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经济形势,有点积蓄是否适合提前偿还购房商业贷款
1、提前还款根据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情况而定,如果已有的资金能够获得比银行贷款利率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就不要着急还款,如果资金的经营或投资收益比银行贷款利率低,建议你还是提前还款。
2、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的经济也下滑,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使利率将进一步调整,个人认为还有下调的空间,尽管个人房贷的利率是按照每年1月1日公布的贷款利率执行,1年中不调整,但是未来对利率的预期还是下调的。
3、如果提前还款,选择缩短贷款年限可以节省利息支出,因为银行计算贷款利息是按照剩余本金占用银行资金的时间得来的,也就是说,和储蓄一样,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存的时间越短,利息越少。贷款只不过将储蓄反过来计算。所以缩短贷款年限可以节省利息支出。
❷ 我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与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相悖。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金融业的风险实际是更加集中和扩大。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全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证券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比例很小,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大约是77: 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80%左右投向了国有企业。这种资产结构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剧增、经营效益下降,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许多优质客户进入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资产规模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3月末,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已达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约为12454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凭借其较高的资产收益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与商业银行争夺金融资源,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极大地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也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应对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实行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事实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国的银行、证券商、保险公司分别处于无差异经营和无差异竞争的状态,包括机构发展和市场定位在内,还没有形成一种有层次、有分工、有竞争、有合作的良性发展格局,对金融业资源的总量利用造成了极大浪费。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改革,严格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经营效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业务范围狭小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是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因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多样化的业务具有内在平衡特征,可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人,分散金融风险。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条件业已成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分离银行制度对于保证商业银行的规范运作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分业只是阶段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总体上看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是:首先,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商业银行要将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作为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不仅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市场信号能够灵敏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而且拥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拥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从法律上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第四,具有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监管。
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在继续深化,在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现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商业银行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抵押担保制度,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等,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已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证券市场也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我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实施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看,尽管我国仍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接近基本条件的要求。因此,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有着较大的可能性。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同时,《商业银行法》第三条中规定了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部分保险业务。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以下业务: (1)开展基金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基金资产投资管理业务,适当时候可以设立金融产业基金,并让基金上市发行;(2)开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如办理股票质押贷款、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清算、代理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3)开展项目融资业务,如进行项目的评估和资金安排;(4)开展企业并购业务,如帮助企业诊断和评级,帮助制定兼并战略,帮助设计企业产权结构等;(5)开展代客户理财业务,如为个人理财和为公司理财提供咨询服务;(6)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如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7)代理保险业务。通过上述法律允许业务的拓展,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现在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开办了部分上述业务,但力度还不够,效率还不高,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尤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改善现有经营模式。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参与证券和保险业务经营的限制,这种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银行业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同时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必然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构成严重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着手按全能银行方向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并据此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由于形势紧迫,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一些规定有必要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当前应当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为试点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实行混业经营,逐步推进全能银行。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情况看选择中国银行较为适宜,这是因为:第一,中国银行是我国海外业务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其在与当地银行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第二,中国银行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最大,同时中国银行比较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投资银行的经验;第三,中国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运作规范,比较容易进行监管。
我国现有金融机构种类繁多,门类复杂。金融机构种类繁多,有利于形成竞争,但也过多地加大了竞争成本,尤其是分业经营的前提下,其无差异竞争成本更大,我国金融业的普遍不景气状况也就难以改变。而整合现有金融机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这种局面,也可以实现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设立分支机构,并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与此同时,则减少境内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内重组金融机构,实行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互并购或相互参股,并以一业为主,他业为辅,他业则以独立子公司形式存在,并分别设立账户,分别核算经营成果,分别进行风险控制,建立系统内垂直管理体系,从而防止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而此时的银行,成为金融集团公司,也就是综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如通过并购或相互参股,吸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金融机构,则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公司,下辖相互独立的四个子公司:商业银行公司、投资银行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既把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业合一,又能在集团公司之下相互独立核算,甚至单独上市,从而成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国加入WTO后,大量涌进的外资银行将都是全能银行,是“混合编队”,中资金融机构以“单兵作战”形式是无法应对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组现有金融机构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是分业监管,监管部门有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业监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随着混业经营成为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统一监管也将成为一种必然。因为面对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和即将成为全能型的中资金融机构,不能不进行统一监管。为此,应制定统一的金融安全标准和监管标准。
当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一体化时,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集中控制和监管,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协调的监管体系。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监管体系应适应被监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在英国,政府已提出将9家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统一负责对每个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日本政府则打破银行、证券活动的限制,并成立独立的金融监管厅,统一监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大藏省则只负责监管法规的制定。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比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金融机构。在现阶段,则应加强人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统一标准,联手行动,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完善各项监管手段,制定金融风险国内、国际预警指标体系,实现非现场检查的电子化、规范化、程序化,运用电子技术进行适时监管,及时跟踪监测,分析各类金融机构的变化,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
❸ 当前的经济形势适合贷款吗
应该是比较适合吧,自己感觉。央行年内降准降息,且设定利率标准,各大银行利率也大幅下调,可以说还款负担比较低。当然央行的这一举措主要是刺激贷款,保证经济增长,抵挡经济下行压力。
❹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也就是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❺ 信贷的信贷趋势
7月新增信贷或达7000亿
7月银行业新增信贷预计在7000亿元左右。该人士分析说,政策的相对宽松和微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信贷供应能力,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显现出进一步增加趋势,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都有所增长。
根据央行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4.86万亿元。多家市场研究机构根据央行动态差别准备金计算公式以及当前经济形势,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2万亿至8.5万亿元。按照全年银行业信贷“3:3:2:2”的均衡投放要求,扣除上半年已用额度,三季度新增信贷额度将在1.8万亿元左右。
下半年,政策适度宽松的效应将在市场持续发酵“今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速在波动中略有上升,新增对公贷款结构"短多长少";在投资增速回升和企业贷款增加等因素的带动下,中长期贷款回升的局面开始显现,并将在下半年更加明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分析称。
具体来看,下半年中长期信贷需求在企业和个人两端都将有较强的增长。鄂永健分析认为,一方面,随着项目审批加快以及铁路、水利等基建投资力度可能逐步加大,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升,进而带动信贷需求特别是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上升。另一方面,计算发现,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领先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约5个月,而商品房销售从3月开始回升意味着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可能从8月开始反弹。
❻ 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形势走势
(以下皆是原创,或有偏颇不全面的地方,望指正讨论。)
就经济走势而言,没人能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
中国现在的经济问题是积累了很久的了,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那些压抑下来的经济问题正在寻找突破口。就这一方面来看,中国经济问题是很严重的。具体分析如下:
我能力有限,个人觉得中国现在的经济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化进程问题,人口红利问题,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以及金融体制问题上。
其中,城市化进程问题包含了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问题,住房问题,和外来人口生活保障问题等。
人口红利问题则包含了中国劳动力纵向分布问题,人才市场供需关系问题,劳动力待遇问题等。
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则包括医疗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等问题。
金融体制问题则包括银行贷款中的坏账问题,国家投入市场的刺激性资金的不良后果问题,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问题等。
限于字数,只做简单总结。
中国城市化进程近几年很快,从好的方面来看,其为中国的消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消费的层次,以及中国的整体消费层次的矛盾也集中体现出来。现在中国自主产品,大部分还集中在中低等方面,国家希望通过刺激政策来提高内需消费的,主要就是刺激消费中低档次的产品。毕竟这部分产品的消费数量,才对中国自己的企业有好处。但是,中国现在的消费分布,一部分是中高档次的消费,表现为中高收入的城市居民;而另一部分则是低层次的消费,则体现在从农村迁往城市的消费者。这样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困境。
而城市人口的暴涨 ,也带来了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困难。中国对城市规划缺乏长期眼光,导致城市交通近些年屡现瘫痪。我是学交通专业的,从城市道路的规划而言,中国的建设模式基本上是专业建议仅作参考,领导观点为主导。于是导致城市建设不专业化,这个路口出现了问题就只考虑解决这一个路口,而缺乏整体设计。这是交通方面,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有此类问题。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很多钱进去了,却没有起到其应该起到的作用。从数据上来看,则表现为GDP上去了,却没有实际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住房问题,大概不用谈太多。中国的住房市场一直是热点话题,问题么,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内部利益纠纷。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施行对象的矛盾,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地产商与银行的关系的矛盾,以及地产商与其所关联的各行业的矛盾。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居民中,外来人口占比的增加也是现在中国经济需要考虑的一方面。这部分人口在城市生活缺乏保障,那消费上他们就会颇有限制。但他们同时也在消耗着城市资源,在没有社会福利保障的情况下,消费上他们起不来,而资源上他们虽然遭遇分配不均,但同时也在消耗。这之间的矛盾也是中国内需市场发展的矛盾之一。
人口红利么。纵向分布是指劳动力上,按年龄层划分的问题。现在中国的工作人群中,中年人必定还是占比高于青年人。这样一来,现目前的社会资源主要创造者还是中年人,那当中年人创造的社会资源分配到中年人头上的时候,整体上是均匀的。而一旦中年人进入老年人,退休了,需要养老的时候。青年人所能创造的社会资源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存,就是一个问题。现在中国人口结构上,草率地说,是一个倒金字塔。上端是中年人,下端是青年人。青年人早晚需要负担上端的中年人。这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大隐患。
人才市场上,中国现在虽然每年“生产”百万级别的大学生,但人才市场上需要的更多的是高级人才和底层人才。所以,大学生就业就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这样一来,这部分人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包括这部分大学生的家庭资源)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他们要消费,要生活,那必然需要资金。这些资金在其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或者收入低的情况下,就由其家庭承担。家里的2000块钱,本来应该在这个阶段(其进入社会后的阶段)只给其父母用,现在却要三个人来用。那么这些钱进入维持生存之外的市场的部分就变得少了。其对社会的贡献就少了,其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却在增加。如何平衡?
再来就是劳动力待遇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工资。工资高低决定市场中的流动资金,而工资要高,则需要企业利润,企业利润又需要有市场为前提。关联上文,矛盾显而易见。
社会保障问题也不用多谈了。
金融体制上,银行帐务本来十年一个周期结算,但中国近年的房市导致银行帐务其实很复杂。虽然从账面上来看,其与房地产市场的关联并不如我们所猜测的那么大,但曾经有一份建设银行的贷款明细说明,很多房地产关联帐务,都被更名为其他看起来与其无关的名目了。所以,地产市场的贷款量,实际上十分可怕。为了让银行有时间消化这部分不太优质的贷款,国家推后了十年银行的帐务结算。这十年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好。
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则往往带来很多负面问题。这方面网上资料比较多,也就不赘述了。其中,郎咸平的分析大概算得上著名。而金融上的问题,可以多参考下张五常等学术型经济学家的观点。
人民币离岸交易,本来是为了应对美元疲软等国际上各国货币的波动而进行的。但现目前,因为外交上的不成功,以及美国等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现在欧洲也在对中国搞这套),进展得很不顺利。这样一来,价格上被操纵的问题依然难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无论是原材料进出口,还是成品进出口都受阻)。
综合上述分析,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经济市场内外皆困。五年内我并不看好,但五年内应该不会爆发大问题。就证券操作而言,需要灵活应对,难度很大。如果未来十年,中国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不是治标不治本地解决,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是很好的。只是,我还是个人认为,这个难度很大。
❼ 新经济形势下的融资策略有哪些
我们的机会在于我们仍然处于经济相对增长的这么一个时期,同时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低迷的状态下,也给我们有更多的一些廉价土地的机会,并且我们也看到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也给了我们房地产企业,一些行业整合的机会,也就是说对我们大家而言,不仅仅是我们要在这样一个挑战中,能找到自身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有一些,特别是对中小房地产企业,一些有效的融资方法和路径,大企业搞融资相对容易,银行贷款、发债等各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会,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并且挑战极大的环境中,找到一些最适合我们发展的机遇,这也是我们要考虑得问题。
我们看到中国资本市场中提供的一些融资的路径和方法,不仅仅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还有IPO和并购方面的融资,还有REITs,这个就是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9月26号中国证监会颁发了资产证券化的管理办法,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的条件,比如说在开发地产中,特别是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应该就有机会对自持性的物业进行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有条件的,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地产,比如说无抵押贷款的,一个整体性经营效果好的商业地产,同时我们看到你的租金收益和物业的增长收益,相对也成熟,这样的企业拿来做资产证券化就相对比较容易。
很快有政府廉租房的REITs,第二个收取的收益,第二个廉租房也会涨价,廉租房具备了发行REITs的条件,这些方面对我们未来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就能创造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条件,这是一个混合型观念的问题。
比如说天朗酒店,这个物业是天朗集团的,但是租给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写字楼同样也是这样,如果这种资产体量规模更大一点,是可以具备REITs的发行条件,但是前提条件,就是整个物业是整体的,租赁有增长的能力,不能有质押和担保,不能说房子质押给别人了,就不能满足REITs发行的需要,当然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仅仅包括REITs,还包括金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只不过商业地产也好,工业地产也好,廉租房的租赁也好,这些REITs产品是反映在房地产行业的REITs,这些方面包括我们在北京办公的华贸中心,三栋写字楼,两栋就是日本REITs持有的,而且到香港发REITs,包括我们看到万达、SOHO中国,以及其他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过去跟着买商业地产、写字楼,现在不卖了呢?其实是装入囊中,为REITs发行奠定基础的方面。
第二个融资方式,就是接地气的融资方式,就是互联网金融到底对中小开发商的融资有什么帮助,中小开发商也在建P2P网站,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目前中国P2P的网站,已经有了1200多家,但是每个月也会有20、30家新增的网站的同时,还会有20、30家跑路的、倒闭的,上个月就出现了28家企业跑路,风险非常大,但是对房地产企业和相关的企业,怎么样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来真正的利用好互联网金融的这么一个平台,用互联网金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是让中小企业,或者是小投资人,都能够通过这样的平台,获得各自不同的利益,比如说咱们大家在座的都是高净值人群,你不会投P2P的产品,因为你的产品都放在银行,买个银行的信托产品,或者有自己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民工而言,他就没有这样的路径,每个月存一点钱,收益很低,如果说有了P2P平台的话,我可以拿到差不多3个月,就可以拿到年化利率10%的收益,这样对大家就非常欢迎的,身边的老百姓、普通人,会借助P2P的平台获取更大的收益,至少比银行高了很多,当然风险也很大,老百姓不知道哪个P2P是好的,所以就有了一个选了的问题。
现在P2P不停的冒出来,不停的跑路,导致民工也不敢把钱放在P2P上,这满足了中小投资人、中微投资人的投资需求,第二个满足了社会上一些不同企业的需求,包括开发商,比如说中小开发商,我们有机会利用这个P2P,看着投资人很少,金额很小,但是它是众筹的概念,这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讲,转一点P2P还是可以的,众筹的概念,把不同投资人的需求集中在平台上。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我们该怎么样使用这个资金呢?用不好搞成非法集资了,P2P的概念就是债权转让,所谓的债权转让,就意味着你如果有债权,假如说你项目中有一些债权的份额,或者是你有一千万,你可以分拆成100万,目前的状态下,随着未来P2P平台的发展,你有1亿,可以拆成1千万,一千万的标的目前在P2P上比较普遍,要完善债权转让的风险控股,想好了你借的不是银行的钱,银行的钱还不了,银行可以把你列入黑名单之内,P2P的钱还不了,你会造成社会影响,你要想明白这个项目是不是真正有能力使用P2P,风险要控制好。
第三个就是及时兑还,一定要跟投资人说明白,这个钱去哪了,保证资金在使用中的透明,所以说风险有时候要事先告诉民工大哥,你投入的一千块钱,是投入到一千万的房地产项目中的哪一部分,这个项目有什么风险,有什么收益,你这个资金是优先级的,还是滞后级的,就是你项目的使用透明度必须要保障,我们讲P2P平台本身不是不可以使用,而是我们要有策略的去使用。
这里大家都讲一个问题,讲一讲我们可不可以特别关注,我们自己去建一个P2P网站,我自己去用自己募集的资金,当然可以自己建,也可能有人投资,但是要想风险在哪里,你的独立性在哪里,如果没有独立性,我建一个P2P平台,为自己的项目融资,可能风险更大,P2P平台绝对不能建立资金池的,资金帐户不能在P2P平台的帐户上,一旦你建了资金池,不能偿还,银监会下一步就要解决你的问题了,我们对互联网金融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在这些方面有一些新的突破,这也是我们相当一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和草根金融结合在一起的,往往就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去使用的手段,中小房地产企业,除了互联网金融,可以考虑使用之外,我们还可以继续再用的是什么呢?就是股权投资的基金模式和方法,2011年是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的元年,这几年增加到了4500亿,股权投资基金它的好处在于它的灵活性会更强,包括拿地的资金,完全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基金使用但是股权投资基金有一个限制,就是有限合伙的企业,只能有50个人,投资人最多50个,超过50个就不能再去做了,这就是限制,如果要募集一个亿,50个人最少投200万,这是一个要求,当然你也可以在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企业的上面,放一个信托机构,这样就可以有更好的安排了。
房地产投资基金,它的结构和房地产开发商的有限公司不同,一个方面我们看到它是有管理人,另外一个是LP,LP叫有限合伙人,我们作为LP投资人,把资金投到一个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一个亿、两个亿,就可以直接投到房地产开发商项目中去,它的结构是什么呢?有限合伙企业有3个亿,一千万可以作为股权投到项目公司,然后一年以后房地产开发商承诺,我来回购20%,那么对基金而言,收益率就是20%,还有两个亿,可以以债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按照约定可以不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的4倍,当然房地产集团公司可以做担保,这都是可以的。
股权投资基金的使用,比信托要宽松很多,信托至少要求20、30,它的要求会受银监会和证监会监管的产品,股权投资的产品,相对而言就管理比较宽松,现在在中国证监会备案,股权投资相对灵活运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拿地的项目,还是自有不动产的项目,因为现在商业地产的发展,给了大家更多的机会,有时候我们为了避税,我多融一些资,可以自己持有。
股权投资资金到了企业之后,其实是降低了你的资产负债率,所以从这些方面,应该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去发展,其实房地产企业,我感觉股权投资资金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路径,我们讲的不同的路径。
不少外资的基金,在中国,包括在海外,已经非常规模之大的使用加层基金的概念,如果做成三加一的话,往往就不是加层了,就是股权投资基金了,因为开发项目就是3、4年时间,我通过三加一的基金,成为开发项目的大股东之一,我们投80%,开发商投20%,我们共同来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我投3个亿,你投1个亿,然后我3个亿占75%,你占25%,你虽然占25%,但是我答应我75%的15%,可以作为利润偿还,你虽然有25%的投资,但是你分配的利润是40%的利润,这也是很划算的。
我们看到股权投资基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认为在国内应该还有特别多的环节,我最近在悉尼,投资了一个非常大的项目,在CBD要建立全球第三个中国中心,我在和中国中心现有的物业进行谈判的时候,我发现六栋楼都是超过20、30年的,要拆的楼,有4栋都是基金持有的,同样在纽约,在伦敦的一些写字楼、公寓,三分之二都是基金持有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才看到中国未来股权投资基金去持有这些收益性物业的一些发展性前景。
在北京CBD,你想找个写字楼,基金想收购,难得要死,在西安也有这种机会,我们能否去发行假如说10个亿规模的基金,来持有写字楼,这个写字楼也可能是开发商自己玩不准,但是可能开发商想销售,销售可能是15亿,基金可以买断,12亿可不可以啊,基金持有以后,我可以请专业机构管理,整个物业层次提升了,物业整体的价值也在增长,所以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中的公寓、写字楼,以及其他有效的商业地产,应该都是未来巨大的商机。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机会,应该都具备,大家除了银行之外,我们证券机构也要做介入,资产公司也有一些资管计划,包括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现在规模越来越大,大家看你熟悉哪些资源,就可以更好的做相应的安排,我们看到房地产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也在做战略的转移,怎么样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保障不仅仅是开发,而且房地产投资基金可以去做一些,PE基金可不可以多元化,我也去参与一些,孙总提到企业多元化是未来一个发展的潜力,多元化不见得都自己去经营,我投资我经营,投资也是多元化的模式之一,我只选择行业最优秀的,而我不去经营这个企业,作为投资人,我们有时候也会感觉到投资的灵活性,去年我们投资了很多地产的项目,今年就减了很多,我今年重点就是增发的基金、并购的基金,以及全球资产配置的基金,相对会灵活一些。
同时还有一种特别好的模式,大家要研究,就是PPP的模式,这是财政部最近刚刚推出的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概念,就是各省市的金融融资平台,现在43号文,已经停止发债了,包括西安同样是这样,西安建工集团过去是自己发债的主体,现在不能让它发了,怎么做呢?就需要用P2P无的模式,比如说在运城投资的项目,运城大同到西安的铁路,站前广场的2500亩地,本来是政府要做的事,现在政府没有做,谁做了呢?我们开发商做了,开发商去做了,就有它的一些机会,开发商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用了P2P的模式,政府的问题由不同的资金来源来去共同开发,我们在这个项目占了60%,当地开发商占了40%,用的也是基金的模式做,这个模式也是非常好的,现在是1200亩地拿到手里面,现在还在做一些推广,后面也有华商一级土地开发的模式,大家有机会可以到运城看看这块土地,目前是最低的价格,今天来开会的,凡是到丁总那前10位预定的,丁总你都要给一个最低的价。
PPP模式,不仅可以用到高铁广场的公用设施的建设,同时还用于供水、供电,包括做廉租房也可以用这个模式,但是前提要想明白,是私人投资、自己经营,法律责任和政府责任由政府承担,大家以后还可以多一些这方面的了解
❽ 贷款对中国经济有什么作用
1、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提高消费倾向,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选择,所以有效刺激消费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尤其重要的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供给相对过剩和通货紧缩的特征,消费品市场从卖方市场格局向买方市场格局转化;而另一方面,居民储蓄率日趋高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此情况下,国家近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但从消费领域看,消费市场依然偏淡,扩张投资需求刺激消费作用有限,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还有赖于发展消费信贷进而扩张有效需求。我们知道,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要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得以持续,消费需求必须及时跟上,发展信用消费正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从全社会看,由于消费与生产不可能完全同步,消费总是滞后于生产,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差,消费信贷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即期消费,保持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信贷尤其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消费信贷是调节当前宏观经济的有效措施。消费需求不足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消费信贷,通过消费信用支持需求扩张,可以达到启动消费品市场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政府通过消费信用引导消费者的支出投向,有意识地加速或延缓某类消费的社会实现,还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使经济增长步入良性循环。
2、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为经济增长提供推动力。消费的增长始终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以消费为导向也正是市场经济发展伪真谛。居民消费的增长与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正是经济规模扩展与经济向更高层次进化的根本推动力。据测算,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韩国为64.8%,日本为66.4%,美国为68%,而我国该项指标约为50%。在发达国家,信用消费占其整个消费的比重达30%。按此计算,在我国可增加消费1300亿元左右,将带动消费增长约4.5个百分点,若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则最终可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目前我们的消费水平在达到小康之后,面临消费升级,一次性大额支付是其中一个重要特征,也会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消费信贷,使部分急需改善生活条件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居民提前实现对住房、汽车等高价值消费品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质量,促进社会消费升级的顺利实现。事实上,消费信贷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有没有信心的标志--敢不敢于花未来挣的钱,因此,通过发展消费信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制约消费的政策和观念,把消费和劳动生产有机起来,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人民消费生活水平。
3、发展消费信贷可以优化社会信用结构,使债权和债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信用内在约束机制和全社会的信用水平。在目前我国畸形的社会信用结构中,居民高债权,政府和企业高债务,银行高风险。风险和收益是绝对分离的。发展消费信贷可以优化居民的资产结构,使居民的收益和风险通过信用消费的方式相结合。消费信贷和储蓄对于货币流通的作用恰恰是相反的,前者是未来的收入现在使用,而后者是现在的收入未来再用。发展消费信贷也是构建市场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的重要措施。此外,发展消费信贷可以延伸贷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作用范围,是调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有力工具之一。到目前为止,货币、信贷政策都是在短缺经济中发挥促进生产作用的,而通过消费信贷可以使货币、信贷政策延伸到消费领域,建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更进一步,通过政策作用范围的延呻,可以帮助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银行效率和效益。
❾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我觉得问题比较多,首先在高端技术领域,我国还没有普及的创新的科技,国家靠的是尖端科技在提升国家实力,如火箭 军事。国民科技主要依靠进口。反观楼上说的印度,印度在软件科技领域发展十分理想。 中国的经济发展多年来依靠廉价的基本商品(原材料、制成品),其次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制造多,创造少,近几年成本上升,又打击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最后是中国的教育,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国民已经摒弃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直接追求物质、欲望现象开始普遍。 经济方面,半调子经济学家主流、忽悠主流、不学无术主流。使得中国经济越来越曲扭化、波动周期急剧变短。 国家未来发展堪忧。
❿ 中国金融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和趋势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给点分吧,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