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晓的人物评价
讲真诚、善沟通、求实效。
1.真诚——让心灵更温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杨晓总结、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她认为,做学生工作,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励之以信、导之以行”,只有用爱心、用真情,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她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她经常找学生谈心,像朋友一样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迷茫与困惑,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钝、思想上的波动、信仰上的迷惑还是感情上的危机,她都会认真地分析问题的所在,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她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把她当作知心和可以依靠的人。
2.关爱——让亲情更自然。“做学生工作,一定要脚勤、嘴勤、脑勤。”她规定自己每天至少与1-2个学生谈话,每周至少2次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每周至少3次深入到课堂和学生一起听课。她还想出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她建立了“师生连心卡”,并将一周工作安排进行公布,将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透明公开化,为学生们及时准确的获知学生工作信息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辅导员工作效率,她写下了厚厚几本“辅导员周记” ……工作以来,她一直陪伴在学生身边,办公室、课堂上,会堂内、操场上,食堂里、宿舍楼,在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总能看到她和学生在一起的身影。 用真心、洒真爱、可依靠。
作为一名辅导员,仅仅做到“辅”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晓一直在克“导”的难关,力求变“管理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她工作的重心。
1.“人生导航”,学生前行的灯塔。杨晓每带一届学生,都会为学生建立生涯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13年的工作,她已经建立了上千份学生生涯档案,为她的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最有效的依据。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她构建了“立体式”的生涯辅导体系,按照夯实基础、重点发展、提升层次、培育精英4种模式对不同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按照这4种模式,分别设立不同的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各展所长,明确发展方向,提升素质和能力,就如学生前行的灯塔,引导学生找到成才的方向。在她的努力下,已形成了大一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计划、身心健康计划;大二的学业发展计划、生活管理计划;大三素质拓展计划;。大四职业发展计划。
2.健康心理,学生成长的港湾。大学生中失恋、抗压能力差等现象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正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难点、死角,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排斥甚至麻木。而杨晓就像一位“心灵天使”,用温情包容他们漫无边际的沉默、用心田盛装他们的愁苦与泪水,用真诚的语言、温柔的微笑融化了一块块坚冰,抚慰着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多年来,杨晓通过开展谈心、心理咨询、建立“杨老师温暖QQ热线”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失眠、失恋、强迫症、网瘾、厌学等心理问题,还曾帮助一位患有偷窃癖的同学恢复了心理健康。
3.勤工助学,困难学生的依托。在杨晓所带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此,她专门建立了中文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成立了“晨欣爱心家园”和“自强”基金会,随时关注和帮助困难学生,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新生入学时,她会利用各种机会向大家介绍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各项资助措施;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的具体办理程序和有关注意事项,请学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学生逐一谈话、了解情况,将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纳入到中文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中,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多年的工作中,她通过各种渠道,为家庭困难学生争取到了10多万元的资助金额,5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 重规划、善服务、促就业。
1.规划——让就业更科学。杨晓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侧重的在班级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针对一年级新生,她通过新老生座谈、学习交流,鼓励他们尽早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对于二、三年级学生,则在加强专业学习指导的同时,重点引导他们逐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升专项能力、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针对毕业班学生,杨晓注重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和求职礼仪、求职技巧的培训,并为所带的毕业班制作毕业班简历,她定期收集大学生就业信息,主动与实习基地、用人单位联系,争取就业机会,进行人才集体推荐;亲自带领学生参加招聘会,向用人单位推荐;引进来,走出去,先后联系24家单位为学生举行专场招聘会;开设毕业班求职系列讲座(包括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介绍、就业数据系统使用、求职信写作、求职礼仪规范、求职面试技巧等)。她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引导学生从能力储备、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多方面积极应对,确保了她的每届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2.指导——让择业更轻松。她认为,就业工作绝不是育人工作的最后一环,而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期间教育的重要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围绕深入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实践和社会锻炼,规划了有助于学生成长就业的多项举措,建设了一批锻炼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她创立的“大学生素质大赛”和“大学生素质论坛”,已成为中文系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届,累计共有1000多位中文学子参加比赛,产生的获奖者都成为用人单位争要的人才。她还将素质大赛和企业招聘紧密结合,直接为学生的就业铺路。
此外,她结合自身多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开设了“面试技巧培训”网络课程,义务为学生培训“面试技巧”。在每期培训课程中,都有她为大家精心准备的3个面试常见问题。同学们可以自己模拟回答,在回帖后还可以看到杨老师对每一道题目做的精心解读,真正实现了“实用性”工作计划,也进一步促进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细致入微的工作和对学科行业、学生心态的深入了解,加上循循善诱的讲座,杨晓使很多同学走出毕业择业的迷茫,犹如航标灯指引着学生的人生航向。她把一片丹心献给辅导员事业,把一片真诚献给深爱的学生。她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她用火热的青春感动学生。她以热心帮助人,以爱心保护人,以能力培养人。苦也好,乐也罢,欢笑过,痛苦过,但她总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奉献着,无怨无悔。 定制度、求创新、树品牌。
杨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做出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围绕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工作主线,打造了一系列活动品牌,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好路、站好岗。 她的主体思路是:
1.打造思政工作品牌,创新团学工作模式。她在全校率先成立了团校,实施团学干部素质发展“331”工程,受到福州团市委的好评;她率先开展“星级团支部评选活动”,被校团委采用并在全校推广;她将企业管理运用到学生管理中,率先打造系团委4D工作系统;她率先创立“创意金点子库”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她采用招标立项的方式,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打造学风建设品牌,建设学习型集体。工作以来,她管理的学生中有 1个班级获“全国先进班集体”;5 个班级获福建省级先进班集体;4个班级获福州市级先进班集体;数十个班级获校级先进班集体或先进团支部;有上千人次荣获校级以上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她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出类拔萃,他们或是被破格提拔为中层领导、或是连年优秀,或是立功受嘉奖。学生们以自己的优秀表现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3.打造宿舍文化建设品牌,营造健康高雅的生活环境。
4.打造第二课堂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5.打造宣传工作品牌,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杨晓充分发挥团刊、团报、广播等资源,实现以“网络化、信息化、动态化”为目标、大力营造双向互动的团学宣传阵地,以全新的工作思路响应团中央“网络建团”的伟大构想。在她的主导下,2008年,中文系网上团校成立;2009年,又成立了闽江学院第一个网络共青团互动平台——中文社区,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3月,累计访问量已超过15.71万人次,帖子逾15万篇。
6.打造社会实践品牌,努力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杨晓坚持把实践活动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相结合;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相结合;与巩固完善实践基地相结合;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有效地融入到了实践活动中。13年来,杨晓带领学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达70余项。2006年,她带领院宁夏支教服务团在宁夏吴忠地区支教一个月,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那一年,中文系团委获“福建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她也被评为“福建省社会暑期实践先进工作者”。2008年,她又联系组织本系志愿者赴四川彭州地震灾区开展志愿服务,此次志愿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团中央、福建省教育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这支服务队获得了2008年“福建省优秀志愿服务队称号”,志愿者队服被彭州市抗震救灾纪念馆永久收藏。
2. 求国发办2002年35号文件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各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二、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订地方和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
(四)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五)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过自学考试和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
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七)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八)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九)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以奖励等方式支持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十一)积极开展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区要加强统筹协调,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和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有条件地方的职业学校可以采取分阶段、分地区的办学模式,学生前1至2年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学习,其余时间在东部地区和城市学习。鼓励东部和城市对西部和农村的学生跨地区学习减免学费,并提供就业帮助。 (十二)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基地,选聘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十三)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每个市(地)都要重点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乡镇要依托中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社区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
(十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国家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各地区要安排资金改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
(十五)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2010年以前,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
(十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十七)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要发挥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十八)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十九)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六、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二十)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要继续办好已有职业院校,企业可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
(二十一)要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 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新上项目都要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
(二十二)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订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七、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十三)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进一步完善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
(二十四)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要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八、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二十五)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农业和地矿等艰苦行业、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省级政府应当制订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
(二十六)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再就业培训补贴。国家和地方安排的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要合理确定职业院校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十七)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各地区要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及地矿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按国家有关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
九、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二十八)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劳动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也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二十九)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
(三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3. 南京正德学院怎么样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筹建于1998年,2001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建立,举办方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会。2013年6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加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
学院获得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1项,有江苏省特色专业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2个、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1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立项2门、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2部、省教改立项课题13项。
4. 作文高手请进
理论知识竞赛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为响应上级组织号召,计算机学院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讲话精神的通知》,并于3月23日晚组织青年学生参加了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申论竞赛,参赛的120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竞赛答卷。他们或旁征博引、慷慨激越,或立足校园、沉思反省,纷纷表达了青年学子对“八荣八耻”讲话精神的高度认同,对明礼修身,增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迫切要求和对建设和谐校园的种种思考,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通过竞赛,同学们普遍认为“八荣八耻”吹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号角,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风向标
答卷上,同学们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语言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论述给予了高度评价。
0307班叶腾引经据典地写道:“孔孟之道,孝悌之礼,儒雅之名流,庄周之风范,无一不是中华文明之瑰宝,无一不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喂哺着世代众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传统美德是其思想之根基,行动之准绳。”0411班李欢用形象的比喻写道:“老瓶不老!历久弥香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这瓶老酒与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酒,相得益彰。用老瓶中的稳重来驱除时代这瓶新酒的浮躁,用老瓶的宁静来安抚现代生活中不安的心,用老瓶的艰苦奋斗来消除时代的急功近利……老瓶可以装新酒,新酒可以从老瓶中得到更大的助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华民族的传统便是我们心灵的根,是我们走向更为辉煌的明天的基石!”
0407班付静深情地写道:“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如明灯,如清泉,如春风,如甘露,给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思想的春天。” “听闻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顿时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段话平易、朴实、亲切,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你耳边的谆谆教诲。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为本届中央政府求真务实、和谐惠民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目标作了一个绝妙的注解。”(0405班,章远) “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到殷切的期望与光荣的责任。” (0406班,程超)
“是什么使当今的大学校园如此充满着活力与激情,充满着温馨与感动呢?我想,这用胡总书记所列出的当代青少年应具备和完善的八大荣辱观来概括非常合适。”(0402班,刘登志)“曾几何时,一些错误的荣辱观给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一股浓浓的浮躁雾气。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像一座灯塔,它的光芒能射穿浓雾,照亮青年的心灵,让我们重新找准坐标,明白什么是值得自豪的,什么是应该唾弃的。”(0409班,江夏秋)
二、通过竞赛,同学们普遍认为要对照“八荣八耻”对校园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校园
对照“八荣八耻”,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校园不和谐现象的忧虑和反思。
面对大学浮躁厌学之风,0502班曹彬以《给生活找面镜子》为题,表达了自己的反思:“没有课却不知道把宝贵的时间利用起来。于是,网吧成了我们丢弃光阴的“垃圾箱”,我们乘着internet的巨帆,遨游于网络空间,我们的郁闷在那里得到宣泄,我们的空虚却在膨大。生活里的榜样到处可见,要想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就该给生活找面镜子,时常和他人对比,进而找到属于自身的坐标。”0311班苏浩斌忧心忡忡地写道:“我们信誓旦旦的说买电脑是为了学习,可是,有几人的电脑是用在学习上呢?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聊天、游戏和电影上,曾经勤奋努力、意气风发的我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0403班刘相文解释到,“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郁闷’,有人终日忙忙碌碌,有人却无所事事,他们总是‘君子成大事不拘小节’,过多地把注意投入到社会的阴暗面,却没有看到社会的正气和多重性。” “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我们的课堂座无虚席,而不要靠每天的点名来维持少的可怜的人数,让我们的考场可以无人监考,而不是一前一后两个考官……这样我们的校园将是多么美好,多么生气!(0306班,于萍)
面对大学铺张虚荣之风,0305班王展写道:“奢字易写,其难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可谓‘及时雨’。”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永远都是时代的闪光点!”(0410班,丁帆)0308班邱晨在《知荣耻,明心志》中举例写道:“反观校园景象,樱花盛开,一人照相,另一个人躲在树后,拼命的摇着树干——仅仅是为了在照片上留下以樱花漫天飞舞为衬托的‘写真’——以照出浪漫的照片为荣,却不以损害树木为耻;女生多以靓衣美鞋为荣,男生则以电脑型号配件最优为荣;谈起吃,便是以去过星级酒店为荣,谈起玩便是以阳光钱柜、今夜星光KTV为荣,又有几人会为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而感到羞耻?所以,知荣耻,从自身做起,明心志,以求完善人格。”
“知荣明耻,从我做起”。同学们纷纷表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校园,要弘扬真善美,摒除假恶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0502班马小艳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校园的和谐,从其外表来看,蓬勃向上,前途无量,更应当是以其雄厚的实力、卓越的成绩、肯定的信誉为社会所认同;从其内来看,应是艰苦奋斗、团结互助、融洽进取、活跃积极。”0408班陈锐写道:“如果我们能看到平日里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乐于助人的同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九十多分的话,激励作用不能不说是巨大的。” 0405班张俊身有体会地写道:“在大学生中,国家助学贷款的诚实守信可能就是一个热点问题。诚实守信应作为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来培养。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也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0407班付静以一句歌词道出了部分大学生的迷茫:“我渴望长大,又不想长大,我成天想做个superstar……”她表示,“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拒绝算命说,拒绝星座论,坚信努力才是成功的条件,坚信知识才是人类的未来,坚决不做高学历的‘文盲’,要成为‘新生的一代’。”0409班周芙蓉大声疾呼:“我们需要‘荣耻感’的惊雷来唤醒我们麻痹的心灵。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到力挽狂澜,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帮助他人做起,从诚实守信做起,从遵纪守法做起,从辛勤劳动做起,大家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0411班周婷则冷静地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大学生要抵制诱惑,抓住机遇,完善自我,还要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共同渡过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
三、通过竞赛,同学们普遍认为要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学习落实“八荣八耻”讲话精神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是我们提高党性修养、团员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标杆和准则。”(0411班,吴舒平)
0502班马小艳写道:“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深邃,包罗万千,若说它是一片浩瀚汪洋,则同时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等就如同最终汇入大海的条条支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规范作用就如同河床,呵护着条条溪流奔腾前去。至于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自不待言,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像一个栅栏,一个铜墙铁壁式的高高耸立的栅栏,让教育不出轨、建设不越界,并有章可循,有则可内。”“要通过‘保先’及‘增意识’,把存在于大学生党员与团员中的弱民族意识、弱人民意识、弱集体意识等思想问题彻底清除,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良好的思想基础。”(0308班,陈银银)
论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0408 班王钢如此写道:“‘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这话源于南街村的村支书王宏斌。……傻子精神,就是自我牺牲精神。” 0403班郑志攀引用经典“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她如是写道;“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王选……他们感动了我们,他们给我们诠释了一个人,一个合格的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0510班高瞰写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只有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才能更深入地领会‘八荣八辱’讲话的深刻内涵,才能将讲话精神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 0304班赵东科在《荣于身后》中写道:“我们是时代的脉搏,我们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使我们每天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快乐生活。和谐社会,要求和谐的人;和谐的人,要求和谐的道德环境;和谐的道德环境,要求我们去遵守,去执行!我们要做表率,做标兵,为我们身后留荣!”
谈到增强团员意识,0411班江舒写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希望的是它们能象种子一样种在人们的心里,再生根发芽,进而成就为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这理当成为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0407班陈佳写道:“当代大学生要勇敢地拿起历史的‘接力棒’,重拾老祖宗的‘活宝贝’,再塑大学生的‘好榜样’,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和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助燃剂’。” “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大学生进入校门的第一课——军训,阅兵时无数次喊出这句话——这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团员都应牢记并以之作为行为规范和目的。”(0510班,原博)0409班何现姜写道:“‘玉不琢,不成器。’这精雕细琢的过程便是一个修身的过程。要做到“八荣八耻”,需从道德修养着手。‘内圣者外王’,修身有成,自然成功在望。”
5. 什么是国家资助政策
国家资助政策一般是指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高校学生助学政策之一——国家奖学金
中央政府出资设立高校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5万名学生,每生每年8000元。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符合规定条件的,同样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
6. 详细的介绍一下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1、环境很美,周围,没有堕落街。学校不大
2、我是食品专业的,大一的老师都是从华农本校过来的,有几个老师特别特别优秀,讲课特别精彩。这个专业是我们学校很好的专业,学校管得很严,大一课是最少的,像大二的时候基本每天都是满课。大二大三就有一部分是本校的老师,但是有的老师也是很负责的,其实到时候你会更喜欢本校的老师教你,因为考试前他会划重点。
3、开学跟高中住宿一样,该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没什么特别的,不需要自行车,学校不大,要买太阳伞,太晒了。被子什么的我建议不要在开学的时候在学校买,那质量很无语,我们寝室的用了两年还在褪色,而且贵,被子薄,最好自己带,我就是自己带的。
4、火车站有两种选择,518到鲁巷下,走到鲁磨路坐732到终点;第二是903到民院路下过地下通道坐732到终点。得看堵车不堵车,每次差不多2.3个小时,你来那天估计时间更长,我建议你包车,但是司机很宰人,坐面包50多元其实可以到的,我们坐过的。如果坐的士要坐正规的,黑车千万不要坐。我被宰过。
。这是我一字字打出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7. 想资助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
大学生活无疑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对于准大学生来说,面对全新的环境,在欣喜的同时,或多或少也会有点手足无措,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前换好姿态去迎接未知的旅程。
//绿色通道
全国各高校都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使没有筹齐学费,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
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入学前还可以向当地教育局资助中心申请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路费和短期生活费。
8. 云南大学的软件工程这个专业怎么样啊(悬赏20分)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座落在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000亩。学院拥有专用多媒体教室19间、各类教学实验室15个、数字语音教室3间、主要实验仪器设备2200多台件,并配置了小型机等各种大型仪器设备,构建了先进的教学平台。
学院设立3个重点本科专业,即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其中网络工程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信息安全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具有1个博士点、两个硕士点,即“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点、“系统分析与集成”和“软件工程”硕士点。
学院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云南省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
学院按照“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确立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引进、培养、外聘多管齐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全职外教4人、美国归国博士后1人;正高11人,副高4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13人,有工业背景的专职教师26人。专职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云南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
作为海纳百川、人才会聚的高地,云大软件学院汇聚了来自美国、英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大学、国际著名IT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学者48人、校内双聘双跨31人,形成了强大的兼职师资队伍。
学院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区域特点,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辐射。为此,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等国外大学进行课程引进、师资培养、学生交换、教师交换、联合研究等合作;与IBM、微软、甲骨文、惠普、BEA、英特尔、印度先撒、日本五岳技研、奥普迪等公司合作,进行课程引进、实验条件建设、师资培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合作;与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合作,接收来华访问学者和留学生。IBM、惠普等知名IT企业捐赠了硬件、软件、网络设备,设立了IBM、惠普优秀学生奖学金。
学院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和学生毕业实习,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绵阳、昆明等地的软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36个;在日本五岳技研株式会社、日本奥普迪公司、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建立国际实习基地3个,为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院积极开展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云南测试评估实验室、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云南省电子政务技术研发中心、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日本五岳技研株式会社联合研发实验室、信息技术研究所,构成了研发、服务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
完成或在研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横向项目19项,经费3331.1万元,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5项。我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etcase 系列软件通过软件产品登记,在全国50多所高校及云南烟草、公安等6个系统省、州市、县、基层全面推广应用。
依托云南大学80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学科优势,云大软件学院努力践行“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坚持“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人才观,实施“校企联合、国际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面向应用、贴近市场,把培养国际化、工程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师作为己任,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
学院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注重建章立制,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和多形式考评体系;采用最新先进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双语课程超过50%;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工程,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开设了大量选课程;大力加强实践环节,设置了专业实践课程、按项目制进行教学,毕业实训、实习时间达到8个月;管理、素质型、法律法规型、标准规范型课程占总学分的1/4,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形成了辅导员加班主任加导师的学生工作协同机制。在确保学院稳定、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构建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大力组织并从经费上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学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获殊荣。学院设立了“学生创新基金”,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学院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东陆奖学金、勤工助学专项基金、临时困难补助基金、爱心基金、冬衣补助、探家路费补助、过节补助、学费减免、各种社会奖助学金等组成的立体化扶贫助困体系,有效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