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还款 > 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

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

发布时间:2022-06-18 21:50:01

『壹』 中行手机银行里的负债是怎么回事

您可登录手机银行,在“我的”频道中查询您的资产负债情况。
目前,“我的负债”中显示的数据为您在中行的贷款和信用卡欠款情况。其中贷款的欠款中包含了贷款的违约金,但不包含贷款利息;信用卡的欠款金额中包含了信用卡的利息和滞纳金。
资产管理数据仅供参考,请以具体产品功能中的数据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贰』 中国银行业的IPO为什么要引入外资

中国其实并不缺钱,为什么还要加紧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中国政府与学者们普遍认为,吸引外资是为了弥补国内投资资金的不足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中国缺少国内建设资金吗?好像并非如此。目前,中国的居民储蓄总量十分庞大,金融机构的存贷差(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之差)不断扩大:截至2003年7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61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20.79万亿元,而各项贷款余额仅为16万亿元,存贷差高达4.79万亿元。[1]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半数的存贷差说明,金融机构有数万亿的巨额资金未能贷放出去,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同时,连年外贸赢余和巨额外汇储备亦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不存在引进外资平衡国际收支的强烈需求,况且外商直接投资也远未带动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并明显改善工业结构[2],那么中国千方百计地引进外资的动机究竟为何?

一、国内投资需求乏力的几大因素

1.资金投向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

从1995年开始,国有企业进入了破产、倒闭的高潮。由于国内工业技术落后,大量小规模的重复投资,使得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率相当低,同业之间陷入过度竞争的长期消耗战。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发现,主要工业品有三分之二生产能力闲置,其中的37.2%利用率不到50%[3],工业企业的盈利率迅速下滑。在此情况下,国内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而努力寻求与外商合资,甚至不惜让渡大量的股权,外商趁机大批进入中国。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品牌和企业管理方面处于全面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大批国有企业被挤垮,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华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投资项目大量增加,对中国的石化、机械、电子、钢铁等国有重化工业构成了重大打击。随著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大批工人下岗失业,就业安全感的普遍消失使人们的收入预期下降,社会购买力明显萎缩。

直接面对就业压力的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确保财税收入,一方面采用一切手段招商引资,吸引外资的数量成了考核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又施加各种压力,迫使国有银行大量放贷给与当地政府存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国有企业,75%的贷款依然流向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但这些国有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形成严重的产品积压,不但加大了通货紧缩压力[4],也令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随之上升。1998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实际上升4,900多亿元,1999年实际上升5,800多亿元,2000年实际上升3,700多亿元。[5]国有银行为了在每年的不良贷款指标考核中过关,不得不“惜贷”,对求贷企业提出过苛的要求,以规避坏帐风险和相应的政治责任。这就出现上述巨额“存贷差”。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中国出现了存贷差过高与“资金饥渴症”同时并存的情况。

2.国债投资效应递减

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了在社会购买力不足基础上的商品过剩,通货紧缩接踵而至,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出口严重受阻,国内生产和就业压力骤然增大。鉴于国内外泡沫经济的教训以及90年代以来国内两极分化的加剧,中国政府认识到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性后果,于是在1998年采用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赤字财政和国债投资来刺激内需。截至2002年12月末,国债余额已达1.9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7%,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政策性银行金融债余额为10,05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9%,两项合计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30%[6]。再加上目前靠财政支撑的养老金支付有3万至7万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7],国家债务的实际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所以,依靠发行国债刺激内需这一政策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再进一步制造需求了。

3.经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短期化

影响企业投资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内信用的严重缺失。合同失效和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造成国内商业信用极其低下,各种经济欺诈行为泛滥,严重冲击了市场竞争秩序,使得投机取巧、恶意钻营成为企业行为的“典范”,从而大大恶化了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抑制了企业正常的投资需求,加剧了个人和企业投资行为的短期化。个人投资者宁可选择投资风险较大、但交易体系电子化的股票债券,也不愿意投资实业。不少国内企业根本无意于改进技术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是竞相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投机钻营获取短期利益,甚至一些正当经营的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也不得不从事部份非法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即使想寻找新的长期投资项目,也越来越艰难,本国企业的长期投资没有空间,意味著中国企业的成长前景日益暗淡,破产倒闭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4.出口市场不稳定

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质量、档次偏低,主要依靠价格和数量竞争,因此容易遭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对美国歧视性贸易壁垒的妥协,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市场的不稳定。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日本与欧盟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反映出各国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禁止中国商品低价倾销的意愿。中国的出口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国际市场风险的影响和制约[8],粗放型的出口必然要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5.中央财政面临巨大压力

近几年,中国宣称实现了8%的经济增长,但银行的经营状况却未根本好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于1999年至2000年间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转移了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使当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按照国际5级分类标准,2002年末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6.1%,不仅远远高于4%至6%的国际同业水平,而且也大大超出了10%的国际警戒线。

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转移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实质上只是将债务从银行的帐面上转移到中央财政的帐外记录里而已。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这1.4万亿不良贷款的资金大部份是通过由中央财政担保发行的特别债券来筹集的[9]。这些由政府开办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一小部份不良资产、回收一些现金后,剩余的无法解决的不良资产就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帐面上表现为巨额资产损失,这笔损失构成了事实上的中央财政赤字。按照比较乐观的估计,不良资产的30%可能回收为现金,那么4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损失将高达9,800亿元[10]。其结果不外是两种,或者是国有商业银行为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认购的债券在银行帐面上表现为“垃圾债券”或资产损失,这实际上等于银行转移出去的坏帐又回来了,如果不加以改变将导致银行系统的金融危机;或者是中央财政承认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笔巨额资产损失,用财政拨款逐年弥补,这将表现为中央财政的债务负担一次性增加1万亿左右,构成对已经不胜负荷的中央财政的沉重压力。在潜在的金融危机和巨大的财政赤字的压力之下,中国政府更需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应付不测。

正因为上述几大不利因素的存在,中国政府遂不遗余力引进外资以维持经济的增长。随著国债投资效应的递减和本国企业可选择投资项目告罄,吸引外资变得更加紧迫,许多地方纷纷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下级政府和直属的政府机构层层分解、下达招商引资的责任指标,甚至对招商引资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金奖励政策。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稳定依赖于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流入的外资。如果外资流入量下降,中国经济可能会发生严重困难。

二、用引进外资抵消资本外逃

各地地方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经理热衷于引进外资,并不完全是出于急国家建设之需,还有他们希望与国外挂钩、以便安排在国外的后路的个人考虑。从这层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的引进外资有一个副产品,即资本外逃。这自然使中国政府深为苦恼。

当外商被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幻象所吸引时,中国的资本外逃也同时扩大,日益严重。中国外逃的贪官到底有多少?这恐怕永远是个无法确知的谜。

据一份未经证实、网上流传的资料,截至2003年6月30日,在党政部门、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中共党员及党员干部失踪、外逃最多的前5个省份依次为:

广东省:失踪790名、外逃1,240名

河南省:失踪512名、外逃854名

福建省:失踪414名、外逃586名

辽宁省:失踪318名、外逃403名

江苏省:失踪316名、外逃227名

3个直辖市的数量为:

北京:失踪112名、外逃442名

上海:失踪187名、外逃354名

天津:失踪60名、外逃182名

流传说,仅仅是今年8月3日至8月5日这3天当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渖阳、深圳、珠海、蛇口、昆明等口岸与航空港,就查获了60多名持护照或通行证、企图外逃的官员,其中有7名是来自北京、沈阳、武汉、郑州和南京等地的副厅级官员。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企图外逃的官员多持有中国金融机构与海关核准携带大量外汇出境的合法证明;携带外汇最少的一名经贸干部即持有60万欧元(相当于50万美元左右)。被查扣后这些官员们竟一致声称,携巨款出国是为了“考察”招商引资环境。这些官员在海关被截住是中央的一次全国性突击检查的结果。中共中央于2003年8月初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司法公安部门人员出境、出国通行证、护照管理措施”,并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派出9个组分赴9省、市召开紧急会议,突击收缴高官的出境通行证和出国护照。据传上述3天中外逃被扣的官员们由于未及时得到“通风报信”,在突击检查中被逮个正着。[11]

中国的贪官历年来到底携带了多少资金外逃,恐怕同样是一个无法确知的谜。据中国财政部办公厅“积极财政政策”课题组的专题研究资料显示,1997年和1998年资本外逃额分别为364.74亿美元和386.37亿美元;1999年这一局面虽然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资本外逃额仍高达238.3亿美元。2000年资本外逃又急剧增加,总额大约在480亿美元左右,当年比外商对中国实际投资的407亿美元还要多。无疑,资本外逃对于急需投资资金以维持经济增长的中国来说不啻雪上加霜。可以说,如果不是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资,让引进外资与外逃资本进行了大置换,中国定会陷入严重的资金饥渴症。

三、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的利与弊

毫无疑问,在短期内,外资规模的扩大可以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进入中国的市场准入程度也将大大提高。但受现行体制束缚的本国企业能否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置之死地而后生”,却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事实上,从各地政府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就足以看出,中国已承认并接受了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随着今后外资在华竞争优势的进一步加强,究竟是会加重政治买办意识和民族失败主义情绪,还是会激起部份民众的民族主义型经济抵抗心理,仍待观察。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济技术实力的差距往往构成有关各方利益分配上的差异,由此进一步拉大国家总体实力和国际地位上的差距,造成国家间谈判地位的不对称,使谈判结果更可能有利于实力强大的一方。也就是说,当双方经济实力相当时,相互大规模开放市场往往会带来真正的“双赢”,形成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当双方经济实力悬殊时,弱者就容易形成对强者的经济乃至政治依赖,使得“双赢”成为掩盖自身经济弱势和依赖地位的托辞。

中国现在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但一个必须正视的基本事实是:在过去的20多年里,尽管中国的经济开放是逐步的、有限度的,国产品牌的产品被外资打败并逐出市场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仅在中方处于劣势的高科技领域如此,甚至在中方占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少国产品牌的产品也丧师失地。这使人对中国产业入世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能力表示怀疑。

作为世界头号人口大国,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将长期困扰著中国。依赖外资的大量进入所形成的就业机会远远不能缓解庞大的就业压力,中国需要重新开始发展制造业,也需要政府提出长期的产业政策引导。适度借助外力倒逼国内改革的策略无可厚非,但必须基于一系列条件,如本国体制的灵活性、民族工业承受国际竞争的能力、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实现国家强盛的民族共识和坚强意志。这是区分是否掌握了改革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的重要标志。世贸规则的全面实施将导致中国难以实施产业政策,在世贸规则的约束下,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将完全国际化,置身于“全球公平竞争”(global level playing field)之下的中国民族工业,将要面对空前严峻的竞争形势和异常强大的竞争对手。

『叁』 中银慧投2021年怎么样

中银慧投2021年很好的
一、 中银慧投
中国银行从事银行业及有关的金融服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和飞机租赁业务等。 报告期业绩: 中国银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经营业绩稳中有进。上半年,集团实现税后利润1,185.47亿元,同比增长9.96%;实现中国银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128.13亿元,同比增长11.7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93%,净资产收益率(ROE)11.97%。 二、 报告期业务回顾:
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 :中国银行紧紧围绕集团战略规划,加快构建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握时代机遇,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业务、重点项目,夯实客户账户基础,强化产品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半年,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32.18亿元,同比增加162.45亿元,增长7.49%。
拓展资料:公司金融业务:中国银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进公司金融业务转型,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普惠金融
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等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客群,助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金融力量加快推进京津冀及雄安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简称「自贸港」)等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担当人民币跨境流通主渠道和服务创新引领者,助力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产品创新,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努力提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薪酬福利计划及养老保障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质效,助力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半年,中国内地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5.74亿元,同比减少61.50亿元,下降6.29%。
2、公司存款业务
中国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努力构建完善的客户分层营销管理体系,持续夯实发展基础。聚焦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提升跨界服务和综合营销意识,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做大全量客户金融资产。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通国内结算与国际结算产品信道,做大收付结算业务流量,提高资金留存能力,推动存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行政事业业务战略定位,加快构建智慧政务生态圈,助力行政事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更好发挥行政事业业务连接政府源头、辐射产业客户、带动对私客群的平台作用,持续拓宽存款来源。围绕行政事业重点行业和客户群,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聚焦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全产业链、场景化营销,提升重点领域市场竞争力。

『肆』 如何看待中国银行业压力测试

中国银行业压力测试是一次比较成功银行机制的改革措施,对于银行的发展有重要的数据整合意义,中国银行的这次压力测试数据为1.5%,这点相对于国际上的银行数据3%以上的平均不良率仍属较低水平,说明中国银行的资产比较的优良。

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中国银行在资产方面的优势也很强,因为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较高,中国银行通过完善银行业压力测试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自身风险,提高中国银行的压力测试方法,加强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提出的完善银行业压力测试机制建议,收获也也很大,其中包括五方面内容:

第一、优化风险因子设定

第二、修订压力测试静态假设

第三、搭建统一透明的风险传导机制

第四、调整压力测试的评估机制

第五、建立对不达标银行的约束机制。

综合上面的压力测试的改善,中国银行的自控风险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未来的风险可控能力,会前所未有的提高,这对于我们国家的银行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理财师我很看好中国银行的未来发展。

『伍』 中国银行错误码ist.62什么意思

中国银行错误码ist.62:这张卡很久没有使用,进入沉睡状态。解决方法:带着身份证去银行大厅办理业务。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中国银行29日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显示,截至9月末,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03万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以来,中行持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截至9月末,普惠金融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46.78%、24.4%和113%。

中行依托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持续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截至9月末,中行境内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人民银行口径)。

比年初增长25.16%,大幅超过全行平均贷款增速。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除已签约项目外,中行不再向境外新建煤炭开采和新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

前三季度,中行财务效益稳健增长。截至9月末,中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5%,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3.67%;实现税后利润1724亿元,同比增长10.50%,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635亿元,同比增长12.22%。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中行不良贷款余额2005亿元,比年初减少68亿元;不良贷款率1.29%,比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

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

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职责: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职责: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关。

在我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

『陆』 上市银行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吗

据报道,日前有经济分析师表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事关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向,必须加大金融特别是银行信贷支持,上市银行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希望上市银行可以全力促进国家的发展!

『柒』 2022年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有什么政策

摘要 你好!很高兴能够为你解答。2022年12月31日前,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2021年12月31日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捌』 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我自己写的:
三、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直接损失较小。
据统计,易受此次国际金融动荡影响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海外机构资产,仅占总资产的3.7%左右。截至目前,已经有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相关资产,合计持有债券以及风险敞口的数量约为7.2164亿美元,数量远低于雷曼破产初期市场的预估。而市场原本同样关注的民生银行、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均已经明确表示,未持有雷曼相关债券。
2007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就已经对次贷风险保持了高度关注,建立了次贷月报监测制度。银监会多次向各行发布风险提示,各家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外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但是如果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蔓延,则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国内上市银行,尤其是外币资产较多、对外投资比重较大的上市银行(如中国银行等)将受到较大损失。
另外,令市场担忧的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持续,作为中资银行战略投资者的境外金融机构,极有可能在解禁期之后,进一步抛售其持有的股份,并对国内银行股价造成重大卖空压力。其中,美国银行持有的191.33亿股建设银行(601939)股份将于本月27日解禁,苏格兰皇家银行所持209.43亿股中行股份解禁期限锁定在今年12月。另外,中行的另一个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也在次贷危机中亏损严重。
(二)外部需求趋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较大
过去几年我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海外市场对我们GDP的贡献,从几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次贷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中长期,是间接而非直接冲击,全球经济进一步低迷或将使消费需求大幅减弱,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3561.5亿美元,增长27%。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3020.8亿美元,增长15%。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欧洲和美国。而欧洲和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国家,主要出口国需求的下降对我国出口行业将造成极大的冲击。
(三)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发生改变
我们习惯于把出口、投资、消费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金融危机之后,出口行业将遭受重大打击,对GDP以及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减弱。从依靠外需到拉动内需的手段就是投资和消费。我国的企业投资每年占GDP的43%左右,已经形成了过剩的产能,这些过剩产能以前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现在一部分有可能会转化成银行的坏账。而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逐年下降,去年只有35%,其他国家都在70%左右,因此启动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将是下一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
除了传统观念等因素,中国储蓄率高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税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在拉动内需的各项工作中,必然会在教育、医疗、社保、中小企业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对国内金融企业形成冲击,但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之后,需要大量资金和金融服务,如何支持社保、医疗、教育、中小企业等等都是全新的课题。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及对策
(一)防范金融风险,加快金融创新
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机留下的一个教训就是,要关注金融创新的隐患。我国的金融创新程度较低,中小银行更是停留在低层次创新层面。中小银行的自主性创新较少,大多是模仿和照搬其他银行的产品。通过次贷危机我们看到,金融机构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高风险的金融创新。对中小银行来说,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要注意一些金融创新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制造出另外的风险,做好风险控制措施。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潜在风险停滞创新,而是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如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方面,针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创新来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问题,服务农村方面如“林权抵押”等等都是既能控制风险,又能满足需求的金融创新。目前我行开展了贸易融资、保理业务等,但总量偏小。世界去年保理业务规模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只有500亿,只占比2%多一点,而我行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保理等业等都是较为成熟风险可控而且利润可观的创新业务,我行应该加大这些创新产品的使用力度。
(二)警惕行业风险影响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应忽视。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其倒闭显然是受金融风暴和次贷冲击,从目前得形势看,不可避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遭受这样的命运。
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一般集中于当地市场及某类行业,当出现行业性及区域性风险时,由于风险不能有效分散,会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坏账以及利润率的降低。从目前情况下,除了房地产、外贸加工行业外,纺织、电子、制造加工行业都属于高风险行业,需要谨慎应对。
(三)中小银行要抓住经济转型期中的金融机遇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然要进行调整,从目前的政策取向看,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三农、刺激居民消费以及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将会加大,对中小银行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会为中小银行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同时也会加快中小银行的金融改革。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从最近的货币政策调整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第一次降低存款保证金采取差别化方式,为中小企业释放了一定的融资额度,最近的两率齐降以及下一步的降息预期还会为银行业释放更多的流动性,也不排除央行通过政策导向将其中一部分流动性配置到中小企业以及三农领域的可能性。另外,宏观调控进入降息预期,融资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抵消经济下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对目前我行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来讲,这正是一个良好契机。
2、加大对个人尤其是高素质、高收入个人的金融服务
在下一步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周期中,中小银行同样可以利用机会加大对居民的金融服务,加大在消费信贷、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金融创新,尽快发展我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但是,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仍然要进行详细的客户细分,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服务。
此前政府也曾多次拉动内需,但内需总是拉而不动,究其原因,不是百姓有钱不花,而是实在无钱可花。截止2008年8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大约为20万亿,但平均每人仅有1.5万元,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都需要考虑的前提下,老百姓自然会想到未雨绸缪。因此,从利润以及风险的角度来讲,职业稳定、高收入、高素质人群将是首先接受我行特色金融服务的人群,其次才是普通居民。
3、十七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改革信息,对中国经济来说是长期利好
农村需求一直中国市场的处女地,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扩大农村需求必须发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命脉在于土地,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吹响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号角。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正式开启。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必将成为趋势,未来的若干年,农村金融市场必定有巨大的潜力。这对进军农村市场的银行业机构来说是大的利好消息。
4、加强与教育、医疗、社保等行政部门的合作
拉动内需除了要提高收入以外,还要解决消费群体的后顾之忧,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将会加大,加强银行在这些领域的资金和金融服务,争取财政资金、社保资金的代理资格,同时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解决我行规模小、结算通道不畅等问题,这些将会是中小银行新的课题。
(四)优化收入结构,积极应对银行存贷利差的变化
最近的连续降息,预示中国目前已进入降息周期。中银国际分析师经过计算得出,最近一次央行降息将导致银行业的净息差从2.88%降至2.80%。即使法定准备金率有所下调,依然维持不变的活期存款利率仍会对利差产生威胁。由于存贷款利率重新定价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预计降息对银行板块2008年净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预计2009年该板块净利润将因降息下滑3.2%。

『玖』 央行重磅发声!涉及房贷、降准等问题 注意这几点

4月14日,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并回应房地产金融、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等热点问题。

央行表示,数据显示,一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低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当前,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详解一季度产业贷款投放结构特点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数据被更多披露。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636亿元,这是统计上的高点。

其中,3月末,全部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7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同期全部本外币贷款的增速高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59万亿元,同比少增4215亿元。

阮健弘表示, 从产业贷款投放的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1.9%。

二是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3月末,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7%,明显快于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

三是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有所回落。3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3.2%,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

四是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3月末,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31.8%,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预计未来信贷投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支持经济复苏。人民银行将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此外,针对市场关心的长三角地区是否受近期疫情影响出现信贷投放收缩的问题,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国。3月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1247亿元、3245亿元、3957亿元、1315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2亿元、514亿元、1212亿元、391亿元。

阮健弘表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的增速是11.4%,增量比年初新增了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国。按可比口径统计,3月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1.5%、14.9%、15.8%和13.7%。上海贷款增速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比全国高3.5、4.4和2.3个百分点。

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 规模总计2400亿

按照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将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4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两项新专项再贷款进行了介绍。

关于科技创新再贷款,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将通过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该工具支持企业的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支持范围按照科技部和工信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该工具适用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为1.75%。

在操作方式上,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期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在6个月及以上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央行将通过该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型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该工具推出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5个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

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LPR大致持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也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银行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等还款安排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受疫情近期多发、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房地产建筑营销活动受阻等因素影响,商品住宅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也有小幅回落。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情况,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也就是说,每1000笔个人住房贷款大约只有3笔暂时处于不能正常还款的状态。从历史上看,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与就业、收入关系非常密切,反而受房价波动影响比较小,这与有些国家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公积金贷款余额约7万亿元,两项合计超过46万亿元,对应大约1亿笔贷款。

邹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存在推迟偿还月供、重新安排还款计划的需求,银行从贷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因此,2020年1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其中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四类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从大型银行当时的实践来看,在疫情初期,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到了0.37%;延期还款政策实施后,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后来疫情缓解,居民收入恢复,贷款偿还很快恢复正常,到2020年末,不良率已经回到了0.29%的原有水平。”邹澜称。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各界对延期还款的关注升温。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疫情形势,指导银行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正常还款有困难的客户,要区分是还款能力,还是还款意愿的原因;要区分是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还是中长期还款能力,将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当简化业务流程,聚焦重点客户群,因地制宜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针对零售业务链条长、客群多样化的特点,要加大各层级业务培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落实征信权益保护,畅通投诉维权渠道。

此外,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已售住宅项目缓建停工、延期交房,人民银行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指导银行综合项目实际、借款人意愿等,依法依规妥善协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多城银行自主下调房贷利率

邹澜介绍,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则,采用了“全国-城市-银行”三层定价机制。

具体来说,全国层面,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这是全国都要遵守下限政策。人民银行各省分支机构则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全国政策下限的基础上,确定辖内每个城市的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下限标准。银行则根据自身经营和客户信用风险状况,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笔按揭贷款利率的具体加点数值。

因此,邹澜强调,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个人房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这是地方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属地责任,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稳妥有序推动企业申设金控公司

自《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近日,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控公司设立许可已获批,目前还有三家已受理企业。央行宏观审慎局局长李斌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重要目的是全面持续掌握整体经营状况,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人民银行正按程序开展审批工作,并稳妥有序推动其他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

李斌 强调,人民银行始终坚持监管初衷,在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过程中重点考量以下因素:

一是非金融企业应实质控制两类及以上金融机构,且所控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资产规模符合规定情形。

二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资质要合规,大股东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经营规范、投资资金真实合法。

三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应当简单、清晰、可穿透,能穿透识别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

四是组织架构健全,风险管理等制度有效,确保金融控股公司设立以后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健全的风险隔离机制、充足的资本水平等。

李斌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推动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以申设金融控股公司为契机,摸清家底,推动金融与实业有效隔离,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实现对金融板块股权的集中管理。

“这有利于提升后续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监管的有效性,促进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形成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风险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斌称。

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316家,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金融风险处置进入了常态化阶段。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做好宏观和微观跨周期管理,争取走在金融风险曲线前面。

2021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央行评级。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1-7级),资产占比约99%,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8-D级)316家,数量较峰值已减少333家,现有31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24家全国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资产占比70%左右,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孙天琦表示,市场经济是有周期的,金融会随着经济周期起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别高风险机构。因此,既不要在经济上行期盲目乐观,也不要在经济下行期过度悲观。

在金融风险化解举措方面,孙天琦透露,央行针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将央行监管评级和早期纠正机制有序衔接,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要早认定早处置,认定要准、下手要稳、下手要快、下手要坚决。对评级良好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异常指标早发现、早预警,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2021年,金融稳定部门共发现有潜在风险苗头问题、个别指标出现异常的银行共274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推动了189家有序化解了风险隐患。其中,50%左右的机构在一个季度内就可以完成纠正。”孙天琦称。

对于存量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孙天琦表示,要安好既有政策和工作安排,严格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压实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推动落实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孙天琦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此外,针对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孙天琦表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在常规金融风险处置中,主要由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依法依职责投入,不涉及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使用;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等各方,依法依职责充分投入相应资源后仍有缺口的,经批准后,按程序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进行重大金融风险处置。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随着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突破100,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备受市场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与上年末大致持平,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总的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在帮助外贸企业应对汇率波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避险产品管理外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36个百分点,企业套保比例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

展望未来,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拾』 中国银行业为什么会面临最严重“钱荒”

①资金外流;②迫于外币纳入贷存比考核压力,一些银行提前买入美元补充外汇头寸;③随杠杆率不断放大,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在逐渐下降;④银监会即将针对8号文的落实情况展开检查,迫使银行将表外非标资产转移至表内同业资产,直接挤压同业拆借额度

阅读全文

与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车子被贷款公司开走怎么办 浏览:863
贷款逾期还款利息怎么计算 浏览:874
我的征信花了网贷还好贷款吗 浏览:545
被骗网络贷款1000元自己花600元 浏览:374
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利息 浏览:128
买房子付了钱对方有贷款不还 浏览:410
青岛银行个人住房贷款 浏览:809
交了首付后贷款不还开发商还了 浏览:421
提前毕业贷款利息怎样支付 浏览:558
丰收互联贷款合同消失 浏览:423
贷款利息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来源有 浏览:513
专利贷款担保合同范本 浏览:774
优盛网络科技贷款 浏览:705
贷款炒股票银行会同意吗 浏览:553
70万贷款逾期2月黑名单 浏览:654
什么叫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浏览:951
因为父母贷款没还妻子要和我离婚 浏览:811
有没有交了首付不能贷款的 浏览:330
大学生贷款逾期起诉 浏览:594
信用卡逾期银行抵押贷款 浏览: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