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校要嚴防不良校園貸校內宣傳和放,織牢政府的「資助網」,具體怎麼做
這就需要學校老師以及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可以,
3、學生不要超前消費,家庭困難可以走新生綠色通道,
現在社會的生活娛樂方式多種多樣,導致了很多學生經不住誘惑,開始了超前消費,據統計現在大學生基本上10個人里邊有7個人,在支付寶的花唄里都有現代的金額,只不過是有的多有的少,
除了不要超前消費,如果家庭困難的話也可以走新生綠色通道,需要由家長和上學人的共同擔保,
具體操作流程就是在開學的前一個月到當地的教育局或者開學之後到大學交費處去辦理助學貸款就可以了,
校園貸危害真的特別大,學校一定要宣傳到位,讓學生充分了解校園貸的危害,同時如果在學校發現有校園貸的廣告或者有代理校園貸的,應該要及時的通報學校,嚴重的話可能還要報警,
再一個就是政府一定要加強校園貸的管控風險,不要讓校園貸走進大學校園,不要讓這些魔爪伸向什麼都還不懂的大學生,
❷ 有哪些學生貸款平台
閃電學貸,同學貸,手機貸等等。
❸ 銀保監會等五部門通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大學生網貸能杜絕嗎
近兩日,在短視頻平台上經常可以刷到,限制大學生使用網貸,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原來是,銀保監會網信辦,教育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五部門共同下發的一個通知。其中明確告知禁止小額貸款公司和非持牌機構對大學生發放貸款。
因為網貸無法還清而導致大學生走上歧途的事件,已經數不勝數,很多大學生由於無法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由此走上歧途的也不在少數。由此可見,網貸對於大學生並沒有太大的益處,只能夠去不斷的擴大大學生的消費慾望,不斷的去刺激大學生進行消費。所以說網貸對於大學生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因此下發的這個通知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大學生從歧路走上正道。
❹ 全國特大套路貸曝光,坑了900多萬人,200餘人被抓,對此你怎麼看
網路詐騙方式層出不窮,尤其是網路貸款的人員詐騙廣大人民的血汗錢。相關部門一直都在嚴厲打擊違法網貸,確保每一位居民的財產足夠安全。盡管相關部門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方案,相關法律對不法網路貸款的處罰力度特別大,但依舊會出現冒著犯法風險的人走上不法道路。既毀掉了自己的前程,也坑害了其他人。
由於信息技術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更多的人開始接觸網路環境。許多不法分子也會利用網路進行詐騙,首當其沖的就是網路電信詐騙和網路貸款詐騙。有些大學生和普通民眾無法獲得大量的金錢,可他們又想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所以他們才鋌而走險進行網路貸款。殊不知自己已經進入了騙子的圈套中,最終失去了金錢和名譽。全國特大套路貸款案件細節被曝光,坑了900多萬人,200多餘人被抓捕歸案。
該平台的借款行為和要債行為已經影響了社會正常發展,更何況涉案人員高達900多萬人。這加快了相關部門查處該平台的速度,最終平台賬戶的九億多資金被凍結,200多人被依法逮捕歸案。我們不要養成超前消費的習慣,按照個人收入和消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不要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要隨意攀比。
❺ 180多名大學生陷校園貸是怎麼回事
貪圖好處費,大學生盲目申請網貸,導致近190名學生陷入校園貸。
「在校園貸網路平台上貸款,不但不用付利息,還可以掙錢。」2015年8月以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掙錢方式開始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的幾所高校悄然流傳,令不少學生為之心動。至2016年底,靠校園貸「掙錢」的學生近190人,貸款總金額近400萬元。而這些貸款最終都進了一個名叫田明玉的男子的口袋。近日,大慶高新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田明玉批准逮捕。
據了解,案件發生後,大慶高新區檢察院專門以「校園貸是餡餅or陷阱」為主題,在轄區高校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通過此案的辦理呼籲學校及相關部門加強對校園貸的監管,教育在校大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抵禦誘惑,遠離風險。
❻ 如何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
(一)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立法和監管嚴重缺失
(二)貸款制度混亂不堪,亂象叢生,沒有規范統一的標准
大學生網貸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缺乏政府有效監管與行業自律,在其野蠻的生長過程中,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外界不應太過於苛求,而是應該理性、客觀務實地去看待其中的利與弊。
網貸公司的利潤來自服務費和逾期費,這些費用都由網貸公司自行定標准,較隨意,一般服務費是貸款總額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一旦逾期,學生要額外償還貸款總額的10%,甚至更多。
平台間相互不溝通。這從側面反映了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容易導致一些學生重復借款,最終債台高築,超出償還能力。
貸款程序過於簡單,貸款門檻過低。很多網貸平台為了搶占市場提高營業額,紛紛降低貸款門檻,推出簡單的貸款程序,多數分期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辦理貸款。這樣雖然能確保學生的身份的真實,但是卻無法按上文的標准篩選學生,很難確定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承擔這樣的貸款。雖然平台可以通過上門催收等方式追回貸款,學生本身也怕逾期還款對自己未來前途及個人信譽名聲造成影響,最後求助父母也能還清貸款,這也是目前為止學生貸款壞賬率還比較低的原因。但是,這樣對學生和他的家庭卻是一種傷害,讓有些貧困家庭承擔原本無力承擔的壓力,也縱容了學生進行非理性消費。
二、理性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
大學生網貸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缺乏政府有效監管與行業自律,在其野蠻的生長過程中,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外界不應太過於苛求,而是應該理性、客觀務實地去看待其中的利與弊。
(一)大學生網貸的積極作用
首先,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或者自主創業。目前,高校大學生申請銀行信用卡較難、申請周期較長、步驟相對復雜而且額度一般在500~3 000元。因此,出現了一些專門針對大學生貸款的p2p 平台出現,學生們可以向這些平台申請獲得資金。而申請門檻相對信用卡而言簡單很多,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籍證明即可。在用途上,資金的使用方向完全沒有受到限制。除了主推消費貸款之外,p2p 平台當前也正在把大學生創業、助學貸款納入推廣計劃,這將有助於那些經濟困難的學生在不增加父母家庭負擔的情況下完成學業,也可以幫助沒有經濟基礎的學生進行貸款進行自主創業。
其次,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獨立自主的經濟意識。可以使大學生不再完全依靠父母來消費,因為自有還款壓力,更能鞭策大學生去省錢理財還貸,對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信用意識與金錢意識都有好處。
(二)大學生網貸的消極作用
首先,使大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脹。大學生因為出身地區、家庭背景等的不同,經濟條件難免會高低不等,其消費水平自然也會不同。處於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完全健全穩定的大學生,很容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依靠父母供應又很難辦理信用卡時,他們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網貸公司利於「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等幌子向他們進攻,他們很容易被吸引而貸款。從而更助長了他們的攀比和享受心理。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在校大學生網貸消費的物品主要是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除了數碼產品,遊玩、衣物、餐飲等同樣是大學生網路分期貸款的主要消費內容之一。 其次,過度的超前消費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網上貸款分期消費門檻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的平台,但不少人消費欠理性,甚至負債累累,影響學業。另外,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大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徵信,同時也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大學生目前還屬於沒有收入來源的群體。有平台願意提供貸款是好事,但並不鼓勵學生們過度消費,畢竟當前其還沒有收入來源。大學生在合理控制消費的基礎上,應該好好利用平台,培養自己的理財觀念。
總的來說,大學生網貸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事物,我們應該理性地去看待所存在和出現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金融監管,網貸行業保持自律,社會共同監督;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非理性消費。
❼ 規范大學生網貸這件事,其作用是什麼
最為直接的作用就是避免大學生陷入貸款陷阱中。
很多大學生其實還沒有經歷社會的磨煉,沒有經濟能力,所有的開銷基本都是來自父母的經濟支持,沒有獨自承受經濟壓力的能力
首先貸款是要在有能力償還的情況下,貸款方才能夠放貸給需要貸款的客戶,但是大學生都沒有自己的收入來源,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在不對其進行背景調查的的情況下就擅自給大學生放貸,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只有那種只為追求利益,不顧社會影響的小的貸款機構會這樣做,如果說是銀行這種機構,貸款都是要進行背景調查的,包括你名下的資產,工作狀況,每月的收入都是要調查清楚的(一般是貸款方主動提供材料給銀行),以此判斷你是否有償還的能力
這種不需要任何調查就對大學生進行f放貸的行為其實是屬於一種行業亂象,整頓規范大學生網貸就是在整頓這個行業,治理社會中不規范的盈利方式,也能避免一些大學生陷入高利貸陷阱中
還是奉勸大家不要輕易相信網路上的貸款,若是大學出來真的在創業上或者說是購房方面需要貸款,也一定要去銀行這種正規機構去貸款
警惕陷阱
❽ 大學生為何頻頻陷入貸款風波中
近日據媒體報道,眼下「校園貸」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部分網路借貸平台「換穿馬甲」,將小額現金貸款業務偽裝成「回租貸」,名為租賃,實為借貸,通過讀取通訊錄等方式控制和威脅借款人。
面對形形色色的套路貸,除了要深入持續打擊治理之外,還應該盡快扭轉大學生過度沉迷手機的現狀。目前一些高校對於大學生沉迷於手機的潛在危害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有關部門要和高校形成聯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更多大學生盡早從沉迷於手機的泥潭中走出來。
來源:法制日報
❾ 大學生到底該如何用好校園貸
大學生為什麼要用校園貸嗎?根據我個人淺顯的想法,大學生作為還沒有完全接觸社會的未成熟人員,尚未形成全面的經濟觀,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並不適合校園貸。
最後提一點,不建議同學直接互相借錢。
❿ 女大學生深陷校園貸被學校勸退了嗎
深陷「校園貸」麻煩的小潔。家屬提供
某大學校園貼的貸款小廣告。
根源?
結識有錢朋友,這孩子可能有了攀比之心……
昨天下午,小潔大學的班主任毛老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小潔剛入大學表現還不錯。在大學舍友的眼裡,小潔穿著時髦,和大家相處得很融洽。「我們一直以為她家境非常好。」一位舍友說,後來發現她經常跟家裡要錢,再後來接到催債公司的簡訊,就知道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了。
王先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女兒自從認識了一位女性朋友後,便經常跟著她徹夜出去打游戲。這位朋友家庭條件比較富裕,可能是攀比之心作怪,導致女兒不斷向家裡要錢後,又將目光瞄準了各類借貸平台。
小潔的微信朋友圈最新內容是一桌菜餚的照片,還有一張是在健身會所里。紫牛新聞記者電話聯繫上小潔,但得知記者身份,她稱要上班便掛斷了電話,再也不接聽。
記者體驗
「校園貸」很容易,有禁令卻難見效
今年9月6日,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范「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不過,「取締校園貸款業務」的禁令是來自教育部。而此前在6月28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是來自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與這些行政部門相對應的,最多隻能是行政處罰。
盡管如此,不少貸款網站的大門仍然向在校大學生敞開,有的貸款平台在明知學生身份的情況下,依然發放貸款。記者在南京多個高校探訪時發現,在一些公開場所明確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廣告依然堂而皇之地張貼著,「大學生信用貸款」、「同學易貸」、「憑學生證,來就借」、「無憂學生貸」等不絕於目。
而紫牛新聞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個借貸網站,打開後頁面上顯示「5分鍾放款」字樣,點擊「立即拿錢」,手機就會自動跳轉至該APP的下載界面。下載完成打開後,記者選擇了借款金額和借款期限,驗證身份的界面會有文字提示掃描身份證的正面、背面及人臉識別,還需要填寫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當前職業和教育程度。按照規定的流程全部完成後,該APP會根據借貸者本人提供的銀行卡轉錢。也就是說,即便是已明令禁止「校園貸」,但仍然有不少借貸APP能夠給學生提供貸款。
法律人士呼籲
嚴處涉貸犯罪,加強學生消費引導
紫牛新聞記者從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處了解到,僅今年前9個月,就有超過20名在校大學生因為「校園貸」無力還款,被逼離校或者離家出走,家人向警方求助。對此,江蘇東恆律師事務所陳令霞律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目前「校園貸」主要存在這些問題:1、對申請人缺乏嚴格審查;2、利息計算不透明,宣傳的低息,實則涉嫌高利貸;3、未進行風險告知;4、收債方法不合理,打擦邊球,嚴重的甚至涉嫌違法。
陳律師分析認為,「校園貸」在法律上屬於民間借貸性質,根據《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若干意見》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年利率不得超過24%,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利息不予保護。此外,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有些涉及到犯罪的應該嚴厲處罰。」陳律師告訴記者,相對此前被曝光的以借款人裸照或視頻為要挾進行要債的,涉嫌刑事犯罪。
「這些孩子從墜地至高中階段,基本都有父母陪伴監督,而當他們進入大學後,已都成年了,基本脫離了父母的視線,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而他們面對的是更多的消費誘惑,可能會迷失自己,這就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及時補位,進行正確的消費引導。」陳令霞律師說,雖然小額貸款屬於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借貸業務,針對所有的、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但大學生畢竟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所以從外部嚴格規范或者排除這些有可能影響大學生們成長的障礙,也許更能避免如此多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