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贷款5级分类怎么分类
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按照贷款形态可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是银行内部对存量贷款的现状区别划分的。
B. 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可以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当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的医院良好,而且工作和财务情况等各方面正常,能够正常的还本付息,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评估为最终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借款人可能本身心理上有还款的抵触心理,但是借款人的现金流相对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影响。这种就属于贷款正常类级别。
当借款人的收入或者经营的利润下降,出现了现金流动不足的情况,财务指标出现异常而且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借款人的负债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并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的主要股东,相关联的企业发生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贷款人的抵押物出现贬值,影响到了最终的贷款归还。借款人的还贷能力较差,担保人的偿还能力较强。借款人处于停工状态,但是抵押正常,抵押物的价值远远高于贷款本息价值。这种就属于贷款关注类级别。
借款人经营亏损,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偿还本息贷款。借款人已经需要通过变卖生产经营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活动。借款人出现停产状态,并且担保人的偿还能力有限。贷款档案不齐全,重要的法律文件丢失,并且对贷款产生了影响。这种就属于贷款次级类级别。
借款人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借款人已经进入清算程序。借款人或者法人涉及了重大的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了影响。经过多次的谈判借款人没有还款的意向,而且已经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收贷款。这种就属于贷款可疑类级别。
借款人宣告破产,而且复工无望,严重的资不低债。借款人触犯了法律。借款人遭受自然灾害,损失巨大而且无法获得保险补偿。这种就属于贷款损失类级别。
C. 贷款的五级分类有哪些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按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1]贷款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三、贷款的五级分类仅提供了一种贷款的分类方法,与风险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并不一致,因此,像“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这样的提法是错误的。
D. 银监会最新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有哪些
1.基础分类依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2007
2.几种直接分类的贷款:
重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
借新还旧就贷款:具有重组特征的分为次级,不具备的分为关注,30天内的收回再贷应不优于收回前级次
违规贷款:至少归为关注
借款人逃废债:未逾期的至少归为关注,逾期的至少归为次级
非应计贷款:不能高于次级
进入诉讼程序的贷款:(1)进入法律诉讼程序的不得优于关注
(2)进行诉讼执行程序的,不优于次级(3)在裁定的还款期内未能清偿的,不得优于可疑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按照具体文件分裂,比较多
小企业贷款:按矩阵法分类
E. 贷款五级分类是什么
贷款五级分类是:
1、正常类贷款标准: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 0。
2、关注类贷款标准: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 5%。贷款人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可能会影响债务偿还。
3、次级类贷款标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的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 30%-50%。
4、可疑类贷款标准: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 50%-75%。
5、损失类贷款标准: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注定都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 75%-100%。
F.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什么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如下:
1、正常类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
2、关注类贷款: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可能会影响债务偿还;
3、次级类贷款: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4、可疑类贷款:借款人已经没有能力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5、损失类贷款:本息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小部分,预计本息损失一般在90%以上。
拓展资料: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
参考资料:贷款五级分类-网络
G.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1、正常贷款
借款人和银行签订合同后,按时还款,贷款的损失为0。
2、关注贷款
借款人有能力还款,但还款存在不利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的损失不超过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
3、次级贷款
借款人还款能力存在明显问题,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抵押资产或其他方式还款,贷款损失会在30%-50%。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
4、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有抵押和担保也会造成损失,贷款损失几率在50%-75%之间。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
5、损失贷款
借款人没有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贷款肯定会亏本,对于这笔贷款,银行将在办理必要的法律手续后进行注销,贷款损失在75%-100%。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在采取所有措施或所有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依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拓展资料:
一、贷款还款方式
(1)等额本息还款:即贷款本息之和采用等额月还的方式。多数银行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每月的还款金额是一样的;
(2)等额本金还款:即借款人将贷款金额平均到整个还款期的每一期(月)回报,同时还清前一交易日至本还款日的贷款利息的一种还款方式。每月的付款就逐月减少;
(3)每月还本付息:即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偿还贷款本金(适用于期限不足一年(含一年)的贷款),贷款计算按日计息,按月还本息;
(4)提前偿还借款人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可提前偿还部分贷款金额,一般为10000或10000的整数倍,待银行发布新的还款计划后偿还,和到期还款金额的变化,但这种方式是一样的,新的还款年限不得超过原贷款年限
(5)提前还清全部贷款:即借款人向银行提出申请,可以提前还清全部贷款金额。还款后,贷款银行将终止借款人的贷款并办理相应的注销手续。
(6) 随贷随还:贷后利息按天计算,按日计息。可以随时一次性结清而不受罚金。
H. 银监会五级分类新规定
法律分析:几种直接分类的贷款:
重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
借新还旧就贷款:具有重组特征的分为次级,不具备的分为关注,30天内的收回再贷应不优于收回前级次
违规贷款:至少归为关注
借款人逃废债:未逾期的至少归为关注,逾期的至少归为次级
非应计贷款:不能高于次级
进入诉讼程序的贷款:(1)进入法律诉讼程序的不得优于关注
(2)进行诉讼执行程序的,不优于次级(3)在裁定的还款期内未能清偿的,不得优于可疑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按照具体文件分裂,比较多
小企业贷款:按矩阵法分类
法律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工作规定》
第六条 银监会法律部门应当在研究有效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需要,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银行业监管的良好做法,拟订银行业中长期立法规划。拟订银行业立法规划,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以国家经济、金融政策为指导。
第七条 银行业立法规划包括银行业规章的制定和修改,以及制定、修订或废止法律、行政法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