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以詳細說說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嗎
申請材料編輯1、小額貸款申請書(一式叄份)2、戶口本復印件(一式叄份)3、身份證復印件(一式叄份)4、租房協議或自有房產證明復印件(一式叄份)5、工商執照副本、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復印件(一式叄份)6、稅務登記副本復印件(一式叄份)7、再就業優惠證復印件(1-2頁一式叄份)8、貸款銀行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以上復印件必須用A4復印紙,同時需出具原件工作方法編輯(一)將小額擔保貸款與創業培訓和信用社區建設進行有機結合(二)簡化貸款審批手續,開通辦理小額擔保貸款的「綠色通道」。(三)完善貸款管理辦法。(四)建立信息共享制度與信息反饋機制,以促進支持創業促就業長效機制的建立。(五)多渠道籌集小額擔保貸款擔保資金(六)進一步完善小額擔保貸款反擔保方式(七)大力扶持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八)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承辦機構的積極性擔保流程編輯(1)申請:企業提出貸款擔保申請(2)考察:考察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情況、抵押資產情況、納稅情況、信用情況、企業主情況,初步確定擔保與否。(3)溝通:與貸款銀行溝通,進一步掌握銀行提供的企業信息,明確銀行擬貸款的金額和期限。(4)擔保:與企業簽定貸款擔保及反擔保協議,資產抵押及登記等法律手續,並與貸款銀行簽定保證合同,正式與銀行、企業確立擔保關系。(5)放貸:銀行在審查貸款擔保的基礎上向企業發放貸款,同時向企業收取擔保費用。(6)跟蹤:跟蹤企業的貸款使用情況和企業的運營情況,通過企業季度納稅、用電量、現金流的增長或減少最直接跟蹤考察企業的經營狀況。(7)提示:企業還貸前一個月,預先提示,以便企業提早作好還貸准備,保證企業資金流的正常運轉。(8)解除:憑企業的銀行還款單,解除抵押登記,解除與銀行、企業的擔保關系。(9)記錄:記錄本次貸款擔保的信用情況,分為正常不正常、逾期、壞帳四個檔次,為後續擔保提供信用記錄。(10)歸檔:將與銀行、企業簽定的各種協議以及還貸後的憑證、解除擔保的憑證等整理歸檔、封存、以備今後查檔。
B. 黨中央國務院鼓勵創業和創新的各項方針政策有哪些
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強國之舉,有利於產業、企業、分配等多方面結構優化。面對就業壓力加大形勢,必須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為促進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新動能。現就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一)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合理確定經濟增長速度和發展模式,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以穩增長促就業,以鼓勵創業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加強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銜接,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評價機制。建立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評估機制,同等條件下對創造就業崗位多、崗位質量好的項目優先安排。
(二)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和業態,支持發展商業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大力發展金融租賃、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休閑、健康養老、家庭服務、社會工作、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服務業就業比重。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結合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具有市場需求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挖掘第二產業就業潛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有文化、有技術、有市場經濟觀念的各類城鄉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到農村就業創業。
(三)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和融資需求特徵,創新產品和服務。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對小微企業亟需獲得授權的核心專利申請優先審查。發揮新型載體聚集發展的優勢,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中央財政給予綜合獎勵。創新政府采購支持方式,消除中小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面臨的條件認定、企業資質等不合理限制門檻。指導企業改善用工管理,對小微企業新招用勞動者,符合相關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支持,不斷提高小微企業帶動就業能力。
(四)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落實調整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穩定就業崗位。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由兼並重組企業、化解產能過剩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等三類企業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通過與職工進行集體協商,採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彈性工時、協商薪酬等辦法不裁員或少裁員。對確實要裁員的,應制定人員安置方案,實施專項就業幫扶行動,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接續,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再就業。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依據兼並重組政策規定支付給企業的土地補償費要優先用於職工安置。完善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建立應對失業風險的就業應急預案。
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
(五)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年內出台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繼續優化登記方式,放鬆經營范圍登記管制,支持各地結合實際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依託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政策集中公示、扶持申請導航、享受扶持信息公示。建立小微企業目錄,對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開展抽樣統計。推動修訂與商事制度改革不銜接、不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全面完成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再取消下放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清理中央設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明確標准,縮短流程,限時辦結,推廣「一個窗口」受理、網上並聯審批等方式。
(六)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抓住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適應創業創新主體大眾化趨勢,大力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金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總結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路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台和發展空間。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眾創空間的房租、寬頻網路、公共軟體等給予適當補貼,或通過盤活商業用房、閑置廠房等資源提供成本較低的場所。可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各類園區,建設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打造一批創業示範基地。鼓勵企業由傳統的管控型組織轉型為新型創業平台,讓員工成為平台上的創業者,形成市場主導、風投參與、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系統。
(七)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運用財稅政策,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發展。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壯大創業投資規模。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投入,促進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支持新興產業領域早中期、初創期企業發展。鼓勵地方設立創業投資引導等基金。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加快創業板等資本市場改革,強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交易等功能,規范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推動多渠道股權融資,積極探索和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和融資服務機構,促進大眾創業。
(八)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針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提高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明確支持對象、標准和條件,貸款最高額度由針對不同群體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簡化程序,細化措施,健全貸款發放考核辦法和財政貼息資金規范管理約束機制,提高代償效率,完善擔保基金呆壞賬核銷辦法。
(九)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人員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可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抓緊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稅收試點政策,將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試點政策、企業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
(十)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對於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原單位應當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創業的實際情況,與其簽訂或變更聘用合同,明確權利義務。加快推進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政策推廣。鼓勵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通過合作實施、轉讓、許可和投資等方式,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放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的企業設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十一)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依託現有各類園區等存量資源,整合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財政扶持和金融服務。將農民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創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和社會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搭建一批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見習基地,培訓一批農民創業創新輔導員。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組織創新創業農民與企業、小康村、市場和園區對接,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
(十二)營造大眾創業良好氛圍。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展示推介等活動,搭建創業者交流平台,培育創業文化,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對勞動者創辦社會組織、從事網路創業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對政策落實好、創業環境優、工作成效顯著的,按規定予以表彰。
三、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十三)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整合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完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基金滾動使用,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支持。積極支持和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對高校畢業生申報從事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納入各項社會保險,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可參照高校畢業生享受相關就業補貼政策。
(十四)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合理確定就業困難人員范圍,規范認定程序,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堅持市場導向,鼓勵其到企業就業、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對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一定期限內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補貼。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可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並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及適當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初次核定享受補貼政策時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科學設定公益性崗位總量,適度控制崗位規模,制定崗位申報評估辦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安排就業困難人員,不得用於安排非就業困難人員。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在崗情況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機制,完善就業困難人員享受扶持政策期滿退出辦法,做好退出後的政策銜接和就業服務。依法大力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加大對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的補貼和獎勵力度,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加快完善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扶持政策,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和靈活就業。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難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較集中的地區,上級政府要強化幫扶責任,加大產業、項目、資金、人才等支持力度。
(十五)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進一步清理針對農民工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加強農民工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特別是對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老少邊窮地區,充分發揮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積極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加強對轉移就業農民工的跟蹤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工作,在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要明確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的具體措施。
(十六)促進退役軍人就業。扶持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就業創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官、義務兵,要確保崗位落實,細化完善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時同等條件優先錄用(聘用),以及國有、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佔主導地位企業按比例預留崗位擇優招錄的措施。退役士兵報考公務員、應聘事業單位職位的,在軍隊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作年限。調整完善促進軍轉幹部及隨軍家屬就業稅收政策。
四、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
(十七)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創業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中小企業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機構的作用,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服務,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將縣級以上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和縣級以下(不含縣級)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將職業介紹補貼和扶持公共就業服務補助合並調整為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支持各地按照精準發力、績效管理的原則,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向社會力量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創新就業創業服務供給模式,形成多元參與、公平競爭格局,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十八)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按照統一建設、省級集中、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建成以省級為基礎、全國一體化的就業信息化格局。建立省級集中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加強信息系統應用,實現就業管理和就業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各類就業信息統一發布,健全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平台。推進就業信息共享開放,支持社會服務機構利用政府數據開展專業化就業服務,推動政府、社會協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
(十九)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快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形成有利於公平就業的制度環境。健全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和標准化建設。加強對企業招聘行為、職業中介活動的規范,及時糾正招聘過程中的歧視、限制及欺詐等行為。建立國有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推動實現招聘信息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規范發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薦、人員培訓、勞務派遣等人力資源服務,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
(二十)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順應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需求,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利用各類創業培訓資源,開發針對不同創業群體、創業活動不同階段特點的創業培訓項目,把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增強其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尊重勞動者培訓意願,引導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培訓方式和培訓機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以新招用青年勞動者和新轉崗人員為重點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創新培訓模式,建立高水平、專兼職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培訓質量,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合理確定補貼標准。推進職業資格管理改革,完善有利於勞動者成長成才的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技能人才職業上升通道,推動形成勞動、技能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使技能勞動者獲得與其能力業績相適應的工資待遇。
(二十一)建立健全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作用,鼓勵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盡快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對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可以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二十二)完善失業登記辦法。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的城鎮常住人員,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為登記失業的各類人員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普惠性就業政策,並逐步使外來勞動者與當地戶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業扶持政策。將《就業失業登記證》調整為《就業創業證》,免費發放,作為勞動者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及就業扶持政策的憑證。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就業領域的應用。
五、強化組織領導
(二十三)健全協調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就業創業工作的領導,把促進就業創業擺上重要議程,健全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就業創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落實完善就業創業政策,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各項就業目標完成和就業局勢穩定。有關部門要增強全局意識,密切配合,盡職履責。進一步發揮各人民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促進就業創業積極性。
(二十四)落實目標責任制。將就業創業工作納入政績考核,細化目標任務、政策落實、就業創業服務、資金投入、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提高權重,並層層分解,督促落實。對在就業創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有關地區不履行促進就業職責,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對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及具體責任人實行問責。
(二十五)保障資金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合理安排就業相關資金。按照系統規范、精簡效能的原則,明確政府間促進就業政策的功能定位,嚴格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規范就業專項資金管理,強化資金預算執行和監督,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著力提高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建立健全就業創業統計監測體系。健全就業統計指標,完善統計口徑和統計調查方法,逐步將性別等指標納入統計監測范圍,探索建立創業工作統計指標。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建設,擴大調查范圍,增加調查內容。強化統計調查的質量控制。加大就業統計調查人員、經費和軟硬體等保障力度,推進就業統計調查信息化建設。依託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
(二十七)注重輿論引導。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大力宣傳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經驗做法,宣傳勞動者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和用人單位促進就業的典型事跡,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就業創業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勞動者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制定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同時要切實轉變職能,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各項就業創業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以穩就業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C. 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政策中哪一項最吸引你為什麼
在大學生創業政策中,最吸引我的是創業擔保貸款提高額度政策。
政策內容為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針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提高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明確支持對象、標准和條件,貸款最高額度由針對不同群體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大學生創業初期最難的不是項目,而是擁有一個好的項目都是沒有啟動資金,為年輕人能夠努力施展自己的抱負,給創業大學生最優質的土壤。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就算創業不成功,資金風險也不會很大,一般也不會成為壞賬。銀行對普通高校學生也有追回欠款能力。
D. 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好就業准備
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好就業准備?
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好就業准備?做好以下四個方面提升就業能力:
1、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大學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其次,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第三,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第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
2、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就業能力的關鍵
適者生存,生存是為了發展。對社會和環境的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卻步。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入社會後才能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在不影響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大膽走向社會、參與包括兼職在內的社會活動是大學生提升自身就業能力和盡快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
3、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升就業能力的根本
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心理素質,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鍛煉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資訊,沉著、冷靜應對所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直到達到勝利的彼岸。
4、正確的擇業心態:提升就業能力的保證
首先,要積極、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其次,要破除傳統念,實現多元化就業。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
在當前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具備哪些素質一、要找準定位,調整好心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認清就業形勢,正視就業現狀,轉變就業觀念,調適就業心態,切忌好高騖遠,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放低薪酬要求,為自己爭取到的就業機會。同時,提前做好步入社會的准備,「深挖洞、廣積糧」,多充實、提升競爭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適應社會,從基礎做起,不要眼光過高。凡事做到「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只有認清就業形勢,正視就業現狀,方能做到心中有數、處驚不亂。對於我們這中缺少社會經驗的我們來說更要做到這點,特別是在個人形象、氣質、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強,這是招聘單位說看重的,當然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二、審清情勢,確定就業范圍應屆畢業生需要對應聘的部門進行分析,規避掉那些在企業經營壓力下容易被裁減的部門。比如在新經濟形勢下,公關廣告、品牌推廣等不能直接產生利潤的部門,預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職者,盡可能地選擇公司核心或者有潛力的部門就職,企業在擴張期和鼎盛期才考慮到的職位可能會被縮減,與其四面碰壁,不如尋找一個大的入職空間。在篩選應聘地區上,從以往的經驗看來,這種經濟震盪會突出表現在經濟發達或者發展迅速的地區,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固然機會多,但變動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潛力的二級城市也許有更好更穩定的就業機會。」三、增強大學生自身素質「既是危機,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在浙財院東方學院金融學會負責人潘金磊看來,危機才是鍛煉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好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在危機意識中了解現狀,慢慢摸索,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投資意識和風險意識。而應屆畢業生李凱華體會最深的是,只有在熊市裡證券公司才會迫切需求優秀的專業人才。早在大三時,就有一家證券公司准備與他簽約,如今這樣的橄欖枝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日前舉的一場懇談會上,與會的20餘家金融單位對那些上手快、一線操作能力強兼具較好的營銷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大學畢業生,依然「求賢若渴」。「金融危機的爆發也給考生和家長提了個醒,讀大學、選專業不能『一窩蜂』。」省教育考試院相關專家如是說。近年來證券市場的紅火,催生了一大批盲目報考財經類院校和專業的學生。報考的人多,畢業的人就多,如果金融危機的影響持續存在,那麼他們找工作難也就不奇怪了。這時,反倒是一些所謂的「冷門」專業能順利就業。因此在這位專家看來,只有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選好專業,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畢業生才會在面臨金融危機等困境時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四、變壓力為動力,降低期望值大學生要客觀認識到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應該變壓力為動力,只有正視就業壓力我們才會迫使自己積極行動起來,產生求勝的心理和行動。適當降低期望值,還要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放低姿態,要懂得從基層做起,吃苦耐勞,這樣的態度更能獲得就業機會,要打破傳統的事事求穩,事事就順的思想,樹立新的市場競爭觀念,有些學生對專業的前景不切實際,只注重經濟意識和區域觀念,講究金錢第一、環境條件第一,不願到待遇差、條件差的地方,結果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而錯過一些良好的就業機會。五、另謀出路、繼續深造當然自主創業,考研及公務員也是就業的一途徑,但是這畢竟是少數。路何去何從,都得靠自己把握,要有不怕失敗的精神,某網站最近對成功就業的調查,發現有48.9%的人成功秘籍是不斷面試,積累面試經驗,以量取勝;還有21.6%的被訪者是因所學專業搶手而成功;而名牌效應和關系效應比以往有明顯降低,只佔8.0%和11.4%。這些總體反映了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定位:從單純追求名氣、注重關系、人際利益而逐漸轉化到重視個人能力的務實層面。其實,大學,只是證明你具備了基本的文化知識,但遠遠沒達到是人才的地步。人才是既具有理論素養,還要有適應社會環境、企業環境、家庭環境的能力,要有學習新知識的學習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把自己當做「文盲」來看待,在社會中不斷的接受新的東西。金融風暴不怕,可怕的就是你沒有信心在社會中去競爭,去接受新的東西。誰能經得住考驗,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
大學生在校如何應對就業形勢做好就業准備一要調整心態,放下架子。形勢所迫,才有從容應對。
二是專業不對口,這很正常。大學期間學的東西大部分是通用知識,專業很少,
三是盡快切入社會,求取工作經驗,體驗社會生活。因為這些書全上沒有,就是有你也體會不到。
四是做好職業規劃,在三十前找准職業錨,
五是結合職業規劃,不斷充電,擴充知識面,成為復合型人才。
當前就業形勢下,我們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面對當前社會現狀,我們只能是順應潮流的發展而進行自身上的進步。
具體的說,要求我們怎樣就得怎樣,
在現有的情況下主觀意見不會被接納,
就業。不同的工作會給我我們帶來不同的收獲。
都是好處。
當今形勢下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就業壓力?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吃苦的准備,有找不到好工作的准備,一句話,起點可能不會高,要學會有一種平和的心態。
第二點,要把自己得到升值,不斷提高,比如說學校學的東西,有的還是有用的,不是說沒用。比如說你學的什麼office軟體,ps軟體,工作中有可能就會用到,當然更重要的是把你自身的學習學好。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沒有專業知識也要有專業精神跟專業頭腦,如果什麼都沒有,你不要再在城市混下去了,回鄉下種地吧。
在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認清就業形勢,把握個人追求,結合社會需求。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注重能力培養。敢於推銷自己,成功就業扎實工作,勇於創新與時俱進。
論面對當今的就業形勢,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就業是一個敏感的社會性問題,是民生之本。大學生的就業牽涉大學生本人和千家萬戶的利益,牽涉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每個大學生都面臨就業的現實,而且就業的形勢又十分復雜。因此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擺到我們面前,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首先要比較充分的了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我們的擇業和創業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是理想就業、奮發創業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就業在就業的形勢依然較為嚴峻,就業壓力較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國的人口基數大,需要就業的人數多,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最近幾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大學生的就業高峰與社會的就業高峰重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開始凸顯。就業的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舊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依然存在並在一定范圍內產生作用。用人機制還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計劃安置,人才流動機制有待改善,另一方面勞動市場發育不完善,勞動力要素配置還未達到完全優化,三就業觀念有待更新,當前就業問題上,許多人就業觀念滯後,缺乏主要擇業創業的積極性,且不從自身條件和實際出發,就業期望過高。
通過對當今就業情況的了解,讓我們感受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本著良好的結合自身職業追求件與社會需求宗旨,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做好職業規劃。
想想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雖然要求各種各樣,但是最基本仍然是專業職業技能,可以說這是對每一個求職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種工作的最基本需要。試想一個人連自己領域的基本知識都一竅不通,那麼還怎麼去開展工作?因此,我們首要的任務仍然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不能被所謂的「大學學習的很多東西以後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現在我們所學的可能以後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時的後續課程都需要現在的知識,想一想有多少我們熟悉的人,在走向社會進入工作以後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學好基礎東西。
小濤馬上就大四的畢業了,課程已經都結束了,出去找工作了,開始他來到一家合資建築公司,來應聘的人很多。他憑借自己非凡的口才,靈活的交際能力,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成為公司的一員。上司看他辦事能力很強,半年之後,讓他管理一項小工程。小濤欣喜萬分,一切好像和預期的一樣,工程順利竣工。幾天之後他接到通知去上司辦公室,他以為這次會得到獎勵。可結果出人意料,他被停職了,原因是施工工人偷工減料,而他自己因為專業知識不足,未能察覺。因此造成事故。
思考之下不難發現,他失敗就失敗在忽略了基礎專業知識的學習。畢竟那時工作的基本籌碼,發展的前提。
眾所周知的,現在的用人單位除了看基本知識水平的同時,對綜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傾向。也就是說他們不再單單看文憑,很多時候要考慮應聘人的行政辦事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職業資格證書等等。鑒於這種情況我們就不能單一的學習基本專業知識。要比較廣泛的涉獵其他知識,例如,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努力拓展自己的見識和人際關系網。通過參加學生會和社團活動,培養一個良好的處理問題方式以及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為以後的就業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張某,畢業也一所很不錯的學校。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被推薦到一家國營企業工作。在工作中他勤勞認干,每次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因此深受老闆賞識,2年後被升為部門經理。這無疑是個好的事情。誰知再新的職位工作一段時間感到力不從心,究其原因是因為現在的工作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不在是自己一個人的工作,而是要管理大家充分的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面見各種各樣的客戶。在這方面他顯得很困難。
我們想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他的大學生涯中,一味的追求學習,忽略的能力的培養。才會在工作中面對各種情況不知所措。因此我們要注知識與能力的統一。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資訊時代。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時代帶給我們各種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也導致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創新的思維被引進各行各業,成為企業最頑強的生命力。也成為高階人才的一項新的指標。
可想而知,如果一個行業一直是一個陳舊的路線,那麼他就無法適應時代的潮流。該將如何發展如何生存?
鑒於這樣形勢,我們在現在的學習生活中就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更多了解吸取先進的思想先進的經營理念。並且勇於把自己推銷出去。
總之,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首先,我們要刻苦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為以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廣泛的涉獵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培養認真積極的工作態度,為以後的工作提前積累各種經驗。為以後的升職或者跨專業就業奠定基本。再次,培養一種勇於創新的辦事理念,以便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敢於推銷自己,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最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並處理好與學習關系。相互促進。為以後把握好家庭與事業的關系打下良好的開端。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一是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執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巨集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援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
二是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年內出台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改革意見,實現「一照一碼」,推動「一址多照」、叢集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加快發展眾創空間,鼓勵提供適當補貼和成本較低的場所。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援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個人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部分由財政貼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推廣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試點政策。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支援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對經同意離崗創業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整合建立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對勞動者創辦社會組織、從事網路創業的,給予創業扶持政策。
三是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可享受1年社保補貼。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的物件范圍擴充套件到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
四是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提高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加快資訊化建設,努力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城鎮常住人員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支援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允許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物件在核算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E. 針對農村貧困戶的五萬元無息貸款政策是什麼
銀行無息貸款的條件 :
1、年齡18周歲至45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有固定住所和營業場所證明。
2、資金證明。貸款申請人的投資項目要求已經有一定的自有資金。這是銀行衡量是否借貸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創業貸款金額要求一般最高不超過貸款人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所需流動資金,以及購置(安裝或修理)小型設備及特許連鎖經營所需資金總額的70%。
3、結算賬戶。貸款申請人必須在所貸款銀行開立結算賬戶,營業收入要經過銀行結算。
4、貸款擔保。貸款申請人需要提供一定的擔保,包括房產抵押、存單質押以及第三方擔保三種形式。信譽良好,無不良記錄;
5、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擴展閱讀:
我國今年的經濟狀況不斷下滑,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尤其是農民就業困難加劇、部分農民工返鄉迴流,會對農民就業增收帶來不利影響。為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針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提高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明確支持對象、標准和條件,貸款最高額度由針對不同群體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由各級財政全額貼息。
無息貸款政策申請條件:
具備以下農民工創業無息貸款條件,方可申請:
1、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
2、有固定的經營場地和一定的自有資本金。
3、從事項目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
4、自籌資金不低於項目所需資金的40%。
5、無不良紀錄,信用良好。
6、應通過創業培訓,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
F. 事業單位離崗創業的政策
法律分析:1、離崗創業人員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5年內保留人事關系。
2、人員離崗創業期間,保留其參加職稱評審、崗位等級晉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原單位發放基本工資,除受黨紀政紀處分、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等情況外,離崗期間的年度考核一般定為合格或以上等次,並正常調整檔案工資。
3、離崗創業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職業年金中單位承擔部分由原單位按原渠道繳納,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與職業年金的,離崗創業時間計入原單位工作年限並連續計算工齡。離崗創業期間在企業發生工傷的,按照參保地的規定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除離崗創業外,還允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履行本單位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與所在單位、服務企業簽訂協議或合同,通過掛職、參與項目合作等方式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
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年內出台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改革意見,實現「一照一碼」,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加快發展眾創空間,鼓勵提供適當補貼和成本較低的場所。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個人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部分由財政貼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推廣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試點政策。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對經同意離崗創業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整合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對勞動者創辦社會組織、從事網路創業的,給予創業扶持政策。
三、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可享受1年社保補貼。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的對象范圍擴展到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
G. 李克祥對創業代款講話
《意見》提出,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
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年內出台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改革意見,實現「一照一碼」,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個人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部分由財政貼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推廣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試點政策。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對經同意離崗創業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
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可享受1年社保補貼。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的對象范圍擴展到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
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提高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城鎮常住人員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支持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允許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H. 中國銀行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額度
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對符合條件的個人發放的貸款最高額度調整為10萬元。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您詳詢中行貸款經辦行。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I. 就業政策4.0的頒布實施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那些福
從1.0到4.0,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關注點,內涵也在不斷地拓展提升。1.0版,關注的主要是下崗失業人員。2.0版,已涵蓋了所有就業群體,期間頒布實施《就業促進法》,納入法制軌道。3.0版的貢獻在於圍繞穩定就業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體現了「更加積極」的特色。4.0版,則圍繞著如何進一步促進就業,特別是著力促進創業出台了一整套政策。
對話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
「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是供給高位上的放緩,勞動力規模依然龐大。這就好比登山,縱然從珠峰下降到大本營,從8844米降到了5000多米,也還身在高原,何況目前還是剛剛離開珠峰。」
一問
從1.0到4.0,就業政策咋升級
記者:國務院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您將其稱作中國特色積極就業政策的4.0版。從1.0版到4.0版,積極就業政策經歷了哪些變化?
信長星:我是借用了4.0這樣一個概念,目的是使人們對新一輪積極的就業政策及其發展脈絡有一個概念化認識。中國積極就業政策是2002年出台的。2002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確定了中國積極就業政策的體系框架,可以稱之為中國積極就業政策1.0版。2005年—2008年對就業政策進行延續、擴展、調整和充實,並將促進就業政策納入法制化軌道,形成了2.0版。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打出一整套政策組合拳,形成了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也就是3.0版。這一次新推出的是4.0版。
從1.0到4.0,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關注點,內涵也在不斷地拓展提升。1.0版,關注的主要是下崗失業人員。2.0版,已涵蓋了所有就業群體,期間頒布實施《就業促進法》,納入法制軌道。3.0版的貢獻在於圍繞穩定就業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體現了「更加積極」的特色。4.0版,則圍繞著如何進一步促進就業,特別是著力促進創業出台了一整套政策。
記者:您認為4.0版最大的亮點在哪裡呢?
信長星:最大的亮點是突出了創業,把鼓勵創業與促進就業更有效地結合在了一起。這與我們就業方針的調整完善是一致的。過去的就業方針是「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黨的十八大將其增加5個字,將最後一句改為「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新一屆政府進一步提出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積極就業政策4.0特別強調「創業」,是對新時期就業方針的細化和具體化,也是對「雙創」的具體化。
記者:很多人認為,創業比就業更難,往往很難通過「幫助」「扶持」而創業成功。當前鼓勵創業,積極就業政策4.0版主要從哪些環節著手?
信長星:創業的主體是創業者自身,政策的重點主要體現在清理障礙、營造環境上,讓想創業的人能夠順利地投入到創業中來。
先要清障減負做「減法」,通過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等措施,實現「放水養魚」。比如,此次《意見》要求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放寬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同時明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擴展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人員范圍,推廣中關村示範區3項稅收試點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費。
還要搭台助力做「加法」,通過提供創業平台、資金扶持等舉措,提高創業成功率。《意見》明確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由過去的5萬、8萬、10萬不等,統一到10萬元,並支持發展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多層次資本市場等,並將資金補貼等政策延伸運用到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各類創業基地發展,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
二問
「招工難」「就業難」並存,結構性矛盾咋化解
記者:近兩年,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這種「兩難」並存的根源主要是什麼?
信長星:一方面,不少企業反映常年存在缺工問題;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畢業生等新成長知識群體則反映工作不是很好找,結構調整中產生的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則相對更困難些。「兩難」並存,其根源在於勞動力需求和供給不匹配,是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結構性問題在就業領域的一種體現。
從需求端來看,我國目前仍處於工業化中期和產業鏈的中低端,市場中增加的崗位大部分是製造業、服務業一線普工和服務員,同時我國又是製造業大國,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而從供給端來看,每年新成長勞動力中高校畢業生將近一半,農民工群體中新生代已佔主體,他們的求職願意、能力素質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錯位。另外也要看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結構深刻調整,產業快速變化,而人的變化是一種慢變數。實現職業轉換需要一定的教育培訓,就業觀念的轉變也會有一個過程。從中長期趨勢看,結構性矛盾將會逐漸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而國際經驗告訴我們,治理結構性矛盾比治理總量矛盾難度更大,耗時更長,技術要求也更高,須綜合施策。
記者:積極就業政策4.0版,從哪些方面化解結構性矛盾?
信長星:化解結構性矛盾,應當從改善需求和改善供給兩方面著力。改善需求,主要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邁進。改善供給,主要著眼於提高勞動力素質。此次《意見》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提出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並強調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這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徑,也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根本舉措。從產業邁向中高端和建設製造業強國的需要出發,應當合理確定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比例,重視加強技工教育,培養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
此外,改進就業服務也是緩解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手段,其功能主要在於解決信息不對稱,促進對接。《意見》強調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高均等化、標准化、專業化水平,加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這都有利於促進供求信息的互聯互通。
三問
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增長咋穩定
記者:從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有所減少,當年減少345萬人,2013年減少244萬人,2014年減少371萬人。再加上現在各地出現的「招工難」,有人覺得就業已經沒有總量壓力了,面臨的是「人口紅利」消失的問題。您認可這一點嗎?
信長星: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有所減少,但必須看到,這種減少是供給高位上的放緩,勞動力規模依然龐大。2014年末勞動年齡人口為9.16億人,今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約1600萬人。這就好比登山,縱然從珠峰下降到大本營,從8844米降到了5000多米,也還身在高原,何況目前還是剛剛離開珠峰。
就業總量壓力將長期存在,促進就業仍是經濟增長的底線。在經濟新常態下,GDP增速放緩,要保持就業穩定,就必須讓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良性互動」。
記者:就業4.0新政中有哪些有助於「良性互動」的措施?
信長星:《意見》突出了「就業優先」的理念。我理解,就業優先,就是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擺在優先位置;就是要把保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採取措施努力穩定就業局勢。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意味著首先要根據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需要,合理確定經濟增長速度。中央在研究確定年度GDP目標時,都把滿足就業需要作為確定GDP增速的一個重要考量。二是需要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發展新興產業、服務業,推動產業在區域間梯度轉移,創造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崗位。三是加強財稅、金融、產業、投資、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銜接配套。四是應實行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效果的評估機制。《意見》在這些方面都進行了明確。
記者:這是不是也有利於進一步釋放人口紅利?
信長星:根據「六普」數據測算,2020年之前,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年均仍在1500萬人以上,到2030年之前,勞動年齡人口將一直保持在8億人以上。應該說,我們的「人口紅利」還是存在的。而隨著教育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創新驅動的實施,「人才紅利」潛力更大。
另外也要看到,勞動力供給特別是青年勞動力確實有所減少,同時勞動力結構也有新變化,不利因素是勞動力大齡化趨勢明顯,有利因素是青年勞動力素質將不斷提高。這種變化,將為轉型升級提供高素質人力資源支撐,但若把握不好,也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結構性矛盾,未來一個時期的就業形勢仍將十分復雜。
因此,「良性互動」既要通過經濟增長、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反過來,也要通過促進就業,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人才資源,發揮我們的人口紅利,尤其是要充分釋放人才紅利,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