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月央行扩表1456亿 释放了哪些信号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央行资产总规模为38.9万亿,相比去年末小幅扩张1456亿。分析来看,主要是央行资产端“其他资产”扩张所致。下文对重要科目变化进行分析。
资产端:其他资产扩张
外汇占款:央行资产负债表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是央行持有的占比最高的资产类别。数据显示,1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21.1万亿,环比增加92亿。
从2002年开始,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大量增加,企业手中获得了大量外汇。在当初强制结售汇的背景下,央行吸收了绝大多数外汇,并投放相应的人民币,形成了外汇占款。再加上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大量热钱的涌入,进一步快速增加了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
而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预期,资本开始出现外流,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开始明显减少,到了2017年以后基本稳定。去年以来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产能的快速恢复使得全年外贸情况明显转好,资本与金融项也呈流入态势,但外汇占款并未大幅增长。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有较大量的外汇流入我国银行体系后并未形成人民币资产,而是再度投资至海外。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表示央行将钱借给银行后,形成对银行的债权。该项目主要由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形成。
1月该科目余额为13.2万亿,环比减少1283亿,主要原因在于逆回购余额减少了约1800亿。
其他资产:1月末“其他资产”余额1.93万亿,环比增加2720亿。市场人士推断,其他资产可能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以及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2019年1月“其他资产”的变动也引起市场分析人士广泛关注和猜测。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央行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表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是未单独列示的资产科目集合,主要是一些杂项资产项目和应收暂付项目。年底时,这些项目中有不少会有季节性变动的特点。待年末时点过去后,这些季节性变动会减弱或消除。
负债端:政府存款增长
储备货币:储备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1月末储备货币余额为31.68万亿,相比去年末减少1.36万亿,主要是“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额减少。
金融性公司存款包括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1月临近春节,取现需求增加,导致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有所下降。
政府存款:央行资产负债表下的政府存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季初1月、4月、7月、10月会出现明显增长,季末3月、6月、9月、12月减少。这种季节性特征主要是因为季初企业缴税和季末财政支出集中的影响。1月末政府存款余额5.35万亿,环比增加约1.5万亿。
总体看,央行在保持资产负债表基本稳定的同时,实现了货币信贷的有效增长。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央行行长易纲去年6月表示,2018年以来,央行10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8万亿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至目前的9%左右,商业银行可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货币乘数上升了。降准一方面表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另一方面体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发放更多贷款形成货币扩张效应,同时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又相应进行了扩表。所以,央行的降准和增加再贷款都是扩张的货币政策,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前者是缩表,后者是扩表。
“这几年,央行扩表和缩表在金额上大体相当,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在36万亿左右,这与目前国际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表的机理不同。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表现为持续合理扩张,贷款保持较高增长,这也表现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断提高,市场机制的运行良好。”易纲称。
『贰』 1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27 万亿元,此举有何目的会对贷款方带来哪些影响
贷款增长较快释放了什么信号?我们先拆分看看贷款结构的分布。4月新增非金融企业贷款(含中长期贷款、短贷和票据融资)9395亿元,约占当月新增贷款总额的55%,同比多增6115亿元,占当月贷款同比多增规模的90%。从期限结构来看,4月新增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环比少增6979亿元,同比多增3391亿元;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少增4096亿元,同比多增2724亿元。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增贷款当中超过5成是来自企业贷款。针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高速增长。某经济学家指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企业贷款出现快速增长等一系列数据表明,疫情在初步控制后,企业复工率逐步提升,机构愿意通过贷款扩大再生产,是一种经济复苏的信号。
疫情发生以来,各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从金融倾斜到技术推动等多措并举维护经济的平稳发展。4月贷款增长较快也是政策支持的结果,可反映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顺畅,市场机制高效运行。
广义货币(M2)方面,央行披露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增速10.1%,达到近年来的高位,重回两位数增速。而4月M2同比增长11.1%已超出市场预期,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速。央行此前解读称,M2增速上升比较多,总体上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比较多,推动了M2增速回升,全社会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状态。
另一个引起社会热议的数据,是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有网友认为这是“报复性消费”引起的,事实上消费支出仅占了存款减量的一部分,住户存款大降7996亿元,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是股市上行阶段的存款迁移现象(即居民存款转移到了股市)。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则由大量企业获信贷资金后转化而来。
有金融研究员分析,在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引导和刺激下,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在4月持续恢复。从目前数据反映的情况而言,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虽未100%走向正轨,但趋势是积极乐观的,宏观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很显著。
总体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相适应,高于受国内外疫情冲击的实际经济增速,有助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升至潜在增速附近,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形成。我国经济韧性巨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叁』 16.81万亿新增信贷去哪儿了
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再度刷新历史记录;2019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3.08万亿元。
从增速来看,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M2增速等都有所上行。央行初步统计,2019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而2018年末可比口径下的社会融资同比增速则为10.3%。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表示:“社融指标也不是越高越好,时点期内合理就行。如果过高的社融规模会推高全社会的杠杆水平,带来通货膨胀的隐忧,过低则反映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不足。”
央行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9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7%,而2018年12月M2同比增速则为8.1%。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1月16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M2增速回升,是央行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和逆周期调控的结果,而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融统计,则会使统计数据更加完整全面,并有利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019年末M2同比增长8.7%,超出市场预期。我观察到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派生存款增加;二是去年1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467.90亿美元,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高,随着人民币汇率由贬转升,预计外汇占款改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此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除M2外,作为经济与企业运营活力代表的M1,在12月也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连续两个月出现了回升态势,这对经济是个积极的信号。
在未来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2020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注重内外平衡,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
新增信贷去哪儿了?
不仅是2019年的人民币信贷规模和社会融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与2018年相比,信贷结构也出现优化,投向实体企业、制造业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出现明显提升。
“总体来看,金融数据整体向好,结构在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金融对于实体的支持力度在加强。”阮健弘表示。
具体来看,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新增的16.81万亿信贷中,首要来源是中长期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其次则是来源于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2019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9.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4万亿元,新增公司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56.2%,较2018年上升了4.83个百分点。
此外,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也都有所提升。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67.4%,较上年末上升了2.16个百分点;阮健弘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4.9%,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
从社会融资规模来看,2019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高达16.88万亿元,同比多增1.21万亿元,占全年新增社融总量的66%。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规模则仍在持续净减少,但减少幅度较2018年明显缩窄;直接融资项下的企业债券净融资3.24万亿元,同比多6098亿元,出现较大增长。
另一方面,2019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4万亿元,同比多增543亿元。而在2020年初的货币信贷投放方向,21世纪采访的多位银行分支行负责人则表示,一方面年初的项目中大型政府类、基建类项目会比较多,另一方面银行也会继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监管部门也一直在强调金融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我们也一直在保持信贷投放。从地区观察来看,制造民营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去年四季度后企业的信贷需求是有回暖的,预计中美贸易协定的签署还会促进珠三角制造、进出口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回暖,提升企业信贷需求。”珠三角地区某国有行分行副行长表示。
2020年货币政策怎么走?
2020年初以来,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价格有所上行,央行也在1月6日实施全面降准后,连续两日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大量投放,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1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春节前流动性的平稳以及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如果观察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可以发现还是比较平稳的,央行将继续采取货币政策操作,保障春节前流动性的平稳,也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除流动性问题外,市场也十分关心2020年的货币政策走向,尤其是降准降息方面。
在降准方面,孙国峰表示目前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9%,大型商业银行为12.5%,中型银行为10.5%,小型银行为7%,计算两优后,大多数服务县域银行实际法定存款准备金为6%。“在国际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适度水平,未来中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有空间,但空间有限。”孙国峰表示。
在降息方面,孙国峰则回应称,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讨论降息问题时应该更关注实际贷款利率的变化。“去年市场利率整体下行,LPR改革推动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果,信贷利率水平是有明显下降的。”孙国峰说,“存款基准利率仍将长期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等,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近期宏观经济企稳且通胀压力仍在,我预计MLF利率暂时不会调整。由于今年初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银行资金成本下降,预计本月LPR利率会小幅下降5个BP。此外,1月23日将有2575亿元TMLF到期,预计将扩大规模续作。”温彬表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也表示,目前降息(下调MLF操作利率)效果对于降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效果有限。预计在存量贷款切换定价基准完成前,货币调控以数量型政策为主,MLF操作利率下调或将在3月之后。
而在信贷投放方面,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则表示,会严控房地产信贷资源中的占比,引导商业银行切实转变经营思想,把经营重点放在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领域,央行在推动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还会有进一步的研究和部署。
『肆』 央行发布一季度金融报告 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
4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指出,期内广义货币增长10.1%,狭义货币增长5%。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期内,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55亿美元。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6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3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124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255亿美元,同比少增206亿美元。3月当月外币贷款减少33亿美元,同比多减95亿美元。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76亿美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16万亿元,同比多增2.44万亿元。
3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654亿美元,同比下降0.5%。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76亿美元,同比少增337亿美元。3月当月外币存款减少223亿美元,同比多减248亿美元。
据悉,3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43个和1.0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4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37 个和1.03个百分点。
一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283.42万亿元,日均成交4.8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6%。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9.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
另外,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6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0851元人民币。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46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0.78万亿元。
『伍』 2020年1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是多少
网络一下就知道了。不过一看到新增人民币贷款这个问题就感到很糟心,这两个月连生产都没法进行,钱到哪去了?好担心未来几个月的通货膨胀。
『陆』 1月新增贷款2.5万亿超预期 分析称与楼市回暖有关
增加2.51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分析称与楼市回暖、银行年初集中放贷有关
1月份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双双创出单月历史新高。央行2月16日发布最新数据,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2万亿元人民币,均高于市场预期。
过去三年同期均值仅1.3万亿
新增贷款是用来反映我国金融机构向企业和居民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的增加额,社融规模则指示了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
昨日央行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部分,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07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783亿元。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新增贷款中长期贷款的大幅增加,主要是受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的拉动。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闫玲也认为,去年年末房地产销售旺盛,拉动住房按揭需求增加,居民中长期贷款亦创历史新高至4783亿元。
从历史上看,历年1月均为信贷和社融高点,但今年信贷和社融规模远超季节性因素。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举例称,2016年1月信贷2.5万亿,而过去三年1月均值仅为1.3万亿;今年1月社融3.4万亿,过去三年均值仅为2.4万亿。
企业中长期贷款创近5个月新高
除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外,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9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
对于这部分增长,闫玲将此归功于稳增长政策,及其带来专项金融债的配套贷款投放较多。闫玲称,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信贷的比例为34%,创近5个月来新高。
社融规模和新增贷款数据创新高是否预示着经济已到了回升的转折点?
昆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建军认为,根据表外融资同比增加较多,侧面表明实体经济投资需求正在恢复,投融资趋于活跃。但如果1月份的数据仅仅是季节性的因素,反而会影响未来信贷投放和M2(广义货币)的持续增长。
新京报记者 陈杨
■ 原因剖析
昨日,多位分析师向新京报记者表示,1月份新增贷款与社融规模的大额攀升,大为出乎此前意料。更有分析师指出,1月信贷2.51万亿的数据和对实体经济的感受有分歧。这次数据飙升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
银行年初集中放贷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分析,如单纯从数据看,无疑表明经济正在改善,特别是居民户和公司户的中长期信贷都出现大幅增长。而带来增长的可能原因,包括银行早投放早收益的心态今年可能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息差收窄和资产荒的局面下,提早放贷有利于保证全年收益。
原因2
楼市回暖拉动房贷增量
同时,刘东亮表示,房地产销售改善也可能会带来居民部门按揭贷款强劲增长。
今年节前,央行曾联合银监会发布房贷新政,居民家庭通过商业贷款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可降至20%(原25%);而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原40%)。
而早在去年8月,央行、住建部等多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将公积金贷款购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0%。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并“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宽松的房地产政策为楼市带来了积极效应。中原地产统计显示,北京1月二手房成交24312套,创近34月以来的新高。而新建商品住宅由于供应减少,成交量环比下降,只有3815套,但成交均价仍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同期,商品住宅库存下滑到65167套的新低点。
原因3
外币融资转向人民币融资
除以上两个原因,还有不少分析师认为,外币融资转向人民币融资带来的信贷增量也可能是人民币新增贷款飙升的原因之一。
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成为常态并多次进入短期贬值区间。2016年1月,人民币中间价更曾在8个交易日内贬值超过900点。
去年12月16日,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为市场带来资本外流的预期。为防止汇率波动带来的额外损失,应对贬值预期,许多企业选择提前偿还外债,利用人民币置换美元债务以及改变外币融资计划等方式规避汇率风险。
原因4
基建投融资需求增长
最后,政府刺激经济力度加大,带来基建投融资需求的增长,这也很可能是新增贷款大增的重要原因。
刘东亮称,在去年4季度,从银行体系观察,表内与表外确实都储存了一批项目,这应该与中央与地方的项目投放,特别是地方政府项目投放有关。
方正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杨为敩赞同政府项目对新增贷款的推高作用。他表示,本期数据正值“十三五”的开局之月,大批政府项目的上马集中推高了资金需求。
新京报记者 陈杨
■ 政策动向
央行:做好“僵尸”企业信贷退出
新京报讯 (记者陈杨)2月16日,央行联合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扩宽工业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做好“僵尸”企业信贷退出等。
另外,还要求大力发展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鼓励境内工业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等。
民生证券固收业务主管李奇霖表示,上述《意见》中“金融支持工业”的发布或意味着宽信用的开始。
李奇霖分析,文件强调“对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则意味着去产能不搞一刀切,或将维持差别化信贷政策,这也减轻了市场对去产能可能发生全局信贷大幅收缩的担忧。
李奇霖预测,未来市场的风险偏好将有所回升。这是由于此前市场对去产能力度不明,担心风险溢价急剧上升,避险情绪上升。而从降低买房首付、专项建设基金等强化稳增长政策,再叠加海外宽松、汇率短期企稳等环境因素来看,风险偏好有望回升。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1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柒』 1月新增贷款、社融增量创单月历史新高
盘面观察
截至收盘,沪指报3039.67点,涨0.31%;深成指报11629.70点,涨1.05%;创指报2226.64点,涨1.82%。从盘面上看,云办公、量子通信、国产操作系统等板块居板块涨幅榜前列,酒店餐饮、钛白粉、机场航运等板块居板块跌幅榜前列。
后市展望
信贷数据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备受关注。昨日信贷数据公布,1月实际工作天数只有三周左右,但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3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09亿元;社融增量更是大超预期,当月受地方债发行放量和表外融资回升推动,新增社融高达5.07万亿元,同比多增3883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均创单月历史新高。
2月信贷投放或出现结构性变化,由于疫情蔓延,又恰逢春节假期,因此疫情对2月的冲击会更为明显,各行业会有所差别,具体来说,其中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其信贷需求将有所减少;卫生医疗等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需求将逆势增长;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小,信贷需求保持稳定;传统消费信贷增长放缓,但新消费信贷需求上升。
未来疫情对金融数据的影响将逐渐体现,但供给不断发力,刺激信贷增长的因素不断增多。央行灵活运用降息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障了近期市场的稳定,后续市场或将从对货币政策的期望转向到对财政政策的期望上来。
操作策略
证券板块大涨后可关注互联网金融的龙头股和银行板块的高弹性个股。【投资顾问 文赋,执业证书编号:S0260611050006】
『捌』 为什么1月和2月向来就是贷款发放高峰期
商业银行为了完成年度的贷款任务,通常在年初都会加大放款的力度,同时因为是年初,贷款额度也相对宽松,客观上就会形成一个贷款发放的高峰期。企业和个人均可以选择在这个期间来申请贷款,批贷会容易一些。希望能帮到你!
『玖』 从2020年1月到2021年中国印了多少钞票
『拾』 央行1月份新增信贷2.51万亿 是新4万亿的开始吗
我们其实不妨先看看央行调控的效果再做猜测,1月份的信贷大增,但是我们看1月份的shibor利率并没有大幅下降,相反在年前那几天还有大幅上涨,也就是说央行的大量宽松政策,并未在利率市场有所体现,而央行很可能是看到了12月底的shibor拉升,产生了特别的担忧,才开始了信贷的扩张。但这么多的钱放出来,也然并卵。实体经济中并没有感觉到,换句话来说,如果1月份央行没有大规模的新增信贷,那么无风险利率肯定要飙升,股市可能要跌的更惨。所以我们应该这么理解,央行1月的天量信贷,是市场维稳的结果,而不是大规模的刺激经济的开始。
首先,大规模经济刺激,已经没有了着力点,如今房地产库存严重,所有产业都是产能过剩,即使再有几万亿扔下去,恐怕边际效用也就是0,没什么乱用了,反而会造成物价的飞涨形成滞涨的结局,这是经济发展中的死局,即使美国现在也没找出破解滞涨的有效办法。所以我们不会选择这条路。
其次,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彻底逆转,虽然周行长说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基础,但估计他也不敢说人民币还要升值了,显然随着经济的放缓,人民币明显被高估了,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央行用完了将近1000亿的外汇储备用于捍卫人民币,使中国的外汇储备降低到3.23万亿美元。反推如果没有这1000亿外汇储备捍卫人民币汇率的行为,估计人民币还要贬值,那么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并未改变,只是我们自己下场接盘,暂时撑住了汇率。相信这点大家都看的出来,那么资金外流恐怕未来还是一个趋势,这些钱以人民币的方式到商业银行换美元,商业银行要拿着这些人民币去找央行,所以央行被动的收回人民币放出美元,所以造成了经济中的实际货币大量减少,央行玩命增加货币,大概也是为了对冲外币流失的缺口。趁着人民币币值稳定,能多放就多放一点,等过两天人民币重新贬值的时候,估计央行想投放也投不下去了,这就是我们小学的数学题,放水管和抽水管同时开,现在抽水管流量小,开大放水管水位还能保持平衡,等过几天抽水管开闸了,放水管再大也顶不住水位下降。
第三,市场利率背离,刚才我们说了shibor并没有明显下降,量增价不跌,这就是央行遇到的新问题。说明放的钱还是不够,但如果继续放,会不会干扰去产能去杠杆的节奏,都知道在金融领域,所谓杠杆就是钱,央行如果继续放钱出来,将会造成事实上的实体经济加杠杆,加泡沫。很明显这是与中央精神背离的。也会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当然,如果货币投放多了,又会引发新的汇率贬值预期,将会对央行在汇率市场的维稳带来难度。
(央行资产负债表拐点已经出现,事实上的货币扩张变为货币收缩。)
所以综合来看,央行的意图很清晰,货币政策要保持尽量的宽松,同时还要防范金融风险,配合去杠杆,去产能。另外,还要考虑汇率波动的风险。所以,基础货币少了不行,要尽量压低市场利率,支持实体经济过冬,而货币过多投放显然也行不通,汇率贬值反而会带来热钱撤离的压力,也会让去杠杆的难度加大。带来新的金融风险。综合来看,今年的调控难度非常大。预计央行会在货币政策上多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左右调节,以追求多方利益的平衡,至于降息和降准,估计次数不会太多。
最后说说股市,钱多了对股市自然是好事,但也应该看到,钱多了市场利率并未下行,也就是说并没有达到事实上资金宽裕的局面,那么未来能够一直这么天量的投放基础货币吗?恐怕未必!所以这种利好明显是脉冲式的,不可持续的。大家在狂欢的同时,也要防范狂欢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