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首付利息 > 怎样降低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率

怎样降低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率

发布时间:2022-06-06 02:16:58

① 如何应对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的危害性
根据日本的经验,中国经济也象日本一样被不良贷款所拖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资产的危害性。
1.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中国的银行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影响了银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发行基础货币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对之掉以轻心,不良贷款的大量发生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如果加大处理不良贷款的力度又可能会引起企业连锁倒闭破产,增加财政风险和社会危机。

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1、加强金融企业的业务监管,保证今后每一笔贷款的质量,防止新的不良贷款产生。
2.加大中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机制。
3.适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给一些能救活的企业输血,使之起死回生。
4.发行基础货币,冲淡不良贷款。
第3和第4种办法都是增加货币供给,通过适度通胀抵消不良贷款,从而活跃中国经济,使经济增加活力。

② 如何清收不良贷款

一、不良贷款现状 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的的贷款。我国银监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五级分类法对贷款进行分类,即次级贷款类、可疑贷款类、损失贷款类,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6.17%,其中次级贷款余额2183.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06%,可疑贷款余额4623.8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25%,损失贷款5877.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86%.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把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下降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清收贷款和利用拨备核销贷款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础上全年呈持续下降趋势。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万亿2,684.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较之上年末1万亿2,549.2亿元人民币的数据略有攀升。分机构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最低,为0.46%;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15%;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 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外乎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来自由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3)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2.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决策失误。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3)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蓄意营私舞弊、违规违纪、违法犯罪,引起不良贷款的形成。 三、不良贷款的清收办法 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良贷款仍然威胁着金融的安全稳定。。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收办法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银行总行应有管理全行风险贷款的审批决策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如资产保全部具体管理与办理;各分行与支行设有风险贷款化解小组,逐级对风险贷款进行管理。 2.要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 信誉不良的企业一般是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应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原因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客观原因主要是在经营上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经营管理不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等,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无力还款;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非正常经营,故意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以实现其不还或少还贷款的目的,对于这种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必须从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3.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 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力,利用国家机器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额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在通过诉讼途径化解风险贷款时,在注重其实体权利的维护是不要忽视了司法程序的规定,导致由于程序上的延迟而丧失了实体权利,即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有些特殊情况下为1年。 4.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方式 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以拍卖的方式拍出,盘活了不良资产,回收了资金,资金风险大大降低。 5.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 从金融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干预的因素,银行的贷款曾经支持过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无论从受益的原则还是从造成损失的原因去追究,债务人和地方政府都应当在这种错位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承担相应份额的合理成本。从本质上来说,不良资产处置是对历史上形成的错位的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但这种资源重新配置的损失,如果全部由银行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善当地的投融资和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③ 不良贷款率的一般水平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警戒线是2%,也就是说等于或超过2%,就触及到了警戒线。

根据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在1.9%以内,在部分领域仍旧存在较大的风险。不良贷款率如果能够稳定或者下降,那么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是非常有帮助的。

银行要降低不良贷款率,主要是要加强自身的风控能力、审核力度等。

定义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如下: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100%。

④ 如何解决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过高状况

首先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使得其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使得贷款的归还没有保障,是信贷不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农民自身信用观念淡薄,常常想方设法赖债不还,而且从地方政府到乡镇政府再到农村领导班子对于这种行为欠缺管理力度,大多听之任之,或是带头赖债,形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再次是农村金融监管存在缺陷,金融机构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以上这些都是形成农村信贷不良率过高的因素,而解决方案就是: 首先,深化产权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得现行比较模糊的产权主体清晰化,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村信贷风险。 其次呢是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产生法律意识,在自身上减少信贷不良的产生。

⑤ 如何降低不良贷款

其一,通过多收少贷转化不良贷款。
其二,人为放宽对国有企业老贷款的转化条件。国有企业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中的占比较大,其经营状况又直接影响着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因此,人民银行规定,借新还旧的贷款必须确保其担保有效。但为了完成上级行的考核指标,一些基层行在为“通过借新还旧能使信用贷款转化为担保贷款”的不良贷款办理转贷时,擅自扩大范围、放宽条件,在无法落实贷款担保、达不到转贷要求的情况下,仍以信用贷款的方式为部分国有企业的老贷款办理转贷手续,使不良贷款成为正常贷款。
其三,通过少量资金的重复使用完成对不良贷款的转化。人民银行重庆营业部在监测中发现,当地个别国有商业银行为转化到期贷款,采取通过少量资金重复使用的操作方法,将大量不良贷款进行划转,达到转换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的目的。
其四,通过债务重组转化不良贷款。如某亏损企业在某国有商业银行原有贷款1.6亿元,虽然已形成不良贷款,但其关联企业提供的抵押担保是足值和有效的。经过债务重组后,该行将原不良贷款通过移位给关联企业的方式全部转为正常贷款,其中仅有6000万元贷款落实了抵押物,而由原关联企业保证的1亿元担保贷款在债务重组后却成为信用贷款。这份监测报告指出,银行在采用了上述“技术处理”方式后,从表面看,银行的不良贷款减少了,但资金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还影响了不良贷款下降的真实性。

此回答来自推推贷平台,望采纳!

⑥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什么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手段】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不良资产。

  1. AMC的资产处置损失要由财政兜底并由国家承担。

  2. AMC可以通过几种渠道筹措资金资本金由财政部核拨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部分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

  3. AMC运营中可以减免税费主要包括AMC免交在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承接、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对未剥离的不良资产的处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自主性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采取催收追讨、诉讼等手段依法收贷。商业银行建立资产保全部门指定专人对不良贷款组织催收。

  2. 利用呆账准备金核销一部分呆账贷款本息。按照有关规定原来愈期两年的贷款可挂账停息此后相继改为1年、6个月、3个月。

  3. 创造性地通过债务重组、剥离、转化等手段减轻资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内部的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处置商业银行试行对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即企业以股权或实物资产置换银行债权银行对置换资产进行经营管理。

⑦ 如何改善金融秩序 如题,重点是减少不良贷款

1。结算和支付功能的金融体系
在经济货币化加深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应能力强的交易和支付系统的基本需求。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统是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缺乏这样的制度,交易成本高,必须伴随着经济效率低。一个高效的支付系统是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 Exchange系统开发,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可以促进专业发展的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因此,现代支付系统和现代化的经济增长是伴随。
2。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
金融体系的金融中介功能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 动员储蓄,提供流动性的手段。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可以有效地调动全社会节约资源,提高财政资源的分配。这使得最初的投资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的技术。促进更有效地利用投资机会的同时,金融中介机构也可以提供一个相对高的回报社会的储户。动员储蓄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优点,首先,它可以分散风险,个别投资项目,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较高的回报(相对于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金融系统动员储蓄,可以提供一个分散的社会资源,聚集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对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以解决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并可能提供长期投资和企业股权融资,以及技术的进步和风险投资资金供给渠道。
3。金融体系的股权的详细功能
无法分割的大型投资项目分为小股为小投资者参与这些大型项目的投资。通过股权的详细功能,金融系统管理人员监视和控制的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本公司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专业。该组织最大的困难是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资金使用。金融体系的功能是提供一个新的机制,是严格监管的公司,由外部贷款人的作用,使内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4。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功能
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是经济起飞的一个必要条件。投资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的增长是同样重要的。配置有自己的苦衷,投资和生产力的风险,项目的回报率是不完全不可知的经营者的实际能力。这些固有的困难,需要建立一个金融中介机构。在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个人投资者是困难的市场条件下的公司,经理评估。的总风险的投资者,投资社会资本的配置更有效的金融体系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中介服务,并提供了一??种机制。在第一分散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项目评估,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可以表示。
5。在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功能
风险管理功能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长期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交易和定价,风险分担机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其作用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交易,扩散和转移的风险。社会风险不能找到一个解决,转让和计入机制,无法进行社会经济运行顺利。
6。金融体系的激励功能,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激励问题,不仅是不一致的,因为个人的目标或利益的经济互动,但也因为实现的目标或利益的经济实体的其他个人行为或在其拥有的信息的影响。因素影响的经济实体的利益是不是所有的对身体的控制下,如在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产生的激励问题。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很多,具体的方法来进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解决金融体系中的激励问题是一个股票或股票期权。由业务经理以及员工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权,企业的效益也将影响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利益,使管理人员和员工,试图改善业绩的企业,他们的行为不再是此相反的是业主的利益就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
7。财务系统信息功能
财务制度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不仅是投资者可以得到的各种投资产品的价格,以及影响这些价格的因素,以及资金获得融资成本,管理能够获得的金融交易中进行正常的,各种信息的规则是否被遵守,从而使金融系统的参与者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
编辑本段,必须有金融系统的能力来实现其功能
1。他们的能力,以稳定
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以应对各种潜在的威胁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以维持稳定的货币,没有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过度失真的融资安排和过度的金融泡沫,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是很严重的问题,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首先,定价系统紊乱破坏真正的经济交易秩序,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二,社会信用将受到影响,正常的融资活动,从而影响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再次,不稳定的金融体系的人产生不确定的预期,并可以很容易地导致集体行动的一个巨大的破坏力,产生强大的冲击正常的经济活动。保持自身的稳定,因此金融的稳定经济的整体材料的意义。金融稳定性,需要与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识别,传输,控制,分散风险的机制,能够应对各种定价系统的正常运行,稳定的货币,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其他价格指标的要求突发事件的影响,化解风险,化解危机,需要进入金融市场,制约了小额信贷机构,开展业务活动的规则和规例和机制,以确保他们可以观察到;宏监管机构的要求建立的金融体系和监管规则和监管手段。
2。适应能力
金融系统,它的功能是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下,金融体系必须适应经济环境的存在,同时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金融体系必须是同步的,应该有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金融系统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的适应性应被放在注重制度建设,并在协调发展的正常运作的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而不是出来的基本功能的金融体系价值的市场发展和规模扩张的外部结构,否则,忽略了金融的功能,它是可能的谈论金融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金融资源的浪费和扭曲的。此外,值得指出的是,金融体系的活动,在存在外部:强调对某些金融功能的发挥,有时可能会扩大它的负面效应,以提高价格,如发现金融体系,市场整合,和利息率和汇率以市场为导向,但他们会增加市场风险,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和分散的功能尚未到位,那么这将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的,将最终转向遏制金融体系的价格发现功能正常运作。为了确保良好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金融体系是绝对不单纯追求最好的投资融资体制和金融工具的集合的大小和数量,并应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冲突,冲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的发挥金融体系的六项基本功能,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一个动态的系统优化。
3。工作能力
金融系统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其功能,除了初始的必要的投入,它可以不依赖于政府或任何个人持续的资本投资,金融系统能够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断发展,金融的操作系统必须具备的能力。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金融机构利用经济资源,以实现业务目标的程度。由于经济实体的多样性,导致了多元化的经营目标,经营业绩的多样性的目标是综合反映,反应的大小和可行性。金融机构向社会提供的债务工具,使用的信贷资产,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服务或工具来实现管理目标的权利。金融机构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以履行其职能,而不能依靠一个持续的外部资源投资,经营能力是金融机构生存的必要条件,它是不断发展的基础。
4。配置功能
功能的金融中介渠道,以发挥实现经济资源在时间,空间和股权细化功能转移,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金融资产定价为流动资产和资产的流动性差的资产进行最出色的配置,因此,金融体系必须具备的能力,配置流能力,定价能力。的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市场最低的交易成本提供财政资源,资本要求的能力,换句话说,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最有利的企业和行业的能力。资金分配金融中介的作用,主要是从金融中介机构的信息优势。政府主导的投融资体系,银行和企业在理论上应该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的主银行制度的建立,这是非常有利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选择好的项目和项目的旅费的有效监督,资金的分配,以达到更高的效率。提高资金分配的效率,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合约安排,可以减少大量的信息,以实现资金分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是影响资金分配的效率。的信息需求,增加自有资金的比例或增加抵押,担保,可以减少甚至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提供贷款,以减少甚至取消,这之间存在的信息用自己的资金,按揭,保证互补关系。有效地通过各种渠道,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资金从储蓄领域的金融体系导致投资在该领域发挥金融体系的监督,促使资本在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传输能力
所有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的传导路径传导政策意图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必须具备的传送容量,以达到此目的。金融体系是政府的一个重要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部门,促进经济增长。究其原因,很自然的传导政策意图能够承担的职能,因为它同时与各部门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操作方便,便于测量,并能够控制的特点。通过金融体系传导的政策措施,一般需要经过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货币政策的传导链上的金融体系,第二层传导链影响实体经济部门的经济中,金融体系,第三层才是真正的连锁经济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测量传导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的金融体系传导的政策意图的能力。政府的政策措施,,只有及时传导将产生良好的效果,否则在不断变化的环境,这些政策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发挥作用。诚信是所有政府的政策意图应该能够进行经济活动,其中一些不能错过的,否则它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精度是指按照政策制定者设计的传导,使这些政策发挥作用的方式,政策制定者的预期。
6。通流容量
的流动性是由于金融系统中的作用,资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流动。充足的资金,为经济运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使闲置资源可以投入使用,利用的低效率的更有效利用资源的流动。流通能力的金融体系有两个含义,这将是固定的,流动性差的资产变现为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转移能力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你如何衡量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首先,当所有的有效供给,需求方的资金流向,所有的有效需求得到了满足,有没有闲置资金,有没有尚未得到满足的资金需求,货币供应和资金需求,以达到最佳的平衡。在各种用途上的边际价值的资源来实现资源的最佳状态分配的平等配置。
7。定价能力
市场经济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易对金融市场也不例外。定价在金融交易中,不仅要考虑金融产品的内在价值,考虑到其风险值。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价格,可以形成公开竞争性招标,本次招标过程中,金融市场,可以快速平衡供应和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价格。在此基础上,金融市场能够有效地引导金融资源的逐步积累和调整存量资源。因此,金融资产的准确定价的金融体系是资源分配和消化风险的先决条件。
8。创新能力
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系统的作用,他们能不能够独立存在,从金融体系的经济环境。由于社会分工的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经济关系,技术手段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市场交易,在现代经济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应,更多和更复杂的风险隐藏在现代经济中。因此,在经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体系必须有能力改变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能够适当地行使他们所承担的功能,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体系。创新和经济变化的环境中的金融体系是互动的。僵化的金融体系只会让经济运行受阻,从而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9。信息容量
传导信息的金融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金融系统发挥的功能,在市场真正连在一起。个人投资者对企业的管理代理,投资者结成联盟与独立的监督相比,较低的成本监测联盟派代表参加。这个联盟可以是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具有比较优势的监理企业,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信息和总结的比较优势。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及时迅速蔓延。在股市上的交易价格是瞬息万变的,向公众开放,并作为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股票价格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司。因此,股市和股市信息披露,市场信息传播最快最完整的。不过,股市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有套利机会的存在。通过的证券交易,投资者通过公开渠道获得公司信息,从中获利前的信息广为传播。
编辑本段银行和证券市场的金融体系完成
金融体系的影响因素,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个主要功能的金融体系都涉及到这两个因素。交易成本是指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在金融交易,金融体系功能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个人来说,贷款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为了保护自己的资金,贷款需要调查项目,调查借款人的资信水平,聘请专业的法律工作人员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贷款合同。高交易成本的存在成为资金的贷款,贷款两侧流阻塞。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他们有规模经济,因此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个人和企业的金融中介机构,以收集资金,然后贷放出去。由于经济规模,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交易完成后,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你想尽量减少逆向选择问题,贷款人的不良贷款在贷款市场的风险,需要确定好项目。道德风险的存在,降低偿还贷款的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减少,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愿望,以提供贷款。该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股东预计,该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增加其所有者权益。事实上,管理者的目标往往是与股东的目标偏差。多,而且较为分散,由于该公司股东的数量,经理不能有效地监督管理者掌握私人信息,股东无法避免隐藏信息管理,实施的有利和不利的股东行为。金融中介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显示出自己的优势。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公司生产的信息专家可以辨别出的信贷风险。从存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然后借给良好的公司,从而保证银行的收益。贷款,银行存户代表监督项目。一旦银行签署了长期贷款合同,企业与企业的监督成本比直接去监督企业的成本。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是“代理监督”。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委托 - 代理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然,银行也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掌握信息的优势,相对于存款人,借款人有自己的情况和有关项目的性质是最大的。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往往面临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说明了这一点。股市,特别是股市的制度安排和机制,降低代理成本,部分克服在资金分配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此外,股市的发展,也有利于公司的控制权。公司的业绩对股市和管理者业主的薪酬相结合,有效的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利益联系起来。同时,流动性金融资产,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将有所下降。一些高回报的项目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但是储户不能赌上自己的积蓄一个长期的投资,因此,如果金融系统可以在不增加流动性的长期投资,长期的项目是投资不足。的主要区别可以看出,利用银行融资和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集中在解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的问题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银行在超过该证券的市场优势,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也很强,在证券市场的委托 - 代理问题。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一度认为银行导向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持续经济高涨,的银行导向系统的国家竞争力比较显著减弱。不仅如此,银行导向型国家是发展市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集成的趋势。扮演的角色,通过技术进步是不容忽视的。
编辑本段,对金融系统的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A)的变化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国际金融市场,网上交易的三个转变是最重要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这些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 1。资产证券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证券化进入流通的资本市场工具。电脑记录,金融机构发现,他们可以连接到各种形式的债务的利息和本金,集合组成的,然后出售给第三方。证券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在2/3的固定抵押品证券。 ,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上升,在1985年的汽车贷款,汽车贷款证券的发行只为90亿美元,1986年至10美元十亿发展。计算机技术还允许金融机构,证券可以针对特殊的市场需求,抵押贷款债务的集合,就是一个例子。电脑的抵押贷款债务的集合,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级别上,这取决于不同的增益的风险的水平上。计算机技术的关键是网上交易。通过网络,网上交易可以使大量的股票和其他证券交易。大幅节省交易成本。这也打破了在地域上进行交易的地方,您可以立即参与交易的限制,参与交易的。网络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但证券市场和其他类型的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被认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发展方向。 3。重要的计算机和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或金融市场的国际力量。技术的进步使交易者通过股票价格和在世界上的实时信息。交易商不能销售周转时间的限制,低成本的外国投资的国际交流更容易。电子证券市场1971年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纳斯达克,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证券市场。在欧洲,证券市场从1986年的电子化进程。英国建立最新的证券交易所自动报价系统,电脑连接到卫星链路与纽约,东京,每天24小时的全球证券交易。 (B)对金融系统的技术进步。上述变动的金融体系也相应改变,包括:债券市场规模大,越来越多的债务工具开始流通。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前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现在可以通过贸易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拆和重新包装的所有信息不透明的资产证券,交易成本也有所下降。降低交易成本,该等债务和增加供应,以加强他们的流动性。因此,债务市场的发展。这种债务不仅出现了银行贷款的形式,它通常是作为新兴的证券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如CMO债券。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衍生产品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柜台交易(OTC)衍生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他们应该会出现在供需双方的需求。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在20世纪70年代,相关的汇率和利率的稳定,这对提高企业需要更好地管理系统性风险。供应方面,金融理论的发展,使金融机构在这些市场中的经营可以降低成本,特别是在金融工程,资本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3付款系统,电子系统的开发,减少家庭的财富投资于银行存款的需求。在过去,大量的零售支付完成。近年来,电子支付技术的应用迅速普及。的自动取款机(ATM)是一个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这项技术已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年,1988-1998年间,ATM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交易量翻了三番。同时,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通过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交易成本的影响是:在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廉价的数据传输导致的交易成本大幅减少。通过增加交易的数量,以及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较低的成本,使金融体系更加有效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可以统称为IT。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金融市场的信息对称。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地识别不良贷款的风险,或监督企业,从而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其结果是减少贸易壁垒发行可交易证券,以鼓励释放。证券市场的缺点相对于银行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减少的人对银行的依赖,银行在金融体系的重要性被削弱,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和流动性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融合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
编辑本段框架下中国的金融机构
中国的金融机构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如下: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的领导下,国务院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⑧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以下哪些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手段】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不良资产。

  1. AMC的资产处置损失要由财政兜底并由国家承担。

  2. AMC可以通过几种渠道筹措资金资本金由财政部核拨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部分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

  3. AMC运营中可以减免税费主要包括AMC免交在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承接、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对未剥离的不良资产的处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自主性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采取催收追讨、诉讼等手段依法收贷。商业银行建立资产保全部门指定专人对不良贷款组织催收。

  2. 利用呆账准备金核销一部分呆账贷款本息。按照有关规定原来愈期两年的贷款可挂账停息此后相继改为1年、6个月、3个月。

  3. 创造性地通过债务重组、剥离、转化等手段减轻资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内部的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处置商业银行试行对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即企业以股权或实物资产置换银行债权银行对置换资产进行经营管理。

⑨ 我国政府为了减少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采取了哪些措施

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及法律对策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02年5月首次披露的数据,截至2002年第一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8.14%。到2004年末,这一比例下降为3.92%,2005年末再降为3.84%。此外,中国银行作为与建设银行同为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之一,2004年共处置境内行不良贷款2539亿元,使得2004年末的不良贷款比率降到5.12%,较2003年末下降11.16%个百分点。中国工商银行2001年末不良贷款率高达29.8%,2004年之后,工商银行明显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步伐,2005年,该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分别降至2.49%和4.43%。
二、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和信息的非均衡性等原因,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良贷款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1.经济人的有限理性
经济学中将人的经济行为假定是“合乎理性的”。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就借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借款者将面临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有可能出现因决策失误导致不能及时归还银行贷款的情况。就贷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由于信息的非均衡性,贷款者很难确保资金配置的安全性,因此发生贷款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2.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经济学中将机会主义行为定义为“用虚假的或空洞的,也就是非真实的威胁或承诺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必然存在。在信贷交易发生之前,贷款风险高的借款人为了达到取得贷款的目的,隐瞒或提供虚假资料,使银行的信贷资产存在潜在风险。在信贷交易发生之后,借款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将会从事从贷款者角度来看并不期望进行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贷款者将面临贷款难以及时收回的潜在风险。
3.信息的非均衡性及其导致的逆向选择效应与道德风险效应
银行信贷决策中,信息大致包括:宏观方面的信息,如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微观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市场开发能力、企业家素质等。根据市场各经济主体所获取信息的差异性,将信息分为均衡信息和非均衡信息两类。非均衡信息是指各市场参与主体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与企业是市场参与主体。一方是借款人即企业。作为资金的借入者和使用者,对于借入资金的“实际”投资项目(不一定是向银行所声称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有充分信息;另一方是贷款人即银行。银行只是资金的提供者,并不直接参与资金的使用,对于被借资金使用的有关信息只能通过企业或其他渠道间接了解,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拥有与企业同等程度的信息。这种非均衡信息的存在使银行不可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借款人的信用质量和资金偿还概率。
在非均衡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存在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斯蒂格利茨和韦斯认为,随着利率的提高,会出现:
(1)由于银行事先无法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相关信息,便将贷款利率作为一种检测信号。更高比例的较喜欢冒风险的借款人(风险偏好型)将出来接受贷款利率的提高,而不喜欢冒风险的较安全的借款人(风险规避型)将退出申请人的队伍,这就是“逆向选择”。
(2)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者将倾向于改变自己的经营项目,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贷款风险也将增加,这就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还会强化逆向选择效应,使银行贷款风险随贷款利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大。
三、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对策
1.加大对未剥离不良贷款的管理和处置力度
政府应培育完善的不良贷款流通市场。通过市场中介,拓宽不良贷款的信息交流渠道,寻找国内外潜在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鼓励私人企业和外资参与,通过采取灵活方式,如公开拍卖和暗盘投标、股本合资等,为不良贷款的处置提供足够的后续资金。
积极创新处置手段,突破原有的收贷范围,以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贷资产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收现金、以物抵债等清收管理办法。可以将实物资产、票据、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作为偿债物,通过对抵押资产的开发、转让、租赁和拍卖变现等形式实现不良贷款的有效盘活。对于有抵押物的企业不良贷款,如果失去了现金偿还能力,应该将偿债物及时收回并尽快处理,冲抵贷款余额,防止由于抵押物损毁或贬值造成贷款损失加大。对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虽然银行未办理抵押手续,也应通过与企业协商或通过诉讼等手段收取企业易变现资产,用以抵偿银行贷款本息,减少贷款损失。对于有担保抵押物的不良贷款,应依法及时追索担保抵押物,进行拍卖,清收不良贷款。
2.严格控制新增贷款的质量,从根本上减少不良贷款产生的数量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希望通过贷款总量的扩大来稀释不良贷款的存量,但是要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存量盘活与增量优化必须同步进行。因此在扩大贷款总量的同时,必须强调增量优化。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提高资本运营效率。①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是商业银行体制的基础,决定着银行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改变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引入非国有投资者。实行决策权、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真正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金融企业。②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健全会计制度,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和稽核标准,使国内外投资者对投资对象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减少政府(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因信息非均衡而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尽快建立和完善客户信息系统,既能为贷前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又能为贷后管理提供分析数据。③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把贷款资源配置在国内亟需发展的能源、交通、电讯和主导产业上。重点扶持和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集团;要控制贷款集中程度,大额贷款与小额贷款保持合理比例。积极创新贷款业务,继续发展个人住房、购置汽车等消费信贷,提高优质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④尽快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风险预警制度。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不但要建立各种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的模型和工具,开发相应的风险管理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企业流程等制度平台。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的风险管理,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贷款决策控制制度。依据风险度高低决定贷款金额大小、利率高低和期限长短。认真做好贷前调查,提高贷前决策水平。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按照“5W”原则即贷给谁(who)、为什么贷款(why)、用什么做担保(what)、什么时间能够归还(when)、如何归还(how),认真审核确认后再给予贷款,尽可能减少决策风险。推广担保抵押贷款,完善贷款抵押制度和担保手续。担保抵押贷款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通行的一种贷款制度,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应提供担保,银行应对贷款人及担保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的权属和价值进行严格审查,确认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资信良好、有偿还能力时才给予贷款,这是减少贷款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资金贷出后作为债权人的银行要认真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注意搜集资金运营信息,对企业的重大财务活动加强监督,及时准确地掌握资金流向以及资金使用质量的信息,通过监督和分析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信贷资金继续恶化。健全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管理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决策等工作,一旦贷款进入预警范围内,则立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化解信贷风险发生,这是提高信贷资金质量,加强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2)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①转换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干预,增强国有银行的独立性。政府要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充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及时修改有关国有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办法,对自有流动资金不足30%的新建企业,应禁止发放贷款。②强化外部约束,加强银监会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的监督管理。一方面,监督部门要遵循国际金融监管原则,完善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手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稽核检查,及时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等技术支持,建立对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信贷业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稽核检查制度。只有加强对国有银行信贷行为的监管力度,才能提高信贷质量,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率。

⑩ 商业银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通过债转股,资产剥离方式解决,只是事后无奈的办法,要彻底根治新增不良贷款这一顽症,需要切实做到风险控制的前移,在未形成不良贷款之前加以防范。主要措施有:
(一)商业银行要树立风险意识,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采取有力措施整顿社会信用。第一,银行自身应提高风险意识,克服“国有银行不可能倒闭”的麻痹思想。第二,要在商业银行内进行信用教育,把强化信用意识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人人讲信用的风气,使不讲信用的人和单位,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处。
(二)用法律手段保障落实银行债权,严厉打击骗贷行为。银行要加大贷款清收力度,对到期不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诉讼,采取保全措施,查封帐户资金和抵押资产。对骗贷企业和个人,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三)严格执行人民银行贷款证管理制度和开户管理制度,防止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人民银行要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将借款企业在各家商业银行的开户和贷款情况联网,量化企业信用指标,对信用程度不高,在一个商业银行有逃债倾向或产生过不良贷款的企业,通过上“黑名单”使其他银行不再对其贷款。
(四)商业银行内部应加强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和信贷资金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建立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按照贷款“三查”原则,严格审查新增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落实担保和有效抵押,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使金融风险在贷款前得到控制。二是银行要关注企业转制、兼并和破产清算,参与其全过程,防止转制悬空银行债权,维护银行利益。三是要重视贷款的投向问题,贷款除应考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国有企业及重点项目建设外,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注重支持效益和信用都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四是建立集体决策程序下的个人责任制和贷款责任终身追踪制,层层落实贷款的审、贷、收责任,使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职工对贷款管理和催收的积极性、五是商业银行决策者和信贷管理人员注意对相关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对风险的分析、预测能力,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决定贷款的质量。领导者要克服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作风,注意倾听意见和建议,重大问题要经集体讨论,避免决策失误;信贷人员要增强责任感,爱岗敬业,敢于坚持原则,加强对各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变动趋势等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时提出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阅读全文

与怎样降低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车子被贷款公司开走怎么办 浏览:863
贷款逾期还款利息怎么计算 浏览:874
我的征信花了网贷还好贷款吗 浏览:545
被骗网络贷款1000元自己花600元 浏览:374
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利息 浏览:128
买房子付了钱对方有贷款不还 浏览:410
青岛银行个人住房贷款 浏览:809
交了首付后贷款不还开发商还了 浏览:421
提前毕业贷款利息怎样支付 浏览:558
丰收互联贷款合同消失 浏览:423
贷款利息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来源有 浏览:513
专利贷款担保合同范本 浏览:774
优盛网络科技贷款 浏览:705
贷款炒股票银行会同意吗 浏览:553
70万贷款逾期2月黑名单 浏览:654
什么叫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浏览:951
因为父母贷款没还妻子要和我离婚 浏览:811
有没有交了首付不能贷款的 浏览:330
大学生贷款逾期起诉 浏览:594
信用卡逾期银行抵押贷款 浏览: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