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校大學生為何會走上校園網路借貸這條」賊船」
大學生幼稚,不知道社會險惡!
Ⅱ 跪求網路詐騙的案例
Ⅲ 如何防範不良校園網貸
防範方法:
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消費理念和觀念;
同時提醒學生在網貸之前要對網貸做充分的了解,特別是利息收取方面;
在大學開設法律課程和法律知識的講授;
加強對規范網貸公司行為的法律完善和違法犯罪的處罰力度。
Ⅳ 未成年人被騙典型案例:網購被騙
2021年3月,事主王某在家中通過同學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個人,對方自稱是賣裙子的,事主加對方微信,對方向其推薦裙子,事主相中裙子後通過識別對方支付寶二維碼給對方轉裙子錢,事主先後從對方那裡購買5條裙子,共給對方付款570元,後對方又以買東西和看病為由,向事主借款2460元,事主分別通過識別對方支付寶二維碼和支付寶轉賬的方式將錢轉給對方,現事主未收到裙子,也聯系不上對方,發現被騙,共計損失3030元。
【警官分析】此類案件自2013年底呈現持續高發狀態。由於網購人群的日益增多,此案案件的受害群體逐步增多,嫌疑人利用非法渠道獲取了事主網購信息,冒充賣家給事主打電話,以重新付款或退款的方式誘騙事主登陸虛假網址填寫銀行卡信息或直接獲取銀行卡驗證碼,導致事主銀行賬號被盜刷。嫌疑人利用事主對網購程序不是非常了解,對銀行卡安全性掌握不重復的漏洞進行詐騙,雖然每次的涉案金額不高,但是累計案件量非常龐大,且案件偵查難度很高,嫌疑人往往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轉賬,將事主資金用於購買充值卡後再利用正規賣卡網站變現,嫌疑人資金歸集偵查難度很大。嫌疑人使用的電話往往是網路購買的號碼,價格便宜,不用實名且使用很短周期後就拋棄不用,號碼變更速度很快。
【警官提示】遇到有賣家電話稱需要退款或重新支付,一定要自己登陸官方網站,不要點擊所謂店家給予的網址,按照購物網站正規流程操作,一般正常購物網站的程序都是將購物款原路退回事主購物時使用的銀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賬戶內,不需要更換退款途徑。購物網站的客服電話也要使用網頁上預留的客服電話或撥打114查詢核實,不要輕信陌生來電或網路搜索出來的電話。銀行發送的驗證碼更是一定要保管妥當,不要輕易外泄,且驗證碼的使用途徑在簡訊中一般都會註明,仔細閱讀簡訊內容,非內容中所提及的用途肯定不能相信。
Ⅳ 高校網路詐騙的主要幾種形式
針對高校學生的詐騙手段表現形式主要有:
5.淘寶退貨類:該類詐騙主要通過在互聯網上買賣商品而發生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淘寶客服、淘寶賣家電話詢問受害者是否購買了某某產品,確認購買後,即稱物品質量有問題,讓受害人先退款,後退貨。後又主動加受害人微信,發來二維碼,讓受害者用微信識別後輸入密碼,藉此將受害人微信錢包內的錢或綁定微信銀行卡內的錢轉走,且錢被轉走後,犯罪分子還會以受害者操作過慢或會將錢退還的理由,繼續給受害者發送二維碼進行詐騙。案例:2021年4月3日,周某在學校接到電話,稱其在淘寶上買的衣服有質量問題,需要退貨為由被騙18760元。
Ⅵ 家長怎樣杜絕孩子在大學借貸
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在學校有足夠的生活費用,其次,要跟孩子說,社會上(包括大學校園)的高息借貸是非法的,杜絕孩子在大學借貸。 參見案例: 近日有一則新聞震驚了社會,就是一名大學生因為身欠舉債,無力償還而最後跳樓自殺,於是小編將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分析一番,對於這類案例的分析,想知道的朋友們,就必須看看小編為您精心准備的文章。本篇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的文章由管理資料下載站分享提供。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不用視頻網簽,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形容校園的信貸市場再合適不過。2004年9月,金誠信和廣東發展銀行聯名發行了首張「大學生信用卡」。此後,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實業銀行陸續跟進,大學生信用卡市場一時間火爆起來。其間,不少同學刷卡「沖動」消費,一不小心就淪為「卡奴」,有同學甚至依靠申請助學貸款來還卡。正因大學生沒有固定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來源,成為了校園信用卡業務的「高危人群」。 2009年,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
Ⅶ 關於校園網貸,你身邊有什麼例子是值得分享的
現在的校園網貸可以說變成了大學生的一種負擔,很多學生不考慮後果,把貸款成本轉嫁到父母身上,感覺這種現象與當今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也有關系,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