上升,次級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負擔驟然上升,房價下跌又導致借款人無法按原先方式重新融資,結果是次級貸款違約率迅速上升,在2007年4月至6月,次級貸款違約率達到14%左右。隨著金融機構執行抵押,將住房重新推向市場,則更進一步加劇了房價下跌。
這意味著次級債市場的基礎產品價值嚴重縮水,金融機構出現了巨額損失。這些損失發生在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銀行自己手中持有的次級貸證券化資產信用評級不斷下調,形成了評估損失。
第二,銀行在出售證券化資產時通常附有協議,在一定期間出現違約風險,最終投資者有權向發行者要求賠償。
第三,銀行與自己出資設立的SIVs雖然在法律上有所謂的「破產隔離」(Bankruptcy Remote)安排,兩者的資產負債表雖然沒有直接聯系,但是為了提高SIVs的信用評級,便於其發行ABCP,銀行通常對SIVs有融資承諾,這是一種或有負債;而且SIVs的資產規模已經高達4000億美元,財務杠桿很高,且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一旦資產貶值,自有資本很快就會被沖銷,形成銀行的實際損失。
第四,銀行為了沖銷損失,平衡資產負債關系,不得不低價出售自己的證券化資產。
於是,整個體系就進入了向下的惡性循環,表現為信用收縮,流動性緊張,波及到金融市場的方方面面,最終有可能影響實際經濟運行。

什麼是次級債與「次貸危機」

所謂「次級債」一般是指美國住宅抵押貸款中面向低信用等級借款者發放的貸款。「次貸危機」則指自2007年初開始,由於「次級債」大量逾期違約,以其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信用評級急劇下降、市場交易價值和評估價值嚴重縮水,歐美大型金融機構出現巨額損失,並且由美國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場,引發全面性的流動性緊缺和信貸緊縮、並逐漸開始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沖擊的一系列事件的總稱,這一危機目前還在發展過程之中。
「次級債」的英文是Subprime Mortgage或Subprime Loan, 「次級債」實際上是最低等級貸款,在它之上還有中間等級貸款。美國住宅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根據申請者過去的信用歷史、借款額度、目前的收入狀況等指標,建立了一套「信用評分」標准,從上至下分為「優級貸款」、「Alter-A貸款」、「次級貸款」。 「次級貸款」的借款者收入較低(一般年收入不足3.5萬美元)、信用記錄較差、首付款低於20%,月還款占收入比超過50%。
在1990年代,次級貸款在整個住宅貸款比重中約佔2%左右。到2006年末,次級貸款奇跡般地增長到1.3萬億美元,佔到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中約13%比重。
次貸危機演變三大深化階段
第一個階段:問題的浮現。
在2007年2月末,全球股票市場出現了同步下跌的現象。由於在時間上,恰好是由中國上海的上證指數下跌開始的,以至於有人將其歸因於「中國沖擊」(China Shock),但是敏銳的市場很快發現,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的次級債市場。美國前三大銀行為應付可能出現的次級債損失,大幅增加壞賬准備,引起了市場不安。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次級債貸款違約率正在上升,住宅貸款機構股票大幅下降。3月份,美國國會就次級債問題舉行聽證會,確認次級債貸款余額高達1.3萬億美元,次級貸款採用特殊的貸款產品,目前已經進入高額還款時期,預計大約有100萬戶美國家庭可能無法歸還貸款。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但是,當時市場普遍認為其影響是局部的,不會波及優惠貸款,更不會影響其他部門,如當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此看法也是如此。此後不久,由於各國經濟景氣上升,股市暫時恢復了平靜,且繼續上升。
第二個階段:危機爆發。
2007年夏季,市場再次開始擔心基於次級債的證券化商品。6月中旬,大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旗下兩家對沖基金因大量投資基於次級債的CDO,出現重大損失而陷於破產。7月中旬,三大評級公司對一千多個住宅貸款MBS調降評級,投資者普遍感受到信貸風險急劇上升,美國最大住房貸款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傳出貸款損失和業績惡化消息。
在歐洲,次貸危機也開始爆發。7月底,德國產業銀行(IKB)公布了與次級債相關的重大損失。8月9日,法國BNP巴黎銀行宣布,由於資產估值困難,暫時凍結旗下三家基金資產。受此影響,歐元區短期金融市場流動性緊缺,短期市場利率急劇上升。
9月中旬,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出現了英國近140年來首次「擠兌現象」。該銀行直接持有與美國次級債相關的金融產品尚不到總資產1%,但由於其資產負債結構存在期限不匹配問題,資金來源主要依賴短期市場,當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到歐洲短期資金市場時,造成流動性緊缺,北岩銀行融資出現困難,引發了擠兌現象。
為防止市場陷入流動性危機,歐美中央銀行積極進行了干預。歐洲中央銀行去年8月9日向市場注入了948億歐元,美聯儲8月10日向市場注入240億美元。8月17日,聯儲降低貼現率0.5%(從6.25%下降到5.75%),並進一步放鬆了貼現貸款條件,通過吸收MBS以及相關的證券,使得三大銀行(花旗、美林和摩根大通)能為自己的子公司提供250億美元信用。9月18日,美聯儲FOMC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從5.25%下調到4.75%,貼現率從5.75%下調到5.25%,各國中央銀行也聯手大量提供流動性。市場出現樂觀情緒,誤以為次級債危機已經結束,股指再度上升。
第三個階段:危機深化和發展。
到2007年10月下旬,歐美大金融機構陸續公布第三季度財務狀況,巨額財務損失遠遠超出以前預告,也超出市場預期,市場開始恐慌。中央銀行再次聯手干預。
進入2008年以後,美國大金融機構公布新的季報,損失又一次超過預期。其中,美林、花旗、UBS等出現巨額虧損;以野村證券、瑞穗集團等為代表的日本金融機構總計發生了60多億美元損失。次級債引發信用緊縮對實際經濟的影響開始顯現,美國年經濟增長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已經降到0.6%。此外,2008年初的失業率、零售商品指數等主要經濟指標開始惡化;IMF在2008年2月初將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了0.5個百分點。
次貸危機評估:美國的損失與其他市場的損失
次級債本身的損失究竟有多大?在次貸危機發展過程中,損失的估計是在不斷變化的。例如,金融機構自己的預估在事後總是成倍增加。美聯儲主席在2007年7月的損失估計為1000億美元,到10月份增加到1500億美元。一方面由於主觀上的估計傾向於保守,另一方面,從次級債損失發生的機制上看,損失本身也是動態變化的。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研究者願意引用IMF在《金融穩定報告》(2007年10月)所作的估計。該報告設次級貸款為1.3萬億美元,Alt-A貸款為1萬億美元,分別佔美國住宅貸款總額的15%和11%;設次級貸款的違約概率為25%,Alt-A的違約概率為7%;在假設次級貸款違約以後最終發生損失的概率為45%,Alt-A的違約概率為35%,則整個次級貸款的預估損失是1450億美元(13000·25%·45%);Alt-A的預估損失是250億美元(1000·7%·35%);合計為1700億美元。這個數字大概相當於美國2006年GDP的1.3%。此外,隨著貸款損失的發生和住宅價格的下跌,MBS的估值損失大約為650億美元;ABS CDO估值損失為1200-1300億美元,合計約為2000億美元,佔GDP1.5%左右。 那麼,美國金融體系和實際經濟是否能承受這些損失? 美國上一次住宅金融危機發生在1980年代,這就是儲貸協會(S&L)危機,其絕對規模雖不及次貸危機,但損失所佔GDP比重卻大致相同。從2007年第3季度美國五大銀行財務報表看,不良資產比率大約在2%左右,與1990年代初期、2001年景氣衰退相比,都不算嚴重,整個銀行體系還是穩健的。此外,根據日本瑞穗金融集團的估計,到2006年底,全球上市銀行和證券公司的純收益大約為6500億美元,自有資本大約有4萬億美元。從這些因素看,美國應該能夠吸收這次危機損失。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以上對次級貸損失的估計還是比較保守的,多數是靜態的估計。這次次級貸款危機的特殊之處在於證券化與信用擴張聯系在一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多重證券化的證券發行,可能推動信用膨脹。例如,證券化資產的最終投資者中很多投資基金(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本身就是高杠桿性的,本身就存在多倍信用擴張機制。一旦發生逆轉,又形成多倍信用收縮機制,並加劇了金融體系和實際經濟的波動。 第二,證券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分散了住宅貸款的長期風險,另一方面,由於證券化和再次證券化,風險的最終來源容易被市場所忽略,也不容易追蹤,證券化本身也可能放大風險。而且,一旦風險爆發,政策決策不容易找到著力點。 第三,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美國住宅金融市場的風險藉助證券化被銷售到全球各地。 正是由於以上特點,我們看到,美國金融體系通過證券化方式在短期內分散了風險,刺激了銀行信貸在住宅市場的擴張,並導致住宅供應超出實際支付能力的過度擴張,終於在2006年中期開始出現調整,住宅價格下跌首先直接打擊了美國的建築業,目前這一產業在美國GDP中約佔14%,而且對其他產業也有較強的乘數效應。 通常,住宅市場的調整比較緩慢,有一個較長的滯後期, 2006年中期開始的住宅市場調整估計至少還要持續2年至3年。這意味著我們對次級貸款損失的分析不能僅僅局限於短期的流量分析,還要聯系更為基礎的住宅市場存貨調整來分析。例如,美國希勒教授認為,美國住宅資產價值約為23萬億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住宅價格指數期貨到2008年8月會進一步下跌7%至13%,住宅價值的實際損失可能會高達3萬億美元。從這個角度看,金融機構次級貸款的損失還有繼續擴大的可能,相應地會出現普遍的信貸緊縮。金融機構不得不收縮對企業的貸款,提高個人消費信用審查標准,縮小杠桿收購貸款,導致並購活動減少。此外,銀行信用緊縮還會導致債券市場信用緊縮,企業債券尤其是中小企業企業債券的發行會遇到很大困難。 從全球角度看,這次次貸危機對歐洲的影響特別大,這是因為歐洲大陸的金融體系本身是混業為主的,其投資銀行業務近年來發展迅速。在歐洲貨幣一體化後,經濟競爭和並購需要巨額資金,帶動了信貸以及信用衍生產品市場的活躍。此外,貨幣一體化以後,歐元區內外匯交易減少、需要更積極地向外投資分散風險。日本的情況不算嚴重,因為日本金融機構的投資銀行業務不算發達,日本的銀行在2007年3月引入巴塞爾協議管制要求,為了充實資本,恰好在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之前,很多金融機構都出售了自己的證券化產品。 至於中國,官方對有關信息尚未披露,據報道中國的金融機構大約持有120多億美元的次級債券相關金融資產,至於資產的具體類型、購入時機、實際損失等還有待觀察。 不管怎樣,鑒於美國經濟約佔全球經濟規模三分之一,中國出口有近一半面向美國。所以,美國次貸危機發展,以及它對美國經濟走勢影響,都需要密切關注。

2. 36o借款是正規的嗎

360借款是真的,並且是一款合法貸款產品。360借款是360金融為個人和小微企業推出的一款貸款平台,可以為用戶提供1到20萬的借款額度。360借款支持隨借隨還,借款期限為1到2個月左右,按天計息,到期日一次性還清本金和息費。總之,這是一家持有金融牌照的正規金融企業,上面的所有產品都是合法合規的。網路借貸是指借款人和借出人在互聯網平台上實現資金借貸,網路借貸以小額為主,最早起源於金融危機時期的歐美,網路借貸對緩解短期資金尋求、創業融資以及開辟個人投資渠道方面有一定效果。網路借貸其實並不難理解,一切認證、記賬、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過網路完成,借貸雙方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借貸目的,而且一般額度都不高,無抵押,純屬信用借貸。360借條其實是殺毒大王奇虎360推出的網路貸款平台,主要為大家提供純信用貸款,額度在20萬元以內,使用期限在1-12個月之間,日利率可以低至0.027%。作為網路安全巨頭旗下的平台,360借條還是比一般的平台靠譜一些。__1、貸款平台的背景是否靠譜。一般來說。具有銀行背景、消費金融背景、網路巨頭背景、大型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正規一些。2、貸款申請渠道是否靠譜。一般情況下,正規貸款平台都有自己的手機APP和官網,且可以通過常見的渠道找到。在辦理貸款的時候,也不需要大家支付中介費、認證費、手續費等等。3、用戶的口碑如何。如果大家在網上看到平台的很多負面新聞,或者在應用商店的評論當中看到很多差評,那麼這個平台的正規程度就存在疑問。

3. 如果房價大跌,輸得最慘的可能不是炒房者,你知道是誰嗎

如果房價大跌,有人憑直覺認為,應該是炒房者輸得最慘。因為這些炒房者手頭有多套房子,而且大都是加了杠桿,一旦樓市下行,他們可不得最受影響?其實炒房者並不會輸得最慘,輸得最慘的是以下3種人。

一、高負債低存款的買房人

這種人數量應該是最多的,因為房價太高,很多年輕人為了買房,耗盡家裡的積蓄,也就只能湊一個首付,剩下的都只能貸款解決。而這個貸款,一貸就是20年、30年。

可以說這一套房子,就透支了至少這個家庭未來10年的大半支出,負債高企是毫無疑問的。而背負這么高的負債,存款自然很艱難,也就是出現了高負債、低存款的現象。

而這種情況,抵抗房價下跌的風險最差。一旦下跌,房價貶值,而銀行貸款還是有這么多,另一方面,房價下跌可能導致經濟下行,收入減少,雙重夾擊下,這種人將會是第一批受到沖擊的。

如果房價下跌,這3種人將會輸得最慘。其實炒房者為什麼不會輸得這么慘,還不是因為他們的專業性。在一個領域里,不熟悉的人認為風險大,但是熟悉的人、專業的人,則並不會面對這么大的風險。

4. 美國的次貸危機是怎麼回事什麼是次貸

次貸危機
全稱「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連續加息引爆「定時炸彈」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前幾年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為後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部分歐美投資基金遭重創

伴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出現,首先受到沖擊的是一些從事次級抵押貸款業務的放貸機構。今年初以來,眾多次級抵押貸款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

同時,由於放貸機構通常還將次級抵押貸款合約打包成金融投資產品出售給投資基金等,因此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一些買入此類投資產品的美國和歐洲投資基金也受到重創。

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為例,由於受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拖累,該公司旗下兩只基金近來倒閉,導致投資人總共損失逾15億美元。此外,法國巴黎銀行9日宣布,暫停旗下三隻涉足美國房貸業務的基金的交易。這三隻基金的市值已從7月27日的20.75億歐元縮水至8月7日的15.93億歐元。

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增長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擴大至其他金融領域,銀行普遍選擇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顯出流動性不足危機。9日,在法國巴黎銀行宣布暫停旗下三隻基金的交易後,投資者對信貸市場的擔憂加劇,導致歐洲和美國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387.18點,收於13270.68點,跌幅為2.83%。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如果進一步升級,並擴大至更多金融領域,將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更加劇烈的動盪。而且,危機如果影響到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個人消費開支,則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歐美日央行緊急出手應對

面對已經形成甚至有擴大趨勢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中央銀行正積極行動,希望通過向貨幣市場提供巨額資金恢復投資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場穩定。歐洲中央銀行8月9日宣布,向相關銀行提供948億歐元的資金。8月10日,歐洲中央銀行再次宣布向歐元區銀行系統注資610億歐元,以緩解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造成的流動性不足問題,並穩定信貸市場。美聯儲下屬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於9日向銀行系統注入240億美元資金。日本中央銀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貨幣市場注入1萬億日元的資金。
發生在美國的次級債危機猶如風暴雲團,不僅令道指持續跳水,歐洲三大股市指數、日經指數、恆生指數也紛紛出現了暴跌行情。
為了防止危機進一步蔓延,有統計稱,短短48小時內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資超過3200億美元緊急「救火」。

5. 影子銀行的產生

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系。這種信貸關系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而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是美國「影子銀行」的核心所在。這種住房按揭貸款融資來源方式的改變,不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資成本,也讓這種信貸擴張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與平民化,成了系統性風險的新來源。
美國「影子銀行」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這時歐美國家出現了所謂脫媒型信用危機,即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信用收縮、贏利下降、銀行倒閉等。為了應對這種脫媒型信用危機,不僅政府大規模放鬆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一股金融創新潮。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
隨著美國金融管制放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影子銀行」體系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比如,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美國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更是遠遠超過傳統金融產品。截至2007年底,傳統金融產品總值約為70萬億美元,1999年至2007年間,其年均增長為5.9%。而衍生產品名義合約額超過了165萬億美元,其年均增長為21.7%。
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2013年估計,其規模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合1.3萬億美元)。不過許多分析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為2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認識中國的『影子銀行』,最好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託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庄、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杠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游離於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
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託方式屬於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
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並規避了相應的准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託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盡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

6. 金融危機問題

這么長的內容的確夠惡心的!
1。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沒個四五年沒那麼容易徹底過去的!這次危機不光是金融危機,是徹底的經濟危機---從根本上爛了,上次發生這么大的危機還是1929年的大危機呢,在大危機中,羅斯福上台、希特勒上台,二次世界大戰打了一場,然後直到戰後,電能源的應用經濟才慢慢復甦的,在這個過程計算機技術這種新式的產業推動了經濟的進一步繁榮!我認為,到現在為止,石油、電這樣的能源已經發展到極限了,在沒有新能源的產生經濟很難再有更好的前進了,經濟現在的大倒退是不合理的,但是即使恢復也沒法恢復到比以前更好的狀態了-----------直到新的能源的產生(在這之前搞不好三次世界大戰爭奪能源的大戰就要開始了)。我一向相信一個東西在擁有大的破壞力的同時,一定蘊含著巨大的創造力,同事一個東西在有巨大兒創造力的同時也應會有巨大的破壞力!機遇就在其中
2。我個人比較看好新能源以及農業這兩個產業。新能源就不用說了,在新能源出現之前沒人知道那個是下個能源的主流(我不知道,太陽能,潮汐都有可能),至於農業我覺得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少了!農業的需求是越來越大,農產品行業我看行!

7. 創業融資前該做哪些准備

作為投資銀行顧問,我負責的業務是投融資中介業務,在中介過程中,最常碰到的情況就是,項目方和資金方完全不了解對方的想法和立場,甚至完全聽不明白對方提出的要求,而且從自身角度提出很難讓對方接受的條件,這樣使得談判基本無法進行,當然也就耽誤了許多合作的機會。
種情況尤其在創業者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我想,原因也在於創業者的獨特身份和背景上的缺乏,導致了與資金方更大的差距。作為第三方,我認為有必要將其中的一些主要障礙提出來,供創業者參考。
具備的個人素質
資金方希望創業者足夠成熟和值得託付。我們期望的創業者應該是有誠信的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成熟和正常的心智,具備未來成為企業家的潛力。
實際中我們遇到的創業者,完全符合這樣的條件的幾乎寥寥無幾。最常見的情況是創業人很年輕,幾乎沒有經過中國社會磨練,而且能力體現在某一方面特別強,而其他方面很弱,比如可以的技術專家或者可以的市場能力,而在與我們討論項目細節時,往往表現出不成熟的過度自信和武斷,甚至性格有明顯缺陷。有些人基本上沒有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只是想當然地誇誇其談,一般來說,從管理者提升為企業家的可能性要遠高於那些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人。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時,我們基本上會判定該創業者未達到要求。
有技能齊全的創業團隊
有時候,創業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那麼,我們會對每個創業者的技能要求適當降低,但要求整個團隊成員合起來具備較完整的技能,如技術、市場和運營。對於每個創業成員的誠信和個人品行的要求與單獨創業者一樣,還要看這個團隊成員間的配合度是否可以。
常見的情況是拼湊起來的創業團隊,甚至有些成員並沒有創業的心理准備,打算邊打工邊創業的觀望態度。有些時候創業團隊的技能偏向一個方向,如技術或者市場,沒有互補性,這往往是因為他們日常關系較密切而工作性質相同/相近,這種情況本身就體現出創業成員的心理准備不足。
有清晰的規劃和調研
現在也偶爾見到一些創業者從中國上下載了商業計劃模板,自製的商業計劃內容非常空洞,缺乏可信而詳實的數據支撐。
碰到此種情況,我們只能放棄為這樣的項目提供服務。風險投資行業發展到今天,這個行業已經很難接受靠炒作一個點子或概念來吸引資金的初級階段了,創業者的想法和計劃以及模式將被專業投資者詳細分析和評估,任何不切實際的打算都很難獲得資金方的認同。與其在此種情況下盲目地找資金,不如腳踏實地地完善創業計劃,做好創業准備,待機而動。
有自己的創業資金
創業者往往以為,一個好的創業想法或者計劃就能招徠大量的資金,其實這是個天大的誤區。即使在發達的歐美國家,創業完全靠外來資金的例子也少而又少。空手套白狼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國際慣例也是創業者必須先投入自己的資金,哪怕是銀行小額貸款或者親朋好友處籌集來的資金,也還是必須的。有些創業者,指望能找到投資種子期的天使投資人,實際上,在創業剛剛開始的時候,項目甚至還算不上處於種子期,這個時候尋找天使投資也很困難。現實的做法還是先用自有資金做起來,不要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你口袋裡沒有一元錢的資本,那麼我們建議你先做點其他事情,准備一些創業的原始資金。
需要接受財務控制
創業者往往站在自身角度看問題,不理解資金方對於重大決策和財務支出的控制要求。這個問題相對容易解決,創業者只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立場考慮一下,結論就顯而易見了。資金方是最大的風險承擔者,對於經營中重大決策的否決權以及對於財務的控制權是其控制投資風險的兩大要項,創業者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和思想准備,是不適合與資金方合作的。
對初期的創業者,我們認為孤軍奮戰的可能性很大,資金方並不是學雷鋒,也不會雪中送炭,不要過多指望外來的幫助,即使有,也很少是機構投資者後者融資機構的行為,可能是天使投資,如果上述5項有一項以上不具備,我們一般無法提供投融資服務,實際上,這樣狀態的創業項目幾乎遍地都是,從專業角度上看,幾乎沒有值得冒的風險。創業者與其懷有幻想,不如將精力放回到項目中來,達到上述5個條件後,再考慮引進外部資金為好

8. 專業銀行是什麼投資銀行是什麼是專業銀行嗎

以經營某種信用業務為主的金融機構。有按服務對象設立的,如農業銀行、對外貿易銀行、儲蓄銀行等;有按貸款用途或方式設立的,如投資銀行、貼現銀行、外匯銀行、不動產抵押銀行等。我國的專業銀行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

投資銀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證券和股份公司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是發達證券市場和成熟金融體系的重要主體,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構造證券市場、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於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投資銀行的界定也顯得十分困難。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國際上對投資銀行的定義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任何經營華爾街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都可以稱為投資銀行。

第二種:只有經營一部分或全部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才是投資銀行。

第三種:把從事證券承銷和企業並購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第四種:僅把在一級市場上承銷證券和二級市場交易證券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現代金融業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形成的一個新興行業。它區別於其他相關行業的顯著特點是,其一,它屬於金融服務業,這是區別一般性咨詢、中介服務業的標志;其二,它主要服務於資本市場,這是區別商業銀行的標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這是區別其他專業性金融服務機構的標志。

投資銀行的起源和發展
在美國,投資銀行往往有兩個來源:一是由商業銀行分解而來,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證券經紀人發展而來,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證券。美國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發生在1929年的大股災之後,當時聯邦政府認為投資銀行業務有較高的風險,禁止商業銀行利用儲戶的資金參加投行業務,結果一大批綜合性銀行被迫分解為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銀行分解為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摩根士丹利以及從事商業銀行業務的摩根大通。但是在歐洲,各國政府一直沒有頒布這樣的限制,投資銀行業務一般都是由商業銀行來完成的,所以形成了許多所謂的「全能銀行」(Universal Bank)或商人銀行(Merchant Bank),如德意志銀行、荷蘭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等等。事實證明,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由同一金融機構完成,在歐洲不但沒有引起金融危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融資效率,降低了金融系統的風險。

投資銀行業務的利潤是很高的。以最常見的股票發行業務為例,投資銀行一般要抽取5%-10%的傭金,也就是說,如果客戶發行價值100億美圓的股票,投資銀行就要吃掉5億-10億美圓。債券發行業務的利潤相對較少,但風險也較小。除此之外,兼並重組與破產清算是投資銀行近年來的主要利潤增長點,近年來歐美發生的大型兼並案,背後往往都有投資銀行的推波助瀾。

1990年代以後,世界投資銀行的格局逐漸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兼並風潮席捲美國金融界,出現了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即JP摩根)、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集團,它們都希望進入對利潤豐厚的投資銀行領域;另一方面,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與證券分析業務離的太近,許多投資者和媒體認為,投資銀行僱用的分析師難以保證獨立性,從而對投資銀行的商業道德產生了懷疑。但是,如果投資銀行和證券分析業務真的完全分離,投資銀行業務將成為無源之水,證券分析業務則將喪失豐厚的利潤提成,兩者都難以生存。相比之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銀行業務有先天優勢,它可以利用與各大企業的存款、貸款關系網爭取到許多客戶,不用像傳統的投資銀行那樣依靠證券分析和咨詢吸引客戶。商業銀行擁有更充足的資金和更良好的信譽,它們主要缺乏的是投資銀行領域的業務經驗。

投資銀行的類型

當前世界的投資銀行主要有四種類型:

⑴ 獨立的專業性投資銀行。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存在,美國的高盛公司、美林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第一波士頓公司、日本的野村證券、大和證券、日興證券、山一證券、英國的華寶公司、寶源公司等均屬於此種類型,並且,他們都有各自擅長的專業方向。

⑵ 商業銀行擁有的投資銀行(商人銀行)。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對現存的投資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參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屬公司形式從事商人銀行及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

⑶ 全能性銀行直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這種類型的投資銀行主要在歐洲大陸,他們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一般的商業銀行業務。

⑷ 一些大型跨國公司興辦的財務公司。

投資銀行的業務

經過最近一百年的發展,現代投資銀行已經突破了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交易經紀、證券私募發行等傳統業務框架,企業並購、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公司理財、投資咨詢、資產及基金管理、資產證券化、金融創新等都已成為投資銀行的核心業務組成。

⑴ 證券承銷。證券承銷是投資銀行最本源、最基礎的業務活動。投資銀行承銷的職權范圍很廣,包括本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機構發行的債券、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債券、外國政府和公司在本國和世界發行的證券、國際金融機構發行的證券等。投資銀行在承銷過程中一般要按照承銷金額及風險大小來權衡是否要組成承銷辛迪加和選擇承銷方式。通常的承銷方式有四種:

第一種:包銷。這意味著主承銷商和它的辛迪加成員同意按照商定的價格購買發行的全部證券,然後再把這些證券賣給它們的客戶。這時發行人不承擔風險,風險轉嫁到了投資銀行的身上。

第二種:投標承購。它通常是在投資銀行處於被動競爭較強的情況下進行的。採用這種發行方式的證券通常都是信用較高,頗受投資者歡迎的債券。

第三種:代銷。這一般是由於投資銀行認為該證券的信用等級較低,承銷風險大而形成的。這時投資銀行只接受發行者的委託,代理其銷售證券,如在規定的期限計劃內發行的證券沒有全部銷售出去,則將剩餘部分返回證券發行者,發行風險由發行者自己負擔。

第四種:贊助推銷。當發行公司增資擴股時,其主要對象是現有股東,但又不能確保現有股東均認購其證券,為防止難以及時籌集到所需資金,甚至引起本公司股票價格下跌,發行公司一般都要委託投資銀行辦理對現有股東發行新股的工作,從而將風險轉嫁給投資銀行。

⑵ 證券經紀交易。投資銀行在二級市場中扮演著做市商、經紀商和交易商三重角色。作為做市商,在證券承銷結束之後,投資銀行有義務為該證券創造一個流動性較強的二級市場,並維持市場價格的穩定。作為經紀商,投資銀行代表買方或賣方,按照客戶提出的價格代理進行交易。作為交易商,投資銀行有自營買賣證券的需要,這是因為投資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管理著大量的資產,必須要保證這些資產的保值與增值。此外,投資銀行還在二級市場上進行無風險套利和風險套利等活動。

⑶ 證券私募發行。證券的發行方式分作公募發行和私募發行兩種,前面的證券承銷實際上是公募發行。私募發行又稱私下發行,就是發行者不把證券售給社會公眾,而是僅售給數量有限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私募發行不受公開發行的規章限制,除能節約發行時間和發行成本外,又能夠比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相同結構的證券給投資銀行和投資者帶來更高的收益率,所以,近年來私募發行的規模仍在擴大。但同時,私募發行也有流動性差、發行面窄、難以公開上市擴大企業知名度等缺點。

⑷ 兼並與收購。企業兼並與收購已經成為現代投資銀行除證券承銷與經紀業務外最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投資銀行可以以多種方式參與企業的並購活動,如:尋找兼並與收購的對象、向獵手公司和獵物公司提供有關買賣價格或非價格條款的咨詢、幫助獵手公司制定並購計劃或幫助獵物公司針對惡意的收購制定反收購計劃、幫助安排資金融通和過橋貸款等。此外,並購中往往還包括「垃圾債券」的發行、公司改組和資產結構重組等活動。

⑸ 項目融資。項目融資是對一個特定的經濟單位或項目策劃安排的一攬子融資的技術手段,借款者可以只依賴該經濟單位的現金流量和所獲收益用作還款來源,並以該經濟單位的資產作為借款擔保。投資銀行在項目融資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將與項目有關的政府機關、金融機構、投資者與項目發起人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協調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一起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進而通過發行債券、基金、股票或拆借、拍賣、抵押貸款等形式組織項目投資所需的資金融通。投資銀行在項目融資中的主要工作是:項目評估、融資方案設計、有關法律文件的起草、有關的信用評級、證券價格確定和承銷等。

⑹ 公司理財。公司理財實際上是投資銀行作為客戶的金融顧問或經營管理顧問而提供咨詢、策劃或操作。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根據公司、個人、或政府的要求,對某個行業、某種市場、某種產品或證券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提供較為全面的、長期的決策分析資料;第二類是在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時,幫助企業出謀劃策,提出應變措施,諸如制定發展戰略、重建財務制度、出售轉讓子公司等。

⑺ 基金管理。基金是一種重要的投資工具,它由基金發起人組織,吸收大量投資者的零散資金,聘請有專門知識和投資經驗的專家進行投資並取得收益。投資銀行與基金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投資銀行可以作為基金的發起人,發起和建立基金;其次,投資銀行可作為基金管理者管理基金;第三,投資銀行可以作為基金的承銷人,幫助基金發行人向投資者發售受益憑證。

⑻ 財務顧問與投資咨詢。投資銀行的財務顧問業務是投資銀行所承擔的對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證券市場業務的策劃和咨詢業務的總稱。主要指投資銀行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在二級市場再籌資以及發生兼並收購、出售資產等重大交易活動時提供的專業性財務意見。投資銀行的投資咨詢業務是連結一級和二級市場、溝通證券市場投資者、經營者和證券發行者的紐帶和橋梁。習慣上常將投資咨詢業務的范疇定位在對參與二級市場投資者提供投資意見和管理服務。

⑼ 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指經過投資銀行把某公司的一定資產作為擔保而進行的證券發行,是一種與傳統債券籌資十分不同的新型融資方式。進行資產轉化的公司稱為資產證券發起人。發起人將持有的各種流動性較差的金融資產,如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應收款等,分類整理為一批資產組合,出售給特定的交易組織,即金融資產的買方(主要是投資銀行),再由特定的交易組織以買下的金融資產為擔保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用於收回購買資金。這一系列過程就稱為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的證券即資產證券為各類債務性債券,主要有商業票據、中期債券、信託憑證、優先股票等形式。資產證券的購買者與持有人在證券到期時可獲本金、利息的償付。證券償付資金來源於擔保資產所創造的現金流量,即資產債務人償還的到期本金與利息。如果擔保資產違約拒付,資產證券的清償也僅限於被證券化資產的數額,而金融資產的發起人或購買人無超過該資產限額的清償義務。

⑽ 金融創新。根據特性不同,金融創新工具即衍生工具一般分為三類:期貨類、期權類、和調期類。使用衍生工具的策略有三種,即套利保值、增加回報和改進有價證券的投資管理。通過金融創新工具的設立與交易,投資銀行進一步拓展了投資銀行的業務空間和資本收益。首先,投資銀行作為經紀商代理客戶買賣這類金融工具並收取傭金;其次,投資銀行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價差收入,因為投資銀行往往首先作為客戶的對方進行衍生工具的買賣,然後尋找另一客戶作相反的抵補交易;第三,這些金融創新工具還可以幫助投資銀行進行風險控制,免受損失。金融創新也打破了原有機構中銀行和非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之間的界限和傳統的市場劃分,加劇了金融市場的競爭。

⑾ 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是指對新興公司在創業期和拓展期進行的資金融通,表現為風險大、收益高。新興公司一般是指運用新技術或新發明、生產新產品、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可以獲得遠高於平均利潤的利潤、但卻充滿了極大風險的公司。由於高風險,普通投資者往往都不願涉足,但這類公司又最需要資金的支持,因而為投資銀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投資銀行涉足風險投資有不同的層次:第一,採用私募的方式為這些公司籌集資本;第二,對於某些潛力巨大的公司有時也進行直接投資,成為其股東;第三,更多的投資銀行是設立「風險基金」或「創業基金」向這些公司提供資金來源。

投資銀行的組織結構

一般而言,一個投資銀行採用的組織結構是與其內部的組建方式和經營思想密切相關的。現代投資銀行的組織結構形式主要有三種。

⑴ 合夥人制。合夥人公司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合夥人擁有公司並分享公司利潤,合夥人即為公司主人或股東的組織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合夥人共享企業經營所得,並對經營虧損共同承擔無限責任;它可以由所有合夥人共同參與經營,也可以由部分合夥人經營,其他合夥人僅出資並自負盈虧;合夥人的組成規模可大可小。

⑵ 混合公司制。混合公司通常是由在職能上沒有緊密聯系的資本或公司相互合並而形成規模更大的資本或公司。本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在大公司生產和經營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投資銀行是被收購或聯合兼並成為混合公司的重要對象。這些並購活動的主要動機都是為了擴大母公司的業務規模,在這一過程中,投資銀行逐漸開始了由合夥人制向現代公司制度的轉變。

⑶ 現代公司制。現代公司制度賦予公司以獨立的人格,其確立是以企業法人財產權為核心和重要標志的。法人財產權是企業法人對包括投資和投資增值在內的全部企業財產所享有的權利。法人財產權的存在顯示了法人團體的權利不再表現為個人的權利。現代公司制度使投資銀行在資金籌集、財務風險控制、經營管理的現代化等方面都獲得較傳統合夥人制所不具備的優勢。

投資銀行的起源與沿革

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產生於歐美,主要是由十八、十九世紀眾多銷售政府債券和貼現企業票據的金融機構演變而來的。投資銀行的早期發展主要得益於以下四方面因素。

⑴ 貿易活動的日趨活躍。伴隨著貿易范圍和金額的擴大,客觀上要求融資信用,於是一些信譽卓越的大商人便利用其積累的大量財富成為商人銀行家,專門從事融資和票據承兌貼現業務,這是投資銀行產生的根本原因。

⑵ 證券業的興起與發展。證券業與證券交易的飛速發展是投資銀行業迅速發展的催化劑,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天地。投資銀行則作為證券承銷商和證券經紀人逐步奠定了其在證券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⑶ 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十八、十九世紀歐美掀起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這一過程中巨大的資金需求使得投資銀行在籌資和融資過程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⑷ 股份公司制度的發展。股份制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帶來了西方經濟體制中一場深刻的革命,也使投資銀行作為企業和社會公眾之間資金中介的作用得以確立。

20世紀前期,西方經濟的持續繁榮帶來了證券業的高漲,把證券市場的繁華交易變成了一種狂熱的貨幣投機活動。商業銀行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頻頻涉足於證券市場,甚至參與證券投機;同時,各國政府對證券業缺少有效的法律和管理機構來規范其發展,這些都為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埋下了禍根。

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大批投資銀行的倒閉,證券業極度萎靡。這使得各國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銀行信用的盲目擴張和商業銀行直接或間接地捲入風險很大的股票市場對經濟安全是重大的隱患。1933年後,美英等國將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分開,並進行分業管理,從此,一個嶄新的獨立的投資銀行業在經濟危機的蕭條中崛起。

經過經濟危機後近三十年的調整,投資銀行業再次迎來了飛速的發展。七十年代以來,抵押債券、一攬子金融管理服務、杠桿收購(LBO)、期貨、期權、互換、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使得金融行業,尤其是證券行業成為變化最快、最富革命性和挑戰性的行業之一。這種創新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正在繞過分業管理體制的約束,互相侵蝕對方的業務,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混業及其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已經變得十分強大。

9. 什麼是影子銀行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

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閱讀全文

與歐美貸款中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子被貸款公司開走怎麼辦 瀏覽:863
貸款逾期還款利息怎麼計算 瀏覽:874
我的徵信花了網貸還好貸款嗎 瀏覽:545
被騙網路貸款1000元自己花600元 瀏覽:374
中國銀行信用卡貸款利息 瀏覽:128
買房子付了錢對方有貸款不還 瀏覽:410
青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 瀏覽:809
交了首付後貸款不還開發商還了 瀏覽:421
提前畢業貸款利息怎樣支付 瀏覽:558
豐收互聯貸款合同消失 瀏覽:423
貸款利息是商業銀行流動性來源有 瀏覽:513
專利貸款擔保合同範本 瀏覽:774
優盛網路科技貸款 瀏覽:705
貸款炒股票銀行會同意嗎 瀏覽:553
70萬貸款逾期2月黑名單 瀏覽:654
什麼叫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瀏覽:951
因為父母貸款沒還妻子要和我離婚 瀏覽:811
有沒有交了首付不能貸款的 瀏覽:330
大學生貸款逾期起訴 瀏覽:594
信用卡逾期銀行抵押貸款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