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贷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一、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的申请条件
纳税人名下或配偶名下、单独或者共同的首套住房贷款(中国境内)。
可以看出,只针对首套住房,二套房贷款不能扣除。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有二套房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
结婚前,个人名下有首套住房贷款,配偶名下也有首套住房贷款。
这种情况,也只能是个人和配偶各自的首套房分别申请专项附加扣除一半,总扣除额和一套房的扣除额相等。
三、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怎么扣?
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婚前各自有首套住房贷款的,可以选择一方扣除1000元/月,或者各自扣500元/月。
具体操作:
1、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或直接在应用商店下载个人所得税APP,注册登录;
2、点击我要办税,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进入;
3、选择住房贷款利息,选择扣除年度;
4、准备产权证明(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贷款合同(需要贷款合同编号);
5、填写个人基础信息及贷款信息,按提示操作,直至填报完成。
B. 专项附加住房贷款怎么扣
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是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举个例子,假设目前用户的工资扣完五险一金后还剩余8000元(5000元为个税起征点),那么就需要有3000元应纳税的工资,若此时处于首套房贷款中,则可以扣除1000元的住房贷款利息,也就是只需要纳2000元的税。但是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拓展资料:
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国家的很多法律也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个税改革。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就是个税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减轻了个人的税负和家庭的负担情况。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什么意思
1、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六项费用。
2、专项扣除费用是这次个税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减轻了个人税负,有利于个税更好反映不同家庭的负担情况,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3、专项附加扣除项的设立,实际上是在“基本减除费用标准5000元/月+五险一金免税额+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的基础上,再给居民个人增加了免税额。也就是说月收入扣除社保,再扣除这些专项扣除费用,之后剩余金额再纳税。
4、专项扣除的费用主要有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费用等。
5、专项附加扣除总共六个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C. 夫妻婚后买了一套住房,专项附加除去住房贷款要怎么扣
三、限本人扣除,无选择由配偶扣除的情形
继续教育
除子女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扣除之外,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均由本人扣除,无选择由配偶扣除的情形。
赡养老人
符合条件的赡养老人支出,限独生子女或兄弟姐妹之间分摊扣除,无选择由赡养人配偶扣除的情形。
D.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分为很多种,第一种: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购买住房时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第二种: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第三种: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同时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
拓展资料:个人住房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 [2]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是指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开放的,用于借款人购买首次交易的住房(即房地产开发商或其他合格开发主体开发建设后销售给个人的住房)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有以下三种贷款形式:(1)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全称是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它是指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运用住房公积金委托商业性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政策性的个人住房贷款,一方面是它的利率低;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中低收入的公积金缴存职工提供这种贷款。但是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利息相差1%有余,因而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购房自住的老百姓都比较偏向于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
(2)个人住房自营贷款是以银行信贷资金为来源向购房者个人发放的贷款。也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担保贷款。(3)个人住房组合贷款指以住房公积金存款和信贷资金为来源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是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和自营贷款的组合。此外,还有住房储蓄贷款和按揭贷款等。
E. 住房贷款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几档
住房贷款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三档。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 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采取定额扣除方式。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拓展资料】
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
第十四条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第十五条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十六条: 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F. 住房贷款专项扣除夫妻怎么选择合适
法律分析:1、共同贷款,选择享受。如果该住房贷款合同的贷款人为夫妻两人,则可由夫妻两人选择在一方定额扣除住房贷款利息,另一方不得享受扣除。2、分别贷款,选择享受。如果该住房贷款共两份合同,贷款人分别为夫妻一方,则可由夫妻两人选择在一方定额扣除住房贷款利息,另一方不得享受扣除。3、婚前分别,选择享受。如果属于婚前分别贷款,且分别符合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婚后,可选择由一方定额扣、另一方不得扣,也可以选择各自按定额标准的50%分别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G. 夫妻双方婚前都有住房贷款,婚后怎么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国家也是有明确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结婚以前双方都有相应的住房贷款,但是在婚后的时候只能够扣除1000元,而且只能够选择全部由一方扣1000,或者夫妻双方各扣500。
而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如果说夫妻双方都有工作,而且他们的整体的税收负担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纳税标准,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完全可以进行夫妻双方共同抵扣,但是如果一个人工作,另一个人在家的话,那么完全就可以进行一个人进行抵扣,而如果一个人的工资水平较高,而另一个人的工资水平较低,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扣除标准的话,那么也可以让那个工资水平较高的人进行抵扣,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减轻税负。
H. 个人专项扣除住房贷款可以扣多少应该怎么扣更合理
【法律分析】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采取定额扣除方式。纳税人的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240个月,240个月后不能享受附加扣除。对于2019年之后还处在还款期,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扣除。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