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5 至2009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有哪些
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008年底中央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结构性减税也将成为2009年税收政策的主基调。在2009年,新财税政策将如何具体调整实施?对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
财政政策无疑是短期内防止经济深度下滑最有效的工具,但是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的变化和本轮经济周期自身特征,政策着力点与1998年应有所不同。在全国上下全力保增长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只重数量规模,不重质量效益;重上项目、搞投资,轻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倾向,防止盲目上项目过程中产生新的不良政府债务。2009年公共支出要更多地向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结构调整、促进改革,有利于带动民间社会资本的活力等方面倾斜。虽然我国财政赤字率整体不高,政策空间尚有余地,但压力也在明显增加,要重在花钱买机制,要加强对政策效果的动态评估,并充分考虑政策效果时滞,避免政策措施出台过于仓促密集。
我国在主动“软着陆”过程中,受到来自外部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波的叠加,造成了2008年三季度以后国民经济的下滑明显加快,原来的一系列尚待观察的“不确定性”在主要的方面变为确定,经济运行中由前一高涨期转入新一轮低迷期,因而宏观政策必须实行重大转变来作出应对。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决定,十分及时、果断。
展望2009年,国民经济将在继续下行的过程中得到国家扩张性宏观政策向上“托举”的调节,总体的经济运行政策导向鲜明地表现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同时亦应注意促进改革,把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的发展、改革结合起来。财政政策方面,可以作出如下一些展望:
一是在总量上与货币政策配合呼应,适度扩张,给突遇寒流的经济增温供暖。2009年的预算安排中,将较大幅度地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和增加赤字规模——在这方面我们不论从名义指标来看,还是从实际公共部门负债的综合考量来看,都还具有足够运用的安全空间。政府“反周期扩张”将在带来市场主体跟进、形成回暖的运行拐点之后,再“功成身退”。同时考虑到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已有明显转变,财政困难显现,我国财政已进入“过几年紧日子”的新阶段。
二是运用支出政策积极优化结构,区别对待,大力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增加有效供给。对于与“三农”有关的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建设;交通与能源、原材料方面的重点建设;贯彻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支撑改进基本民生的各类事项(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基本住房保障、社会保险中的一系列具体事项等);支持走创新型国家道路的项目和投入(重大专项、科技创新与开发等);以及震灾之后的重建,都会成为加大投入力度的重点。这些将会以乘数效应扩大内需,改善企业预期,提升经济景气,解除社会成员后顾之忧,消解“矛盾凸显期”的一些突出矛盾。这种政府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的“供给管理”在我国需要长期注重,但在政策扩张期更有条件来加大力度,多办些想办尚未办、或力度应该加大的事情。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和谐,这种结构性的优化、升级,具有莫大的意义。
三是实行结构性的减税和税制改革,服务于长期的市场建设和机制转换。这方面已确定的代表性事项,减税首推增值税转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更好地使企业积极承担市场投资主体角色,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加快企业技改、升级;出口退税和房地产有关的税收,也可能会酌情向宽松方向作适当的动态调整。
四是将与多方协同配合,积极推进调动市场潜力的政策性融资。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启动的第二年,即在1999年的时候,开始由长期建设国债所筹资金拿出部分财力用于大型企业技改贴息,即是带有政策性金融性质的“四两拨千斤”式调节,资金量至少可放大十倍。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性融资工具除积极运用贴息外,还可以更加多样化,积极地更多运用BOT、信用担保、政策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点和创新活动。
此外,在今后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调控的同时,对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也将有所推进。
财政收支增速将明显减缓
受经济增速回落、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2008年财政收入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2009年,为了应对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
2009年财政收入将难以保持近年的高增长势头,增幅将明显低于2008年。尽管2009年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但由于2009年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回落,2009年财政支出增幅将低于2008年。
预计2009年财政政策五大取向为:1、扩大政府赤字和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2、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3、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4、加大财政政策结构调节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5、深化财税改革,推进税制结构性调整。
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明确列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且,围绕保增长这条主线,推出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举措。其中,可归入税收政策系列并将成为2009年中国税收政策主基调的举措,就是实行结构性减税。
鉴于结构性减税的提法相对较新且意义重大,有关它的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仔细说清:
一、如何理解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的核心内容,固然是减税——税负水平的削减,但将“结构性”与“减税”拼装在一起,给减税前缀限定词,从而形成结构性减税的特有概念,显然是有特殊含义的。
其一,有别于全面的减税,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税负水平的消减。即是说,它所牵涉的税种,是有选择的,而并非是不加区分地针对所有税种的税负水平的“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的削减;它所追求的目的,主要是拉动消费与投资,特别是扩大最终的消费需求,而主要不是着眼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其二,有别于大规模的减税,结构性减税所实行的是小幅度、小剂量的税负水平的消减。即是说,它意在削减的税负水平的量,是有限度的,而不是大量的;它所带来的税负水平的下降,是要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的,而不是可以不加掌控、随意突破的。
其三,有别于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结构性减税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纳税人实质税负水平的下降和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即是说,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纳税人实质税负水平的下降,而不是在维持实质税负水平大致不变条件下的不同纳税人群体之间税负水平的此增彼减;它最终实现的净效应,就是税收收入的减少或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相对下降,而不是在维持税收收入或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大体不变条件下的不同税种收入之间的此增彼减。
二、为什么要实行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提法的形成,有两个特殊的背景。正是这两个特殊的背景,构成了实行结构性减税的特殊理由。
理由之一:我们需要减税。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以及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防止经济增长幅度下滑过快过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的条件下,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在财政上可以实施的基本举措,无非有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两个线索。在其中,以减税来扩大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无疑具有基础性意义。而且,在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已经持续15个年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获得迅速提升的条件下,减税对于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宏观调控决策,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由之二: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需要优化。
减税,固然是作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需要而实行的一项宏观调控举措,但是,对于它,是不能仅仅当作权宜之计或应急方法来看待的。也就是说,减税必须有长远的战略考虑,不能也不应脱离既有的税制改革方案轨道。
事实上,从2003年后期开始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其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优化现行的税制结构。比如,逐步增加直接税并相应减少间接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尽快开征财产税并结束财产保有层面的无税状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等等。将减税的意图与优化税制结构的目标相对接,从而将减税安排落实到具体的税种上,自然要对不同的税种“区别对待”,使“削长”与“补短”相衔接。
三、可以减少哪些税?
那么,根据上述的分析,究竟哪些税种可以进入减税的视野?
迄今为止,政府已经推出并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继续推出一系列的以减税为主要取向的税制调整举措,但就现实中国税收收入的格局和实行结构性减税的主要目标看,减税的重点,可能要锁定在如下两个税种上:
首先是增值税。国务院已经确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生产型和消费型增值税之间的差异,说到底,就是对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所付出的款项,在计征增值税时,是不计入征税基数从而准予抵扣,还是计入征税基数从而不准予抵扣。准予抵扣,即是消费型增值税。不准予抵扣,则是生产型增值税。前者系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支出免征增值税,它体现着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激励。后者则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支出照征增值税,它体现着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抑制。照此看来,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过程,也就是增值税计税基数趋于缩小的过程。在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其最终的效应,就是减税。
作为现实中国的第一大税种,2007年,增值税收入占到了全部税收收入的44%。它的调整和变动,无论对于中国现行税制还是对于整个税收收入而言,绝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因而,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的转型,可说是政府能够拿出的最大的减税动作。据财政部门估算,这一项减税动作,在2009年,将减少大约1200亿元的税收收入。
当然,对于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减税效应不能做绝对的理解。因为,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增值税,毕竟只是政府推出的一项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激励企业投资的政策安排,这项政策能否产生实际的效应或者其实际的效应有多大,最终还要取决于企业对这项政策安排的反应。只有企业真的扩大设备投资了,真的着手技术改造了,真的增加投资需求了,增值税转型的减税效应,才能真正“落袋为安”——进入企业的腰包。否则,它便只能是“树林子里的鸟”。
其次是个人所得税。从2006年1月1日至今,涉及个人所得税的减税动作主要围绕着两个线索进行。其一,增加工资薪金所得额扣除标准。先是由800元提升至1600元,后来又提升至2000元。其二,减轻进而暂免征收存款利息所得税。按照财政部门的估算,个人所得税的上述减税动作,在2009年,将减少大约460亿元的税收收入。
最近的一段时间,社会上又出现了一股要求进一步增加工资薪金所得额扣除标准的呼声。甚至有了提至3000元乃至8000元的具体建议。然而,综合考虑当前中国的现实和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方案,增加工资薪金所得额的扣除标准,似不应成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或减税重心所在。其基本的理由在于: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列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一共有11个: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尽管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所得税收入来源的大头儿,占到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60%左右,但毕竟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忽略其他的征税项目而仅对工资薪金所得这一征税项目进行调整,显然不能说是全面的改革。此其一。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最大缺憾,是不那么适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需要。道理非常简单,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一种综合的收入差距,是在加总求和所有来源、所有项目收入的基础上才能计量出来的。现行的将个人所得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就不同类别征税的办法,固然便于源泉扣缴,不易跑冒滴漏,也能多少起到一些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但是,在缺乏综合所得概念基础上实现的调节,毕竟是不全面的,甚至可能是挂一漏万的。让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多纳税并以此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就要实行综合所得税制——以个人申报为基础,将其所有的所得综合在一起,一并计税。此其二。
所以,鉴于“十一五”规划所绘就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方案,已经把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确定为“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并且,从现在起到2011年末,只有不足两年的时间。抓紧当前这一难得的机遇,通过将个人所得税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改革付诸实施,从而在全面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前提下求得中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的减轻,才是我们应当选择的路径。
希望采纳
㈡ 存钱速度能赶上房价上涨吗
如何理解靠存款买房难于追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最近,看到了一个数据,说是中国人在银行的存款总额,截止到上个月差不多就是70万亿,而居民个人贷款的总额是40万亿,换句话说,这两个数相减之后,就剩下30万亿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30万亿除以14亿,每个人的净存款就只有2万元。而一个家庭按照三个人的标准来计算,大概就是6万元的存款。
但问题是,买房子总有先后顺序。那些后来买房子的,大多数是真正的刚需族,他们本来就是工资年限不多,收入也不高,却面临着比过去多少年都要高很多的房价被动接盘。这种情况下,三刻认为着,真心不合理。因为这就相当于所有的人都把房产增值的希望让刚需族来承担。请问,这合理吗?这公平吗?
㈢ 中国居民的银行储蓄约在28万-30万亿元之间,银行体系贷款余额大约40万亿,
还有企业存款、机关事业单位存款等等,这样加起来要远远大于贷款。
㈣ 中国房地产商贷款总量有多少
请查询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
㈤ 2010年12月31日,中国国有银行贷款总额是多少万亿元(人民币),中小企业贷款额是多少
2010年12月31日,中国国有银行贷款总额是多少万亿元(人民币):本外币贷款余额50.92万亿元。
中小企业贷款额是多少? 20.76万亿元。
㈥ 我国影子银行40多万亿的总规模意味着什么老百姓如何规避风险
什么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指从银行监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体系。随着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的杠杆率进一步提高,一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酝酿。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认为,融资需求的快速增长、资本追逐利润的性质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
“影子银行”最早是由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首次出现时提出的。其本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逃避监管。目前,美联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从功能角度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即从监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具有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金融中介机构,类似于银行。
银行存款利率太低,如果没有影子银行,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根本借不到钱,无法持续发展。所以中小企业要通过股市融资,导致股市成为圈钱的工具。怎么才能变好?现在,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中小企业有了资金来源,股市圈钱的现象也会得到缓解。中国政府应该如何解决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首先是利率市场化,其次是国企改革。只有早日实现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可兑换,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这样才能保证人的钱不亏。
中国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中国应充分吸收欧,美等国的影子银行,认识其合理性,扬长避短,按照规范运作、有效监管、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要认识到影子银行的存在价值及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逐步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尤其像民间信用,是一种对立的金融运作模式。
B;建立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竞争和退出机制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上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县以下唯一的金融供给主体。社区银行等小机构不发达,缺乏存款保险制度。投行在人才、创新手段、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胜利。因此,商业银行应依靠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短信金融等金融服务,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c;为了加强理财产品的管理和运营,在过去的几年里,储户的资金逐渐从储蓄转向理财产品,特别是对于个人财富价值较高的客户,他们逐渐将其财富转移到理财产品上。对了,天上没有馅饼。综上所述,普通人自己花钱最安全,最放心。什么,这个理财,那个投资?朋友们,这是真的吗?
㈦ 201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
2011年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1〕5号),提出积极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及时提供有效融资支持,并做好专项监测。
2月1日至2日,召开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1日,发布《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形势座谈会。按照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均衡增长,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银发[2011]79号),加强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保障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和使用。
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1〕94号),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振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繁荣。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署《中白双边本币结算协议》。该协议是我国与非接壤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也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后的区域金融合作的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白两国经济合作,便利双边贸易投资。
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和西南地区抗旱救灾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11〕100号),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支持春季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必须的流动性需求,切实加大对春季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的有效信贷投入。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1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全力做好玉树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11〕121号),及时出台支持灾区抗震救灾的特殊金融服务措施,要求加强灾区现金调拨和供应,确保支付清算、国库等系统通畅运营,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信贷投入,满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5月10日,发布《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银发〔2011〕198号),要求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普及在实践中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创新类金融产品;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流程,再造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发〔2011〕170号),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多方面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密切跟踪监测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做好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6月8日,发布《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冰岛中央银行签署了金额为35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以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加强双边金融合作。
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银发〔2011〕193号),提出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拓宽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多举措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1]186号),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增加国内试点地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试点业务范围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结算,以进一步满足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际需求,发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作用。
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23日,为推动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中国人民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约300亿新加坡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11]211号),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7月30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1]412号),对《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1]19号)有关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并要求各地上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情况。
8月5日,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全力做好甘肃、四川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地区住房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1〕226号),提出落实好灾前住房重建贷款因灾延期偿还政策、对灾区实行住房信贷优惠政策、加强贷款管理、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加快恢复灾区各项金融服务功能等意见。
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1]217号),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使用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9次例会决定,对四川等8个省(区)辖内喜德等27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9.61亿元。
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发〔2011〕249号),明确境外机构可申请在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用于依法开展的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该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1〕271号),强调保持对灾区金融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对灾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1年第三季度例会。
9月29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1〕10号)的有关精神,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1〕275号),要求商业银行更加严格地执行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及贷款利率等相关政策,明确了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等相关规定,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同时,要求商业银行继续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需求,支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9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11]91号)。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1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6%;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11月2日,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9日,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1]59号)。
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办法》的通知》(银发[2011]316号)发布,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认真履行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工作职责,准确把握监测考核重点,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原则,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巩固前期改革成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1月22日,为促进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双边贸易,便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满足经济主体降低汇兑成本的需要,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交易。12月15日,俄罗斯莫斯科货币交易所正式挂牌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交易。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形势座谈会,分析经济金融和货币信贷形势,引导金融机构保持贷款合理适度增长,加强优化信贷结构,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2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市时间调整为16:30。
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形势座谈会,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金融机构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强自我调整信贷行为,保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1年第四季度例会。
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50%提高到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5.56%提高到5.81%;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3%上调至3.85%;一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2.88%上调至3.3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
希望采纳
㈧ 2009年货币市场的波动变化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自年初起逐月加快,到11月末,两者增速分别达到34.6%和29.7%,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高峰。从信贷增长情况看,全年贷款余额达到40万亿,新增贷款达到9.59万亿元的历史高位,比上年多增4.69万亿,是2007年新增贷款3.64万亿元的2.63倍。货币和信贷的高速增长,为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是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负面作用。正因为如此,从去年10月起,中央银行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稳步回收市场流动性。在货币市场操作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停滞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12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开始回落,M1和M2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了2.25和2.02个百分点,降至32.35%和27.68%。尽管如此,仍然比上年末分别高出23.29和9.86个百分点。
㈨ 中国房贷有多少万亿
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22万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年末增速低1.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7790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9.3%,占比较上年全年水平低9.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