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富豪成“老赖”,买百亿豪宅豪车,为什么拒还中国银行120亿贷款
说到“富豪”这个词汇,大家都会打心底里产生佩服之心,因为“富豪”就是金钱的代名词,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足以说明钱的重要,而现在的人们之所以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社会上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钱的问题,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既是一位富豪,也是一位“老赖”,是不是很好奇呢?他就是来自印度的阿尼尔·安巴尼,接下来就说一说他的故事吧。
结语
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他的故事也让很多人想到了一个中国古老的故事,那就是“农夫与蛇”的故事,在这里农夫就是我国,而蛇就代表着阿尼尔·安巴尼,农夫帮助了蛇,蛇不但不知道回报,反而咬了农夫一口,那到时候如果你再碰到这样的问题,又有谁愿意再出手帮助呢?所以做人一定要先讲诚信,还要懂得感恩,只有这样才会在社会中立足,如果像阿尼尔·安巴尼这样的不懂得感恩,也不讲诚信的商人,恐怕有再好的生意找到他,他也不会成功吧,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记得留言和关注,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礼记》
⑵ 在中印关系紧张之际亚投行还给印度贷款是怎么回事
印度能从亚投行获取最大的贷款份额,恰好证明了亚投行是标准的“多边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面向所有成员国,而非某些人认为的“中国的银行”。亚投行的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在运营机制上,亚投行关注的是推进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活动及项目落地推进。
在决策机制上,亚投行由其内部设立的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做出独立决策,不受特定国家政府的控制。中国是亚投行的发起国和股东之一,但亚投行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其发展需87个成员国相互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亚投行在印度的投资项目充分地体现了亚投行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贯重视。自成立以来,亚投行一直关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提高国家间连通性,并促进跨境贸易。正如亚投行理事、波兰财长特雷莎在印度孟买举行的亚投行第三届理事会上表述的那样,基础设施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而是更需要广泛的国际参与。
近日,印度的“国家投资和基础设施基金(NIIF)”获得亚投行1亿美元注资,并计划聚焦绿色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服务等项目。NIIF公布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即面向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水务、公共卫生和垃圾管理。这与亚投行所坚持的可持续发展是相符的。
⑶ 亚投行最大股东是中国,为什么要借钱给印度卖武器
首先印度是以基础建设的名义骗来的借款。第一层看印度赢了骗到了能武装上先进武器。
但是第二层看就复杂了:
首先这是赌博,赌印度不敢真的打,且万一真的打,随时可以把钱断了,且如果印度出格可以借口调查贷款去向逼迫印度让步。让印度更加不敢打,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最后只能浪费一大钱回头还得还,且还得带着利息。
大三层,亚投行实际上很欢迎有傻瓜借这么多钱,可以吃到利息,因为平时没谁借这么多。
表面上印度以为自己是骗来的借款实际上是中国故意借出去的,目的就是骗到这个利息,且让印度不从其他的地方借钱方便制约印度。
⑷ 中国与印度投资环境对比
目前,去中国还是去印度投资已成为德国媒体和经济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以往德国各地举办的投资研讨会多以介绍中国为主,现今关于印度的报告会则有后来居上之势。尤其是今年4月,印度首次成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主宾国,印度总理辛格率庞大经贸代表团参加,参展企业350家,参展面积达1.15万平米,创历届主宾国之最。德经济界在博览会期间宣布已向印度投资15亿欧元,宝马和大众公司等纷纷表示将在印度投资设厂。一时间德经济界掀起投资印度热潮,印度成为每谈必及的话题。本文主要对德媒体近来关于中国与印度比较的报道进行梳理综合,希望能为国内跟踪德对华投资的发展趋势及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些许参考。
一、中国更具吸引力
在过去的5到8年里,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在华投资设厂,德国的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纷纷涌入中国,中国似乎已成为德国企业降低成本、提高销售的唯一希望。其间印度则在全力以赴发展服务业,经营业务流程外包(BPO)和软件开发业务。在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后,印政府才逐步采取措施鼓励生产性企业。在投资环境上,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印度。2005年中国GDP为22257亿美元,增长率为9.9%;印度GDP是7750亿美元,增幅为7.5%。在购买力方面,2004年中国的人均购买力达1279美元;印度则仅为602美元。由此可见,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消费能力,中国比印度都更具优势。2005年中国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600多亿美元,印度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仅为67亿欧元,约为中国的九分之一。
中国与印度经济指标对比
货币单位:美元
经济指标
时间
中国
印度
国内生产总值
2005年
22257亿
7750亿
人均收入
2005年
890
460
人均购买力
2004年
1279
602
机床市场价值
2005年
70亿
6亿
零售总额
2005年
7080亿
3510亿
轿车销量
2005年
290万辆
110万辆
资料来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德经济界将印度在投资环境上与中国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早
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早10年,思想比印度更加解放。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保守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开放。印度存在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统一、劳工法过严、罢工多、法律条文过繁、某些企业信用差等投资障碍。
(二)中国政局长期稳定
中国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局长期保持稳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频繁,对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印度贫富差距大
印度的土地问题、种姓制度和教派之间的冲突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贫富悬殊现象比中国严重。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达3亿人。
(四)中国地理位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在亚洲各地区经济中,东亚经济发展最快。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国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印度虽执行“向东看”的政策,其地理位置离东亚有些偏远,对印度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太有利。
二、印度后劲十足
印度赶超中国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印度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吸引外资,如将进口关税从1991年的300%减少至现在的15%,取消进口限制,几乎所有行业均向外国投资企业开放等。印度政府还借鉴了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近年来建立了12个经济特区,并准备再设立50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里,投资商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对于出口型企业,可10年免税,同时可以零关税进口企业所需物资。司法部门可将特区视作“国外”来对待。自2005年以来,由于严格落实各种改革措施,印度出现了“投资繁荣”景象。通常印度每年获得的国外直接投资约40亿至60亿美元,而2005年下半年签约的投资金额就达到190亿美元,2005年德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比2004年翻了一番。德经济界认为印度投资的“软环境”要优于中国,主要包括:
(一)印度的金融系统运行比较健全
印度的金融机构主要掌握在私人手中,放贷遵循市场规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8%。印度的股票市场比较成熟,成为印度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
(二)印度的私人资本运作经验丰富
印度独立后,过去就存在的私营财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财团。在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一大批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水泥建筑业和旅馆旅游业的私营企业或私人财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很快进入全球化经营。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
(三)印度的国际型技术人才多于中国
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学教育比较重视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较强。某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印度每年毕业的工程师数量是中国的两倍,达60万人。
(四)印度的法律体系较健全
印度独立后,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印度实行的是盎格鲁法系,其司法结构基本上是英国式的,这对西方投资者来说更为熟悉。
三、印度将成为德国企业的新兴投资地
在德投资商眼里,中国和印度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中国作为生产性基地拥有巨大吸引力,德国企业向海外转移生产部门,中国依然是首选;印度则被德经济界视为“吸引力正在上升的投资目的地”。但印度的总体投资水平还无法与中国相比,外资快速增长还需要时间。
(一)印度市场潜力巨大
印度有11亿人口,近两年经济增速逾7%,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12位,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德经济界把印度作为新兴的投资地已毋庸置疑。虽然目前中国“投资理想地”的地位还无法撼动,但德国企业会关注印度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赴印度投资的趋势正在逐步加强。
(二)德政府推波助澜
今年4月,印度总理辛格率庞大经贸代表团访问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印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能源和科技领域的合作,筹备成立“德印能源论坛”和“德印科研技术中心”,德掀起“印度热”。在德政府推波助澜之下,德经济界赴印度投资的热情逐渐高涨。
(三)德企业在印度投资升温
目前德国在印度的合资企业约600家,是印度的第二大投资伙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德经济界称已向印度投资15亿欧元。德复兴信贷银行(KfW)随后宣布,今后3年将在印度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投资25亿至30亿欧元,该行正在印度孟买筹建代表处。宝马汽车公司也正式向外界透露,在印度南部投资2.1亿美元建立汽车组装厂。印度政府今年6月批准了大众公司在北部旁遮普邦投资3.3亿美元,兴建汽车生产厂,预计建成后年产汽车10万辆。德汽车零配件供应巨头博世公司也于最近宣布,两年内将在印度的投资增加4.09亿美元,开发和生产柴油发动机。该公司计划至2010年将在印度的柴油发动机年产量增加到60万台,目前在印度的员工已达1.5万人。此外,德国重要的建筑材料生产商-海德堡水泥厂已于今年3月进入印度市场,在孟买成立了合资企业,年产水泥75万吨。
四、印度对中国的影响
虽然德国经济界目前将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向印度,但印度自身发展存在的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使德企业对在印度投资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德经济界普遍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总体发展水平至少落后10年。目前,德印双边贸易额仅为德中贸易额的20%,德对印度的实际投资金额仅为在华投资的12%,因此在短期内中国仍将是德国经济界投资的首选地。
(一)德经济界更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
前不久,德欧亚咨询公司对德部分企业进行了一次中印投资环境的对比调查,在企业决定投资地点的六项关键要素的评比中,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平均分数远远高于印度(参见下表),仅在运输成本上,中国的得分稍逊于印度。
德经济界对比中印投资要素
投资要素
中国
印度
人工成本
1
4
企业税
8
12
关税
4
5
优惠政策
1
2
能源成本
2
8
运输成本
7
6
资料来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注:1等于投资环境优良,12等于投资环境恶劣。
(二)印度制造业将对我构成威胁
值得关注的是,以往德资主要进入的是印度的信息技术、电信或业务外包行业,现在德企业纷纷进入印度的水泥、钢铁、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可以预见,印度以往相对薄弱的制造业由于外资的进入将对我制造业构成威胁。随着印度政府加大改善投资环境,德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步伐将加快,德对华投资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三)中印是竞争性伙伴关系
目前德经济界“印度热”的人为炒作因素较重。德经济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和印度是“竞争性伙伴关系”,呼吁德企业同时在中国和印度投资。德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西门子公司前任董事长冯必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就德国企业而言,去中国和印度投资不应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两者兼而有之。
⑸ 2017-2019年中国对印度投资存量的下降的分析和原音
摘要 您好,主要是由于印度不断对中国挑衅,导致两国关系倒退
⑹ 中国银行借给印度的五十亿美元打水漂了吗
应该是打水漂了
⑺ 借给印度富豪阿尼尔安巴尼的50亿人民币的三家中国银行是哪三家
2010年,阿尼尔·安巴尼以5%的利率获得了国开银行提供的19亿美元贷款。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又为阿尼尔·安巴尼提供了13亿美元的贷款,然而阿尼尔·安巴尼的公司此时已经负债70亿美元。
后来,阿尼尔·安巴尼用新的贷款来偿还旧的债务,导致负债越来越多,最终欠下了140亿的银行贷款。
⑻ 中国国开行向印度老赖追债是真的吗
29日报道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已通过法律程序,向深陷债务危机的印度通信运营商信实通信要求偿债。国开行方面证实,已于上周向印度法庭提交诉讼,申请信实通信破产清算。
有消息人士表示,信实通信被索债并非偶然,该公司近年来业务持续萎缩。在国开行提出诉讼后,该公司还指责中方“提前提出不合时宜的偿债要求”。事实上,国开行所谓“提前”状告该公司是符合国际商业准则的。如果信实通信破产清算,国开行作为债权方则可实现其部分资产偿债的目标。传统上印度的银行很少会推动公司破产,一些债权人则期望外国银行发起动议。在此情况下,国开行牵头的维权行动会得到更大响应。
⑼ 中国援助印度物资上印着哪8个字为何引发关注和讨论
印度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表示给予援助,起初在我国向印度伸出援助之手时,印度有关部门却没有接受我国的好意,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形势一直严峻,甚至无法控制,医疗资源又极其紧张,因此印度向我国求助。
5月10日,有关部门表示为了帮助印度开展新冠疫情的抗击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红十字会提供100万美元现金的援助,此外,我国提供的首批援助印度的物资也已经到达当地,物资上“命运与共,战胜疫情”的字样,表明我国将生命看的无比的珍贵。
⑽ “印度老赖”从中国借了32亿,用贷款买豪宅游艇,为何宁死都不还钱
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人类在不断的进步,同时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有一样东西自人类发明以后,其所代表的含义就一直没变过,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硬通货——货币,通俗点来说就是钱了。关于钱,有着各种各样的俗语,像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的为钱至上主义的话,也有钱乃身外之物这样的视金钱如粪土的清人,但就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离不开钱的,就像小品里说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现如今,有钱人在社会上已经比比皆是了,但真要说起最有钱的人,人们用还是会津津乐道的,因为大家都很向往富豪的生活,希望能如同富豪一般一郑千金,但终究是不切实际的,但大家还是想知道富豪的有钱程度,于是就有了富豪排行榜,有国内的排行,也有国际上的,国内比较著名的像是马云,王健林等等的商人,他们都是富豪榜上数一数二的有钱人,而国际上的富豪像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等,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
屡次不还款的阿米尔最终背上了国际老赖的身份,可他不服气,居然将此事告上了伦敦法院,也不知道这人脑子里怎么想的,难不成欠钱不还还有理了不成,老话说的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难不成你说不还就不还,你说的又不算,所以伦敦法院驳回上诉不予评审,并且命令阿尼尔在规定期间归还所欠贷款。
参考文献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