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校園貸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正規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
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發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1)高校不良網路貸款報道擴展閱讀:
防範識別
經過整治,校園貸得到遏制,但出現回租貸、培訓貸等諸多「新馬甲」。
校園貸嚴重擾亂校園環境和市場環境,嚴重危害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教育部等部門2017年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校園貸的高壓嚴打,前不久沈陽公安就破獲一起校園貸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此外,很多商業銀行加大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為大學生提供規范、合法的金融服務,從而將不良網貸趕出校園。
2. 現在網路校園貸的查處力度如何還有人受其毒害嗎
如今,非法“校園貸”無孔不入,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給國家帶來了潛在風險。雖然各方監管部門制定了各種監管措施,提升了打擊力度,但是,見縫插針,頂風作案者依舊存在,打擊非法“校園貸”刻不容緩,對頂風作案者,一律嚴懲不貸。
監管部門制定和完善各種監管措施, 對非法“校園貸”頂風作案者,一律嚴懲不貸。學校應該制定一些措施,給非法“校園貸”再加一道防護門。比如,凡是有“校園貸”的必須到到學校備案,方便學校審查制止,甚至對不備案或者參與非法“校園貸”的學生一律不予畢業等措施來限打消學生非法“校園貸”的念頭。對學生加強宣傳教育,從非法“校園貸”帶來的危害。合同協議法律責任的承擔,提升學生法律意識等等方面進行宣傳教育。父母多關心和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多交流,多溝通,多灌輸一些非法“校園貸”帶來的危害,若發現蛛絲馬跡,及時制止。
3. 大學生賴賬校園貸道出了什麼思想
這世間,有借錢不用還的好事嗎?理智告訴我們:沒有。如果有,那請你一定不要去借。因為它會讓你付出代價。
舉個例子,有瓜農違規佔道賣西瓜,你跑過去抱著西瓜就啃,吃完一抹嘴就走,然後告訴瓜農:你是違規經營,我可以白吃。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換個場景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只不過,「校園貸」平台相對瓜農來說,處於強勢地位,不易引發同理心罷了。
近年來,我們見慣了不少大學生因各種不良「校園貸」導致債務纏身,甚至發生不幸之事,引發家庭悲劇。現在,出現了大學生反將軍「校園貸」的反例,似乎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這絕不是大學生的勝利,更不是知識和智慧的勝利,而是大學法制、誠信教育的缺失和遺憾。
大學之大,培養的不僅僅是學識和才華,更重要的是品行和追求。貸款買手機還不還錢,這丟的不僅是自己的臉,還有大學的臉。當誠信可以輕易犧牲,被用來兌換一時之利,這個交換未免太草率,也太輕賤。
報道里有個細節,面對法官「上門」調解,僅有3人主動還錢,而之所以還錢,是因為剛找到工作,怕因此丟了飯碗。我們從這樣的選擇中,看到的只是利益抉擇,鮮有反思悔過,奢談品質堅守。不得不提醒這些大學生一句:等待你們的不僅是訴訟,還有信用危機,趕緊挽回吧。
來源:澎湃新聞網
4.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加快立法 規范校園借貸是怎麼回事
都成年了,還無法規范自己!
另外,蔡建國委員表示「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機制,學校也要加強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同時,大學生應培養安全防範意識,客觀理性認識不良校園貸的危害性。」
5. 高校要嚴防不良校園貸校內宣傳和放,織牢政府的「資助網」,具體怎麼做
這就需要學校老師以及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可以,
3、學生不要超前消費,家庭困難可以走新生綠色通道,
現在社會的生活娛樂方式多種多樣,導致了很多學生經不住誘惑,開始了超前消費,據統計現在大學生基本上10個人里邊有7個人,在支付寶的花唄里都有現代的金額,只不過是有的多有的少,
除了不要超前消費,如果家庭困難的話也可以走新生綠色通道,需要由家長和上學人的共同擔保,
具體操作流程就是在開學的前一個月到當地的教育局或者開學之後到大學交費處去辦理助學貸款就可以了,
校園貸危害真的特別大,學校一定要宣傳到位,讓學生充分了解校園貸的危害,同時如果在學校發現有校園貸的廣告或者有代理校園貸的,應該要及時的通報學校,嚴重的話可能還要報警,
再一個就是政府一定要加強校園貸的管控風險,不要讓校園貸走進大學校園,不要讓這些魔爪伸向什麼都還不懂的大學生,
6. 校園網路借貸具體有哪些危害
在興起與發展P2P網路借貸的影響下,大學校園走進小額網路借貸.可是,網路借貸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像是網路詐騙、法律監管缺陷、業務范圍不清楚等等,大學生的應對能力與借支缺少。
可能會存在泄露信息、行業欺詐等現象.為此,本文分析了P2P網路借貸的概念以及特點,大學生P2P網路借貸的風險及其原因,大學生P2P網路借貸的管理對策。
網路借貸是指借款人和貸款人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借貸的在線交易,其用戶認證、借貸交易、資金清償等環節均通過互聯網來完成。該類貸款以「網路+民間借貸」的形式融資,方便、快捷、無需擔保,滿足了部分特定群體的融資需求,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存在諸多洗錢風險。
信息指出,隨著網路借貸的快速發展,一些P2P網路借貸平台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採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准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侵犯學生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
7. 校園貸,網路貸逐漸成為焦點問題,大學生究竟應不應該貸款
就我個人而言,大學生最好不要進行貸款行為,會影響到自己的經濟信用。
校園貸是指互聯網平台通過某種方式向在校大學生提供貸款,收取高額利率、違約金以牟取暴利的行為。由於貸款到賬快、門檻低、無擔保,使得校園貸取代了信用卡、民間借貸,成為大學生借貸的主要方式。
大學生的生活費很難還上借款,就必然會產生額外的問題。
新聞常常報道大學生由於還不上網貸而走上自殺的道路,就是因為忽視了貸款後自己的還款能力導致逾期等情況出現。
大學生的主要身份是學生,還是要在於學習上集中自己的主要精力,如果想要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一定要提前衡量自己的財力。
不透支消費,不浪費自己寶貴的金融信用,更不要進行無規劃的網貸等危險行為。
8. 如何防範非法「校園貸」
不良「校園貸」不是正規金融機構向在校學生發放的貸款產品,而是個別不良網路借貸平台、企業、組織甚至是個人,專門面向在校大學生發放的臨時借款,往往採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准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調查發現,「校園貸」往往是用於高消費或所謂的創業。
近年來,媒體每年還會報道數起電信詐騙事件。眼下,高校錄取和新生報到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騙子也在千方百計大行騙術。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無論是哪個單位或者個人為學生提供資助,都不應要求學生在電話中告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信息,更不會要求繳納任何費用或在ATM機和網上銀行進行操作。如有類似要求的,可以斷定基本上都是騙局。
9. 學生陷「高利貸」陷阱事件層出不窮,如何加強大學生金融風險教育
中國大學教育是一個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對於大學生的保護,國家和社會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的人才,肩負著祖國的希望,所以大學生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的環境,必須得到保護。這樣我國的大學教育才是完善的,近期中國出現嚴重的欺騙大學生進行貸款的行為,最終很多大學生深陷高利貸,這樣的事情必須要嚴格的進行處理。
最近兩會期間,代表蔡建國帶了一份《關於規范校園借貸的建議》,他就明確的之處校園貸已經造成很多大學生深陷其中,所以應該開始對一些不正規的校園貸進行打擊,我覺得他的建議是很好的,也是一個保護大學生安全的行為,治理大學生貸款的問題,需要從社會、學校以及大學生本身進行綜合治理。
大學生現在有一種不好的思想,那就是在上大學期間,不集中精力學習,反而去做一些所謂的投資和兼職工作,這點是造成校園貸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覺得高校要教育大學生珍惜青春,好好抓緊時間學習,爭取多學一些知識,未來在就業的時候才會有真正的回報,不要耽誤自己的前途。
社會方面應該杜絕一些不正規的大學生貸款,我覺得大學生的校園貸,需要有一個管控部門。大學應該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對於大學的貸款進行批示,如果這個部門不通過的話,那麼貸款給大學的機構,屬於違法行為,這樣的話大學貸款就會逐漸的趨於理性,才可以很好的保護大學生的貸款安全。
我覺得大學的自我保護意識應該提高,這方面學校要多進行校園貸的宣傳,給大學一個正確的引導,同時大學生要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在思想道德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認識,這樣校園貸的危害就會完全消失。總結起來其實就是學校要在思想上教育大學生,行動上管控大學生,道德上幫助大學生,這樣就可以,加強大學生金融風險教育。
10. 違規校園貸亂象,讓一些大學生深陷其中,為防控風險出台了哪些政策
那些讓大學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違規校園貸即將被禁止了,小額貸款公司將不得向對校園內的大學生發放消費性網路貸款。由於網路時代的高速發達,信息的共享化讓很多未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開始了提前消費的觀念。比如看上了某一樣奢侈品或者嚮往已久的3G產品,但是手上的生活費或者打工的錢並沒有那麼多,就可以提前支取一部分。網路上充斥著各種針對大學生消費貸款,而無抵押的操作,也讓很多大學生怦然心動。環境的形勢並不是很好,很多大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後都會選擇考研,而延長讀書的時間,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金錢成本,並沒有豐富打工的經驗的大學生為了自己的生計或者學業,必須要花一些超出預期的錢。
出台的這些政策只是為了將可估的傷害性降到最低,但也保不準有些年輕人依然急著想要去套取現金而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