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络贷款怎么避免诈骗
应对网络贷款诈骗的办法:事前谨慎小心,注意调查贷款机构的资质;事后则收集相关证据,立即报案;涉嫌犯罪的,当事人除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外,还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贰』 网贷的种类,危害,如何杜绝
经过调查,发现网袋的背后是一个巨大暴利的灰色行业,在网贷早期的时候,因为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有很多小平台专空子都做起了网贷,这些小平台啊表面是合法合理的借贷,实际本质上就是高利贷,他们的借贷门槛极低,对于一般人来说很容易就能接到钱!而且不怕你不还,只要你逾期了,他就会把东西录里你家人朋友的电话,然后以此来威胁,甚至有的平台会采取暴力催收的手段来逼迫你还款,催收的手段也是各种各样的,平台会通过以群发短信报通讯录的方式,让你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让你声誉扫地,如果还不还钱催收就会上升到骚扰你的亲戚家人,有些更过分的平台甚至会给你寄花圈,对你进行线下的骚扰,很多的借贷人啊往往就经不起借贷公司这么折腾就会想尽办法还钱,但有些真的没钱还的借贷人,害怕自己借钱被身边的人知道!就会选择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解燃眉之急,结果窟窿越赌越多,像前面提到的几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受害人都是在读或者毕业没多久的学生,这时候的受害人都是涉世未深单纯善良的孩子,在面对借贷平台的流氓手段,这些大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钱是自己借的,没钱还也是事实,既不想让家人知道又不想违约,学生们这时候的心里状态都是被催贷人抓的死死的,这时候网贷公司的催债人员就会引导他们去别的平台来填补现在的窟窿,久而久之开始借贷的几千块本金变成了几万块,几万块再变成几十万,最后越还越多,借贷人就在这样长期的压力下心力憔悴,有的患上了抑郁症,有的选择了自杀,一了百了!
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网贷公司利用了借贷人的善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最终逼死了借贷人,这简直就是在逃避法律的约束下变相杀人,最后网贷公司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借贷人都还欠着钱,但他们所偿还的金额已经远远高出了当初借的本金,即使有的借贷人选择放弃声誉拒绝还款,但这对于网贷公司来说其实根本就不痛不痒,只要有小部分的人在还款就已经足够赚钱了,也正因如此,非常多的资本涌入了借贷行业也越来越乱,逼得政府不得出台政策要求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不能超过年利率的36%,但即便如此,因为有很多平台还是变着法的来赚这个钱!
『叁』 怎样防范网络套路贷的发生
怎么防范网络套路贷
1、向正规的机构贷款。如果不可避免需要贷款的话,应该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这些机构的贷款利率是国 家规定的,而且贷款行为受国 家保护。
2、不要相信虚假的贷款广告。在我们需要钱时,可能看到一个承诺不收利息、只缴纳中介费和服务费的贷款广告,就抱着试一试的念头进行贷款,最终陷入套路贷的泥潭。我们在贷款时要擦亮眼睛,对于那些不收利息的贷款不要轻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3、寻求律师帮助。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贷款,贷款合同最好要找律师审核,以免合同中存在不合理的条款。
套路贷的特征:
1、非常优惠的条件引你上钩:
一定是以合法的借贷方式引人上钩,方式无非是小额借贷,无需抵押,放款方便甚至当天放款等等,让你觉得放款人服务态度很好,你实在没法拒绝。但你不知道的是放贷方对你的个人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2、法律文书和口头说明严重不符:
一定会让你签订和事实严重不符的合同,而且会通过语言麻痹你,告知你这都是行规,或公司要求,打消你的戒备心理。
3、刻意制造证据:
一定会刻意制造银行转账和其他痕迹,比如银行流水,空白合同,收条、欠条、借条、捧钱照相,刻意证明你收了他多少钱,而痕迹之外,看不见的地方,这些钱的大部分或全部又被拿了回去。
实际上你没拿到银行流水载明的那些钱,这就是套路。
你配合他们演了一场戏,在戏里,什么道具都有,戏结束之后,全部物归原主,或许给你一部分钱,或许连零钱都没有。
4、刻意让你违约:
一步一步地把你的借款越做越大,还不起的利息变成本金,而利息本身就高的离谱且不合法。
本来借5000的,慢慢变成5万、10万、20万,甚至更高。总之翻十几倍,几十倍。这些都是在合法的名义之下,或者骗你说这是合法的。
5、形成证据链:
好了,上面的套路形成闭环、证据链,你借了他的钱,有贷款合同有银行流水你还违约。一般人很难看出中间的破绽。当然,复杂点的套路中再有套路。
6、动用手段迫使你就范:
手段来了,恐吓、骚扰、制造麻烦、软禁、打骂,让你倍感压力,要不你归还高额的资金,以房抵债,要不起诉你,还高额的资金。这些手段,有非法的,如恐吓、打骂、非法拘禁。有合法的,如诉讼。
总体特征就是通过一个个合法的"套路"(和正常借款差不多),一步步的引君入瓮,合法的给你小钱,合法的抢走你的大钱。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法律框架之内,让司法机关都可能入套。
『肆』 网贷如何防范
网贷如何防范,首先要管好自己不要盲目的超前消费,不要攀比,不要点击手机里的一些贷款链接,。
『伍』 网贷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网贷陷阱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贷款公司出现在网络平台上,这些网络贷款让市民借钱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容易让人陷入消费的深渊,最终变得不可自拔,借了钱总是要还的,可是很多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这种消费意识,表面上看来过得比较风光,但是却在很多网络平台上都借了贷款,这些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偿还,所以网络贷款一定不能碰。
在进行网络贷款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大的平台。在网络上贷款公司非常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不仅缺乏监管,而且里面的人也鱼龙混杂,利息相当的高,一旦你在这些平台贷款很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且还强迫你签一些不公平的协议,所以千万不要被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诱骗,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选择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苦处闷在心里面。
『陆』 如何防范不良网络贷款
1、查清楚是否是正规贷款。正规贷款机构都是根据用户的综合资信情况来评定的,申请时不仅需要用户提供身份证明、流水证明等,还会查看用户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以及还款能力等。若是用户当前办理的贷款产品没有任何的审核过程,那么用户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该贷款平台十有八九是骗人的。
2、查看网贷利息。大部分网贷产品的利息都不会超过法律的规定范围,而超过法律规定范围的则被称为高利贷,此类贷款产品,最好也不要碰,否则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就会导致逾期,从而面临高昂的违约费用,用户是很难还清的。
3、仅凭身份证即可贷款。现在,有很多平台打着这类宣传语招摇过市,但要记住,无论是什么贷款产品,也不会仅凭一张身份证就能下款,如果平台再三和用户保证,那么多数是骗子平台。千万不要相信,否则不仅会申贷失败,更有可能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4、贷前先收费。正规贷款机构是不会在放款前收取用户费用的,除非是骗子机构,他们通常会利用用户着急用钱的心理骗取其钱财,所以在放款前会多次找借口要求用户缴费。因此,用户在办理贷款时,若碰到尚未放款,就要求缴费的情况,那么最好不要办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不少网贷平台应运而生。网贷与银行贷款相比,具有无需抵押、操作便捷、快速到账等特点。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如何防范不良网络贷款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建筑界分享更多干货
『柒』 怎么防范网络小额贷款诈骗
法律分析:防范网络小额贷款诈骗的方式是:1、到正规的贷款机构或平台办理贷款;2、提高防止上当的警惕心,树立正确的贷款态度;3、正规网贷平台在发放贷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需要收取的利息、手续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会在协议中明确标示出来。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通知》三、实践中,“套路贷”的常见犯罪手法和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制造民间借贷假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以“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网络借贷平台”等名义对外宣传,以低息、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款等为诱饵吸引被害人借款,继而以“保证金”“行规”等虚假理由诱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签订金额虚高的“借贷”协议或相关协议。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会以被害人先前借贷违约等理由,迫使对方签订金额虚高的“借贷”协议或相关协议。
(二)制造资金走账流水等虚假给付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照虚高的“借贷”协议金额将资金转入被害人账户,制造已将全部借款交付被害人的银行流水痕迹,随后便采取各种手段将其中全部或者部分资金收回,被害人实际上并未取得或者完全取得“借贷”协议、银行流水上显示的钱款。
(三)故意制造违约或者肆意认定违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会以设置违约陷阱、制造还款障碍等方式,故意造成被害人违约,或者通过肆意认定违约,强行要求被害人偿还虚假债务。
(四)恶意垒高借款金额。当被害人无力偿还时,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安排其所属公司或者指定的关联公司、关联人员为被害人偿还“借款”,继而与被害人签订金额更大的虚高“借贷”协议或相关协议,通过这种“转单平账”“以贷还贷”的方式不断垒高“债务”。
(五)软硬兼施“索债”。在被害人未偿还虚高“借款”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向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特定关系人索取“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