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签完购房合同为什么还要到房管局备案
1、签完购房合同必须还要到房管局备案。因为实行购房合同备案制度,可以对开发商进行有效的制约。它不仅能促使开发商加快建房,按章办理产权证,也可使购房者更加放心,很好地规避了一房二主为消费者带来的诸多隐患。
2、目前楼市销售的商品房多为期房,有的房子还没有破土动工,就已经开始内部预约销售。购房者虽然和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但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很难保证。有的因为开发手续不全,不能及时办理产权证,有的则暗中被开发商二次抵押,一房二主,产权被别人分割等。
3、房屋交易登记备案制度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管理,对房地产开发商预售商品房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核心是为了防止预售期间“一房多卖”现象的发生。
(1)申请银行贷款购房合同需要先去去房管局备案扩展阅读:
关于房产备案查询
1、因为商品房合同备案查询网站全国不是统一的,现在还得在地方网站查询,比如你在“北京-通州-XX”那么你就得用网络查询通州房产管理局或者XXX房产管理局官网。
2、在官方网站的地方一般有一块很明显的位置是用于大家查询备案号信息的,当然每个网站不一样但是思路是一样的需要大家仔细查看。
3、进入房屋合同备案号查询专网后找到查询按钮。
4、进入查询登陆界面,要知道合同号就是你签署的合同的号码,填写姓名、身份号,密码一般是身份证号的后6位。然后点击查询我们就能看到该房产的具体所属和具体合同信息了。
2. 为什么购房合同要经过房管局备案才能贷款,依据是什么
你说的这个“房管局备案”应该是指“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是购房户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购房协议后,一个月内报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的程序,备案登记可以有效防止开发商一房二卖等情况,备案登记是进行税费缴纳,办理房产证等前提条件,有些地方银行按揭也必须是备案后方可进行。
3. 签了购房合同却没有到房管局备案,这样的合同有效吗
合同是有效的,只要开发商有预售许可证合同就是有效的。备案的话是为了拿产权证才需要的。自然人只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双方之间签订的合同,一般是有效的。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都可以签订合同,合同一般都是有效的。若签订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则是无效的。
法律分析
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购房合同是有效的。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国家法律保护。若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是无效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无效的;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是无效的;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是无效的。但事后经权利人追认的合同是无效的;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是无效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4. 房子首付付了,按揭下来了,要去房管局备案吗
按揭买房子要去房管局登记备案吗,怎么备案
需要备案,备案流程如下:
一、确定房产。购房者在选择房产前,应该着重考虑下按揭服务,进一步了解开发商与哪家银行合作,是否已经得到银行的支持,以保证日后的按揭流程能够顺利办好。
二、提交按揭贷款申请。当你确认自己选择的房产得到银行按揭支持后,购房者应该向银行了解按揭服务,将资料准备齐全,然后再填写按揭贷款申请书。
三、银行审核。当银行受理贷款人贷款申请后,要对贷款人进行资格审查,以此来确定贷款人是否符合规定条件。
四、签定购房合同以及楼宇按揭合同。银行收到按揭贷款申请书和相关资料,经审查确认贷款人符合按揭贷款条件后,发给购房者同意贷款通知或按揭贷款承诺书。购房者就可以与房产经销商签订购房合同。
购房者签定购房合同,缴纳好房产凭证后,持银行规定的有关材料与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签订《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明确按揭贷款数额、年期、利率、还款方式及其他权利义务。
五、办理抵押登记。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持《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及购房合同到当地建委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备案手续。对期房,在竣工后应办理变更抵押登记。
六、设立还款账户。购房者在签定按揭贷款合同后,按照合同规定,在指定银行开立专门的还款账户,并签订授权书。银行在确认置业者符合按揭贷款条件,履行《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约定义务,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一次性将该贷款划入开发商在银行开设的银行监管账户,作为置业者的购房款。
5. 购买期房合同为什么要到房产局备案
【一】原因:
实行预售合同备案和预售资金监管制度,能有效防止开发商一房多售或将售房款挪作他用,以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商品房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
【二】一般流程:
先和开发商签订电子合同,交首付款;
和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等银行审批电子合同签订后3天开发商就必须去房产局合同备案;
等贷款审批下来,开发商或者银行的人就要去房产局办理抵押手续;
一般开发商为防止麻烦,不签电子合同,签订贷款合同,等银行审批下来后,客户再签订电子合同,电子合同备案和抵押登记手续一起报房地局。
【三】需要到房管局备案时间:
通常你和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开发商会将合同递交房管局备案,也就是网签公示
应该在一个月内足够完成。
6. 先申请贷款还是先到房管局备案
长运小贷:建议先到房管局备案,再申请贷款。
具体程序:
1、购房者购买的商品房必须是与银行签订有按揭协议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商品房;
2、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购房合同,并按总购房价款的20%付清首期款项;
3、向银行递交住房按揭贷款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4、银行对借款人及提供的资料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由银行通知借款人到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5、对所购房屋按贷款期限办理保险;
6、借款人将所购商品房抵押给银行,房地产企业与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并将《房屋他项权证》递交银行保管。
7. 买房子贷款需要在房产局备案吗
需要的,备案流程如下:
一、确定房产。购房者在选择房产前,应该着重考虑下按揭服务,进一步了解开发商与哪家银行合作,是否已经得到银行的支持,以保证日后的按揭流程能够顺利办好。
二、提交按揭贷款申请。当你确认自己选择的房产得到银行按揭支持后,购房者应该向银行了解按揭服务,将资料准备齐全,然后再填写按揭贷款申请书。
三、银行审核。当银行受理贷款人贷款申请后,要对贷款人进行资格审查,以此来确定贷款人是否符合规定条件。
四、签定购房合同以及楼宇按揭合同。银行收到按揭贷款申请书和相关资料,经审查确认贷款人符合按揭贷款条件后,发给购房者同意贷款通知或按揭贷款承诺书。购房者就可以与房产经销商签订购房合同。
购房者签定购房合同,缴纳好房产凭证后,持银行规定的有关材料与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签订《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明确按揭贷款数额、年期、利率、还款方式及其他权利义务。
五、办理抵押登记。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持《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及购房合同到当地建委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备案手续。对期房,在竣工后应办理变更抵押登记。
六、设立还款账户。购房者在签定按揭贷款合同后,按照合同规定,在指定银行开立专门的还款账户,并签订授权书。银行在确认置业者符合按揭贷款条件,履行《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约定义务,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一次性将该贷款划入开发商在银行开设的银行监管账户,作为置业者的购房款。
房贷:七要七不要
七要:
一 、申请贷款额度要量力而行
在申请个人住房贷款时,借款人应该对自己目前的经济实力、还款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及支出做出正确的、客观的预测。
二、办按揭要选择好贷款银行
对借款人来说,如果您购买的是现房或二手房,您就可以自行选择贷款银行。按揭银行的服务品种越多越细,您将获得灵活多样的个人金融服务,以及丰富的服务与产品组合。站在市民的角度考虑,无疑市民拥有越多的选择权越好。
三、要选定最合适自己的还款方式
目前基本上有两种个人住房贷款还款方式:一种是等额还款方式,另一种是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等额还款方式的优点在于,借款人可以准确掌握每月的还款额,有计划地安排家庭的收支。而等额本金还款方式较适合于还款初期还款能力较强、并希望在还款初期归还较大款项以此减少利息支出的个人。
四、向银行提供资料要真实
申请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银行一般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济收入证明,对于个人来说,应提供真实的个人职业、职务和近期经济收入情况证明。因为如果你的收入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你没有足够的能力还贷,却夸大自己的收入水平,很有可能在还款初期发生违约,并且经银行调查证实你提供虚假证明,就会使银行对你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贷款申请。
五、提供本人住址要准确、及时
借款人提供给银行的地址准确,就能方便银行与其的联系,每月能按时收到银行寄出的还款通知单。遇人民银行调整贷款利率,您就可在年初时收到银行寄出的调整利率通知。此外,特别提醒借款人注意的是,当您搬迁新居,一定要将新的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及时告知贷款银行。
六、确定产权人时要考虑到退税
根据上海市有关规定,对于1998年6月1日以后购买商品房的个人,可享受个人所得税计征税基抵扣。由于抵扣的对象只限于房产证上列举姓名的房屋产权拥有者,所以对于每个家庭来说,要慎重确定所购住房的房地产权利人(购房人)。
七、每月要按时还款避免罚息
对借款人来说,必须在每月约定的还款日前注意自己的还款账户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防止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违约而被银行罚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造成资金损失,同时,在银行留下不良信用记录。
七不要:
一、申请贷款前不要动用公积金
如果借款人在贷款前提取公积金储存余额用于支付房款,那么您公积金账户上的公积金余额即为零,这样您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就为零,也就意味着您将申请不到公积金贷款。
二、在借款最初一年内不要提前还款
按照公积金贷款的有关规定,部分提前还款应在还贷满1年后提出,并且您归还的金额应超过6个月的还款额。
三、还贷有困难不要忘记寻找身边的银行
当您在借款期限内偿债能力下降,还贷有困难时,不要自己硬撑。工行的客户可向工行提出延长借款期限的申请,经银行调查属实,且未有拖欠应还贷款本金、利息,工行就会受理您的延长借款期限申请。
四、取得房产证后不要忘记退税
当您购买商品房时,应将可退税的家庭成员全部作为房地产权利人写入买房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支付房款后即办理“购房者已缴个人所得税税基抵扣”申请,取得本人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待您所购住房成为现房,并办妥房地产权利证明后的6个月内,应前往税务部门办理退税手续。
五、贷款后出租住房不要忘告知义务
当您在贷款期间出租已经抵押的房屋,您必须将已抵押的事实书面告知承租人。
六、贷款还清后不要忘记撤销抵押
当您还清了全部贷款本金和利息后,可持银行的贷款结清证明和抵押物的房地产他项权利证明前往房产所在区、县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撤销抵押。
七、不要遗失借款合同和借据
申请按揭贷款,银行与您签订的借款合同和借据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由于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作为借款人,您应当妥善保管您的合同和借据,同时认真阅读合同的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8. 购房备案流程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备案应该在合同签订后三十日之内办理。具体流程如下:1、客户签订商品房购房合同后,开发商会将购房合同集中递交到房管局进行备案,此过程一般需要三十天时间。如客户为按揭购房,待合同在房管局备案完成后,还需再将客户的所有贷款资料递交给按揭银行进行审核,办理抵押贷款手续,此过程的办理时间一般也需要三十天左右(视不同银行工作情况而定)。2、以上手续全部完成后,签约中心会通知客户领取购房合同。如果过了一个月,购房合同已经备案成功,但是还不能拿到购房合同,可以让开发商告知备案登记号,之后可以直接在网上查询到相关的备案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五条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第五百九十六条 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9. 房屋按揭办下来之前需要在房管局备案吗
房屋按揭办下来之前是需要在房管局备案的。一般来讲买了房就需要在房管局备案,买房客户先和开发商签订电子合同,交首付款,然后和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等银行审批电子合同签订后3天开发商就必须去房产局合同备案,等贷款审批下来,开发商或者银行的人就要去房产局办理抵押手续。
但是有时候开发商为了防止客户签订了合同又备案了,而银行的贷款又因为客户原因审批不下来导致退房的麻烦所以一般开发商现在流程是这样的:签订合同,不签电子合同,你付首付,然后签订贷款合同,等银行审批下来后,客户再签订电子合同,这个时候电子合同备案和抵押登记手续一起报房地局,等房产局收件,拿到收件单,银行就把贷款打给开发商,客户就要每个月开始还钱呢!
(9)申请银行贷款购房合同需要先去去房管局备案扩展阅读:
房管局是负责全市单位公有住房和直管公有住房交易审批;对全市单位自管房进行政策指导、监督、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负责全市城镇建设安置动迁管理;负责全市城镇公有住房确权发证,办理产权产籍变更手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房地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