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与发达国家存在什么不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有什么特点
你找一个月收入8万的和一个月收入800两个人比较一下就行了
❷ 中介目标的发达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货币中介目标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50 多年来,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及中介目标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20 世纪 50~60 年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强调充分就业、经济 增长,一般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20 世纪 70~80 年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稳定通货为主,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某些西方国家实行以反通胀为惟一目标的货币政策,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监控方法,货币政策目标就是盯住要控制的通货膨胀。部分国家建立了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操作手段、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货币政策操作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而不再依赖于其他中介目标。下面我们则以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为例分析其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基本上接受了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确定货币供应量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宏观经济调控领域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就是预算平衡案被通过。在新的财政运作框架下,联邦政府已不再可能通过扩大开支、减少税收等传统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货币政策就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工具。1993 年 7 月 22 日,现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突然出人意料地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而以调整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就是现在美国金融界的“泰勒规则”。其含义可简要表述为: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唯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泰勒认为,调整真实利率,应当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泰勒规则”所确立的“中性”原则既秉承了“单一货币增长规则”的主旨精神,又比“单一规则”更具灵活性,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该规则将规则性和相机抉择为基础进行两种政策模式配合起来,相互协调,以规则性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以相机抉择来为货币政策增加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货币当局一方面通过规则性的货币政策作用于人们的预期,另一方面可通过微调操作进行渐进调整,在达到政策目的的同时,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经济系统的震荡,因此该规则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并为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所接受。从1993年泰勒规则提出,美国宏观经济在通胀率和失业率“双低”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增长,以泰勒规则为理论指导的美联储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功不可没,从实践层面证明了泰勒规则的政策效果。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以及高盛投资公司众多学者的研究还表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操作与利率调控也基本上都是遵循泰勒规则或其演化形式进行的。以上种种表明,泰勒规则对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从“单一规则”向“泰勒规则”过渡,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来,规模日益增大的“金融创新”浪潮,使得货币供应的定义和统计变得日益困难。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实践在 20 世纪 80 年代遭到的迅速失败并不出人意料。实际上,货币主义理论对于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从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适当性——也曾抱有怀疑。首先,货币当局所能控制的充其量只是基础货币,而决定着基础货币到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杠杆——货币乘数,并不是货币当局所能控制的,它取决于商业银行意愿持有的超额准备率和公众意愿持有的通货比率;其次,由于物价水平的涨跌变化会影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在通货膨胀期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较高,货币流通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反之货币流通速度则会降低,从而导致面对相同的货币供应量水平在不同的经济景气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名义需求。
二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以离岸金融和跨国银行活动为主导,国际上也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国际间资本流动与 70 年代相比有跳跃性增长,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增长更为迅速。这些资金流动对各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进而对宏观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美国货币当局从原来稳定货币增长的
“单一规则”继而转向 “单一规则”和以利率为指针的“泰勒规则”相结合的宏观调控。 英国从1993 年开始货币政策操作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不再依赖于其他中介目标,而货币供应量指标只是作为对宏观经济金融进行分析研究的监测指标。i自从英格兰银行 1694 年建立以后的三百年里,英国的平均通胀率仅为 1.4%。但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胀率达到了 6%,并且在 1965 年至 1980 年间平均达到不下于 10.3%。
英国 1945 至 1996 年间的通货膨胀面对如此严重的战后通货膨胀,海内外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政府应该在长期内从通货膨胀和产出两者直接做出权衡。1970 年,货币总量目标被引入,先是面对宽口径的货币量,而后面对窄口径。在八十年代中期,一些无法预期的变化导致了政府舍弃货币总量目标,转向汇率目标。在 1990 年,英国加入汇率机制,但在1992 年 9 月 16
日被迫放弃了会员资格。在这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压力迅速积累。在离开汇率体系之后,英国需要建立新的货币政策基础以适应国内目标。1992 年10 月,在经过英格兰银行和财政部的协商之后,宣布了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两个方面:(1)利率作为面对通货膨胀(控制在 2.5%以下每年)的直接货币政策目标;(2)英格兰银行作为设定利率的重要角色。这种变化增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性和开放性。在新政策公布的 10 个月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了 2.5%以下,在 1996 年底又达到 3.1%。至今,英国仍然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 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在其货币政策手段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置了两类金融变数: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如图:政策手段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贷款政策银行间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债券,票据买卖操作支付准备金贷款增加额国际收支平衡准备率操作基础货币贷款利率相应总需求窗口指导70 年代以前,日本银行主要以银行同业拆放市场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同时也经常关注民间金融机构尤其是都市银行的贷款增加额。进入 70 年代后,随着世界金融形式的变化,主要发达国家都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利率转向货币供应量,受其影响,日本银行也将中介目标的重点转向了货币供应量。最初选择了 M1
作为主要中介目标,在 1979 年引入可转换大额存单制度后,就改为 M2+CD。这是因为: 1972 年后,日本发生通货膨胀,利率曾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活期存款是无息的,因而利率升降便引起活期存款同定期存款之间的资金频繁转移,使 M1 这个指标不稳定,而 M2+CD 包括了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 CD 等项,可避免这种不稳定性。M2+CD 较之 M1 与将来的收入和支出有着更为密切的因果关系。因为 M2+CD 能先于收入和支出变动,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产生影响。而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与将来可能出现的收入和支出联系最密切的通货指标。80 年代中期,由于划分货币层次的复杂性和金融创新引起新的货币产生,日本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依赖性逐渐减弱,注意力转移到一整套以金融市场为背景的金融变量上,这一时期,市场利率、汇率、资产价格、广义货币都被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其中市场利率日益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中心,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器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如 1989 年和 1990 年,日本银行将市场利率的上升视为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进入九十年代末,海外经济的普遍下滑对日本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更加提高了日本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作为应对措施,2001年,日本银行改变了主要的操作目标,从隔夜拆借利率转向经常性帐户未偿付差额,并且在物价停止紧缩之前始终保持这个政策。 虽然日本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影响有限,但对于低谷中的日本经济,还有具有很多积极影响。 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较为简单: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973 年前,联邦银行一直是把银行银根作为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体指标是自由流动储备,包括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商业银行持有的货币市场上的证券存量、短期外国资产及未使用的再贴现限额。把自由流动储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自由流动储备与银行信贷活动之间要有一个稳定的联系,也就是说联邦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自由流动储备来达到控制银行信贷、影响货币量和整个经济活动水平的目的。这只有在商业银行需要依靠联邦银行来获得流动性的情况下,联邦银行的目的才能达到。在 70 年代前,这种条件是具备的。然而进入 70 年代后,欧洲货币市场的急剧发展壮大,为商业银行的国际融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和便利,CD 市场的出现,行际关系的扩大,都使得商业银行得流动性来源渠道多样化。联邦银行不能再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来控制银行提供信贷量了。形势的变化使得自由流动储备作为中介目标有时会给货币政策的执行造成错误的信号。1973 年的石油危机及联邦银行一贯实行的紧缩银根的做法,导致市场上对贷款的需求很大,推动利率上升,储备额大增,商业银行为攫取利润尽力降低流动性比率来满足信贷需求,造成联邦银行对银行银根和货币总量失控,致使当年通货膨胀率达到 7%。进入七十年代后,德国保卫马克的政策目标受到威胁,银行认识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比银行银根与实际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样,从 1974 年开始,联邦银行就把中介目标从自由流动储备转向货币供应量。在 1988 年以后,由控制中央银行货币存量转向控制 M2,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❸ 房地产中介公司未来发展趋势
房地产经纪服务政策趋于规范
2018年,根据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一批各地查处的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该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涉及哄抬房价、“黑中介”、捂盘惜售、未批先售、虚假宣传等方面,侵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继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通过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虚假房地产广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未来,房地产经纪收费政策将更加理性化。目前,我国天津市、福建省、江苏省等多个省份放开了对房地产经纪服务收费标准的规定,实行收费标准的市场化政策。随着我国房地产经纪服务行业的不断成熟,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也更加的理性,对房地产经纪服务行业收费的标准的政策将会进一步放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施。这将更加有利于房地产经纪服务行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政策将引导房地产经纪市场趋于规范。房地产经纪乱收费、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发布虚假房源等已成为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主要乱象。加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管理等,从而对房地产经纪市场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才能保证房地产经纪市场的健康发展。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❹ 目前国内的催收行业相比发达国家处于什么阶段
1,随着国内网贷,信用卡,银行贷款等业务的发展,国内的催收行业越来越需求量大。
2,拿美国举例,美国的人民提前消费意识强,人人都是债务人需要贷款,所以发生逾期收到催收电话很正常
3,美国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人生安全的条款很细,并且征信体系发达,如果征信出现问题,在社会生活举步艰难,人们对征信的概念比较强。
4,但是国内对于法律法规的细分化比较少,对于征信意识薄弱,所以出现了很多暴力催收的违法公司。
5,但是我国正在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人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
❺ 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和发达国家的有哪些业态区别
发达国家之间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美国和日本之间就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上就不一样,造成了业态的不一样。仅宽泛的谈一下个人理解,很多地方没法面面俱到,有不当之处请轻拍:
1、融资渠道不同。国内大部分租赁公司目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即从银行贷款,购买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这种方式下租赁公司业务开展极大的依赖于银行,造成了资金来源少且成本高(基准往上,少数能够到基准或往下,也看承租人质量),同时也造成业务开展上的劣势(同样的业务很可能在成本上就输给银行);国外的租赁公司很多可以通过发债、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的形式,融资渠道多同时避免了间接融资的成本上升。国内租赁公司发债的还较少,大多是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证券化大家都想尝试,但首支证券化产品已在襁褓中待了很久了,不知夭折没;
2、业务形式不同。目前国内开展最多的还是融资性租赁业务,经营性租赁相对于较少,大多见于飞机和船舶;风险管理基本以承租人信用以及担保条件为首要考虑,而对于租赁物仅作为次要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租赁公司对于租赁物处置手段有限,即使承租人违约收回了租赁物也无法很好的处置,另一方面作为租赁公司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在评估给租赁公司的贷款时,也是以承租人信用以及担保条件为首要考虑的。这种情况下,租赁公司业务模式与银行无本质差异,租赁公司无法形成自身竞争力。但在国外有很多大型的厂商系租赁公司如卡特彼勒等,在承租人违约无法还款的情况下,能够将收回租赁物很好的进行处置,或变卖或翻新或出租给别的承租人,总体上能减少大部分损失,因此能够创造出不同的业务模式,也因此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3、发展环境不同。在世界范围内看,租赁业发展都需要较为强有力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支持,如曾在飞机租赁中广泛使用的日税租赁结构,其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日本政府的税收优惠(主要和折旧方式有关),在日本政府停止优惠政策后就基本消失了。因此在很多国家对于租赁行业都有着相应的税收优惠或补偿措施。国内目前开展营改增,将融资租赁纳入其中,但是对于即征即退等与租赁公司息息相关的税收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和贯彻,许多租赁公司税负增加,但是政府所承诺的退反却迟迟无法落实,造成租赁公司较大的负担。同时,国内尚未有专门的融资租赁法律法规出台,也对租赁公司在业务开展和风险防范上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国外发达国家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均有较为成熟的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法规。
以上。
❻ 日本房屋中介可信吗
海外购房人生地不熟,最怕就是踩坑,虽然日本房产中介公司在行业中的口碑不错,但也是有发生的可能性的,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各大平台了解到的赴日买房经验,收藏了比较靠谱的房产中介公司《【点击咨询】靠谱的日本房产中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的,那么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本房产中介公司的常见套路,学姐也经常提醒大家,买房之前各种信息、渠道都要摸清楚了,避免因为无知,而被别人坑。
一、切莫轻信“表面收益率”!
在一些日本房产的信息发布平台上时常会看到“表面收益率”这个词,听着是“收益率”,你能完全拿到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收益!注意,收益率前边的“表面”!
表面指的是什么?国内把没有扣除成本的粗算收益叫做“毛”利润,和这个意思差不多。用一年的房租除以房屋的价格得到的就是收益率。
如果中介用“表面收益率”来吸引客户,说什么,这个房子收益率达到了10%!绝对不要相信。日本的持房成本当中含有房产税(固都税)、托管房产的费用,以及每个月要交的修缮金和物业费(这与托管费不同),杂七杂八的费用减下来大概会少掉1%-2.5%的收益。
二、即使标榜“真实收益率”,也有水分!
一些中国的日本房产中介的水也深,即使告诉你是“真实收益率”,也十分有可能会遇到“虚高报价”的情景。
这些中介的惯常做法是略去固都税(房产税)等税费以及托管费的成本不计,固都税的略去能让收益率看上去多那么0.7%个百分点,有时候就让买家觉得很不错。可是,买房后开始付出这些成本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实际能拿到的钱并没有那么多。
三、要留意你买的房是不是高于周围的房价
日本也有虚报房价的情况(虽然比较少),最好了解清楚周围房子的价格,比价后,自己在内心衡量一下。第一次在日本买房的朋友,建议你们去找专业的人帮忙进行比价,因为他们还是比我们了解的信息更多,或许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房产免费询价】
四、让你买日本新房的中介不是蠢就是坏
东京的新房价格比二手房贵了一倍左右,这几年房价持续上升,日本很多人放弃了买新房作为自己的第一套房,却买了二手房。房产投资这块,对于外国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益处,因为外国人基本享受不到跟日本人一样低息高成数的贷款。
除非你在中国以外的发达国家有能用缴税单证明的收入,不然基本上拿不到日本的贷款,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全款购买,这个时候,你的投入大幅度上涨,但从租金收益率方面来看,可能还远远不如二手房来得高。性价比确实不高。
五、小心旁边有墓地的房产
因为日本的土地性质上是永久产权、私有制,土地归属于自己,所以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处理,即使死后把房产作为墓地也可以……因此,就日本而言,各地分布着不少小范围的墓地。所以墓地附近的房产价格和租金相比其他地方都相对要低一些。若是你不清楚这里有墓地的话,发现这个房子的价格在平均线之下觉得适合入手,那就惨烈地踩坑了!
六、买房送签证:黑中介的嘴,骗人的鬼!
这是在中国中介圈很常见的陷阱,不想再强调了。日本不是移民国家,所以并没有像欧洲黄金签证那样的“买房移民”政策!若是有黑中介跟你强调这样的话,在日本买一套房能够拥有日本的居留签证或者身份,那是骗人的。
中介口中所说的这种签证实际上就是“经营管理签证”。只要你拿出钱去投资日本就可以得到,这里讲的投资和买房投资没有联系。而是在日本注册公司且需要给移民局提交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案,而经营的手段可不包括只拿房租,得不到日本移民局的肯定。
买房投资可不是件小事,不是日本人想要在日本买房投资就了解这一点可不够,还有投资面临的风险要知道:【投资日本房5大问题,字字诛心】
❼ 为什么英美发达国家采用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或称金融政策,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货币供应量或管制信用规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是一国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货币政策目标最为关键。在货币政策诸多目标中,中介目标意义尤为重大。目前,各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所谓货币供应量是指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外的组织(包括企业和家庭部门等)持有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来自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和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一般按流动性差别、货币购买力的强弱分层次统计。目前各国划分方法一般是:M0=通货;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M5=M4+政策短期债券与储蓄券;M6=M5+短期商业银行票据。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影响来监控对象。我国以货币流动性差别为主要标准,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四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M3是为金融创新的需要设立的。1995年人民银行正式将M3作为中介目标监测指标,1996年正式向全社会公布M1与M2的控制指标,M3目前人民银行不予公布。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实现其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的扩张与金所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侧重于银行业务活动值得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优惠利率。(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信用直接控制工具和信用间接控制工具。信用直接控制工具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和特种存款。信用间接控制工具主要有: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3条规定了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的六种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政策、再贷款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❽ 我们个人在国内为何这么难向银行申请到小额贷款,但是在发达国家都有很多针对个人的小额贷款
其实银行有针对个人的小额贷款很多。有个别银行叫及时雨贷款业务。
只是面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国家全额财政开支,收入稳定的医生教师等,他们可以保证不会为了三万五万的钱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我们都知道,这些人一个月光基本工资就2000+还有好多福利,还有以后的政途。他们不可能不还,很好面子。所以借给他们风险性很低。
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小额贷款,他们的金融泡沫也和这些信誉贷款有关系。中国是学来的。
❾ 日本不动产中介的中国人担当可以相信吗
海外购房人生地不熟,最怕就是踩坑,虽然大家都普遍认为日本房产中介公司信誉度高,但也是有发生的可能性的,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在各个平台上读到的赴日买房经验,也接触到了几家信用比较高的房产中介公司《【点击咨询】靠谱的日本房产中介》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总结了几个日本房产中介公司常用的套路,奉劝大家买房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小心被套路了。
一、切莫轻信“表面收益率”!
在一些日本房产信息发布平台经常会看到一个词“表面收益率”,“收益率”这几个字看着不错,这个收益你是不可能全部拿到的!要知道,收益率前边还有两个字“表面”。
什么叫表面?跟国内说的毛利润中的“毛”一个意思,指没有扣除成本的粗算收益。用一年的房租除以房屋的价格就是收益的计算方式。
如果一个中介把“表面收益率”夸的天花乱坠,说这个房子可以拿到10%的收益,绝对不要相信。日本的持房成本当中含有房产税(固都税)、托管房产的费用,每个月要交的修缮金和物业费(这和托管费是不一样的),杂七杂八的费用减下来大致算下来会减少1%-2.5%的收益。
二、即使标榜“真实收益率”,也有水分!
一些中国的日本房产中介也是非常坑的,即使告诉你是“真实收益率”,那也很有可能遇到“虚高报价”的状况。
这些中介的惯常做法是略去固都税(房产税)等税费以及托管费的成本不计,略去的固都税能会让收益率看起来高那么0.7%个百分点,有时候就让买家觉得很不错。可是,买房后开始付出这些成本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真正拿到手里的钱并没有那么多。
三、要留意你买的房是不是高于周围的房价
虚报房价的情况在日本也有(哪怕不多),所以清楚的了解一下周围房子的价格很有必要,比价后,自己在内心衡量一下。我建议比价还要找一个专业的人,尤其是第一次在日本买房子的时候,还是他们能充分了解相关的信息,能让你省点心又少花点钱。【日本房产免费询价】
四、让你买日本新房的中介不是蠢就是坏
东京的新房价格是二手房的一倍左右,最近几年房价就一直在上涨,日本很多人放弃了买新房作为自己的第一套房,却买了二手房。外国人如果想投资新房来获利,可能弊大于利,因为差不多只有日本人才可以贷到这样低息高成数的贷款。
除非你在中国以外的发达国家有能用缴税单证明的收入,不然的话,基本上拿不到日本的贷款,那么也只能用全款去购买了,这个时候,你的投入会极大程度地增加,但就租金收益率而言,可能比二手房低。性价比并不高。
五、小心旁边有墓地的房产
因为日本的土地其实是永久产权、私有制的,土地本质上是自己的,所以能随自己心意处理,包括死后把房产作为墓地……因此,就日本而言,各地分布着不少小范围的墓地。所以建设在墓地附近的房产它们价格和租金都会比其他地方要低些。如果你并不知道这个事实——这里有墓地,发现这个房子的价格在平均线之下觉得适合入手,那你就被骗了!
六、买房送签证:黑中介的嘴,骗人的鬼!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中国中介圈的套路坑,不想再强调了。日本不等于是移民国家,所以不可能有欧洲黄金签证那样的“买房移民”政策!假如有黑中介向你这样推荐,在日本买一套房能送你日本的居留签证或者身份,那是骗人的。
一般中介口中所说的这种签证其底细是“经营管理签证”。想要把它拿到手,只需要拿钱投资日本,这里说的投资并不是买房投资。而是在日本注册公司且需要给移民局提交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案,而只出房租并不属于经营的手段,日本移民局不会认同。
买房投资是件大事,外国人想在日本买房投资光了解这些可不够,其次还有投资面临的风险,要心里有数:【投资日本房5大问题,字字诛心】
❿ 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情况国内的发展情况
汽车金融是主要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它是汽车制造、流通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业务在整个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进行全面竞争。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有9家,其中3家为中外合资,6家为外商独资。截至2007年12月底,已开业的8家公司资产总额284.98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55.15亿元,负债总额228.22亿元,所有者权益56.76亿元,当年累计实现盈利1647万元。
金融服务是汽车产品流通和消费的润滑剂,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中国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中投顾问2008-2009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